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国士:从逆向工程到为国铸剑 第198节

  “这会造成特定水层水温异常升高或者降低的变化。”

  “这个航迹肯定是没办法用肉眼来观察的。但用红外探测就可以发现。”

  “我准备搞一种综合的卫星反潜技术。”

  “综合激光、太赫兹波、红外探测以及合成孔径雷达等各种反潜装备,用以反潜探测。”

  赵炳坤说:“意思是要打造新一代的侦察卫星?”

  张志鹏点点头说道:“是的!”

  赵炳坤说:“我记得你曾经说过,侦察卫星转速相当快,如果不能组成一个由数十颗卫星打造的侦察网络,好像作用并不是太大。”

  张志鹏笑着说道:“我们还可以采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模式来布置我们的新一代侦察卫星。”

  “采用跟导航卫星体系一样的模式,只需要发射3颗卫星,就能覆盖几乎整个亚太地区的海域。”

  “而我们最重要的反潜区域其实就是亚太地区的海域。”

  “您说呢?”

  赵炳坤笑着点点头说道:“你说得很有道理啊!哈哈!”

  “嗯!我还有一个建议,如果你能搞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应该同时应用到侦察卫星和反潜直升机上去!”

  张志鹏笑着说道:“这个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等我搞出来这样一套综合性的反潜系统,当然就能同时解决一下多平台应用的问题。”

  赵炳坤说:“那你抓紧时间去做这个事情好了。”

  “反潜这个事情,一定要做好!”

  “因为,我们的潜艇技术如今是落后于罗宾的。”

  张志鹏笑着说:“只要多种反潜手段结合起来,虽然不能说让潜艇无所遁形吧,也是能敏锐地及时发现偷偷接近我们近海的潜艇的。”

  孙铭在旁边问了一句:“核潜艇也能发现吗?”

  核潜艇下潜深度比较深,发出来的动静非常的小。

  甚至可以连续很多天潜伏于大洋深处。号称大洋黑洞。

  这玩意对于一个国家的威胁也是实实在在的。

  鉴于核潜艇的技术优势,所以,想要发现核潜艇也是相当困难的。

  也正因此,孙铭才有如此一问。

  张志鹏微笑着说道:“常规的反潜手段肯定是对付不了核潜艇的。”

  “但是,这并不是说核潜艇就无法被发现了。”

  “其实,我们已经研究出来的磁异常侦测器,就能侦测到核潜艇的位置。”

  “就算是核潜艇再怎么安静,但是,它所在的海域磁场和电场的信号都是遮掩不住的。”

  “另外,声呐探测技术虽然已经算是一项比较古老的技术,但是,先进的声呐在反潜方面仍然是相当重要的。”

  “我们只需要把声呐浮标投放到海面上,当声呐探测到特定信号,马上就能报告潜艇位置。”

  “再有就是通过我刚才说的红外探测、激光扫描等方式来发现核潜艇,”

  “最后一个,我们可以在我们重点关注的海域建立水面和水下接收站,及时感应到空泡感电磁信号,迅速汇总到中心处理站进行分析,就可以获得核潜艇的位置以及动向信息。这种探测方法应该是最准确可靠的。而且,它不受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成本也比较低。”

  张志鹏介绍完毕,孙铭点点头说道:“张院士您介绍得太全面了。”

  “您说的那个建立水面和水下接收站网络的方法,现在的可行性非常大。”

  “不过,如今咱们对于南部海域的控制力度可是相当的薄弱啊!”

  “在那里建立探测站网络,估计着会被很快破坏掉。”

  张志鹏笑着点点头说道:“这的确是个问题。”

  “不过,我坚信,我们对于南部海域的控制力度只能会越来越强大!这一点,请放心吧!”

  “当我们也能拥有十支航母舰队的时候,我们整个周边都会变得越来越和平的!我坚信这一点!”

  赵炳坤大笑着说道:“哈哈!如果我们能够拥有十支航母舰队,我做梦都会笑醒的!”

  “其实,我认为,我们如果能够拥有5支航母舰队,我们就能成为决定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送走赵炳坤之后,张志鹏也回到了长安。

  他要在这里搞一个复合型的反潜系统。

  他要让这个系统最终能够用在地球同步侦察卫星上,密切监视亚太地区海域里的潜艇动向。

  这将会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回到长安之后,张志鹏就开始成立自己的科研团队。

  他这一次组建科研团队的时候,甚至就连哈工大航天学院的院长张友松都被惊动了。

  张友松亲自给张志鹏打电话,问有没有在这个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

  张志鹏自然是很乐意把哈工大的科研力量也整合进去。

  因为,他们算是国内在航天这一块最专精的院校了。

  西工大的航天院系跟他们差了不少。

  PS:今天更新晚了,事儿太多,请大佬们见谅。

第161章 老成谋国之举【求全订】

  张志鹏自然是满口答应了张友松跟自己合作的请求。

  因为他对哈工大的观感还是相当不错的。国防七子之一嘛!

