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失业:返乡途中卖盒饭 第673节

  “嗯!”

  丫丫去午睡了,江小年也去洗了把脸,冷水洗脸提提精神。

  上午给自己放了半天的风,下午就要开始努力学习了。

  白安安给他推荐、快递了不少的练习题,这一年他一刻都不能放松。

  “你要不要睡一觉?”江老爷子问道。“不睡觉了,咱们现在就去下面做猪儿粑!”

  “好!”

  泸州这边小吃很多,各种的米食、面食都有。

  米做的都是各种粑,像是猪儿粑,黄粑,五香糕等。

  面食更多。

  什么牛肉面、燃面、笋子面、豆豉面、豇豆面、酸萝卜面、烧鸭面、鳝鱼面、肥肠面……

  这些食材,还能做同样配料的炒饭。

  白叶有时候会特意要小碗,然后多点几样,这样能一次吃到好几种口味,也更容易让他做出对比,所以这一段时间白叶吃了不少样。

  今天难得老爷子心情不错单独给他开个小灶教这些,白叶自然是要多学多问。

  江老爷子也是心情真的好,往日他都是坐在后厨指点徒弟,或者是看着徒弟指点徒孙。

  他的那群徒弟早就不需要他指点了。

  能做的好的,早就能做好了。还有地方做不好的,也是资质所限暂时无法进步了的。

  所以江老爷子亲自下厨的时候实在是少之又少。

  不过今天显然不同。

  挑选了一大块五花肉,细细的切了又剁。

  “老爷子,我来吧。”白叶是有眼力劲儿的,马上就凑了过来。

  “好,你剁也行。”江老爷子也不客气,“你剁着肉,我这边要做的步骤,你也不能疏忽。”

  “您放心吧!”白叶嘿嘿一笑,他可是最擅长学习了。

  那边江老爷子又去挑选了一块腊肉,也细细的切成了碎丁。有拎着个家伙什,去旁边挑选香菇,其实干香菇更香,但此时自然是用新鲜的更好,左右这猪儿粑里最大的香味也不必须用香菇来提。

  香菇同样剁碎,此外还有芽菜。

  白叶剁完了五花肉,又去剁香菇,剁完香菇又去剁芽菜,同时注意着这些配菜的比例。

  那边江老爷子已经开始坐锅,锅底薄薄一层油,将新鲜剁好的五花肉倒进去之后,就可以开始煸炒了。

  猪肉先行煸熟,能让多余的油脂提前释出,使馅料不至于油腻。而这些煸出来的油脂也能给其他几种食材增香。

  猪油和素菜,永远都是完美搭档。

  “小白,切姜末。”

  白叶应了一声,就拿过来一块姜,开始切片再切丝最后切末。

  因为丫丫并不排斥吃姜,白叶将这一块都切了进去。

  姜可是炒制肉糜时候一味不可或缺的香辛料,多一点点只会更香。

  五花肉粒加入姜末之后越发散发出香味,江老爷子将自己刚才切的腊肉粒也倒入其中,一起翻炒。

  “小白,香菇和芽菜!”

  “来啦!”白叶端着两个小盆过来,这些食材里,最多的就是五花肉,其次是芽菜,香菇再次,最少的是腊肉丁,但是作为提香,也足够了。“好香啊!”

  “哈哈哈哈!”江老爷子笑,“这个肉和配菜的比例要配好,要让五花肉里面析出的油脂,恰好包裹住这些配菜。要是肉多了油多了,馅料就会显得太油。反之,油脂太少,香味不够,还会显得干巴。”

  白叶点头,将老爷子说的这些注意事项都记在心里。

  这些食材都炒到一起盛出放到一边,白叶仔细观察了一下,果然这配菜和油脂恰到好处。

  这些料都是炒好调味好的,等面揉好直接包就可以。

第1421章 瓜雷达,启动

  这边的米制品很多,江湖菜馆自然也有米粉。

  这米粉是大米粉,江老爷子和米粉很有水准,将米粉团和好揉到光滑后搓成条再切成段。

  “你看啊,这个东西不需要擀面杖,先把这个剂子揉成团,按扁,然后用手指这样逐渐压薄……”江老爷子给白叶示范操作。

  白叶随手也拿起来一个,按照老爷子做法依着葫芦画瓢。

  “现在包。”江老爷子将馅料包入手里的米皮里,然后捏上口最后团成团,“刚才让你准备的叶子呢?”

  “这里!”白叶拿过来刚才切的叶子。

  

  他吃猪儿粑的时候,也发现每一个猪儿粑上都是有叶子的。

  不过吃过两家,上面的叶子也不大一样。

  今天江老爷子让白叶准备的也跟平时吃的不一样。

  “老爷子,这个叶子是什么的都可以么?”

