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诊所练医术 第237节

大一点的科室通常会分组。

组内的医生能处理,那就自行处理。解决不了,肯定只能低头向其它组求援。

“吴教授,病人的血压还在掉,呼吸也出了很大问题!”

管床的实习生都快要急哭了。

遇到这种紧急状况,很少有实习医生能保持镇定的。

好多规培两三年的医生做个腰穿,手还抖得跟啥一样。

家属在旁边急得直哭。

病人是个四十岁左右的妇女,脸色苍白,额头不断冒出细密汗珠,表情很痛苦。呼吸粗重且短促,人已经处于浅昏迷状态。

眼睛无神的睁开一条小缝,整个人已经意识不清醒。

“血压多少?”

“收缩压78mmhg,舒张压49mmhg。”

护士在旁边报数。

成年人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在90-139mmHg之间,舒张压在60-89mmHg之间。

上述血压属于比较理想的正常血压。

现在病人的高、低压全都低于正常值,这意味着低血压症状明显。

临床实践中,血压的收缩压只要低于80mmhg就会危及患者生命。

现在,患者的血压已经跌破了80汞柱,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两分钟之前,患者的血压还有81mmhg,正在快速下降。”

实习生在旁边补充道。

“我先检查一下腿部创口!”

吴教授拆开患者膝部的纱布,可以看到已经缝合好的手术创口。

看来这是把骨水泥灌进了膝关节的某块骨骼内。

骨水泥大约六十年代就问世了,八十年代开始临床较为广泛的应用。我国九十年代才开始这方面的临床研究,差不多零六年才开始有一些医院用于临床实践,并且取得成功。

相对来说,算是发展得比较晚了。

骨水泥有着价格低廉,安全可靠,性能稳定,见效快等优点。

很多骨病患者,做完骨水泥后第二天就能下地行走。

对患者而言,这肯定是一大福音。

不过因为是一项新技术,很多患者本身对于在身体内使用水泥也存在一些担忧和顾虑,所以它的总体使用病例不算多。

这也导致它的临床应用经验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丰富。

第二医院算是一家大医院,骨外科治疗水平远远算不上优秀。最近这两年,它的骨外科业务渐渐有了很大起色,很大一部分功劳应该属于手法复位门诊室。

它为第二医院骨外科赢得的口碑和声誉,以及带来的影响力都是难以估量。

只是医学界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现状,真正会治病的反而不吃香。那些论文写得好,科研成果惊人的医生,反而更受医院优待。

比如徐医师,在第二医院要不是没人能取代,早八百年就被辞退了。

吴教授这种学术和科研都不错的医生,反而成了香饽饽。

伤口略有些红肿,这属于正常现象。

本身也是昨天才做完手术,需要等几天才能慢慢恢复。

李敬生发现伤口使用的是垂直褥式缝合。

缝合水平竟然……比他强不到哪去。

也不知道是哪个医生缝的?

肯定不是吴教授亲手缝的。

不然,一个主任医师缝成这样,有点雷人。

李敬生现在的垂直褥式缝合是熟练级,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水平。

按理说,外科优秀一点的主治医师基本都能达到这个缝合水平。

主任要是缝出了住院医师水平,这个主任的水分也太大了一点。

“伤口缝得很好,没任何问题。下肢膝盖胫骨填充骨水泥最多也就是引起局部不适,不可能导致患者昏迷……她早上和中午吃的是什么?”

吴教授查看后,表面还算镇定,实际上眉头已经皱成了疙瘩。

心里估计也是慌得一批。

说实话,骨外科出现这种状况十分稀少。

“我妈妈早上吃的是豆奶与包子,中午吃的是四季豆炒肉、大白菜、藕炖排骨。都是在医院食堂买的,应该没什么问题。”

患者的女儿已经是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

穿着洗得发白的天蓝色牛仔裤,一件白色圆斑点的浅黄色短袖衬衫。扎着马尾辫,脸上看不出画妆的痕迹,只有未干的泪痕。

眼中仍然有着泪水,眼眶微微泛红。

看她那青涩的脸蛋,估计最多也就二十岁左右。

没看到别的家属。

只有她一个人陪在病床边。

母亲突然病危,对于还没怎么经历过社会洗礼的她来说,让她极度惊恐和心慌。只能用哭泣来缓解内心的着急与悲伤。

“吴教授,您说患者会不会吃了四季豆中毒?”

