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回村后成了大力士 第155节

王菊芬颤抖着嘴唇,呆呆看着李青峰,只觉得心潮翻涌,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犹如那夜的惊雷在体内迸发。

惊诧!

不可置信!

后悔!

无颜面对!

原来有些人天生就站在了寻常人难以到达的高度。

那是寻常人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不在于名利权势,不在于奢华富贵。

而是那一份纯净,光是看一眼,就足以让人赧颜汗下。

“我......”

王菊芬张着嘴,感觉喉咙有一根刺卡着,怎么也说不出第二个字。

“王奶奶,我摘了箬叶后,顺便帮您把地里的荒草给除了,这样来年您的箬叶定能长得更好。”

李青峰说着,掏出二百块钱,塞入王菊芬手中。

“这二百块钱就当是买箬叶的钱,您拿好了。”

王菊芬低头看向脏兮兮的老手。

老手遍布茧子、疤痕,几乎没有一处干净的地。

指甲又厚又硬土黄发黑,哪里像人的指甲,倒像是野猪的蹄甲。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两张红彤彤的钞票崭新艳丽,仿佛盛开在春季的映山红。

娇滴滴、明艳艳,分外惹人喜爱。

手,颤抖了。

眼眶,湿润了。

抬头再看李青峰时,两条浑浊的泪痕顺着她凹陷的面颊一路蜿蜒而下。

其曲折程度,几乎堪比山中的野涧。

也像她悲惨的一生。

张着嘴,终于哽咽着发出一句:“青峰,我、我、我对不起你!”

“啊?”李青峰挠头笑了笑,“王奶奶,您说什么呢?”

“当年,我、我那样骂你爸,对不起!呜呜呜!”

王菊芬捂着脸,顿时哭得像个孩子。

当时骂完李富强,听了李富强的解释后,她就知道自己错了。

人家李富强只是像把荒草除掉,并不是想霸占她家的地。

可那时的她太要强了,即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会轻易认错。

因此,这事就像一个疙瘩,一直清晰的烙印在她心里。

别人的九十岁已经糊涂得不记事。

可她的九十岁,却仍旧清清楚楚的记得这件事。

她捂着脸哭了一会儿,然后把湿哒哒的钱塞回李青峰手里:

“青峰,你去把那块地上的箬竹荒草都除了吧,我不要你的钱。”

“只是......”

擦了擦泪水,有些难为情的看了一眼李青峰。

李青峰不解:“王奶奶,您有什么事,尽管开口。”

王菊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只是,你也说了,这盘王节马上到了,我家也还没有准备箬叶呢。你要是把那些箬叶砍下来了,能不能给我送点来?”

说到这里,又觉得有些不合适,忙改口道:“要不,我去你家拿也行。”

“嗨,我当是什么事呢。”李青峰笑着把钱塞回王菊芬手中,“王奶奶,这钱您拿着,箬叶到时候我定会给您送来。”

说着,就拉起子衡赶紧离去,根本不给王菊芬再把钱塞回来的机会。

李青峰走了一会儿,王菊芬还傻傻的站在原地,目光呆滞的看着门口的方向。

看了许久,门口处又出现一个人影。

她的大孙子唐宅民回来了。

唐宅民已经四十岁,四肢健全,无伤无残,也无任何疾病。

但是,因为长年缺乏营养,身形有些消瘦。

尖尖的下巴,凹陷的眼窝,让人一眼便能看出他的日常饮食只能维持温饱状态。

根本没有多余的营养让他生出一丝富态。

他肩上扛着一捆捆绑杂乱的木柴。

不大,估摸着也就二十斤。

村里十来岁的孩子进山砍柴,扛一捆柴都有三四十斤。

而他的,也就二十斤左右,可见其懒惰之名并非空穴来风。

看到阿奶站在堂屋门前的廊道上,神色呆滞,唐宅民不解道:“阿奶,你站这里干什么?”

第237章 摘箬叶

“宅民啊,你回来啦。”王菊芬这才回过神来,用手擦了擦眼睛,笑道,“今天砍回来的柴好像要比昨天的干些,也粗一些呢。”

唐宅民有些得意的把木柴堆放在角落里,笑道:“是啊,今天我见山里有一大片被人砍倒的野木,就砍了些。”

“什么?”王菊芬一惊,“你偷人家晒好的木柴?宅民,我不是跟你说过吗?让你别偷别人的柴,你怎么不听话?”

“我没偷!”唐宅民解释道,“这是别人砍下不要的尾柴,看着大,但很短的。”

王菊芬上前看了看,这才松了口气:“宅民,你一定要听阿奶的话,人可以穷,但不能偷,知道吗?”

“知道了!”唐宅民转身,准备去吃饭。

却看见阿奶手中捏着两张红彤彤的钞票,有些诧异:“阿奶,你这钱哪里来的?”

王菊芬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钞票,就把刚才李青峰的事情说了一番。

得知李青峰要把山墙的箬竹砍掉,唐宅民也没说什么。

毕竟,箬叶这玩意最不值钱。

村里还从来没见谁花钱买过箬叶。

箬叶在本地就是一种荒草,一种生命力极强,怎么烧都烧不死的荒草。

但在外地人眼中,则是包粽子的稀缺好物。

李青峰再度来到山墙脚,看着密密麻麻的箬叶有些头疼。

这么多,用刀子割得割多久啊。

想了想,还是用拳头方便些。

查看一番四周,确定四周无人之后,就凝聚掌力,一一向箬叶根部打去。

随着雾气形态的掌力快速冲向箬竹根部,原本直挺挺的箬竹杆子立马噼里啪啦应声倒下。

随之一起倾倒的,还有各种野草灌木。

没一会儿,这块山墙上的野生植物全部被放倒!

李青峰满意的拍了拍手掌,这才爬上山墙把箬叶一一挑拣出来。

这些箬叶都是包粽子的好东西,正过几天就是盘王节,用来包粽子最好。

盘王节是本地少数民族的节日。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就是盘王节。

盘王节到来之前,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包一些粽子。

在本地,不仅仅是端午节的时候包粽子。

七月中元节的时候也会包粽子。

还有十月盘王节的时候也会包粽子。

倒不是说这粽子有多美味。

而是因为,粽子比起其他糕点更耐储存。

而且制作简单。

李青峰已经提前预约了镇上派出所的胡忠信,让他盘王节中午来家里吃饭。

这事已经说了许久,眼看盘王节快到了,李青峰觉得自己有必要好好准备一下。

倒不是说这盘王节有多隆重。

当然,对于一些有钱的村落,盘王节还是很隆重的。

但是对于绿水村这样的贫穷山旮旯来说,盘王节跟端午节中元节都没啥区别。

都是包点粽子杀只鸡意思意思即可。

但是,李青峰不同。

这不仅是他回来的第一个节日,也是孩子们第一次过这个节日。

而且还有客人来,所以想准备得丰盛一些。

粽子是必须的。

而且还不能是太普通的粽子。

就在李青峰把箬叶收拾回去的时候,余成隆发来了信息,说等盘王节那天,要带儿子儿媳一起来登门道谢。

李青峰回了信息后,就赶紧处理箬叶。

箬叶的叶子其实跟一般竹叶差不多。

只是它的叶子更宽大更长,也更厚一些。

把箬叶从箬竹上一一摘下后,叠在一起扎成捆,倒挂起来暴晒即可。

用不了两天,这些箬叶就会被晒干,便于储存。

把箬叶全部摘下扎成捆后,特意给王奶奶送了一些去。

再次来到王菊芬家里,唐宅民也在。

祖孙二人看到李青峰来了,都有些惊喜。

首节上一节155/2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