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就已经能确定,《青花瓷》无论是词曲还是编曲,都是上乘之作。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首中国风的歌曲,而正好的是,楚凡是华语乐坛奠定了中国风标准的人,他比旁人更能体会这首歌的惊艳之处。
网上都吹捧楚凡是中国风的开创者,这点他觉得不是,但让他评价李亦的这首《青花瓷》,他会说这是中国风的集大成之作。
“可惜的是,歌词有些认知错误的问题。”楚凡心中道。
但不管怎么说,瑕不掩瑜,而且从音乐性的艺术方面思考,这首歌无疑做的已经很好了,楚凡觉得已经美到了一种境界。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李亦的歌声停歇,他往前走了几步,像划破了次元一般,走出了烟雨朦胧的江南小镇,向观众微微鞠躬。
现场的大学生观众疯狂地鼓着掌,那些花钱买名额来的观众,觉得自己无比幸运,能够在现场听到这首《青花瓷》的首唱,简直就是血赚!
李亦在鉴赏团旁边坐下,主持人回到舞台,说道:“感谢李亦为我们带来一首如此之美的歌曲,不知道鉴赏团的老师们有什么看法呢?”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一位头发银白的老太太就满脸可惜地向李亦说道:“小伙子,这首歌太可惜了啊,词曲的意境都很美很美,不细究的话,我都能感受到里面的意境,可惜的是,歌词有不小的错误呀!”
听到这话,观众有些哗然。
因为他们的学校,时常有名额来这里做观众,所以对节目还是挺了解的,这貌似是第一次鉴赏团有人指出歌词写的有错误。
另一位教授补充道:“比如你有两句歌词【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中,汉隶从未刻在青花瓷瓶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里,宋体落款从未出现在青花瓷上。不过你也不是研究古董瓷器的,不知道这些也很正常。”
老太太点点头,安抚道:“对的,我不是想批评你,因为你这首歌写的真的太好了,这些瑕疵会有点碍眼,其实我还是很喜欢你这首歌的,我很久没听到这么古典韵味又这么有新意的歌曲了。”
李亦虚心地点头,解释道:“是我当时写这首歌的时候查的资料太少了,写完这首歌,才知道歌词有不少客观性的错误。”
“这首歌其实更多的还是围绕着汝窑的天青色来写,而汝窑的天青色,歌词里面的烟雨也是不对的,只有骤雨过后,才会出现这种颜色,但烟雨的意境更好一些,所以我就没改。”李亦又自我检讨。
这些都是《青花瓷》的争议,很多人都知道,但并不影响这首歌所取得的成就。
毕竟这首歌并不是真的在写瓷器,而是借物喻人,听众考虑更多的还是这首歌好不好听,营造传递出来的画面够不够唯美。
这时,楚凡开口道:“我有时候在音乐创作方面,也会因为意境和情绪,牺牲掉一些逻辑。
在我看来,这首歌瑕不掩瑜,单从音乐方面来看,我对这首歌的评价很高,是近些年中国风质量最高的一首歌,堪称中国风的集大成之作。”
现场的观众又哗然,质量最高?集大成之作?
他们很多人都是李亦的粉丝,同时也不是研究文物瓷器的人,教授的话,并不影响他们对这首歌的喜爱,毕竟人都是双标的嘛。
对于楚凡的话,鉴赏团的老太太赞同的点了点头,但作为一名教授,这种错误就像卡在喉咙的一根刺,让她无法忽略。
于是她又摇头道:“可是这样一来,有很多人听了这首歌,都会认为青花瓷就是歌里面写的那样。”
楚凡笑了笑:“这是小问题,况且,我们这节目,不就是让观众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吗?
说不定因为《青花瓷》里的错误,观众会更加清楚汝窑和青花瓷是怎样的,还有两者之间的区别。”
老太太似乎被说服了,觉得好像是这么个理。
而一开始指出问题另一个教授还是觉得不妥,正想说话,楚凡又道:“其实啊,你们不用担心太多,现在互联网发达,年轻人想知道什么网上一查就知道了。”
老太太想了想也是,没必要对一首歌求物件的疵,她对李亦说道:“这首歌真的写的很好了,是因为我专业的原因,才说了这么多。”
她慈祥地笑着,示意李亦不要放到心里去。
“这首歌写完之后,其实我是想改的,但无论怎么改,烟雨和骤雨都是没法变的,我无从下笔。”
李亦则满脸惭愧道:“在舞台上唱这首歌,也是希望各位老师们能指出我的错误,让观众对瓷器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楚凡摇头道:“不用改了,从音乐方面来说,《青花瓷》是毋庸置疑的好。”
舞台上的楚凡正经了许多,说话也是经过斟酌的。
但李亦没想到,自己都没说几句话,反倒是楚凡一直在给自己撑腰。
就好像毕业答辩的时候,自己像个鹌鹑一样木在那里,楚凡作为导师帮他舌战群儒一般。
现场的观众也是纳闷了,楚李之争才刚过没多久啊!
两人虽然都没有发声,但就真的一点介怀都没有吗?
怎么楚凡像护鸡仔的老母鸡似的,别人说一句,他护一句,甚至有点像饭圈里的无脑维护哥哥的脑残粉.
