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神豪,从我养麒麟开始 第306节

  “你,你,糊涂啊!”

  连乔羽指着这孙子,叹了口气。既欣慰连浩悬崖勒马,最后关头站出来。又为他作假,助纣为虐感到痛心。

  “二位,当时我和他,都在现场。我们能证明,他确实站出来,没让诈骗团伙得逞。要是你们怀疑,当时周围有监控,实在不行,把那差点被骗的买家找出来,应该也不难。”

  齐鸣拉了拉林轩,想当这人证。

  俩警察对视一眼,这情况倒是他们之前没有掌握的。

  其中一个警员,抽了口烟道:“你们说的,我们回去会验证的。不过,被抓的那几个人咬死了,连浩跟他们是一伙的,负责制作部分。所以,他还是要跟我们回去做调查。”

  连老爷子听到齐鸣愿意帮作证,眼底泛起一丝希望,但警员的话又让他眼底的那点光亮很快暗淡。

  “回,肯定是要跟你们回的。不过,咱们法律讲究<谁主张,谁举证>,那几个人说连浩是他们一伙的,总要拿出证据吧。”

  就在大家伙有点一筹莫展的时候,林轩却是淡淡开口,随后更是迎向两位警察目光,镇定道:

  “事情其实很清楚了,那几个人就是恼恨连浩坏他们生意,硬要拖他下水。连浩,他们让你仿造那几个盘子的时候,有说是拿来骗人的吗?”

  连浩摇了摇头。这问题其实就个是废话,因为换谁也不可能上来就说,我让你做这东西就是拿去骗人的。

  林轩笑了笑,继续道:”两位警官,你们看,连浩对东西用途并不知情。他呢,只是收到一个做几件瓷器的委托,并且做了出来,仅此而已,对不对?”

  俩警察不约而同的皱起眉头,知情和不知情,是界定连浩在这中间扮演何种角色的重要依据。林轩这么问,已经是犯忌讳了。

  连浩讷讷的点点头,他这会儿头还有点昏,只是下意识的觉得,林轩的话对自己有利。

  “行了,事情挺清楚的。你跟两位警察去一趟,人家有什么,就问什么。反正你只是接了个单子,做了自己该做的,一切照实说就行。“

  林轩拍了拍连浩肩膀,暗戳戳的又强调了一遍:“另外,我这边会也会找律师介入。你放心,很快就没事的。“

  “嗯,谢,谢谢。“

  连浩,还有连老爷子和胡成,都是一脸感激的看着林轩。

  林轩朝两个警察笑道:“二位,耽误你们这么长时间,真的抱歉。他先跟你们回去,我的律师在京城,赶过来要点时间,等到了,会过去跟你们接洽的,具体的到时候你们跟他谈就行了。“

