现在都是十月底了,但是依旧热的让人发慌。
陈时平带着剧组从火车站出来,身上的衣服就汗湿了。
想去海边!
“干嘛,不用提。”李晓冉拎着包噔噔噔地跑了。
印晓天:“.”我再理你我就是狗!
很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了,你的热情也许别人并不需要。
剧组从候车站出来就去酒店休息了。
修整一天后,健听女孩就直接开机了。
再次拍摄这种剧情片,陈时平觉得很轻松。
准确的说,轻松的有些无聊。
陈时平都开始自己掌镜了,做制片和导演那么久,做过的分镜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对于镜头的把握,早都在心里演练过无数次了。
健听女孩的摄影都要疯掉了。
他原本是赵飞的副手,这一次赵飞跑去拍谍影重重,他以为自己能上位呢。
谁能想到陈时平竟然自己上手了。
这也太过分啦!
陈时平带着遮阳帽,对着他招招手喊道:“小杨,拿个减光镜给我。”
“来了!”
堂堂摄影,现在沦为陈时平的机工了。
唉.谁让他是厂长呢,给他做机工不丢人!
陈时平加上减光镜滤片后,画面就好多了。
不然拍摄的海面反光太重,会严重破坏画面的。
不过减光镜效果也不是很好,陈时平又换了渐变镜才好一点。
杨刚早就想提醒了,但是不敢说啊。
不然显得陈时平多不专业!
调整好机器后,陈时平就对船长喊道:“开船吧!”
小渔船的甲板上顿时清空,只剩下三个聋哑人穿着捕鱼人的胶衣在上面忙忙碌碌。
陈时平扛着摄影机,在旁边捕捉画面,对三个聋哑人他也没有特别的指导。
他们都没有表演经验,和他们说的多了,反而会影响他们的表现。
真实自然的表现最好了。
他们都提前在船上学过怎么撒网捕鱼,动作非常的麻利。
偶尔才会通过手语交流一下。
空寂的海面上,只有海浪的身影,三位聋哑人听不到大海的声音,在无声的世界里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
泛着点点银光的渔网洒向海面,激起一阵细微的浪花缓缓沉进海中。
带着咸味的海风将三人的头发吹起,黝黑的面庞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
陈时平不知道他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一定也很美好,因为他们会看到比正常人更多的东西。
在海上扑鱼的戏份在电影中占比不少,陈时平全都集中在一起拍摄。
一连出海三四天,拍摄的很顺利,等到李晓冉上船后速度就慢下来了。
她表现的很生涩,在甲板上手忙脚乱的完全不像是船上的一份子,像是来体验生活的。
陈时平蹲在甲板上看着李晓冉喊道:“你先练练怎么做水手吧。”
李晓冉听话的去干活了,一开始还挺兴奋的。
扑鱼可是第一次啊!
不过真的去提着渔网就傻眼了,这也太沉了!
提不动啊,他们是怎么把网撒出去的啊。
饰演她哥哥的聋哑人笑着走到她面前打了手语,然后帮她提起来一起往海里洒。
陈时平此时坐在船舱里正在煎刚抓上来的小鱼吃。
上一秒还在活蹦乱跳,下一秒就滋滋冒油了。
洒上一点点盐粒子,味道都够绝的了。
再喝上一口冰啤酒,那味道美滋滋啊。
这么热的天气里,吹着海风吃着小鱼喝着啤酒,小日子真悠哉啊。
陈时平吃完两条小鱼后,就靠在船舱上眯着眼睛睡着了。
忙活了半个多小时累得不行的李晓冉故意把一只螃蟹丢在陈时平的脚边,然后若无其事的又去练习开船去了。
睡梦中的陈时平忽然感觉有人拔自己的腿毛。
一睁开眼就看见一只小螃蟹挂在自己的腿毛上摇摇晃晃的想往上爬呢。
陈时平伸手直接在小螃蟹的脑瓜子上用力弹了一下。
小螃蟹吧唧带着几根腿毛摔在甲板上了。
陈时平龇牙咧嘴地喊道:“李晓冉!你给我过来!”
