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夫的文娱 第100节

  为拍摄该片,冯晓宁向电影厂立下军令状,承诺拍摄经费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并在电影局要求下,仅仅用了两个月完成了电影的拍摄,电影里面唯一一个知名演员是沈丹萍,但该片中有两位小演员日后成为影视界的实力派,一位是饰演老兵的付大龙,另外一位则是因为犯错被淹没的男演员。

  当然,林有成现在很清楚如果八一厂真得要拍《战争子午线》这部电影,自然是不可能去找还在儿童制片厂做美工的冯晓宁。

  司徒辉听林有成问起这个问题,说道:“电影厂还没有决定,不过电影厂这边却是非常希望有成你担任编剧。”

  林有成听见这话,点了点头,他并没有打算拒绝担任《战争子午线》的编剧。

  因为他非常清楚地知道原版《战争子午线》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时空转换,让八陆军小战士和现在的孩子们时空转换,这种拍摄手法别说在现在,就是在以后也是罕见的。

  不过,也许是因为太过超前,这一点在当时是让《战争子午线》上映后颇受质疑,小孩子觉得没意思,成年人又觉得枯燥乏味,但是真正优秀好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检阅的。

  林有成并不觉得自己要更改这个剧本,恰恰相反,这样的时空转换拍摄才更有冲击力。

  《战争子午线》的时空转换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和思想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电影里面小战士们不同的牺牲方式,通过这些震撼的镜头让生死、幸福、快乐和苦难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不重新审视对战争电影的看法,同时也会重新审视对幸福的看法。

  毫无疑问,原版电影无论思想性和超前的拍摄手法,相当惊人。

  最关键的是,在电影拍摄之前,电影里面的孩子就是穿着八陆军服装的城市小孩,要求把孩子放到真实的环境内中去锻炼,孩子们带到真实的长城上,让他们体验艰苦的环境,山上到处是蒺藜丛和酸枣刺,原先没有路,是剧组用了几天时间在酸枣刺中拱出了一条路。

  那也算是真正的体验生活。

  不知为何,想到这一点,林有成把目光望向自己那几个萝卜头,他在考虑是否可以让自己几个大一些的萝卜头去体验一下生活。

  当然,还是要看萝卜头们愿意与否。

  不过,林有成觉得说要当最厉害的导演的林兆美应该会挺乐意的。

第171章 【文学函授班】(求订阅)

  德城,春风巷。

  八一电影厂的司徒辉来得突然,离开得也很快,这边就等着林有成写完《战争子午线》的剧本。

  时间很平静,在这个平静的院子里面,林有成开始写剧本,桌上放着的《德城日报》的报纸上并没有出现漂亮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仅几秒钟后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的消息,等到四月,春风巷子里的人也不会知道北方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事故,出现严重核泄漏。

  一切似乎都是那般平静,平静到没有人注意到1986年是那个特殊时期结束十周年,同样也是伤痕文学启动的新时期文学的十周年,可即便如此,国内文坛上还出现了特别的事。

  林有成发表了《战争子午线》这篇小说,而贾平洼则是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浮躁》,写了一条河上的故事,莫唁则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那一篇惊艳的中篇小说《红高粱》,还有李沙令的小说《夏夏在学校》、赵丙坤的长篇《慈禧西逃》,陈钟实的中篇小说《初夏》、王宝城的《人韵》、沙炻的《夏夜静悄悄》、韩起的《青青的竹》……

  当然,还有路那篇被《当代》杂志社拒稿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在《花城》杂志上发表。

  林有成看着《花城》杂志上的那篇《平凡的世界》,他很清楚地知道现在发表的《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和书名一样平凡,现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一直要等到1989年出齐了第三部,并在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才获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和价值。

  林有成个人是非常喜欢《平凡的世界》这篇小说,他知道现在文坛对于路的这篇《平凡的世界》评价并不高,有很多不好的声音。

  林有成放下手上的《花城》杂志,去看了在《文汇报》上他为路的这篇《平凡的世界》写的一篇评论文章。

  “路笔下的《平凡的世界》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是以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在艺术手法方面平易简洁,语言通俗晓畅,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明确清楚,主题含义浅显易懂,对于现在一些文学评论认为《平凡的世界》太过陈旧,可能有失偏颇。”