  俩警察面面相觑,无奈的笑了笑,话都被你说了,这带回去还能问出个鬼。

  “算了,这东西带着不舒服,给你去了。“

  其中一个警察见状干脆卖了齐鸣和林轩一个好,直接把他手铐也给摘了,出门的时候也没一左一右押着,算是给了个体面。

  目送警察把连浩带走,连乔羽再也没绷住,整个人一软栽倒下去,幸好他身边的胡成和齐鸣见机的快,赶紧把他扶住。

  几人七手八脚的把人重新搀回堂屋坐下,胡成又是掐人中,又是顺气的,总算是让连乔羽给缓了过来。

  连乔羽才一清醒,就看向了齐鸣和林轩,说话都带着点颤音:“二位,今天这事儿,真的是多谢了。要没你们帮忙,那死小子,唉~“

  “连老,我们也是实话实说。连浩虽然帮着做了东西,但确实不知情,而且昨天他出手帮人,我俩也在现场,这个做不得假。“

  林轩开口安慰。

  连乔羽苦笑摇头,是不是真不知情,大家心里都有数。连浩现在做的,其实和他当年做的一个性质,自欺欺人罢了。

  许久连乔羽才又开口道:“二位,你们说的合作,我答应了。不过,一切就像你们说的,落款必须落你们的店名,另外,要加一个<年>字,这就算是我的记号吧。

  我也快入土了,能留下些东西,总是好的。不过,开窑时间,还是要等我那老婆子病情稳定后,这点,还请见谅。“

  “这是自然,您老安排。具体的费用等,咱们后头商量,反正也不着急。“

  眼见连老松了口,齐鸣忙不迭地应下。

  林轩也是一喜,跟着说道:“连老,我家在京城协和医院也认识几个人。您妻子要是小毛小病,就不折腾了。如果是什么疑难杂症干脆直接去京城吧?那儿的医疗条件怎么都比这儿强点。”

  林轩只是随口提一嘴,但却又是个连乔羽难以拒绝的提议。眼看着老人又要道谢,林轩赶紧阻止:

  “您不必说谢,我这说到底也是为了让您老早点开工。“

  胡成搀着连乔羽,以他对自己这老舅的了解,有了今天这一出,自己这老舅剩下的半生怕是都要卖给这俩年轻人了。

第 477章 朕好心疼

  为了表现诚意,林轩当着胡成和连乔羽的面,给京城协和医院的一个主任打了电话,一通客套寒暄过后,那头也是很快就答应给安排加了个床位,专家号都提前给约了。

  甚至连乔羽要是愿意,隔天就能入住。

  但考虑到连浩才进警局,还没出来,老婆子目前病情反复,着急忙慌的去反而不安全,在询问过现在的主治医师后,还是把住院时间给定在了下周一。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这一家子又老又病的,出行不便,齐鸣干脆把自己的私人飞机也给腾了出来,到时候他们只要过了安检直接登机起飞。

  这诚意给的实在是足,连乔羽又是好一顿谢。

  老一辈常说,话赶话,事赶事儿。要是这些事情没赶在一起,想让连乔羽点头应下,并没这么简单,肯定是还要费上一番功夫的。

  但现在,齐鸣和林轩连削带打,帮着连家解决了两件大事,又给足了人家体面,那对连家就是实打实的大恩。

  连老爷子嘴上没说,但心里也是暗下决心,老骨头无以为报,只能是把齐鸣他们委托的东西做漂亮,来当报答了。

  当然他也不单单是为了感谢齐鸣他们,最大心愿还是想借此重振祖上威名。现在世人都只知道乾隆时候有个督陶官叫唐英,又有几人还记得年希尧的大名。

  同时,连浩的事儿,也给他提了个醒。总要找个地方让那小子把学的本事用到正路上,否则躲得过初一,肯定躲不过十五,这么散养下去,早晚有一天得真进去。

  正因为这些原因,他才选择一口应下了合作。

  连乔羽这会儿念头通达,最近烦心的事儿也有了眉目,所以整个人看着就轻快不少,不像刚见面时,透着股颓丧之气。

  由于连乔羽还要回医院看护,所以几人也就没多聊,寒暄几句就告辞离开。

  回景德镇市里的时候,车上还是那几个人,但气氛可就活泼不少。

  来的时候沉默寡言,跟个闷葫芦一样的胡成,这时候像是解放了天性一样,叽叽喳喳的说着这些年他在景德镇古玩市场上的见闻。

  胡成是个包袱军,走单帮的,常年下乡,走街串巷的收东西,所以讲的都是谁谁谁捡了漏,哪个人又看走眼,走了宝。乡下腌咸菜的罐子是珐琅彩,哪个地方挖出了永宣青花。

  齐鸣还没下乡收过货,听着挺有趣。但林轩从小就是在潘家园长大,这些故事大同小异,早听厌了,所以开口打断了他的话,问了个他最关心的。

  “胡大哥,问你个事儿。你老舅姓连,为什么家里摆着年羹尧和年希尧的牌位啊。”

  “嗨,你说这事儿啊?到过我老舅家的,就没人不问这个的。”

