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配乐的事情。”夏刚搓了搓手,继续说道,“咱们陈厂长年初的时候找郑小龙导演他们约了一个剧本稿子,名字叫《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
周彦嘴角扯了扯,这电影什么鬼名字,夏刚还拍过这玩意?
夏刚他是知道的,之前拍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后来又拍了《大撒把》和城市三部曲。
至于这什么《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周彦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他确信,自己肯定是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不然的话,这么牛逼的电影名字他肯定能记住,由此推测,这电影肯定没什么名气。
“这电影要拍了么?”周彦问道。
夏军摇摇头,说道,“剧本还在修改当中,我是听王导劝我说一定要在拍摄前确定配乐指导,所以就想要跟你聊聊。其实我是想等你有时间过来的时候,顺便肯定聊聊,王导他非要把你呼过来。”
“,没事,反正我也近。”周彦摆摆手。
对于王军正,周彦是真的很感激,自从王军正跟自己合作之后,就到处跟人宣传提前找配乐指导的好处,顺便还帮他拉活。
《故宫:记忆》这片子能成,跟王军正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又在厂里面帮他拉了个新活。
夏刚拖了个板凳请周彦坐下,然后他也坐到周彦对面,“我大概给你说说剧本吧,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侨眷的故事……侨眷你知道么,就是华侨留在国内的眷属……”
听到侨眷二字,周彦眉头忍不住挑了挑。
《大撒把》不就讲的是侨眷的故事么?难道《大撒把》之前的名字叫《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么?
“男人送走了自己的妻子之后,正好碰到了另一对夫妻,那对夫妻是丈夫要出国……”
夏军不知道周彦所想,还在继续给他讲着剧本。
等到夏军把大概故事说完之后,周彦点点头,虽然夏军说的剧本跟周彦看过的《大撒把》情节有一些出入,但是周彦确定这个电影就是《大撒把》。
如此一来,他倒还有点兴趣。
刚才听说电影名字叫《陌生的脸有甜蜜的危险》的时候,周彦打心里有点嫌弃,这活他都不太想接。
“你们这个片子大概什么时候开始拍啊?”周彦问道。
夏刚再次摇摇头,“我也不确定,我想的是除夕前能启动,因为要赶上除夕那波热闹的气氛,以此来衬托侨眷留在国内的落寞。但是最终还要看郑小龙他们,等他们把剧本改好之后才行,最近这段时间,我也在催他们,眼看着已经是夏天了。”
周彦的印象中,《大撒把》里面确实都是冬天的景。
剧本都还没有定下来,周彦也不想过早掺和,他便笑着说道,“故事没有确定,配乐工作也不好开展,我的建议是等到剧本定下来之后,再讨论配乐的事情。”
夏刚笑着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我呢,是想提前跟你说好,你要是愿意的话,这部电影的配乐指导就定下是你了。这段时间,你也不用特意做这电影的配乐,但是平时在音乐创作的时候也可以顺便想着点这个故事,说不定就能有点什么灵感,你说对吧?”
这是夏刚的真实想法,《天堂回信》里面用的三首长曲子他都听过,每一首他都赞不绝口,所以他就希望能给周彦多一点准备时间,尽量拿到质量高的曲子。
“这配乐指导的事情,要不要走其他手续?”