  “要知道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不只是在创作论的意义上,在接受美学的意义上更是如此。《平凡的世界》不合的是文学变化革新潮流的时宜,合的是当时社会变革现实的契机。虽然说现在文学艺术处于急剧的变革中,文学创新的渴求牵引了文学共同体的注意力,文学自主性思想也影响了文学在创新性上的任性发展,文学探索促进中国文学艺术水准迅速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创作与阅读产生分离。”

  “当然,思想意识、时代感、价值观方面的深刻变化,也使中国社会的思想及认知方式处于调整之中。现在路的《平凡的世界》恰恰是去除掉如今热衷的艺术探索,而专注于写乡村青年的个人觉醒、追求和命运,很显然,评价《平凡的世界》并不能单纯从文本本身的艺术创新性,也不能只是从文学变革潮流中去给出定位,更为恰当的阐释方法,应该是从这部作品和时代的契合方式,和社会意识的互动关系中去建立起有效的语境……”

  很显然,林有成这篇文学评论文章在某种程度上是引起了的一定的讨论。

  毕竟现在林有成也不是什么无名的新人作者,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林有成这位还算知名的作家为路的《平凡的世界》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还是会引起一定的关注。

  林有成其实很清楚,事实上1980年代后期直至1990年代,国内的知识分子文化与普通大众文化以后会处于严重的分离状态,在文学接受方面的普遍焦虑,就是无法统合“雅俗共享”的矛盾,不过是文化困局小小的表征而已。

  这并非说《平凡的世界》属于俗文学系统,而是在被认为高品质的文学作品与广大读者欢迎的作品之间,很难找到平衡点。

  林有成不知道别的编辑和文学评论家是怎么看待路的《平凡的世界》,他自己是非常喜欢《平凡的世界》。

  林有成并不会知道,他的这篇文学评论文章被遥远的路的看见了,多少都还是受到了鼓舞,毕竟要知道现在他的这篇《平凡的世界》根本就没有获得非常大的轰动,更别说是称赞,这些让路也都产生过动摇是否要继续写《平凡的世界》后面的故事。

  不管林有成这一篇文学评论文章有没有产生什么影响,至少有一点是非常确定的

  林有成的文学评论现在还是很受关注的,这也是因为现在林有成的身份地位不一样。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联的张解放也特意来春风巷邀请林有成。

  林有成放下那篇文学评论文章,刚准备继续写《战争子午线》的剧本,就瞧见张解放一脸笑容地走了进来。

  “有成,协会这边打算邀请你给文学函授班的学生上几堂课。”

  虽然说,林有成后面有打算去京城,但是很显然现在林有成还没有去,自然也就还在湘省作协这边。

  林有成听见张解放这话,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张解放居然会让他给文学函授班的学生上课,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

  其实林有成很早之前就知道,随着京城那边的鲁迅文学院的招收学员,现在各级文联、作协都争先恐后创办文学函授机构,像辽省《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金陵市那边的青春文学院文学函授班,北河省作协创办了当代文学院文学函授班,除此之外,还有像《人民文学》《北方文学》《诗刊》《延河》《春风》《诗人》《长城文艺》都举办过文学创作函授班。

  有些文学函授班还会在报纸上刊登函授班的消息,学制一年,学费十元,后面汇款单雪片般飞来,函授部立刻就有了十多万元现金,可想可见现在这些文学爱好者对于文学创作究竟带有多大的热情。

  当然,这样的文学函授学习方式,从八十年代初延续到九十年代初期,前后长达十年,成为文学青年自学成才的新途径,一如《鸭绿江》函授创作中心创办三年,深受广大文学青年欢迎,对培养文学新人,发展壮大文学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推动作用。

  很早之前,湘省作协这边就推荐过林有成去京城参加鲁迅文学院函授班学习,不过林有成直接拒绝了,他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办法去京城上学,毕竟还有好几个萝卜头需要照顾,现在林有成则是早就成了知名作家,还拿了茅盾文学奖,身份也算是有所提升,倒也不需要特意去参加什么文学院函授班进行文学学习。

  恰恰相反,现在反倒是林有成这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可以给文学函授班的学生上课,讲一些文学创作惊艳和知识。

