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个演员尽管都收到了不少节目邀约。
但却没有一个人敢对李浩宇开口。
电视台本来就是一个小圈子。
没有什么消息能瞒得了人,很多访谈节目的制片人都收到了风声,也知道了喜剧演员们拒绝的原因。
一方面他们忍不住感叹李浩宇的能力和手段,李浩宇不愧是业内公认的天才新锐制片人。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剧组内部弄成了铁板一块。
怪不得《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蹿红。
电视圈里被拒绝是一个常态,小到节目通告大到节目制片人被拒绝都是常态。
什么三顾茅庐都是常规操作,为了邀请一个大热艺人,邀约个一两年时间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呗。
电视圈里都是些人精,既然节目选手都不接受邀请,那么为什么不能转换一下思路。于是他们直接把邀约目标,切换到李浩宇这个总制片人身上。
他们自己在了解到李浩宇的情况,也被吓了一跳。
要知道李浩宇居然才加入江州电视不足一年。
他从一个电视台实习生到爆款综艺的总制片人,这都是不是升级三级跳了,简直像坐上火箭一样飞速升级了。
简直比暗箱操作还离谱!
这种操作连台长的亲儿子都不敢这么做。
他们一开始收到这份资料还以为是看错了,结果反复确认之后才发现这居然是真的。然后他们看到了李浩宇的简历很简单,只有简单的两行字。
《中秋奇妙夜》总导演,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总制片人。
虽然只有短短两行。
但这样一下子让事情变得合理起来了。
真的牛掰啊!
就李浩宇这两行简单的节目履历,比千言万语都充满了说服力。他们自己看到都哑口无言说不出话。
毕竟电视台也是看实力说话的,人家只负责两个节目却通通搞得有声有色。实在是让人挑不出毛病。
于是这些人纷纷开始发动各种的关系网进行邀约。最开始的邀约还比较容易拒绝,大部分只是通过官方渠道打给了江州电视台。
更进一步的无非只是到了苏强那里,苏强自己就帮李浩宇拒绝了,苏强自己也没当回事。
然而事情的发展渐渐超出了苏强的预料。
…………
第391章 采访鬼才
他们开始八仙过海,各自施展手段。
于是后面来拜托李浩宇参加访谈的人,不仅级别越来越高,他们的方法也越来越巧妙了。他们软硬兼施之下。
像苏强这个级别的职场菜鸟根本没法拒绝。
苏强也不好再做主了。
他只能来询问李浩宇的意见。
李浩宇知道这个事情也觉得有点棘手,演员排练到关键时刻了。李浩宇短时间内还不打算放他们出去,他自己去接受采访倒是无所谓。
最主要的是那么多家电视台邀约。
他也不可能一一答应。
毕竟他就一个人精力有限,现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正处在冲刺第一的关键时刻,他也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接受那么多的采访。
但是一个都不去也不好,毕竟那些人不知道怎么走关系的。
甚至有几个拜托是台长欧泰打过来的,他虽然没有明说李浩宇一定要参加,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几个节目最快参加一下。
算起来江州电视台以前还欠人家人情,如今也算是互相帮助了。台长都说得这么谦卑了,这让李浩宇也不好直接拒绝了。
所以李浩宇思考一番之后,没有全部拒绝邀约。
毕竟李浩宇现在也不是单打独斗了,他手底下还有一群人。自己不给他们面子没什么关系,但是苏强他们免不了还要和他们打交道。
还是给他们几分薄面吧,就算是自己之后也会求到他们身上。花花轿子众人抬,还是广结善缘比较好。
大家都是掌握话语权的人,还是多给对方几分薄面吧!不然之后万一出了什么事情,连个帮腔的人也没有。
李浩宇还是决定选一两家口碑好的访谈节目,去一去吧!首先排除《鲁雨有约》这种神奇且带有因果律的节目,李浩宇可不像一些人那么头铁。
虽然不能把全部喜剧演员都带过去,但是在已经排练录制完成的演员里,还是可以挑选几个有话题度的演员一起去。
这其实也是一种双赢,对方赚了收视率自己也能再冲一冲节目热度,这也相当于变相给节目宣传了。
没有办法了,李浩宇带着几个喜剧演员开启了赶场模式。
其实访谈节目的套路大差不差,无非就是访谈节目制作团队提前和李浩宇聊好访谈内容,然后坐下来聊一聊,最后剪吧剪吧,大致就这么个套路吧。
流程是没有什么新意,毫无疑问访谈类节目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节目形式,用极简的形式直抵人心,用面对面的对话,探究被采访者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信息的获取,简单直接。
所以节目能不能出彩,基本全看主持人和嘉宾的发挥了。
李浩宇之前也参加了很多访谈节目,有些访谈套路基本比主持人都熟了。
其实万变不离其宗无外乎就是三种。
熟人谈话、半熟人谈话和陌生人谈话这三种感觉。
熟人谈话,一般来说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是彼此熟悉的,甚至会有一定的私交,这样的一期访谈节目里,观众会感受到明显的轻松感,节目会很热闹。
