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友分手后,我的人生平步青云 第15节

“黄总,钱我让打到你的账户了,360万!”

小虎的眼角都是笑意,怎么忍都忍不住。

“老实说,你中了多少?”

“不到二十万,这下子可解决了我的难题了!”

“我女朋友一直觉得租房不是个事儿,这下子,我也有自己的房子了。”

“贵人!黄总,你朋友真是个贵人!”

看到小虎那高兴的样子,黄海明心里也十分高兴。

打脸自己的两个副总,黄总非常开心,至少说明钟国仁是理智的。

他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如果是真的,那给自己省下的,可是好几个360万呢!

到公司后,果然两个副总都借口有事先走了。

“六弟,真有你的啊!360万呀,说说准备怎么花?”

黄海明也不客气,见面就捶了好友一拳。

“一半是给你的,另一半我要作为资本,尽快实现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那个时候还是个新词,见黄海明不解。

“就是买东西,不看价格,只问自己喜欢!”

“这个足够了,360万呀,你现在已经财务自由了。对了,我不会分你一分钱!”

钟国仁笑笑,十几年后,这些钱也就能买花城的半套房子吧!

“谢谢你,钟弟,我跟着你发财了!”小虎比他大几岁,眉开眼笑地说。

“不用谢我,这是你信任我的回报。”

“走吧,请你们吃大餐!”

黄海明那能让他管饭呢?就他们三个人,他让公司食堂做了几个可口的小菜,就在单位对付了晚餐。

席间,黄海明问起他将来的打算。

“我可能回到殷省找个机关上班,离老家近一点,方便照顾家人。”

“从政,还是在国家部委有前途啊!”黄海明有点惋惜。

“给我定明天最早的机票到嵩江,我要尽快回家。”

钟国仁不能在这儿逗留太久,他担心迟则生变。

黄海明一个眼神,小虎马上就去办理。

“钱我给你汇过去,你到家后存银行就可以了。”

“好的,记得给我转一半就行,另外,先给我拿10万元现金,我要带回去。”

“没问题!”

“还有,我回去后可能开个通讯器材商店,你要给我保证货源,价格和别人一样就行。”

“放心吧,不但保证货源,价格也比别人低,并且是最新款。”

这才是好兄弟!

晚上,在公司的客房,兄弟俩聊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小虎往机场送他,钟国仁发现自己的公文包鼓鼓的。

他打开一看,里面多了一个大哥大,他悄悄地拿出来放到了座位上。

“回去了告诉黄总,我准备从政,我有钱买大哥大,但不是现在,太招摇了,给了我也没用。”

其实,黄海明只给他准备了两箱粤省特产,在后备厢里,大哥大是小虎偷偷准备的。

小虎尴尬地笑了:“好的,我一定会转告黄总。”

嵩江市刚修的机场靓丽耀眼,不过仅有一个航站楼,每天起降的飞机很少。

钟国仁是新世纪以后,才在嵩江机场坐过几次飞机,那时候,嵩江机场已经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国际机场了。

有钱了就不必省着,何况自己还有着超凡的挣钱能力。

那个时候,出了机场最上档次的也就是红色“夏利!”

钟国仁财大气粗,一扬手,一辆红色夏利迅速就停到了他身边。

司机麻溜地下来往车上搬黄海明送他的特产。

“您到哪儿!”

“预县!”

司机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这年头,从机场出来打长途的可不多。

“800元!”这么远的路程当然先说价格。

钟国仁瞥了司机一眼:“你唬我呢,多于600给我拿下来行李。”

“好,600就600!”

