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246节

所以这才一口答应下来。

给患者开了布洛芬缓释胶囊药。

芬必得主要是缓解患者疼痛,消炎,退热。

本来准备开利巴韦林的,此药对病毒性心包炎的早期治疗效果很不错。

更昔洛韦也有相同的治疗效果。

李敬生通过综合考量后,选择了最常用的布洛芬缓释胶囊。

“只要开一种药就可以了吗?”

患者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是药三分毒,药不在多。你现在拿着药回家,按量服用,然后好好休息,我相信会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李敬生自信的说道。

药贵精而不在多。

真正高明的医生都是选择少用药,用好药。

这个好药指的不是贵的药,而是精准、对症。

“那好吧,我回家吃了试试。不说别的,你这里不趁机多卖药的做法就比其它诊所、药店不同多了。如果治疗效果好,我以后肯定要往死里帮你们做宣传。咱们这儿就需要真正有水平又有医德的好医生。”

男子满意的买了药离开了。

总共30块钱。

加上拍片子的钱,130元。

如果到大医院,最少一千五往上走,而且排队的时间估计没有大半天下不来。

查完心电图,又给查超声心动图,很可能还会做个心包穿刺,然后标本送检。由实验室对抽取液做细菌学、生化、细胞分类等检查。

全部的检查下来,很可能第二天才能拿到结果。

然后医院门诊,对于心包炎患者,大多都是收治入院。

所以,患者到大医院治这个病,一千五百元只多不少。

而且花费的时间成本会非常多。

对于他这种轻症病人而言,休息好,少排队折腾,比什么良药都管用。

从这一点来说,一家好的诊所带给百姓的利好非常大。

给这个患者诊治,属性面板的收获也是相当可观。

医生等级经验+5,心血管内科诊断+10,药效与药代+5,生命值+11。

开局接了一个大活后,接下来的五个病人都是普通疾病。

他一个个问诊开方。

诊断到第三个患者时,韩思莹在柜台那边忙活完了,站在他后面跟着学习。

正常情况下,如果是在大医院工作,住院医师三年以后才有机会到门诊跟着学习。而且一个星期往往只有一天的学习机会。

然后等到升了主治后,优秀的医生会有机会获得门诊坐诊资格。

韩思莹现在刚毕业,只有一年的医院实习经验。

能够跟着李敬生在门诊学习,对她的帮助非常大。

“李医生,我家孩子发烧、咳嗽、呼吸轰轰作响,请您给看看能在这里治疗吗?”

一位皮肤晒得红里透黑的中年女子带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瞧这娘儿俩的穿着,基本可以看出是进城务工者,经济条件应该不会很好。

中年女子三十三四岁左右,可能实际年龄要更年轻一点。

头发就是随意的捆扎在脑后,两鬓有着不少松散的头发露了出来。

穿着一条黑色长裤,廉价的花衬衫,皮肤醒得黝黑。

而且她的手很粗糙,甚至可以看到一些细小的裂痕。

身子骨看上去相当粗。

小孩穿的是校服,脚上的鞋子是廉价的运动鞋,边角地方磨损非常严重。

现在的家长都是把孩子看得像个宝贝疙瘩,哪怕经济条件不好,也是挑好的给孩子吃,挑好的给孩子穿。

这位中年妈妈和小孩看上去都有些营养不太好的样子。

基本可以肯定她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

她能够一口叫出李敬生的姓氏,显然是认识李敬生的。

“孩子生病多久啦?”

李敬生示意孩子坐下。

没想到小孩还挺懂事,看向身旁的妈妈,用方言说了一句什么。

意思应该是让妈妈坐下。

“没事没事,还有椅子,思莹,你再搬一个过来。”

李敬生看到这一幕,嘴上不说,心里面却觉得这个孩子很懂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他们看到父母辛苦讨生活的狼狈模样,所以更能体恤父母的不易。

这个孩子生着病,身体不舒服,却想着让妈妈坐。

真的很暧心。

“我抱着他就行了!不用麻烦你们了!”

孩子妈妈赶紧叫住了韩思莹,抱着儿子坐在椅子上。

“我家老四是上个星期一感冒了,后面在药店买了点药,吃了后好了。但是一直咳嗽,然后现在又开始发烧,从昨天晚上开始,他的呼吸就有点重。今天早上起来不见好,呼吸更重了,我就给工地请了假带他过来看病。”

周边有好几个大的建筑工地,估计这名中年女子就是在那里上班。

这个小孩感冒都有一个多星期了,现在仍然咳嗽,并且开始发烧,呼吸加重是因为呼吸困难。

说明病情正在加重。

“李医生,您说是不是我儿子吃的药,被药店留了手尾,所以才出现病情反复?”

女子一点都不避讳,直接问了出来。

“这种可能性应该很小,现在的药都是封装药,厂家出厂封装好,经过严格的多道检验程序才发出来售卖,安全一般没问题。”

李敬生经常会听到患者提到医生故意留手尾这个词。

不排除没有,但是在正规医院一般不可能发生。

医生巴不得一次把患者的病治好,完全没必要让患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

‘返诊’病例说好听点叫复诊,实际上与正常的复诊有区别。

返厂这个名词应该都听过。

不合格的产品寄回厂家维修或更换。

一件商品返厂的次数多,说明那个商品的质量很差。

同样的道理,一个病人找医生看病,隔三岔五的回来复诊,说明这个医生的技术瘘。

如果复诊病人过多,这个医生会被医院质控处、医务科重点审查,认定医术不达标,马上就会撤离门诊工作的岗位。被边缘化。

所以没哪个正规医院的医生敢拿前途开玩笑。

而且复诊给医生带来的利益极小,完全没这个必要。

至于小诊所的病人奇多,回头率高,这个一般也不是什么留手尾。

最多就是药量故意减少,达到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是不能一次治愈。目的是让患者多次输液。

比如本来一次就能输完的药量,故意拆成两次甚至三次。

这种情况在诊所会有。

反正李敬生从来没干过。

178.第177章 小叶肺炎的诊断,直接就灭了

“思莹,这个病例好好思考一下,应该对你的临床诊断思维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李敬生转头看向旁边的韩思莹。

“嗯嗯!”

她已经开始思考辨证了。

李敬生则开始为孩子做一些必要的查体检查。

体温38.7度,中热。

孩子没有腹泻现象,但是出现过因为剧烈咳嗽而呕吐,是干呕。

撩起孩子的衣服,可以看到塌陷的腹部以及清晰的肋骨,这个孩子很瘦。

“太瘦啦,要给孩子多吃点有营养的食物才行哦!”

李敬生对家属说道。

“好的。”

中年女子点头答应,但是口不应心。

能理解这个家庭的不易。

她刚才称呼这个孩子为老四,说明她家很可能有四个以上的孩子。

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四个孩子的供养已经很不容易了。她这种困难家庭,只会更难。

能够让孩子读书、吃饱饭就算是不错了。

天天给孩子喝牛奶,顿顿有大鱼大肉,那怎么可能?

李敬生给孩子听诊了心肺音。

可清晰的听到水泡破裂的湿音。

查到这一步,李敬生心中已经有些底了。

“思莹,你来听听他的肺音。”

她接过听诊器,操作时十分生疏,处处显得‘笨拙’,颇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

甚至因为过于紧张,听诊的位置不对,没听到肺音,闹出了笑话。

首节上一节246/5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