  哈工大在火箭、卫星等领域的研究可谓是全国领先。

  之前张志鹏并没有见过张友松,不过,他没少听到张友松这个名字。

  张友松跟董浩明以及郑敬之的关系都相当不错。

  在张友松的支持下,哈工大的航天学院还是最早使用张志鹏编写的《战机发动机设计与制造》专著作为教材的学校。

  张志鹏邀请张友松过来西工大这边开个项目分工会。

  张友松欣然带着自己的两名得意弟子,也是他带的博士生来到了长安。

  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他的一名博士学生高英祥说:“老师,您说,张志鹏会不会非常狂傲而且不好打交道?”

  高英祥心里这会儿有点儿激动,同时又十分的不安。

  高英祥今年其实也已经三十岁了。

  今年是他博士的最后一年。

  他是一位卫星研究方面的年轻专家。

  当年他本科学的是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研究生时候开始就跟着张友松研究卫星。

  张友松非常地欣赏他,让他继续跟着读博士。

  读博士的时候,高英祥就参加了国家级的卫星研究课题,还出过一次重大成果。

  按理说,高英祥这样的年轻人,已经算是科研工作者中的佼佼者了。

  而高英祥自己也是颇为有点儿自负的。他认为自己将来一定也可以像自己的老师张友松那样,成为国内卫星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

  甚至,他都觉得自己不比张志鹏差。

  他觉得,自己可能也就比张志鹏差了那么一点机会而已。

  直到张志鹏在今年两院院士增选中顺利成为双院士,高英祥认真看完张志鹏的成果履历,他才大吃一惊。

  他发现,张志鹏简直就是一座需要他仰视的高山。

  人家才28岁啊……

  就搞出了一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

  人家搞出来的科研成果每一项都足以帮助国家大幅度提升国防力量或者提升国家的科技竞争力……

  这样的一个人,自己又有什么资格不服气?

  自己这一辈子,如果能够搞出哪怕一项可以跟张志鹏比肩的研究成果,那都算是烧高香了啊!

  也正因此,高英祥从一开始对张志鹏的不服气,已经是变为听到张志鹏这个名字就感到很自卑。

  他觉得,张志鹏年纪轻轻,连30岁都没有呢,就搞出了这么多堪称伟大的成就,此人不定会狂成什么样子呢。

  张友松笑着看了一眼自己的爱徒说道:“不要有这种担心。”

  “科研人的都是比较单纯的,怎么会不好打交道呢?”

  “我听董浩明说,张志鹏非常的谦虚谨慎,对老师以及长者都十分的尊重。”

  张友松嘴上是这么说的。

  但是,他在心里也有点儿犯嘀咕:年轻人本就容易轻狂。

  张志鹏年纪轻轻就成了国内科学界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他的秉性到底如何?

  张友松心里其实也是没底的。

  高英祥笑着说:“老师啊,我看国外的那些资料,都把张志鹏说得非常不好。”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国外的媒体,职业道德还是相当可以信任的。”

  张友松听了高英祥的话,他摇了摇头说道:“看来,去年派你到罗宾出了一趟公差,你在那里看了不少的关于张志鹏的资料。”

  高英祥赔笑着恭敬地说道:“您教诲我们,到了一地,一定要深入去了解该处的各种情况。”

  “我在罗宾的时候,如饥似渴地看了不少的各种资料。”

  张友松说:“不要相信那些污蔑张志鹏的外国媒体。”

  “更不要相信他们会有什么节操!”

  “罗宾的媒体,其实也只是当局的喉舌罢了。”

  “他们之所以拼命抹黑张志鹏,只是因为张志鹏对于华国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

  “他们必须得通过诋毁造谣来抹黑张志鹏,他们妄图以此种手段打压张志鹏,甚至毁掉张志鹏!”

  高英祥心里对老师的话有点儿不以为然。

  他觉得,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外媒既然都齐刷刷地黑张志鹏,那就一定是张志鹏真有问题!

  对!一定是这样!

  说到底,如今的华国,崇洋媚外之风已经是越来越猛烈了。

  相当一部分的国人,都已经被蜥方舆论给左右。

首节上一节198/4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