  胡成脸上带着理所当然的笑意,这问题问的人确实不少,所以他回答起来,一点也不磕巴。

  “别看我老舅姓连,但却真是年羹尧的后人。要是按辈分算,他应该是年羹尧的第11世孙了。”

  “年羹尧还有后人?”林轩诧异问道。他印象里,年羹尧是被雍正赐死的,这还能留后。

  “有的。”

  齐鸣撸着小紫的猫猫头,接过话茬。

  “史书记载,年羹尧有3个儿子,大儿子年熙,20出头病死的。二儿子年富,跟着年羹尧一同赐死。三儿子年斌,那时候年纪小,按照当时雍正皇帝的命令,应该是发配充军,后头就没记载了。

  除了正史记载的这三个,野史记载还有个幼子,叫年忠。

  这小孩子当时大概也才三四岁,原本也是要充军的。但有个忠于年羹尧的教书先生好像姓岳,把这小孩偷出来,一路东躲西藏,最后躲到了现在的甘肃金塔县,还改了姓,说来也巧了,改的姓跟你老舅一样,正好也是<连>。”

  “你都说野史了,这靠谱吗?”林轩有点质疑。

  “可信度还是挺高的。”齐鸣回忆了下才道:

  “当时被一起偷出来的,除那小孩,还有一套据说是年羹尧穿的盔甲。解放初期,到处都是打倒牛鬼蛇神的运动,连家人怕保管不好这套盔甲,所以选择了主动上交。

  但那时候,金塔县又没地方文物局,所以这套盔甲最后被送到了甘肃酒泉博物馆。虽然不能证明这就是年羹尧的盔甲,但从盔甲的形制来看,确实是清朝赏赐武将的朝服,品级也能对上。”

  齐鸣瞥了眼林轩:“这一段,师傅给的《全国博物馆珍稀藏品名录》上有啊?你不记得了?”

  林轩撇撇嘴,啐了一口:“你当我眼睛是扫描仪啊,看一遍就能记住。”

  不管是真是假,年家人的遭遇光想想也挺可悲,要知道雍正和年羹尧当时可是好到都穿一条裤子了。

  年羹尧青海平叛的时候写奏折给雍正,大致内容是<贼军攻势很猛,我忙于军务已经十一天没睡了。>雍正给的回复是<朕好心疼,好心疼。>

  没错,这就是原话,有文字档案记载的。不止这一条,还有年羹尧平叛成功,雍正写给年羹尧的信。这信的虽然没有之前<好心疼>这么直白,但也绝对肉麻。

  原文是<朕实在不知怎么疼你,才能够上对天地神明。尔用心爱我之处,朕皆都体会得到。我二人堪称古往今来君臣遇合之榜样>。

  这话也不用翻译了,跟现在的情书一个调调。不过雍正也不愧是皇帝,他大概是实在不知道怎么疼人,所以干脆疼死你算了。

  说完<心疼>也就过去两年,年羹尧就被下狱了,当时有不少人求情,还都是重臣,雍正其实也不好下刀。

  但当时出了桩<白虎进京>的奇闻,这不是什么典故,就是字面意思,一只白虎闯进了北京城。

  也不知道这头吊睛白虎,是怎么绕了开了重重守卫,越过了高高的城墙,还正好冲进了年羹尧的宅邸,咬伤了数人,最后被赶来的军士打死在了年家。

  在古代星宿里,白虎主杀伐,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将帅级人物都被说是“白虎”下凡。年羹尧最吃香的那几年,也被人这么吹捧过,他那时候对这说法还挺喜欢,时不时拿出来吹嘘一下。

  但现在嘛,你不是自诩白虎转世嘛,如今一只真白虎死在他家,雍正皇帝一看,那这就是老天给他的指示,属于<天意亡年>,所以当即下令年羹尧自裁。

  这段故事看着挺稀奇,却不是野史,而是正史。当时雍正皇帝还在汇报<白虎进京>的奏折上留了批注,原话是:“有此奇事乎?年羹尧,朕正法意决矣!”