这种访谈的优点是真正地彼此熟悉,会知道底线在哪儿,所以有分寸感,也会因为私交甚密,氛围一般都会很好。
也会因为过于了解,会“突发”产生一些新的秘密,以此制造节目话题。
至于半熟人谈话的话,那就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仅仅只是认识,还远未到熟悉的程度,但是也会有一些交集存在。
这样的访谈当然会有一定的新鲜感,但处理得不好,也会有明显的距离感。
陌生人谈话就更不用多说了,最大程度地好奇感。这三种谈话模式无所谓高低,各有各的优劣势,也各有各的看点和受众。
但李浩宇就比较简单了,因为他对于娱乐圈来说基本就是纯粹的隐形人了。
江州电视台之前《中秋奇妙夜》大火的时候,最出圈的人是舞蹈小姐姐。每个人都涨粉数十万,李浩宇的个人粉丝却仍旧寥寥无几。
李浩宇之前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气得够呛。
虽然李浩宇也不期待涨多少粉丝,但那么明显的差距,实在瞧不起人了。因此甚至被林妙妙笑了好久。他也是要脸的人,不蒸馒头争口气。
于是,李浩宇在接下来访谈节目火力全开了。李浩宇根本不用主持人引导自己,就开始讲段子说故事,还时不时“调戏一下观众。”
简直比主持人还像一个主持人。
这也让那些访谈节目组导演大喜过望。
因为在他们看来,不管李浩宇再怎么有才华。毕竟他很年轻也没有什么经历。再加上之前从未上过访谈节目,他能够不怯场就已经不错了。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浩宇比他们想象得要“有趣”得多。比如有一个主持人问李浩宇,他为啥会走上制片人的道路的时候。
李浩宇没有说高大上的理由。
而是说自己能成制片人,是因为不想再做普通文案了。
“这样可以明目张胆地睡懒觉,还可以不用担心开不完的会。还可以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还有人问,李浩宇在自己的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为什么话那么少。
李浩宇解释道,“有没有可能是我没什么文化不会说话,所以担心露怯呢?”
听到这里,对面的美女主持人瞪大眼睛。
她张大嘴,好奇地反问了下面这句话。
“您没什么文化?”
李浩宇点点头,一本正经说:“其实有很多影评人说我节目干练不拖沓,其实那是因为我知道一个道理。”
“不会说话的时候闭嘴就行了,什么都不做就代表也不会有什么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加一下以为观众会喜欢的东西。”
李浩宇这句话一出:
原本严肃脸的女主持人也绷不住了。
她笑得很开心,最后的职业素养也只是用手遮住嘴保持笑不露齿,这还只是李浩宇临场发挥的冰山一角。
李浩宇在每个访谈节目都整出了不少花活。
这可乐坏了那些访谈节目的制片人。
李浩宇一个人的发挥,撑起了整个访谈节目的笑果也并不为过。就算是一些严肃题材的访谈节目,李浩宇表现得也堪称完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节目,就是以辛辣提问而爆火的女主持人易立竞的《遇见》。
她问李浩宇,“你为什么会选择制作一档喜剧综艺?《中秋奇妙夜》是我很喜欢的节目,不仅内容优秀还兼具人文主义关怀。”
“为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上我看不到了,这是商业化的妥协吗?”
李浩宇听了这个女主持人的提问。
他忍不住皱了皱眉。
他实在想不明白眼前这个女人,居然还被评为过最好的人物访谈记者。这下子李浩宇真是绷不住了。
真是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吗?
其实李浩宇已经耐着性子回答他好久了。
但她的所有问题既无思想深度,也不具备社会关切性。一个好的人物访谈记者应当引导受采访者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人物的立体。
在人物访谈上,主角是被采访对象而非记者本人,在问题上尽量避免出现记者的主观立场和主观判断。
因为一旦记者出现主观预设立场,那么整个人物访谈就失去了原本的新闻价值。
节目给观众所展现的也不是人物的本身,而是一场“耍猴”。
最典型的就是一名知名女主持人在访问院士的时候,两人对环保问题提出了探讨。院士提出应该按人口来分配排放权,才是公平的做法。
当时,女主持人提出一个自以为犀利的问题:“我们是人口大国,如果这么一乘的话,那基数不就大了去了?”
院士也不惯着她当即反驳道,“我就问你,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科学家有主流吗?”
“科学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
这其实就和易立竞今天访问李浩宇是一样的。
知名女主持人的问题;她不自量力地预设立场,结果被院士实力回击。
她不是输在了知识层面,而是暴露了她自己作为一名记者违背了客观中立原则。
而易立竞甚至比之前那位女主持人还过分。
她的采访之所以给李浩宇如此强烈的不适感,其原因在于她以上帝的视角去有意刁难,还先抛出一个“有罪推定”的假设条件并故意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