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我真没想当明星 第112节

黄导嘴上不饶人,但终究是客人,自己应该盛情款待一番,这是基本的礼节。

“既然黄导这么说,那我就站着。”

楚江果真离席,站在一旁做邀请状。

“请达叔和黄导入席,我为两位煮茶,可以吗?”

他这态度,倒是勾起了黄日祥的些许好奇心。

“煮茶?”黄日祥上下打量楚江。“你该不会说,自己也懂茶道吧?”

“略懂。”楚江笑着点头道。

“哈哈哈哈哈!”黄日祥仰头大笑:“楚先生年纪轻轻,居然自称懂得茶道?可以让我见识见识吗?”

茶道。

绝不是抓一把茶叶,再用开水冲泡这么简单。

也不是借助一整套精致的茶具,装模作样的冲泡、摆弄、换水。

茶道,又分为泡茶道、斗茶道、煎茶道和工夫茶道。

四种茶道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而且历史悠久,传承技艺甚至有上千年!

黄日祥所指的茶道,正是这四大类!

这位来自港城的导演,虽然多年来花名在外,连他拍过的电影也经常俗不可耐。

但是,不可否认,黄日祥骨子里沉淀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情怀!

茶之四道,黄日祥都略有而接触,却因资质所需,一直无法精深。

刚才听楚江自称懂得茶道,在黄日祥看来简直滑稽无比。

他甚至怀疑,楚江根本没听说过泡茶、斗茶、煎茶、和工夫茶!

“好!”

黄日祥等着看楚江的笑话,当即入席就坐。

“达哥,坐吧。”

孟达听出了黄日祥的话外之音,他担忧的看了楚江一眼,才小心入座。

“两位想喝什么茶?”楚江笑问道。

这间茶楼在京城都是出了名的,虽然消费颇高,但一应俱全,是能展示真正茶道技艺的地方。

“我要煎茶。”

王日祥根本不给孟达开口的机会,他主动‘点菜’。

煎茶,最早记述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但现如今,在内地并不多见,反而在小樱花那边盛行起来。

煎茶又称吃茶,即喝茶时与茶叶一起喝下。

而茶叶必须经烘干后碾成粉末,再与水同煮。煮茶时,甚至要适量加入盐等调味料,丰富茶饮的口感。

煮茶技艺的关键两点,一是茶师研磨茶叶的细腻程度,二是加入调味料的分量和口味把控。

孟达知道黄日祥在出难题,他有心提心楚江,但知道只要自己一开口,黄日祥对楚江的‘考验’就已经结束了。

“哼,这不知好歹的年轻仔。”

黄日祥颇有些期待的盯着楚江。

只要他敢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就算失败,黄日祥也不必再给孟达面子,直接可以拂袖而去。

然而,黄日祥却失望了。

只见楚江拿出碾茶的专业工具,又取了适量的烘干茶叶,当着两人的面耐心研磨起来。

茶叶不断被碾碎,发出一阵沙沙声。

声音并不难听,甚至给人一种按摩耳朵的错觉。

黄日祥难以置信的看着楚江!

他没想到,楚江仅是研磨茶叶时展现出的手法,就精熟得像一位老茶师。

而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有修养的品茶客人,都不会打断茶师傅手里的动作。

渐渐的,黄日祥从震惊转为欣赏,甚至闭上眼睛,想象着声音按摩耳廓的画面。

“幸亏老师爱喝茶。”楚江在心中感叹道。

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谁还没被自己的导师使唤过?

比起其他专业的博士同学,整天给导师当牛做马,楚江算是很幸运的。

他专门负责给导师泡茶。

而且,导师还亲自教了他几套据说是传统泡茶的技巧。其中,就包括煎茶。

“好了,二位请用。”

研磨、煮茶。

在完成所有工序之后,楚江从石壶中到出两杯茶汤。

色泽浓厚,如汤如浆。

茶叶粉末与泉水完美融合,再也不分彼此。

黄日祥咽了咽口水,心说:“几年前我去小樱花旅游,有个匠心老茶师号称煮茶二十年,煮出来的茶水卖相也不过如此”

他小心捧起茶杯,品了一口。

“不对!”