  这段史料,恰好印证了<天狂有雨 人狂有>,年羹尧要不那么得瑟,吹什么白虎转世,没准还能多活几年。

  副驾驶上的胡成,听到齐鸣如数家珍一样,报出了年羹尧后人的去向,也是转过身朝他竖起了个大拇指,佩服的道:“齐先生,您这才是博闻强识。”

  齐鸣谦虚的摆摆手:“你就别夸我了?如果你老舅家真的是野史记载的那一支,那怎么又从甘肃跑到景德镇了?这一点,我也挺好奇的。”

  胡成解释道:“我老舅不是甘肃那一支的,这里头就说来话长了。当年,年羹尧被赐死,他的哥哥年希尧也受了牵连,被罢了官。但很快又被官复原职,甚至还升官做到了从一品的左都御史。

  年希尧得势,下头的人自然要巴结。所以连带着当时被流放的年羹尧三儿子年斌,待遇上也好了不少。

  几年后,风声过去,年斌托关系,把自己孩子稍给了年希尧。年希尧知道这是自己弟弟的嫡系血脉,自然也想他有个好的出生,所以就把那小孩过继给了自己儿子,养在身边。

  这一通操作,从之前的侄孙,变成了亲孙子,虽然麻烦了点,但总算让那孩子的日子变好了。而这小孩,就是我老舅的祖上了。”

  林轩见他停了,插嘴道:“要照您这说法,那您老舅在血脉传承上,确实要比甘肃那一脉还要正统些。那后头为什么改姓了<连>?”

  “嗨,我这不是还没说完嘛。”胡成摇下了副驾驶上的玻璃,点了根烟,美美的吸了一口,才继续道:

  “齐先生历史这么好,肯定也知道。年希尧的官越做越大,但好景不长,雍正皇帝死了,乾隆上位了。

  乾隆才一登基,就有人告年希尧的状,说他贪赃枉法。当然,这就是个名头,古代哪个官不贪的。

  乾隆呢,又正好刚登基,要给自己人腾位子,就借着这个理由,把年希尧一撸到底。

  经历过当年的年家惨案,年希尧有点杯弓蛇影了,害怕自己会跟他弟弟一样,先被革职,再被清算。

  为了保全家人,尤其是弟弟的嫡系,所以就把那一支改名换姓后迁到了景德镇。至于为什么姓<连>,跟齐先生说的一样,确实是和甘肃那一支有点关系。

  事实上甘肃和江西的这两家年家人,直到道光年间还有往来,隔段时间还会走动。后头老一辈都走了,情分淡了,这才慢慢断了联系。”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难怪连老说要在瓷器上留个<年>字款啊。这是想重现年希尧在瓷器界的辉煌了啊。没想到,我们这是歪打正着,真找到了世外高人了。”

  齐鸣听胡成说完,开口吹捧了下。他这话还真不是场面话,完全是出自真心。

  现在,说到清代瓷器,懂点历史的都会说一个人,那就是乾隆时期的督陶官唐英。但事实上,唐英当时只是年希尧的手下。

  年希尧是年羹尧的哥哥,弟弟的光芒过胜掩盖了哥哥,以至于提起姓年的,只知道年羹尧不知道年希尧。

  单论个人的经历和成就,可以说年希尧比年羹尧还要辉煌。

  首先是当官,他早年就主政广东,安徽,担任的全是现在副省长一级的实职,最后官至从一品,放到今天就是副国级。

  而当官,是他所有成就里,最不值一提的。年希尧是个全才,还是个天才。

  他会弹琴是广陵琴派的传人。还会医术,写的好几本医书,现在都还有刊行的,网上就能买到。

  而且他还会数学和美术。尤其是数学,在几何上的一些成就比欧洲还要早几十年,并且也有著作留下。

  现在还在用的“地平线”、“视平线”这两种说法,就是他书里提出来的,过去几百年了,沿用至今,并且会一直用下去。

  除了这些,年希尧还是瓷器大师,他是雍正时期的景德镇督陶官。古玩圈子里说起瓷器,都说<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首节上一节306/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