第171章 三赢 《青花瓷》之美
说这些话,楚凡是从音乐创作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以往的创作中,他也有过会因为意境和情绪,而忽略掉一些常识和逻辑。
在他看来,只要歌词经得起推敲,整体表达出来的画面和意境足够完整,那就没什么问题。
显然《青花瓷》已经达到并且大大地超出了这个标准,在意境和画面的唯美上,堪称中国风的顶峰。
当然,能改就最好了,但现实往往都是有心无力。
楚凡好像不放心似的,又向李亦叮嘱道:“真的不用再改了。”
按李亦的意思,《青花瓷》写完已经有了一段时间,可是对于修改,他无从下手。
既然如此,那就别改了,何必为难自己,也免去因为画蛇添足,删删补补,毁掉了这首歌的风险。
李亦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
他也只是给听众一个说法而已,他怎么可能擅自修改在地球华语乐坛火了这么多年的《青花瓷》,他也没这个本事……
作为华语乐坛地位顶尖的那一撮,还是中国风标准的奠定者,楚凡的一句“不用改”,着实帮李亦省掉了很多麻烦。
楚凡的另一句“中国风集大成之作”,届时也势必会给李亦营造出很大的声势。
李亦如今流量已经差不多拉满了,差的就是资历,楚凡对他的认同,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怎么说呢,这人还怪好的嘞!
李亦有些愧疚了。
‘人家亲自邀请我参加音乐节,那就是给我面子,我居然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太不是人了。’
‘这样好了,他要是答应来电影里面客串,我就答应他去参加音乐节!’
李亦很快就在心里说服了自己,主打的就是一个问心无愧。
如果问心有愧呢?
那就不问了呗。
歌曲的讨论到此为止,老教授们又继续聊起了正事,开始着重讲起了青花瓷和汝窑的由来、产地,还有背后的一些故事。
期间,还会扯两句《青花瓷》里面的歌词,有夸奖的地方,也有和歌词对照,指正错误。
现场的观众仿佛因为前面的一些小插曲,对汝窑和青花瓷的区别和了解,好像也更深刻了一些。
末了。
楚凡还特意站起身来,向观众问道:“你们有没有因为《青花瓷》这首歌,对咱们的传统文化,了解的更多?”
“有!”
楚凡继续问:“那你们现在是不是知道青花瓷的瓶底没有汉隶,没有宋体的落款,还知道了天青色的天空,需要大风骤雨之后才会出现?都知道了吧?”
“是!知道了!”
观众齐声大喊。
楚凡则转身回来,向鉴赏团的老教授们笑了笑,“看到了吧,各位老师。”
“其实不是本身对这方面有研究的人,多半不会主动去了解这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
“但是呢,现在有了《青花瓷》这首歌之后,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主动去了解的兴趣。”
楚凡又向观众问道:“对不对?”
“对!!!”观众也很给面子,扯着嗓子齐声回应。
鉴赏团的老教授们又无奈又好笑,却也都点了点头。
其实,楚凡这一套和粉丝给正主洗白没什么两样,专门挑好的说,坏的是一点都不提。
现场的都是年轻人,大多都是李亦的粉丝,不然也算是路人粉,他们又怎么可能会唱反调呢。
李亦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索性噤声,一副惭愧的样子。
导致回到后台之后,第一时间出来“批评”的老太太很不好意思地又对他安抚了一番,毕竟长得这么俊还这么有才华的孩子可没几个。
在某种方面,《国风之声》鉴赏团里的教授,其实也是专家。
李亦只能评价为,专家之间亦有差距。
休息室里,李亦刚卸完妆,楚凡就敲门进来,他是来“邀功”的。
“小子,怎么样,我帮了你这么大的忙,来参加音乐节不过分吧?”楚凡在一旁的沙发坐下。
路过的徐振往房间里探头瞄了一眼,知道他们有事要谈,没进来,打了声招呼又走了。
李亦扭着转椅面对楚凡:“不过分不过分,楚凡老师既然都一再邀请了,我不答应就是不识抬举。不过……”
他话锋一转:“我的出场费好像有点高哇?”
望着李亦一副“我为着想”的表情,楚凡知道他是开玩笑,但也没好气道:“高就高,你敢要,我就敢给,反正我是不会去拍你那什么电影的。”
“不高不高,楚凡老师您开口,我免费都可以。”
李亦讪讪地笑了一下,继续道:“其实拍电影真的挺有趣的,可以体验到不一样的人生,找寻到自己人生中更多的可能……”
“打住打住,我忽悠你还差不多。”楚凡不屑地摆手。
方才录节目的时候,他忽悠人和带节奏的功力,可比李亦深厚多了。
楚凡想了想,道“你给我个面子,出场费比市场价低一点就行,我不占你太多便宜,至于拍电影就算了,我不会演戏。”
“楚凡老师,这样,我免费参加音乐节,还准备两首新歌,您来我电影里面客串,行不行?”说话间,李亦也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大咖收集癖。
毕竟客串的大咖都这么多了,多一个楚凡,其实也没有特别大的作用。
而且,李亦为楚凡准备的也就一个短短几秒的镜头。
但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千金难买爷高兴,李亦现在就是这种心理,非要把楚凡搞到手不可!
免费出场,就算打完折,按李亦的人气,也意味着省下高于百万的经费。
最重要的是两首新歌。
楚李之争后,楚凡开始听李亦的作品,可谓是越听越欣赏。
今天又在现场听到了一首中国风的集大成之作,其实他对李亦已经欣赏到无以复加了。
楚凡是有点不太正经,但只针对熟人
之所以才刚和李亦第一次见面,就显露出不正经的气质,就是因为太欣赏李亦了,不自觉间,就把李亦当成了朋友来对待。
所以听到李亦为音乐节准备两首新歌之后,楚凡是十分期待且心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