司机本来以为这个小年轻是不懂省钱的富家子弟,准备多赚点,谁知钟国仁比他还精,一下子就给到了合适的价位。

那个时候能买起出租车搞经营的,都是一些有关系或者有实力的家庭,光是一个出租车的牌照都比当时的车还贵。

不像后世,随便一个轿车注册一下,就能成为网约车。

想到今后华夏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钟国仁不胜感慨。

那个时候还没有高速公路,出租车沿着国道向汴城市预县驶去。

车上,想到几个小时后就可以见到自己的父母和弟妹,钟国仁十分激动。

前世,母亲长得很漂亮,是预县槐花公社花溪村人。

父亲钟庸是纺织厂的工人,小时候是石城公社西街村人,从小父母双亡,跟着爷爷长大,在钟国仁出生前几年,村里推荐他到县纺织厂当了工人。

钟国仁小时候,母亲还在花溪村种地。

后来,有了弟弟妹妹后,他们一家就住到了纺织厂的职工宿舍。

第17章哪位大佬写的

弟弟比他小七岁,今年就该上高中了,妹妹比他小十岁,也到了上初中的年龄。

从妹妹懂事时起,母亲就常年推个食品车,到学校门口、医院门口、车站附近卖饭,挣点小钱补贴家用。

父亲一辈子老实善良,不善与人争辩,谁知最后竟然成了一个贪污犯。

一定是被人陷害的,可惜自己前世一直被一双无形的手拿捏着,始终没有查清楚父亲的冤情。

这次重生,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做一个真男儿,恩怨两清。

现在距离父亲出事还有一个多月时间,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摆平这件事。

至于工作,他理想的是殷省的省直部门或者汴城市委相关部门。

既要高于前世,方便调查,又不能离得太远,导致鞭长莫及。

当然,他现在无暇顾及这些。

摆平了父亲的事,等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现在对他来说易如反掌,更别说还有秦晓晓家的关系呢!

就在钟国仁浮想联翩的时候,在京市,华夏日报编辑部,时政理论版编辑魏丽霞正在审稿。

四十多岁的魏丽霞保养的很好,脸上没有一丝皱纹,皮肤白净光滑,像一个三十多岁的少妇。

从党校培训回来后,她知道了女儿差点遭遇车祸的事情。

“姐,你昨天发的那篇文章谁写的,咱们部的电话都快打爆了!都是打听作者信息的。”

“落款是人大金融系:钟国仁,我也不知道他是学生还是老师!”

魏丽霞知道,他问的是那篇《用金融的方法破解国企改革中的难题》。

这篇文章在今天的华夏日报刊载后,很多人都来电话询问作者是谁。

那篇文章太有价值了,很多人猜测是中央某大佬写的,用于指导当前的国企改革。

钟国仁当时疏忽,只写了一个人大金融系,忘记写某某级学生。

或许,当时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已经不是学生了。

“不过,也有可能是某位大佬在医院写的。稿纸用的是XX部队医院。”

魏丽霞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丁零零!……”

电话又响了,小张嘟囔着嘴:“肯定还是问那篇文章的!”不情愿地拿起了电话。

“魏主任,找您的!”小张为自己刚才的错误判断不好意思地笑了。

“喂!”

“那篇国企改革的文章写的太好了,是中央那位大佬写的,我要去拜访一下!”

电话是他刚到殷省任省委副书记的老公打来的。

“报国,我还真不清楚,最近有哪位大佬在XX部队医院呆过吗?”

秦报国思考了十几秒,“没听说!”

“这个人落款是人大金融系,我不清楚是学生还是老师,不过根据内容来看,应该是个老教授。”

“可是,用的是XX医院的稿纸誊写的,很明显是住院期间写的。”

秦报国盯着眼前的报纸,他们是下午才能收到报纸,看到这篇文章他非常激动。

在财政部的时候,他就一直在想,如何用财政手段为国企改革解困,有过一些探索和实践,但是总体还属于“摸石头”阶段。

读了这篇文章,他豁然开朗,原来还可以这么做!

他迫不及待地打通老婆的电话,想要直接和作者探讨一下。

如果有可能,他想请到殷省来指导当地的国企改革工作。

他报到后的第二天,省委书记戴鼎盛在召开的欢迎会上,确立了他的工作分工,除省委日常工作,组织宣传政法等工作外,主抓全省国企改革及金融工作。

按说这是省政府的工作,但是为了加大推进力度,破解改制难题,省委书记特意让他抓这些工作。

所以他看了这篇文章非常兴奋,这就是暗夜里的明灯,为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比及时雨还及时!

听到老婆说到XX部队医院,秦报国一愣,前几天不是小钟在那儿住着。

自己一直说去看看,至今都没去。

小钟?钟国仁!

首节上一节15/1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