“小樱花那个茶师的手艺,比楚江可差太远了!”

“坏了坏了!今天喝过这杯茶,我这辈子还能喝得下其他的茶水?”

黄日祥在极端享受的同时,又郁闷至极。

他看见坐对面的孟达也端起茶杯,却一副外行人的嘴脸,分明是不懂欣赏。

“达哥你不许喝!”

黄日祥突然夺走孟达手中的茶杯,免得这等珍物被老友牛饮。

“啊?你?”

孟达目瞪口呆,就看着老朋友把自己那杯茶也缓缓饮下肚。孟达不善茶道,倒是无所谓的。

他只疑惑的看着楚江,发现楚江在笑……奸计得逞的那种笑……

第123章 搞定黄日祥

“茶我喝了,你到底想怎样?”黄日祥板着脸,却怎么也严肃不起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这样的极品煎茶,可以说是千金难求的。

楚江却摇头:“不着急,茶还没喝完。”

他嘴上说着,手里的动作也没停。

继续研磨、调味、煮茶。

黄日祥终于忍不住笑了。

他没想到楚江如此通情达理,不管事情能不能办成,至少先让他过足了茶瘾。

一直等到两壶茶下肚,黄日祥肚皮微涨,脸上挂起心满意足的笑,楚江才把煎茶的器具放到一边。

“额,楚导有话直说吧。”

黄日祥的气势,比刚来时可就弱多了。

“黄导,我听说《环太平洋》在本次百年电影奖的评选中,连入围资格都拿不到?”楚江直接开门见山。

黄日祥听他说出内情,也不意外。

如果这点消息渠道都没有,楚江和星环公司真是白在娱乐圈里混了。

“你们两个家伙,没有拿手机悄悄录音吧?”黄日祥半开玩笑的问道。

楚江和孟达看了彼此一眼,很默契的当着黄日祥的面,把手机关机了。

“喂!有我担保,你不相信楚导的人品?”孟达有些不高兴的问道:“多少年的老兄弟了,要不要再把这个包间翻一遍,让你找找窃听器?”

“不用不用!”黄日祥赶忙否定。“我就开个玩笑嘛!”

略作停顿,黄日祥又叹了口气。

“说实话,关于《环太平洋》的入围资格,我的态度是支持的。但二比一,另外两位不同意,我能有什么办法?”

说完,这位来自港城的大导演也是满脸苦笑。

楚江却点点头。

他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环太平洋》凭着过硬的特效和内容品质,果然得到了黄日祥这位商业片导演的认可。

“黄导,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哎!事先声明,我能力有限!”黄日祥不等楚江说完,就抢着打断道:“我最多也只能投一票而已,另外两位评委的最终态度,我无法干预。”

他又对孟达道:“达哥,你和我都是港城来的,应该很清楚吧?在京城这个圈子里,咱们进出容易,要融入却几乎不可能。”

孟达闻言,果然无奈的点点头。

由于港城的特殊地位,影视圈每每有大型活动,港城代表都是不能缺席的。

甚至,他们能享受超标准的优越待遇。

然而,贵宾也只是贵宾,永远成不了主人。

像百年电影奖这种内娱举办的奖项,最多允许一位港城电影人担任觉得评委。

而另外两位京城电影人,永远是抱团的。

这就导致百年电影奖的最终获奖结果,永远被另外两位决策评委选出,港城评委只是凑数的。

这就叫重在参与。

“黄导。”楚江笑道:“我只想请您继续坚持自己的想法,把票投给您支持的电影就行了。”

黄日祥闻言哭笑不得。

“明说吧!我就是支持《环太平洋》的!”

“楚导你能拍出这么高水准的商业电影,我发自内心的佩服!”

“所以,不管那两位评委是什么态度,我一定会把票投给《环太平洋》……但又有什么用呢?”

首节上一节112/13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