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这个明阿公,
“细听我来言呐,
“此事哎出在了京西…”
这婉转悠扬、雅俗共赏的小调,与【划时代】的风格相差太大。
很多年轻人初听这曲,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但是听了几句后,竟然开始跟着打节拍。
而那些坐在收音机附近,原本对徐宁不屑一顾的中老年听众,此刻却眉头舒展开来,开始侧耳倾听。
但他们刚才跟自己的孙子或孙女较劲,说徐宁唱的难听,这会即使爱听这小曲,也不好意思明说。
很多老爷爷悄悄用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有的甚至都闭上眼开始想象歌曲的画面。
“姑娘叫大莲,
“俊俏好容颜,
“此鲜花无人采,
“琵琶断弦无人弹
“奴好比貂蝉思吕布…”
徐宁脸上笑意正浓,他一边划拨着吉他,一边摇着头轻唱。
直播间中,仿佛有潺潺山泉水流过,在人们的耳边轻快的旋转跃起。
康大鹏此刻完全没有刚才的紧张,他忍不住给徐宁竖起大拇指:“好听。”
与此同时,
街上跑的出租车,大爷大妈聚集的小卖铺门口、小区门卫大爷的小房子里……
到处都在放着这首京城小曲,并且,很多人都跟在后面唱起来。
其中,
就有那位放学回家作业还没写的周小白,也有蹲在宿舍里抱着录音机的刘师师,更有闭眼跟着吟唱的郭德纲……
每个人似乎都被这首看似简单的小曲,带入了一种奇妙的氛围中。
“砰~~”
一曲唱毕,声音戛然而止,收音机前的观众反应过来后,仍然意犹未尽。
眼看着节目就要结束了,不少人又拿起电话打了过去……请求徐宁再唱一遍。
第165章 165:曲艺家协会邀请,无奈的郭德钢
相声或演唱会上,有个词叫做“返场”,表演者返的次数越多,说明观众越喜欢。
徐宁今天就遇到了这事儿,收音机前的观众,通过电话让他返场了三次……
原本六点半就要结束的直播,硬是拖到了六点四十五分。
最后由于时间关系,实在不能再播下去,节目才跟依依不舍的听众说再见。
要不然,
后面的节目就播不完了。
徐宁临走之前,在电台一位副主任的请求下,重新录了一遍《探清水河》。
这首曲,
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和网络的传播,在短短的一周时间内就火遍了全国各大城市。
就连京城曲艺界的老前辈,都打来电话邀请他参加2004年京城曲艺家座谈会。
邀请他的目的,是想让其谈谈如何利用现代媒介发扬传统文化。
这任务可不小……
他想拒绝。
但因为有传媒大学的周校长在其中牵头,只能硬着头皮参加这场会议。
毕竟周校长对他有提携之恩,不管座谈会上讲的如何,自己都是要去的。
会上,
他先是讲了下改编《探清水河》的初衷,又谈到如何利用互联网、电台等媒体发扬传统曲艺文化。
一番声情并茂、有理有据的发言,让他迅速俘获了一帮老艺术家的好感。
座谈会结束。
有好几个老前辈邀请他加入协会,其中就有徐宁非常尊敬的单田芳老先生……他现在是京城曲艺家协会的名誉主席。
自己唱的小曲不过是顺手为之,根本没想过要在这行发展啊……所以他没有当场答应。
但是临近出会场的时候,周校长的一番话让他茅舍顿开:
“成为协会的会员,定期来参加个活动就行,不能参加也无所谓……这件事,对你的事业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仔细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有个半官方身份,以后办事方便很多。
于是,
徐宁现场登记,又交了一点会费,就成了京城曲艺家协会的会员。
第二天,
曲艺协会就将这个消息发布出去,并花钱在京城晚报刊登了这条新闻。
关于花钱刊登新闻这件事,其实很好理解……京城曲艺家协会是个半官方组织,受到“国家文联”领导。
每年得做出一点成绩。
不然年底向上级交工作总结的时候,都没材料可用,要是被津门曲艺家协会比下去,多丢人。
所以,有亮点的工作就要进行全方位宣传,这是干好工作的基本操作。
而徐宁的加入,就是一大亮点,毕竟他现在很红很出名。
一时间,徐宁隐隐约约有着成为京城曲艺家协会形象大使的趋势。
其实,
他能顺利加入协会,不仅有自己的实力原因,还有周校长的人情在里面。
周校长在座谈会上,带着他到处认识老艺术
家,大家都觉得他和周校长关系非同一般。
这些人老成精的老艺术家们,立即拍板,要把徐宁吸纳到协会中。
这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另一边,
郭德纲自从听了《探清水河》,就一直茶饭不思,好几夜都睡不好觉。
他在思考,为什么徐宁能凭借一首小曲就火了,但他说了这么多年相声,却一直无人问津。
人比人,气死人。
郭德钢有个本子,里面记录了这些年他收集到的各种京城小曲。
其中就有《探清水河》。
望着原版歌词,他失笑道,“原版歌词有点黄……上不得台面,还是徐宁改编的好。”
呆坐在客厅的破椅上一个多小时后,郭德纲才缓缓站了起来,他走到窗边,望着京城的夜景,叹了口气:
“果然,不管什么艺术,都得创新,只有创新才有活路!”
当天晚上,老郭掏出手机在客厅晃悠了半天,十来个徒弟都睡着了,他还在踱步。
他媳妇王惠喊他睡觉,他也摇摇头:“我想个事,你和儿子先睡吧。”
终于,
在临近十二点的时候,郭德钢将删删改改十几遍的短信发了出去。
信中写到:“孤身一人流落京城,上午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艺多年一事无成……“
这条短信的收信人是徐宁。
当短信铃声响起来的时候,他正和刘姨在王府井旁边的自家四合院中促膝长谈。
从刘筱俪身上翻下,徐宁拿过手机看了眼,读到最后,沉默了几秒。
老郭说的话,很能让人产生悲悯同情之心,想当年初入京城那会,自己也遭受过同等境遇。
于是,他回过去六个字:“明天打我电话。”
老郭在短信中虽然没有明说干嘛,但是他能看得出来,郭德钢是在寻求他的帮助。
自己现在是影视、曲艺、歌坛三栖大佬,虽然曲艺方面有点水……但在哪一边都能说上一些话。
老郭当然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想让徐宁替他说句话,那他以后在京城曲艺界混,会舒服很多。
想他来京城这么多年,都没能入了曲艺家协会的眼睛,但是徐宁仅靠一首《探清水河》就获得青睐。
让他无比羡慕。
他向徐宁求救,也是被逼得没法子了,因为德云社现在半死不活,再不抢救一下,就真没了。
当然,
以后来人的目光来看,德云社不会死,而且会大红大火,但是如今身在局中的郭德钢不知。
当徐宁的短信发过来的时候,郭德钢兴奋的挥舞着拳头:“太好了,徒弟们,咱们饿不死了。”
翌日。
上午十点。
一阵电话铃声将徐宁叫醒。
此时,他一个人躺在大床上,至于刘姨……昨晚做完就回去了。
刘姨比较担心这件事被茜茜发现,所以,趁着月色打车偷偷摸摸溜回了家。
电话
接通:
“宁哥儿,早啊。”
“早,郭哥。”
“宁哥,实在不好意思打扰你了……唉,我真是被生活逼得没办法……”
徐宁伸了个懒腰,从床上爬起一路走到院子里,看了眼刚移植过来的树苗,道:
“没事,说的这是小事,这样,我想个办法,帮德云社宣传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