  “严格的来说,没有什么影响。这个主要是为了防止粘连的,所以不愿意吃的,就挑选一些可以剥离的。若是愿意一起吃下去,挑选一些干净的菜叶子就可以。蒸熟了直接一起吃掉就行。”

  “懂了!”

  两人说这话,手头却是不停,手中团好一个就码到锅里一个,很快两人就将这一锅都装满了。

  “好,剩下的还能做一锅。”江老爷子盖上锅盖,打开火。“好几年没有亲自做过了,先做一锅尝尝味道,好吃的话,下一锅蒸好,丫丫正好起床。”

  听着江老爷子这话,白叶先是一愣,随后哭笑不得。

  他们家丫丫啊,果然是所有人的小团宠。他带着他走过这么多实习的餐厅,不管走到哪里,丫丫都是被捧在手心里的哪个。

  丫丫这才来几天啊,而且江老爷子和丫丫见面的时间真的不多。

  早上丫丫上学,老爷子没起呢。

  中午丫丫放学,老爷子正忙呢。

  晚上丫丫睡觉,老爷子还没下班呢。

  到如今白叶才知道,别看见面时间不多,一点也不影响小丫头受宠啊。

  看看,第一锅他们先尝尝味道,味道好了专门蒸第二锅!

  趁着猪儿粑在锅里蒸着,白叶跟老爷子讨教各种面条的不同。

  “这边的面,主要就是在打味上,麻椒、海椒,各种佐味料的比例各家都不同,面其实都是碱水面,粗细区别罢了。”江老爷子给白叶简单的讲了讲,“回头我给你找一家面馆你去待一阵。”

  “好!”

  白叶又聊起了古蔺的麻辣鸡。

  “哎,那家我认识的,回头哪天,我们一起过去。我也是好久没见到老朋友了。”

  两人说话聊天间,这一锅猪儿粑也已经蒸好了。

  原本就是熟的馅料,只需要那一层米皮蒸熟就可以。

  这一层皮太厚了不好吃,但是太薄了也失去了米皮的滋味。

  江老爷子在旁边指点,白叶将这一笼都一一取出,稍微晾一晾,两人就一人摸了一个准备开吃。

  恰在此时,外面又进来几个。

  “师父。”

  “师爷!”

  几个人都跟江老爷子恭恭敬敬的打招呼,随后又跟白叶招呼一声。

  白叶也赶紧招呼几个人过来吃猪儿粑。

  “师父您做的?”其中一人问道。

  “这可真是有年头没吃过您亲手做的了。”

  “你们几个小子还没吃过你们师爷做的猪儿粑吧?快来尝尝!”

  “师父您今天怎么这么好的心情啊?”

  “是教小白吧?小白好好学,你学的手艺往往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期待你做的。”

  众人说的白叶都不好意思了。

  倒是江老爷子纳闷,“这还不到四点呢,你们几个怎么都来了?”

  “哈哈,师父,是小师弟要来了。”

  “顾宸?他怎么有空过来?”江老爷子确实惊讶了。

  “不知道,一会他人来了,您问问呗。”其他几个人说完,都各自拿了一个猪儿粑去吃。

  “那位顾总好像真的很忙的。”白叶轻声道,“我给小年拿上去几个。”

  “一起上去。”江老爷子也起身,“一会顾宸来了,你们让他上三楼找我。”

  “知道了。”

  “这孩子啊,也不容易!”江老爷子一边往楼上走一边叹息。

  白叶瞬间竖起了耳朵。

  他的瓜雷达开始转动。

第1422章 哥俩好

  白叶乖巧的跟在江老爷子身后,听着对方聊起了江小年这位小师叔。

  说是小师叔,其实当年顾宸被送到江老爷子身边的时候,学艺只是一个借口。

  九十年代,下岗热潮,也是下海的热潮。

  很多人铁饭碗砸了,就开始谋求新的出路。

  尤其是那时候沿海地区经济开放,不少脑子活络的人,就去将南方热销的产品,电器、流行的服饰以及其他商品带回自己的老家销售。

  当然不是在他们这里,而是在重庆、成都这样的大城市。

  新颖又时髦的东西,让吃螃蟹的人赚到了第一桶金。

  后来顾家的生意越做越大,听说连锁店都有十几家,每家店每天营业额都堪比普通工人一年的工资。

  或许有人觉得这太夸张了。

  可事实上,九五年工资改革之前,大多数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也不过一二百,高一些三五百,一年也就是几千块。

  而他们的店里,一条时髦的连衣裙、一条蓝色的喇叭牛仔裤、一件外国进口的风衣就要大几百。

  每天来买来看的人,都能将店里挤爆,那些时髦男女更是一掷千金将心仪的衣服买走。

首节上一节673/7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