周彦表达的比较委婉,其实意思是问夏刚有没有这个拍板的权利,之前王军正找他当配乐指导,就是费了番功夫,最终还是厂长陈志谷敲定的。
夏刚也明白周彦的意思,他把手一挥,笑道,“你放心,配乐指导这事我就能定。”
他说的非常自信,这种自信并不是因为他比王军正权力大,而是因为现在情况不同了。
有了《天堂回信》的合作之后,周彦的表现有目共睹,陈志谷绝对不可能在这件事情设障碍的。
甚至前段时间,陈志谷给他们导演组开会的时候,还提到了配乐的事情,意思是让大家把电影的配乐给重视起来,不要只想着把画面拍好。
虽然陈志谷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周彦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陈志谷能够这么说,就是因为《天堂回信》。
周彦的配乐,真的给《天堂回信》加分很多。
见夏刚这么有信心,周彦点头道,“好,我这段时间多留意。”
夏刚笑眯眯地说道,“那就拜托你了。”
聊完了正事之后,两人又寒暄了一会,周彦起身告辞。
从夏刚他们办公室出来,周彦跟王军正打了个招呼,又去了剪接楼看了看片子剪辑的情况。
《天堂回信》并不是现场收音,都是最后配的,对白什么的都已经录好了,最近车间正在剪音轨,估计七月份就能把片子混好。
到这个时候,除非后期审核的时候再出什么大问题,不然的话,基本上已经没有周彦什么事情了。
……
不知不觉间,六月已经过去,时间来到了七月份,央音的本科也全部放假。
周彦他们宿舍七个人,其他五个全部都已经回家,只有周彦跟贾国屏两个没走,贾国屏现在是老师,跟普通学生的时间不同,他在学校里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估计要等到七月份中旬才能放假。
这段时间,央音门口天天上演着“生离死别”的戏码。
毕业生们即将迎来长久的假期,走出鲍家街43号这道门,他们以后再说起央音,就要从“我们学校”改成“我的母校”了。
虽然都抱着以后还能见面的想法,但是又害怕这一别就永远不能再见了。
这年头联络手段匮乏,走出学校之后,天南地北的,真有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再也见不到,其实也算某种意义上的“死别”了。
大学生们感情丰富,泪腺发达,学校门口每天都是哭声一片。
前两天周彦从外面回来的时候,还看到一个小提琴专业的在拉《送别》,真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央音的毕业季就是如此,到处都是各种充满离愁别绪的音乐,《送别》绝对是高频曲目。
七月四号一早,周彦准备去燕京制片厂,就在学校门口看到一对情侣在上演“送情郎”的大戏,关键旁边竟然还有观众。
要不是手里没有乐器,周彦都想给他们来一段《梁祝》来助助兴。
第72章 他还拍过电影(第一更3.4k)
周彦习惯提前赴约,陈恺歌跟他说九点钟之前到就行,他八点二十就到燕京制片厂了。
当然来得早的不只有他,导演办公室里面此刻已经有五六个人,此刻正围在一起聊天。
周彦一进去,这几个人就看了过来。
“周彦,来啦。”陈恺歌笑着跟周彦打了声招呼,然后又跟旁边的几个人介绍,“这是周彦,咱们剧组的现场配乐指导。”
几人看着周彦的眼神,大多都有些好奇。
现场配乐指导,这个职务本身就挺奇怪的,而且周彦的年纪也太轻了点,跟指导两个字不太沾的上边。
陈恺歌又给周彦介绍起旁边几个人。
“这位是咱们的编剧,芦苇老师。”
周彦笑着走上去跟芦苇握了握手,“芦苇老师你好,好久不见。”
芦苇也笑着点点头,“嗯,好久不见了,周彦。”
陈恺歌拍了拍额头,恍然道,“对了,周彦之前在长安制片厂待过一段时间,你们应该见过。”
他说的没错,周彦跟芦苇确实是在长安制片厂见过,虽然不是特别熟,但也说过几次话。
陈恺歌又给周彦介绍芦苇旁边的女人,“这位是《霸王别姬》的原著作者,李碧桦老师。”
李碧桦三十岁出头,戴着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其貌不扬,笑起来有点拘谨。
“李老师,你好。”
周彦跟她打招呼,她也只是微笑回应。
另外的两个人,是副导演白玉跟金平,周彦也都一一打了招呼。
彼此认识了之后,陈恺歌笑着说道:“办公室太乱了,我们去会议室那边等吧,其他人估计还要一会儿才能到。”
到了会议室,副导演金平忙着给大家倒水,另一个副导演白玉则负责挑话题,带气氛。
几个人聊了一会儿,周彦也发现了,基本上就是陈恺歌跟两个副导演在说话,加上他偶尔托一句,芦苇跟李碧桦都不怎么开口。
看得出来,两个编剧跟导演之间关系都一般。
虽然周彦平时喜欢主动挑起话题,但是今天这个气氛他也不想多话,有时候话多了不太好。
这种略微有些尴尬的气氛一直持续到八点五十,直到投资人徐风到场。
“让各位久等了。”
徐风人还没进会议室,她那干练的声音就传了进来。
进了办公室之后,她又非常热情地跟每个人打招呼,一个不落。
虽然她跟周彦只有一面之缘,却能记住周彦,并准确地叫出周彦的名字,“周彦,上次在赵老师家里一别,已经过去有大半年了吧?”
