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咱们还得走一趟博古斋了。”
“那珐琅彩怎么办?”名藏询问。
“先放一放,而且听他刚刚话里的意思,他已经知道咱们之前带去的那件有问题了,看来当初搅了我们好事的,还真可能是这一位!呵呵,华夏还真是藏龙卧虎啊~”
参观个展览,既跟美国佬搭上了线,又和小鬼子完成了初步交涉,齐鸣也是没料到,收获会这么大。
几人又转了会儿,午宴也就差不多结束了,到场的也没有一个是无业游民,大家寒暄一阵便也就各自散了。
扯着个嘴,假笑了半天,齐鸣今天是没心思再回博古斋上班了,跟师傅招呼了声,就给自己放了半天假,直接回了家。
阿依慕原本是要跟着的,但接了个电话后,就说有事,离开了。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躲过了初一,却没躲过十五,想着躺平一天的,但自家老爹反倒是给他找了个活儿。
当时齐鸣一到家,就侧躺进了沙发里,端了大半天的架子,回到家里自然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小紫则是自己蹿去了花园。
花园里有草有树,还有个小鱼塘已经彻底成了它打洞撒泼的地盘。
还没悠哉一会儿,齐父就回来了。看到在沙发上吊儿郎当的儿子,他下意识就想训斥,但想想儿子也大了,也有出息了,就给生生憋了回去。
“爸~”
齐鸣打了声招呼,就要继续翻着本明史打发时间。
“你回来了就好,走,跟我去个地方。”
齐鸣坐起身子,奇怪的问道“去哪儿?”
“去你周叔叔家走一趟。”齐父说着已经走到玄关口,重新穿好了鞋子。
“周叔叔?我们家在京城还有亲戚?”
齐鸣虽然诧异,但也跟了上去。
“不是亲戚,就我来京城后认识的一个朋友。”
随后齐父便稍稍解释了下,这位周叔叔,其实是父亲新认识的钓友。城里不像乡下,没事串个门啥的,很多人连自己对门的是谁都不知道。
齐父到京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开始也挺不适应。
还好,别墅区的中间有个巨型的人工湖,物业还会每月投放鱼苗。他便每天去那钓鱼打法时间,也是在湖边,认识了这位他嘴里的老周。
今天早上,两人聊天时,聊起了自己儿孙的职业,当这老周知道齐鸣是做古玩生意的后,便说了句自己儿子刚拿回来件明朝的瓷器,有机会让齐鸣过来看看。
人家可能就是顺着话头,客套了一句,但齐父当了一辈子农民,实诚,把这话给记心上了。所以一到家看到齐鸣在,就给拉出来,去给人做鉴定。
看齐父这热心样子,齐鸣也实在是不忍给他泼冷水,也只能跟着。
这位老周家的别墅,离得也不远,两人到的时候,对方正在收拾花园里的花草。
“老齐,你咋来了?”
老周看到齐父和齐鸣也挺惊讶。
得,看对方这表情,齐鸣就知道他猜的没错,人家之前就是客气一说,压根没放心上。
齐父心思简单所以没发现对方语气里的异常,热情的介绍着自己儿子。
那老周也是反应过来,人家这是带着自己儿子来给他鉴宝来了,赶紧打开了花园大门,招呼着这父子俩屋里坐。
“小齐,是吧。你父亲可一直夸你有出息啊,没想到这么年轻,这还真是年少有为。”
两父子跟着进了客厅,落座后,保姆端来了茶水点心。
客套了两句,这老周就上了楼,去取藏品了。他确实有件东西需要鉴定,但是见到齐鸣的第一眼,就已经不抱希望。
这么年轻,搞鉴定,这不开玩笑呢嘛!
