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03年开始做导演 第90节

  他拍大汉天子的时候导演都夸他有灵气演得好。

  信心逐渐恢复,黄小明开始展望未来。

  “李导,说我们的信号将来能有多少收视率呢?你认为比得上星你吗?”

  黄小明很期待。

  星你乔教授那个红遍整个华国有口皆碑的外星总裁让他错过了。

  他当时感觉真是猪油蒙了心了。

  星你播出之后他肠子都悔青了。

  好在他有一部信号。

  “星你节奏很快、笑点密集,下至青少年,上至一部分中老年人都是星你的受众。

  信号是刑侦悬疑剧,单论女性群体,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对刑侦剧不感冒。

  信号的受众天然不如星你,收视率方面大概率是不如星你的。

  别说信号了,哪怕我再拍一部偶像剧,在收视率方面也很难赶上星你。

  你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只要我们把信号拍好了,就算收视率不如星你,但是没人会认为我们的信号比星你差。”

  李俞语重心长说。

  黄小明深以为然,他能够理解李俞的意思。

  题材与题材之间是有区别的。

  偶像剧容易火,但评奖的时候不受评委待见。

  主要是类型限制,偶像剧侧重商业性和娱乐性的电视剧,本身就是奔着讨好观众的路线去的。

  大奖的评委们往往更喜欢拥有深度、拥有艺术性的电视剧。

  在圈内,论地位的话,偶像剧和偶像剧演员绝对属于底层。

  这回信号不一样,并没有完全商业化。

  首先信号拥有很强的现实主义,通过各个案件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引发观众思考。

  李俞改编的信号部分案件取材真实案例,同时拥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又具备一定的真实性。

  只要质量足够硬,信号完全有机会拿大奖。

  拿下一两个大奖或者大奖的提名,再获得星你一半的收视率,圈里没有任何人会质疑李俞不行。

  李俞在圈内的地位只会稳步上涨。

  因为能做到那一步,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实力派导演。

  李俞说:“信号的收视率我认为不会比浪漫满屋差。”

  黄小明眼睛放光了。

  他记得很清楚,浪漫满屋当时在汉北台上星。

  当时浪漫满屋的平均收视率二点五以上,没有到三。

  信号这种题材的剧能有这个收视率。黄小明想说,这一把稳了!

  他必须得好好演,错过了乔教授,可不能再错过李明杰。

  其实……李俞说信号的收视率和浪漫满屋差不多,已经严重保守了。

  主要是不想吓到黄小明。

  而且李俞的一贯风格不喜欢把话说的太满,总要给自己留余地。

  之后两天,演员们一直在华流公司研读剧本。

  在出发赶往星城之前,高老师找李俞谈话了。

  “你小子真是越来越往你的前辈方向靠拢了,一开始用隔壁的人当配角,后来用隔壁的人当女二。

  这回倒好,你一次用俩,不仅配角要用隔壁的,连女一号都用隔壁的。

  以后是不是连隔壁校门口的野狗都得拉去演警犬,安排上一份差事啊?”

  高老师上来先‘批评’李俞一顿。

  大名鼎鼎的祁厅许亚君和元泉都是隔壁中戏的,高老师说李俞用了两个中戏的人没说错。

  李俞心想全用隔壁的也不是不行。

  这不是北影导演的传统吗?代代相传才能叫传统。

  国家都说了要尊重传统文化,避免传统手艺失传。

  李俞这么听话的人,怎么能摒弃先辈的成功经验。

  李俞摇头笑了笑说:“高老师,有没有一种可能,隔壁的人真的比我们学校的人好用。”

第115章 电影B计划《爆裂鼓手》

  李俞的话是有依据的。

  张影谋是北影出去的,拍黄金甲的时候连一个丫鬟的演员都专门到隔壁找。

  小钢炮倒不是北影的,但人家娶的老婆是隔壁的。

  大导们爱用中戏演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高老师其实明白这些。

  单论表演这一块,隔壁更注重学生基础功底的培养,头两年不让接戏,必须得在学校认真上两年课。

  隔壁还有非常深厚的戏剧传统。

  总的来说中戏出来的演员下限比较高,目前来看,上限方面也是中戏更高。

  “罢了罢了,那些事我不管你了。

  我把你找来,是想提醒你信号这部戏一定要好好拍,用心拍。

  把信号拍好了,证明给人家看看是有实力的导演。

  明年再进军电影圈,拍一部好的片子出来争取拿个大奖。

  到时候老师我帮你在校门口挂个横幅,之后你再留校读研。”

  高老师对李俞这位学生相当器重。

  他给李俞稍微规划了一下未来。

  李俞连北影导演用隔壁演员的传统技能都学去了。

  北影的另外一个传统挂横幅可不能落下。

  偶像剧这玩意成绩再好也不能挂,会被外人笑话。

  明年李俞最好拍一部电影,能拿大奖的电影,最好能拿国外的三大奖。

  那么北影可以很骄傲的把横幅挂出去,高老师这个当老师的脸上有面子。

  高老师其实是希望李俞早日往电影圈发展的。

  李俞拍电视剧起家,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原始积累。

  目前李俞已经实现原始积累的目标了。

  高老师担心李俞拍的偶像剧一部比一部火,一部比一部赚钱,最后掉钱眼里出不来了,白白浪费了一身的才华。

  因此,高老师常常提醒李俞。

  不能让李俞忘记考入北影的理想和初衷。

  “老师,我是有规划的。今年拍完信号,明年我计划拍两部电影。

  那些年老师已经有所了解了,不需要我再说。

  我心里对那些年很有数,大奖应该是没机会了,提名应该能获得几个。

  在冲奖方面,我真正寄予厚望的是另外一部作品。”

  李俞认真道。

  原始空里,那些年只有男主角拿到了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剩下的都是提名。

  不止金马奖,那些年在亚洲电影大奖、常春电影节一样没有收获,只有提名。

  这种题材容易冲票房,很难拿大奖。

  不过问题不大,李俞有两手计划。

  票房和大奖他全都要。

  明年他要彻底在电影圈里站稳脚跟。

  他要告诉世人,他不仅拍电影不会亏本,拍电影还能拿大奖。

  “哦?你还藏着别的作品?”

  高老师表情惊讶,明显感到意外。

  李俞不说话,只是默默从包里拿出一份手写稿交到高老师的手里:“高老师,劳烦您斧正一下。”

  一模一样的台词。

  一模一样的手写稿。

  仿佛回到了去年三月的那个下午。

  那一天,李俞带了浪漫满屋的剧本让高老师看,之后开启了电视导演之路,有了偶像剧三部曲。

  今天,李俞同样带来一份剧本,这回是电影剧本。

  高老师接过手写稿,第一页A4纸最顶端的空白处写着飘逸俊秀的四个字,也是电影剧本的名字《爆裂鼓手》。

  电影的简介讲述一个少年在严师的监督下,以非常规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

  严师出高徒,国内的很多家长老师都信奉这一套。

  光看简介的话,高老师觉得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也是一个俗套的故事。

  往下看,他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这根本不是励志片,是黑励志片。

  故事里的严师教育主角的手段非常极端,严师出高徒的过程惨不忍睹!

  在过度的投入之后,主角失去了对音乐的初衷。

  最后主角成功了,整个人却走向极端。

  到了故事的结尾,主角的父亲在看主角巡演时忍不住露出了惊诧的表情。

  因为他觉得眼前那个人很可怕,已经不是他认识的那个儿子了。

  故事的表面励志,通过严师的教育,主角的辛劳痛苦的学习最终收获回报,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功。

首节上一节90/3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