尖嘴猴腮的阮小勤在旁边提出个人看法。

“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患者昏迷前有呕吐、头晕等症状吗?”

吴教授询问家属与管床医生。

“有呕吐,还说胸闷,全身难受。”

管床医生回答。

“早上吃完包子,我妈就开始说有点不舒服了,然后一直说胸口不舒服。后面就吐了。中午吃的饭很少,四季豆好像吃完了。”

家属也跟着肯定了有呕吐的症状。

吴教授的面皮抽搐了两下,吃完包子出现呕吐,那时候都还没吃四季豆,怎么中毒?

“确定是吃完早餐出现呕吐吗?”

“确定!吃完中饭后我妈有干呕过两次,没吐出来。”

“那应该不是四季豆中毒。”

吴教授转头看向阮小勤。

“阮医生,病人吃完早餐后出现呕吐,你给她检查了吗?”

“查了一下体温,38.6度,心率超过120次/分。”

大多数成年人的心率都在60到100之间,随着年龄增长,心率会变慢。

四十岁的妇女,如果没有心脏病之类,平稳状态下,心率应该只有六七十次/分钟。

现在明显出现心率过速。

“当时根据她的一些症状,还有家属的描述,考虑到患者昨天晚上嫌闷热难受,把窗户打开了,对着窗户吹了一晚上,着凉感冒的可能比较大。我就给病开了退烧药。”

阮小勤的处理明显太过随意。

这种事,如果自己判断不了,应该向上级医生汇报。

“感冒能够引起病人突然昏迷?你太大意了。”

吴教授听完后,脸都黑了。

好歹五十岁以上的人了,临床经验肯定比较丰富。

他已经意识到不妙。

病人很可能今天早上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甚至有可能昨天晚上就开始不舒服了。

麻痹大意真是害死人啊!

“那个谁,立刻请华主任过来。”

吴教授转头看向李敬生。

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忘借机会杀李敬生的威风。

“建议立刻给患者上呼吸机,迟了就有可能来不及抢救。”

李敬生盯着患者看了这么久,病人的治疗经过基本也了解清楚了,他意识到,病人肯定是致命的疾病正在快速进展。

他在第一医院的呼吸内科和急诊科都干过,抢救经验还算有一点。

再加上现在有着小成级别的呼内诊断与精通级别的心血管内科诊断能力,对这位患者初步诊断后,病因虽然没找出来。但是上呼吸机肯定错不了。

“吴主任在这里指挥抢救,还用你一个住院医师瞎操心?赶紧去。”

阮小勤对着他喝斥道。

看着病人的情况越来越糟糕,阮小勤也知道闯了大祸。

心情已经坏到了极点。

这时候,让李敬生去请求援力量,居然还在这里充大头蒜,给他们提抢救的建议。以为自己是谁啊?

这个新来的医生太不像话了。

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吴教授,您可以看一下患者的指尖,已经开始发绀,这是低血氧症的明显信号。再加上患者血压不断快速下降,心率偏快,还伴随高热,必须把呼吸机准备好,不然很可能来不及。”

李敬生没有理会阮小勤。

而是一脸严肃的看着吴教授。

说完,他没有再停留,而是迅速去找华主任过来一起抢救病人。

病人现在的情况还不算特别严重,所以吴教授还能比较淡定的思考病因。随着病情快速进展,吴教授到时候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

临床抢救,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先进行一些生命支持。

比如血压低,那就升血压。

呼吸不好,那就吸氧或者上呼吸机。

对于有一定抢救经验的老医生,他们会看病人的情况做一个初步评估。如果还有时间思考病因,那他们就不会轻举妄动。

李敬生直接跑去了华主任的办公室。

敲门。

首节上一节237/5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