  不得不说,这也都是因为现在林有成早就不是那个刚出来的新人作家。

  不过,对于张解放邀请去给文学函授班的学生讲课,林有成这边还是摆了摆手,拒绝道:“我怎么好去给他们讲课。”

  “我这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之前还是扫大街的,去给学生上课,怎么看都有些不合适。”

  张解放一听林有成这话,忙说道:“有成,你这话可不对,要是你都不能去给他们讲课,分享文学创作知识,那谁又可以。”

  “那些学生可是都非常喜欢你的作品,非常期待能够见到你。”

  林有成一看张解放一直苦劝,犹豫再三也就答应下来。

  其实相较于别的地方的文学函授班,湘省这边倒也没有那么复杂,也就是让林有成去给学生上课。

  要知道在别的地方,一些文学函授班分为初级班、高级班,只要爱好文学便能读初级班,若是在报刊发表过习作就可直接报高级班。初级班全年学费十八元,高级班学费三十元。

  要知道,这时候职工工资就是几十元。

  还有像人民大学的文学函授学院,可以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不过要280元学费,几乎是一个贫寒农家半年的收入。

  关键很多函授班辅导方式简单,主办方邮寄一些自编的文学教材给学员在家自学,像什么《文学的盛宴大师论坛》,收录的都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创作谈。

  学员按照要求,定期邮寄作品到函授部。函授老师基本上都是知名作家、文学编辑、高等院校的教授与讲师、文学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每人分担一两百名学员的辅导任务,业余时间看稿复信,无论是两三万字的长稿还是几行字的短诗,件件给予批阅,指出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至于高级班学员提交的作业量比初级班学员要多,而且安排知名作家、编辑专门辅导,保证年内发表一篇在他们的内刊,优先参加面授与笔会。

  林有成这边答应了张解放,自然也就有准备,毕竟这样的还不算是寻常协会的研讨会,也算是正儿八经地给学生上课。

  湘省文学函授班是临时设在谠校里面。

  不得不说,湘省这边还是很认真地在办这个文学函授班,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是一周六天,上午下午都排了课时,什么古典,西方,现当代,基础类的,思潮性的,理论的,实践的,这些课程都有。

  还有就是请著名的作家来作创作的经验谈,不管林有成算不算是著名的作家,至少现在林有成也被请来讲创作的经验谈。

  也不知道是那些年轻的学生们真得期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等到林有成出现在课堂里面的时候,真得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没办法,要知道林有成在京城燕园召开讲座的时候也是引得无数学生十分激动。

  现在一个个年轻的学生看见林有成的时候都很激动,很显然在场的人大多都是看过林有成写得小说,不管是爱情的《山楂树之恋》,《嫌疑人X的献身》,《情书》,又或者是拿了茅盾文学奖的《人间奇事》,还有最近接连在三大文学杂志发表的战争小说《风声》《我的团长我的团》,还有《战争子午线》都让这些文学青年爱好者欣喜不已。

  要知道现在文学人才颇受器重,毕竟有个农村作者,因为在大型文学杂志发表两个短篇小说,被引进到文化站,破格解决财政事业编制。还有女孩子择偶,看到征婚启事写了“热爱文学”,往往会高看厚爱。

  倘若哪个作家的小说改拍成电影,那更不得了,绝对产生轰动效应。路《人生》,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都是万人空巷,因此一举成名天下知。

  很显然,文学是无比崇高的爱好,很多青少年的志向就是当作家。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青年才会站在这里。

  “林有成老师,我特别喜欢你写得《嫌疑人X的献身》,真的非常喜欢!”

  “我最喜欢你写的《情书》,我有给写过信,只是可惜并没有收到你的回信。”

  “我也有给写过信,不知道林有成老师,你有没有收到那封信。”

  “我看了好几遍《人间奇事》,每一次看到最后都忍不住哭了。”

  “林老师,你写的《风声》写得真好,整个情节设计得实在是太好了,推理和谍战结合得真好。”

  “林有成同志,我特别喜欢你笔下《山楂树之恋》里面老三那个角色,我到现在都为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故事而感动着。”

  ……

  此刻,站在林有成面前的这些年轻人都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

  一个个看着林有成的眼睛都带着兴奋的光。

第172章 【最后一个战场】(求订阅)