“不是我扔的螃蟹啊!”
“我说螃蟹了吗?!还说不是你!”
“哈哈!”
小渔船上的笑声很欢快,只是这些笑声不能分享给那三位聋哑人。
不过李晓冉欠欠地飞快比划着手语和他们分享。
他们看向陈时平也笑了起来。
李晓冉这丫头有点玩疯了,刚认识的时候多腼腆一小姑娘啊。
怎么才长大一岁就这么烦人了呢!
又花了几天的时间,陈时平才把这些渔船上的戏份拍完。
王志文此时也从京城赶过来了。
陈时平请他过来演女主的音乐老师。
一提到音乐老师,还是那种脾气古怪的音乐老师,陈时平的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人选就是王志文。
这家伙的演技九十分,台词一百二啊!
陈时平真喜欢他的台词,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听起来非常的舒服。
就像是葛尤,演戏有自己的独特的节奏,哪怕是配上再漂亮的女演员,他也能协调的很好。
这种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程道明身上也有这种能力,看起就一本正经有股子气场在压制你。
姜汶身上有一股子痞气,哪怕演一个怂蛋,也有种又怂又痞的感觉。
这些演员身上的特质,都是天赋,学不来的。
至于李晓冉这种没有天赋的,就差很多了。
不过健听女孩这个角色她演的还不错,之前的三个月,她真的深入到聋哑群体中去。
能够理解他们,也能够理解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在一个聋哑家庭中的矛盾和问题。
陈时平对李晓冉的要求很高,电影越往后拍,给她的压力越大。
电影里的女孩也是一步步因为家庭的琐事,沉重的压力让她无法追求自己的音乐梦想。
李晓冉这种演员需要外部的刺激,才能找到角色真实的情感。
和有天赋的演员比起来差太多了。
葛尤当初拍摄霸王别姬的时候,就整天拿着剧本自己琢磨,也不和人交流就自己看剧本。
自己就琢磨出来角色应该怎么演,面对不同角色的时候应该是什么状态。
真的是把自己变成角色,哪怕是不按照剧本来拍,他也能代入到角色中把戏演好。
导演都爱有灵气的演员不是没有原因的。
很快就拍摄到整部戏矛盾爆发的最高潮。
一家四口在家里激烈的争吵,只是没有一点点声音。
四个人都在飞快地用手语交流,就像是在结印一样。
陈时平总是推近景过去,将人物的手放在黄金分割点上,让不断变化的手势成为画面的焦点。
无声的画面,飞快地手势,一静一动的对比就将情绪和矛盾表现出来了。
画面的张力很强,并不比说台词要弱。
李晓冉情绪有些崩溃地飞快地比划着手势,情绪激动时还控制不住的喊出来。
直到最后的时候,李晓冉知己额放弃了手语,情绪激动地大喊:“你们就是想让我一直留在家里,做你们的翻译官传声筒!你们从来没有为我考虑过!”
李晓冉喊完后就跑出去了。
屋子里的三位聋哑人互相看着彼此,眼中都带着不解和痛苦。
他们不知道李晓冉最后说道是什么,只是到开口说话放弃手语的行为代表着拒绝沟通。
代表着她的情绪真的崩溃了,说了很难听的话。
他们听不到,不代表他们不懂。
哥哥此时也愤怒地对着父母比划手语,指责他们不应该要求把妹妹留在家里。
应该支持她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哥哥也转身出去了,只剩下他们的父母在房间里互相看着彼此,眼中都是无奈痛苦。
他们是一家人,他们没想过强制把女儿留在家里。
这种无声的谈话,无声的画面很不好拍,镜头构图和节奏要是出问题,就会变得无聊和空洞。
要是让冯晓刚来拍,估计一拍一个死。
冯晓刚的电影就靠台词撑着呢。
没了台词他的电影表现力会弱上不止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