周彦笑着点头,“嗯,还是去年的事情了。”
“没事,这段时间就能常见面了。”
徐风对每个人都保持着恰如其分的热情,很容易让人对她产生好感,特别当她还是电影投资人的时候,这种热情让她更容易从上而下地获取别人的好感。
上位者示好,自然要比普通人示好更有用。
她来了之后,现场气氛要变好很多,之前一直不怎么说话的芦苇跟李碧桦也都愿意开口了。
又过了几分钟,办公室渐渐热闹起来,两个男主角,张丰意跟张国也到了现场。
因为人太多了,自然不可能现场一个一个介绍,大家都是点头打过招呼就坐下了,所以周彦也没有跟张国他们搭上话。
张国三十多岁,正是事业的巅峰期,让周彦感到意外的时候,张国这会儿的普通话竟然就已经非常好了,听起来没有太多口音。
不过周彦也没听到他说过几句话,他现实中看起来挺内向的,也可能是因为他初来乍到,跟大家都不熟悉,等到后面熟悉之后估计要好些。
相较于张国,另一个男主角张丰意就要开朗很多,他一进来整个屋子就数他的笑声最为响亮。
张丰意属于自来熟的那一款,跟谁一照面都能找到话聊,而且相较于周彦,他跟人聊天的方式更具有侵略性,就是那种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个糙汉子。
他说话时常越界,但是一般人都会认为他性格使然,并不会放在心上。
张丰意作品不多,不过在国内名气却不算小,主要是他出道很顺利,十年前他还在读书的时候就演了《骆驼祥子》。
因为是名著,加上拍的确实不错,所以电影当时反响很好,社会热度也高,一下子就让张丰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电影小生。
快九点的时候,就当周彦以为今天与会的人已经到齐,会议室门口又出现了一道亮丽的身影。
看到来人,周彦眉毛一扬,他没想到董文苗竟然也来了这个剧组。
今天的董文苗跟之前很不一样,没有走之前的禁欲风,那副遮了半张脸的眼镜摘了,上身一件清爽的白色衬衫,下身搭配一件浅蓝色碎花半身裙。
董文苗个子不高,但是因为裙子的腰线高,再配上高跟鞋,显得整个人挺修长的。
见董文苗来了,徐风非常热情地站起来跟她招手,“苗苗,这边。”
董文苗点点头,走了过去。
看起来徐风跟董文苗非常熟,董文苗一坐下,徐风就热情地拉着她说话。
徐风对董文苗的热情,跟对别人的热情大不一样,从她挽住董文苗胳膊的手就能看得出来。
董文苗这会儿也注意到坐在她对面的周彦,秀眉微微一挑,又继续跟徐风说话去了。
周彦笑了笑,权当她挑眉的那下是跟自己打招呼了。
九点钟,碰头会正式开始。
周彦原本以为,今天的碰头会就是导演跟制片给其他部门安排任务,协调工作,没有什么其他事情。
但他怎么也想不到,剧本竟然还有多处没有协调好。
有好几次,芦苇跟陈恺歌都因为在剧本上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争执,当然了,他们都比较克制,争执都是比较轻的,争上两句之后都没有再说。
周彦总感觉,芦苇有点不太瞧得上陈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