但是人都来了,老周也不能赶人,毕竟住的起这小区的,贵不贵不知道,但肯定富,维护好了也是条人脉。
没一会儿,老周提着盒子就下了楼。
看纹路,这盒子居然还是黑酸枝的。虽然名字里带黑,但这其实是黄檀木的一种,也是国标红木的一种,常用于家具上。
而且表面雕龙画凤,透着股匠气,绝对不是机雕的东西,搭配个红铜锁扣,光这盒子怎么都要好几千了。
包装如此精致,齐鸣也对里面的东西有了期待,而当这老周打开盒子时,他总算明白为什么一定要用黄檀属的黑酸枝了,因为这里头居然是件黄釉瓷。
老周很满意齐鸣眼神里透出的惊讶,他自得的翘起了二郎腿,伸手示意齐鸣自便。
齐鸣小心的从盒子里捧出梅瓶,将它稳稳的立在了桌上,而后拿出手电,没看瓶身,没看瓶底,反而是直接从瓶口照了下去。
透过窄小的瓶口,齐鸣勉强看清了内部的颜色,这下倒是真让他吃了一惊,这居然还是件里外全黄的精品。
第173章 弘治黄釉瓷(下)
黄釉瓷最早的着色剂用的是铁,在自然界,铁并不是多稀有的金属,所以商朝的青铜器上就有黄釉的装饰。
等到明清时,黄釉瓷的烧制就已经成熟,只是因为黄与皇同音,黄色从明朝起就受到了严格的管制。
朱元璋登基后就曾下令,民间乃至官员,不得私自使用,玄,黄,紫三色的物品。
所以明清时期,黄釉瓷就成了皇家瓷器的代表,民间不得仿制。
这项规定执行的有多严格?
在《明英宗实录》里有过记载,正统十一年也就是1446年时,江西饶州府有人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最后的处理结果的原文是: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资,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座。”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黄釉瓷。
这惩罚首犯直接凌迟,按照明朝的规矩,凌迟是要割满3600刀的。还要没收家产,男性充军,知情不报都要连坐。
所以市面上见到了黄釉瓷,如果是真的,那就是皇家物品,哪怕是晚清的黄釉瓷器,都是百万起步的价。
而这也是齐鸣之所以会第一时间查看瓶子内部釉色的原因,则是为了判断黄釉瓷的珍贵程度。
因为即便是皇家,也不是谁都配用黄釉瓷,明清皇室有过明确的规定。
像面前这件梅瓶,除了瓶底,里外全黄的,就只有皇帝,皇后,太后,三人能用。
次一级的皇贵妃句只能用“白里黄釉瓷”,贵妃和妃子只配用“黄地绿龙瓷”,嫔就能用“蓝地黄龙瓷”,地位再低级,就与“黄”无缘了。
黄釉瓷的霸道和尊贵可见一般,说是瓷中无敌也毫不为过。
齐鸣至今也就见过3件黄釉瓷,2件在故宫博物馆的展览上,一件在唐师傅那儿,唐师傅那的还不是全黄,而是贵妃用的白里黄釉而且是嘉庆年的黄釉。
看完了瓶内胆,接下来就该看底,齐鸣将瓶子小心的侧躺下,好家伙,这落得居然还是大明弘治年制的六字青花楷书款。
“小齐啊,你觉得这东西怎么样?”
老周看齐鸣又是强光手电又是放大镜的,看着还挺专业,便随意问了嘴,语气带着得意,与其说是询问真假,倒不如说是显摆。
齐鸣这时候也坐回了位子,看着这位老人,悠哉悠哉的态度,似乎是对这件东西很有信心。
他知道真假,但却没直说,而是反问了下这东西的来历,如果说是京城哪家古玩店里收的,他以后还能上点心,避个坑。
“周叔叔,不知道这东西,你是哪儿收的?”
老周骄傲的道“这东西是有人欠我儿子货款,拿来抵账的。”
“那抵了多少钱?”
“4百万吧~唉,我儿子心善,看人家可怜就答应了。连利息都没要他们的。也就遇到了我们老周家,换了别家哪能这么轻易就放过他们,你说对吧,老齐。”
齐父嗯了声,这种场合就是花花轿子人抬人,他要摇头,那不是打脸嘛。
“这收下前,你们就没请人好好看看嘛?”