  湘省,谠校。

  林有成非常清楚地知道,面前这些青年之所以对他如此热情,一个个都像是见了初恋情人一般激动,这都是因为在这些年轻人心里

  文学如初恋。

  面前这些年轻人追崇文学,把文学看得崇高和神圣,在这群年轻人心里文学不仅占据着耀眼的位置,同时成为一些人表达内心世界的最佳选择。

  看着面前这些青年充满激情,心怀浪漫和理想主义,林有成能够感受到这些年轻人对于文学的真诚热爱。

  当然,林有成也非常清楚知道,现在热烈的文学青年,不知道在这之后还会剩下多少。

  毕竟这场汹涌的文学潮水,总有退却的一天,到骤然褪去,只留下满岸狼藉。

  等到很久以后,全中国的文学青年几乎在一夜间消失,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光着身子孤零零地站在大街上无家可归。

  林有成摇了摇头,甩掉脑子里那一丝想法,笑着说道:“谢谢,大家不用喊我老师,来给大家上课,我其实是有些惭愧的,我不想说是上课,就当作来和大家交流文学。”

  听见林有成这话毫无疑问,引得台下的年轻学生更为激动,很显然他们就是很想和林有成交流文学,之前那些写信给林有成的学生也是想要和林有成聊文学,聊诗词歌赋,聊人生理想。

  林有成自然也就笑着这些年轻的学生讲了一些自己关于文学创作的感受。

  不过,林有成都并没有把自己当作老师,而是平常地交流。

  “你们也许都知道,我之前还在扫大街,以前上山下乡时也喜欢看小说,因为要养活孩子,也就试着写小说。还好第一部小说《山楂树之恋》被《小说月报》的董照编辑看中,最后发表了,然后就开始文学之路……”

  虽然说,林有成是在进行交流,但也有认真地和这些学生将一些经验。

  林有成不禁聊了自己的几部小说,同样也提到了别的国家的文学创作,这让台下的一众学生看着林有成的眼神是更加佩服。

  尤其是年轻的女学生听着林有成讲课,眼睛一直盯着林有成,十分认真。

  不得不说,林有成这位中年鳏夫现在随着孩子长大,尤其是奶娃娃林兆乐长大了些,林有成的精神也更好,整个人穿着一件深色的外套,整个人显得相当有气质。

  就像是李爱红之前认为的那种特别的气质,不像是这个年代,但又带着这个年代的气质。

  文学交流之后,自然也就会有一些问题。

  对于一些问题,林有成也都有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林有成老师,现在先锋文学都会向中国古典文学汲取营养,和西方文学潮流做融合,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实现西方和本土的平衡?”

  林有成想了想,说道:“一个优秀的作家,尤其是写长篇小说的作家,不可能不进入到你对中国社会的思考,从中拿出你比较深入的思考结果。这个是西方小说的表达形式很难给你的。其实,五四运动以后,我们一直在否定传统,一直在拥抱西方主义。我们现在这一批人已经意识到,重新认知中国文化的精神财富是那么重要。这时候起自然也就开始重新关注传统精神、传统的表现形式。”

  ……

  “林有成老师,你的创作一直都很旺盛,你平时写文会卡住吗?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会突然就不知道怎么再往下写了,那您是怎么接续上述创作的呢?”

  听见这个问题,林有成想了一下,借用那位牙医作者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笑着说道:“有时候,写作就像一个水龙头,你没有摸到那个开关,它就不会出水,它不是停水,是没有摸到那个开关。摸开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你不断地写,写这一段不对,再换一段,再换一段,开关肯定会被你摸到的。”

  “除了不断尝试,找开关也是需要运气的,有时候我感觉我是对的,却可能越走越远了。你得从一开始就没有偏,一直到最后始终没有偏,才能够找到真理。所以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有一种人生的运气在里面,有些运气是学校教不了的,你们只能自己到社会上去碰到。”

  “写作其实很容易被一种感觉给迷惑,尤其刚开始写作的时候,觉得前面写出了几句很好的话,舍不得扔掉它,其实你把它放下,我不是说抛弃它,而是把它放下。为什么呢?因为它可能适合另外的一部小说的开头,而不是这一部。如果你自己的水龙头储存着比较丰富的水,源源不断,那么随时都可以打开它来。有一天你发现没水了,那就把水龙头关上。当然也不可能一直开着,你要保证下次需要的时候打开它还能出水。”

首节上一节100/12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