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三十,科技立业 第77节

  我们直接加入,岂不是还更省事儿?为什么非要跟着你们去屠龙呢?设计人员成不成为流浪汉关我什么啥事儿?我是卖硅片的啊?

  纳德拉用力过猛,终究还是起了一些反作用。

  但这确实已经无关紧要,几家芯片和EDA巨头达成了一致,这影响力已经足够了。

  他们共同去游说官方加大对卷耳智能科技乃至他们全国的限制最好半导体行业彻底脱钩,一丝一毫的零部件也不能流入大陆。

  他们给这个计划取名叫“零计划”。微软甚至还提议成品芯片也全部不卖:英特尔AMD英伟达高通联发科技苹果这些,一片芯片甚至整机都不再卖往大陆

  以大陆目前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不说能不能搞出来能用的替代品,就算能,产能也限制的死死的,让他们一夜回到原始社会去!

  但三家都没有同意这样他们的损失也很大,真要被他们搞成了,岂不是永久的失去市场?

  “鼠目寸光!”纳德拉怒骂:“给压力他们才能妥协,逼着他们自己把卷耳智能科技搞死,把类思维AI共享,否则我们不管做再多,也都是慢性死亡罢了!”

  “如果有这种苗头,我们会跟进的!”类思维的强大现在是个人都有体会了,三家当然也很眼馋。

  但是陡然放弃大陆市场,这决定太难下了,他们最终给出了观望的决定,承诺只要有能搞掉卷耳智能,拿到类思维的相关技术的一丝苗头,他们一定会迅速跟进,给他们施加压力。

第131章 谁先进入“原始社会”还说不一定呢

  !

  “~哎~”纪弘在办公室里一边翻着资料,一边摇头叹着气:“张总,有些人是不是不知道什么叫合作共赢啊?”

  微软这边联合几家要共同游说官方去大力度的限制卷耳智能科技,在己方达成一致之前,不可能大张旗鼓。

  但在网络上有着无数眼睛的智能AI还是根据蛛丝马迹得到了消息,甚至纪弘得到消息都不比赵老晚多少。

  张建嘴角抽了抽,跟卷耳智能科技合作,确实能共赢。

  就像摩尔科技,就这几个月那是迅猛发展,哪怕阿美瑞肯加再大的限制都阻挡不了。

  就算台积电已经明确拒绝了下一波订单,也完全没有影响摩尔科技目前的火爆。

  真正影响摩尔科技的还是卷耳智能科技要做GPU这个消息,而在张建又回到河州之后,各个投资人就又瞬间转变了态度。

  但,这是什么换来的啊?用网上一句不怎么好听的话说,这是拿“灵魂”换来的!

  和卷耳智能科技打交道,张建算是看出来了他不在乎你是不是想要钱,甚至都不在乎你想要多少,只要主导权交出来,剩下的都不是原则问题,都能谈。

  甚至,张建隐隐有一种感觉,哪怕是境外企业,纪弘都不是很在乎只要以我为主,不给我拖后腿,那都能玩。

  但这就是矛盾。

  阿美瑞肯会让自己失去主导权吗?尤其是科技行业!

  想想都不可能这甚至可以说是阿美瑞肯的命脉之所在。

  而且所谓的【零计划】,明面上虽然是微软牵的头,但主导者大概率不可能是微软,它没有这么大的胃口。

  还半导体行业一个零部件都不允许流入这会是正常人的思路和思维?明显是在恐吓!

  “比我预估的还要狠,”纪弘自顾自的摇着头:

  “但是真的能做到吗?不说阿美瑞肯官方能否被游说,就算是阿美瑞肯官方自己想干这件事儿,各方利益怎么平衡啊?”

  “我们需要做什么应对吗?”张建也是问道。

  “先把台积电已经生产出来的芯片全部运回来吧。”纪弘想了想:

  “然后,统计半导体行业,包括光刻机零部件行业国内所有企业的情况,甚至要包括上下游原材料企业。”

  “你觉得他们真的会做?”张建皱了皱眉,怎么想这玩意儿怎么弱智。但也不好说,更弱智的操作以前也不是没有过。

  “做?做个屁!”纪弘简直无语:“你是业内人士,你先跟我解释解释,什么叫半导体行业原材料?什么叫光刻机零部件?

  “我就问一个问题,硅片算不算?玻璃算不算?微纳米电机呢?全都算?还是全都不算?”

  “当然……”

  张建本来想说当然算的,但是作为专业人士的他当然知道,硅片除了芯片产业之外,光伏产业的用量也不小,甚至更大!

  “名录都不好确定。”张建明白纪弘的意思了。

  “就算确定了也不好执行啊,”纪弘说道:

  “比如把【光刻机镜头】列入管制,但镜头多是定制的,在很多高端仪器上也都有用,定制方不说,就没有人知道定制的这个规格的镜头是哪儿用的。

  “除非直接把【镜头】全列进去。但你觉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就算能列进去,得吵多久才能确定下来?”

  高端领域确实好限制,直接限制高纯硅、限制高端光刻胶、限制高端光源系统……

  但全产业,无论高低,一个零部件都不能流入国内,纪弘无语就在这儿,这跟说笑话差不多,除非直接断绝一切往来。

  要不就再扩大点儿范围?全部工业品零流入?比比看谁先撑不住?