齐鸣这话风头不对,老周可不是齐父这种乡下人,瞬间秒懂这话含义,但他一点都不慌,反而像是教训晚辈一样,淡定的说道。
“小齐,你这是什么意思?这东西有问题?你可要看看清楚啊,我这可是有鉴定证书,还有拍卖记录的。”
说着老周将那黑酸枝盒子里的内衬一掀,盒子底是几张文件。
齐鸣拿起文件,是一家名叫鑫泉艺术品鉴定评级公司的鉴定报告,以及一份澳门中信拍卖公司的交易合同。
这鑫泉评级是个什么鬼,齐鸣没听说过,但澳门中信,他还真知道。
这是家澳门本土的拍卖公司,每次春秋大拍,成交额都能有个几亿。
澳门是个小地方,为了吸引客人参加他们的拍卖会,这家公司玩的还挺花,搞了个邮轮加拍卖的噱头,再搭配上澳门的特产赌博,每次都能吸引到大批的有钱人。
据说只要上了船,那输掉的钱,可能比你买东西花的都还多。
之前,齐鸣的东西拿下了保利春拍的头筹,这澳门中信的人,还特意联系过他,表达了想要合作的意思。
齐鸣把文件放下,直接忽略了那份鉴定报告,而是拿着澳门中信的交易合同,指着一处给老周解释。
“周叔叔,这合同上写的是艺术品,标注的可不是古董。你看下面还有人家的免责条款。”
“那还有这鉴定报告呢!小齐,这鉴定报告总没错啊。这家鉴定公司我们也查过,手续等都是正规合法的啊。”老周强调道。
齐鸣不知道跟他解释才好。其实这就是古玩圈子里最简单的一个伎俩,把高仿品送到某个第三方公司鉴定,再找点关系上一次拍卖,这套流程一走,在一些个不懂行的人眼里也就成了真品。
保利这种国内有数的大拍卖公司,他都见到了不少赝品,更别说差了不止一个级别的澳门中信了。
齐鸣心底其实还在奇怪,照理说,能住得起这儿的,眼界也不该那么浅,怎么就着了这个道。
但这还真是齐鸣不了解内情,他这是没处理过债务纠纷,没经历过要钱的苦。
欠钱的是大爷,人家愿意拿东西顶那已经很不错了,何况还带着鉴定证书,和拍卖纪录。
“小齐,我跟你爸可是朋友,你有话就直说,也好让我心里有个数,要真的有问题,我们也好去找找后账。”
老周看齐鸣欲言又止的样子,心里也有点不淡定,他不一定多信齐鸣,但也想听听他的理由。牵涉4百万的资金,齐鸣要是啥都不说,就走了,那他今晚反倒是要睡不好了。
齐鸣也没办法,只能再次上手把底给露了出来。
“周叔,你这梅瓶打的是大明弘治的款,弘治皇帝你知道吗?“
老周压抑着心底的不耐,摇摇头,他这会儿只想听真假,弘治皇帝是谁,关他什么事。
他既然不懂,齐鸣也只能从头开始解释。
“弘治皇帝,就是明孝宗,朱樘,他老爹是成化皇帝。成化皇帝独宠万贵妃这段,你肯定知道。而明孝宗的母亲又只是宫女,从怀孕起,就几次差点被万贵妃弄死。“
“是一堆太监宫女,冒死把明孝宗养到5岁才认祖归宗。后来他被立为太子,但因为不被万贵妃喜欢,只娶了个民间女子为妻。这两段经历,让他极其亲近底层民众,所以他除了是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的皇帝,还是华夏有史以来最为节俭的一个皇帝。”
“他在位的时候,几次都想直接裁撤御窑,不再烧制皇家瓷器。后来张皇后,劝诫他说,他们夫妻过的简朴些不用御用瓷器也没什么,但祭祀的时候不能委屈祖宗,这是对祖宗的不敬。
这理由打动了弘治皇帝,保留了御窑厂。并且他还听进了张皇后的劝,削减了其他瓷器的开支,加大了祭祀瓷器的投入。而在明朝,黄釉瓷就是祭祀用,也因此弘治的黄釉瓷是历史价值经济价值最高的。
祭祀瓷,说白了就是碗,碟,连罐子都很少。周叔你可以回忆下,庙里也好,咱自个儿家,烧香祭祖桌上除了摆碗碟也没其他了对吧。”
老周木然的点点头。
齐鸣见他认可继续道
“而你这件是梅瓶,在古玩圈里叫鉴赏瓷或赏玩瓷,弘治皇帝除了节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勤政,别的皇帝只有早朝,他当皇帝除了早朝还有晚朝,还会每天两次在平台召见大臣,这种皇帝又怎么会烧一件梅瓶供自己玩乐?
所以这种器型,既不符合弘治皇帝的喜好,也不归属于祭祀瓷的门类,算是一种臆造品。据我所知连故宫都没有你这器型的,这要是真的,那绝对是绝无仅有,别说4百万,后头还得加个0再乘以2才合理。”
“光这理由,周叔肯定觉得牵强,什么都有意外情况嘛。但你这件还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这颜色。这黄釉根据颜色的深浅,有鸡油黄,生蛋黄,熟蛋黄,柠檬黄等等十多种~这件是典型的鸡油黄,由于弘治朝用的是浇釉的技术,所以又叫娇黄,但你看看这件颜色有什么特别的吗。”
齐鸣说着又拿起强光手电打向了梅瓶的表面。
第174章 偷鱼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