  三岁孩子都知道,中国是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

  外国全加起来,在这方面也才能勉强和中国比比。

  也就起步稍稍晚了一些,在一些诸如光刻机、医疗器械、工业母机等精密仪器方面稍稍落后了一些。但近年来,也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一样一样的在补齐和超越。

  在高端领域限制中国,可能还说得上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真要从基础工业入手,就阿美瑞肯那工业基础,不是纪弘笑话他们,谁先进入“原始社会”还说不一定呢!

  幕后策划的人脑子肯定也不怎么好使。

  “但加大力度是一定的了,就看他们游说官方需要多久。”纪弘最后说道:“听到风声,估计各家也都已经在考虑囤积原材料了,我们也需要有我们的准备。”

  ……

  确实,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原材料,尤其是中高端、特别是高纯硅棒、光刻胶等芯片生产密切的相关的原材料,市场那是一会儿一个样,大家都在囤积。

  如果不是光掩模需要根据版图定制,掩膜版估计都有厂家要囤即便如此,基材也有企业疯狂的在囤积。

  很多专家都分析,阿美瑞肯不可能如此疯狂,但,这心思不可揣度,万一呢?

  ……

  “除了将台积电已经生产的芯片运回来,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准备?”张建这个时候已经完全以纪弘为主了。

  “逮住一个,摁死!”真当纪弘是没有脾气的啊,别说什么【零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是在恐吓放狠话,哪怕如此,也要付出代价。

  “摁死谁?”张建虽然嘴上问着,但其实他心里有答案,那就是微软。毕竟专业对口,这个时候本来就已经半死了。

  耳语系统不管是智能化还是生态,在有了灵犀之后,都不是问题。

  只要卷耳下狠心,摁死微软还真有可能,而且,无论是不是主谋,微软都是牵头的人。

  但纪弘的接下来的话,彻底出乎了张建的预料:“英伟达!”

  “摁死英伟达?”张建微惊。

  “你现在立即注册一家新的GPU企业,作为卷耳智能的子公司存在。

  “按照我们之前谈的,将摩尔科技的一半技术人员先拉过来,马上启动层迭GPU的研发和设计。”

  “生产问题……”

  没等张建说完,纪弘直接摆了摆手:

  “层迭GPU对制程工艺的需求不高,14nm足够满足需求,中端28nm甚至更低端都行,非先进制程,国内还是有产能的。

  “实在没有的话,我来想办法,挤也能挤出来。”

  张建很想问怎么挤,但这不是他该关心的问题,他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今天少发一章,算请假

  先说原因:在办公室跟领导吵了一架,极度愤怒,直到回到家了整个人都还是嗡嗡的。

  从回来坐到电脑前,两个多小时,就写了几百字,还删了。

  直到现在也只写出一章,今天估计是搞不完了,请个假后补。

  望海涵。

  至于争吵的原因,也很简单,部门十二个人,要优化四个这要搞了,活就彻底没法干了,我不可能同意。

  不知道僵持下去会不会把我搞走。

  不过现在我也不担心了,爱咋咋吧,不行我就不干了,专门写书也不错。

  这本书成绩还是可以的,目前均订两千三。熬一个大推荐估计就精品了。

  追读开始是一千二左右,一个月过去,现在还有八九百,等推荐救一下,应该也还能行。

  真要全职多写点儿的话,可能也不比工资少了。

  所以,殷切希望各位书友的支持。

  稍缓一下,等辰小序给大家带来更精彩的故事。

第132章 十倍精度光刻

  纪弘也很头疼,产能怎么挤?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最关键的自然不是零部件这种东西,而是光刻机。

  不说别的,在限制一次又一次的加码之后,国内现在能够进口的最先进的光刻机是1980di,曝光精度是38nm的那款。

  主要用于28nm、14nm制程,多重曝光的情况下,也能制造7nm芯片。

  更高级别的已经完全不能出货了。

  哪怕是1980di,现在要买也只有理论上的可能。现有的都是存量,都是有数的华为的先进工艺,就是用这款光刻机采用多重曝光工艺生产的。

  等效5nm,算是把这台光刻机压榨到了极限。

  而国内生产已经投入商用的光刻机,是分辨率90nm的沪上微电子的SSA600/20。

  回到家里,纪弘在书房,也是一样一样的在整理着国内的产业现状,心里也在思索一个可行的方案。

  在他心里,王华新院士那边,超爆分辨率光刻机结合类思维AI大概率是可以瞬间解决问题的,目前这个型号的光刻机大约有十六台。

  但,不管是否能行,都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另一个方案……

  他明天约了于总,这需要产业整合。

  ……

  “用1980di生产更高工艺级别的芯片?做到台积电N5P的密度?能效比也要追上?”

  纪弘一发邀请,于东立即就来了,不为别的,就为手机系统集成大小核与多线程智慧调度模块的开发已经完成。

  但见面第一个问题,直接就把于东给搞懵了。

  华为这两年一直在回避工艺这个问题,无论是去年的9000s和其一系列衍生物,还是今年即将发布的新的芯片,都不会对外公布工艺。

  所谓等效7nm,等效5nm之类的,都是拆机爱好者用电子显微镜Decode之后计算出来的。

  但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儿,性能、功耗、工艺三者之间的桎梏是没那么容易打破的。

  就比如9000s,调校激进一些不是问题,但功耗立即就会控制不住,发热和耗电都会严重,这就是工艺过低带来的弊端。

首节上一节77/1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