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一直记得当时叶不凡在电话里对自己说的话。
“大胆点儿,放手干吧,还是那句话,要干就要干到世界第一。
张哥,按照我的推断,到国外设厂,估计要赔5年,才有可能转为盈利,到时候不用慌,挺过这几年就好了。”
张瑞对叶不凡的感谢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
这已经不是个人的得失,这是决定着一个民族品牌的是否崛起。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给华夏人做个好榜样,加速华夏的强大。
成功了,自己会成为全国闻名的企业家,甚至世界有名。
但失败了,损失的就是叶不凡了,将有不可估量的资金被亏损掉,树叶集团将受到重创。
但叶不凡毫不犹豫的选择支持自己,他不是没有想到后果。
相反,他已经做好了5年亏损的长期目标。
这怎么能不让张瑞感动。
..................................................
树叶海洱要到漂亮国建厂的事一经传开,社会上都是反对的声音。
当时有一篇报道,流传最广,最具有代表性,来反应当时大家的看法。
叶不凡也在报纸上看到了这篇报道,上面写到:任何一项异地、异国投资,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自己与对方的比较优势。
漂亮国的优势在于科学与技术的领先,在全世界50项高科技领域里,漂亮国有40项以上处于世界遥遥领先地位。
它的劣势在于市场饱和、人力成本高昂。
华夏的优势在广阔的市场与低廉的人力成本。
今天,树叶海洱所做的这件事无异于舍己之优就彼之劣,以己之短击敌之长,诚所谓扬短失长,优势何在?
平心而论,这种想法在当时并不算错,其甚至属于华夏乃至世界人看法的主流。
但叶不凡并不认同,他鼓励张瑞,说道:“世界发展的道理是: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面对种种质疑,张瑞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老板叶不凡的强力支持。
一个企业最难抵御的不是失败的风险,而是巨大的诱惑。
当时漂亮国的经销商和张瑞谈话时说道:“你何必自己建厂呢?
就直接在华夏生产,拿到漂亮国来,打我们的牌子,我帮你卖的更贵,你的收入不是更高。”
张瑞的回答是:我们叶老板说了,如果只为了一点儿小利,那树叶集团永远不会有自己的品牌。
这个决定的代价是巨大的,压力也是空前绝后的。
从在漂亮国建厂开始,树叶海洱在那里就是连年亏损。
苦苦挣扎了五年,压力最大的时候,由于漂亮国项目的拖累,树叶集团整体利润率降到了1.5%,几乎到了亏损的边缘。
树叶集团旗下各个企业的盈利全部填到海外项目的巨坑之中。
以至于一直到五年后的1996年初,叶不凡都没有多余的资金发展其他生意。
但叶不凡不后悔,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祖龙的这句话,叶不凡深表认同。
终于在1996年初,树叶海洱海外项目整体扭亏为盈,一跃成为了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这比前世海洱取得这一成绩提前了10多年。
树叶海洱松了一口气,张瑞松了一口气,树叶集团卸下了重担,唯有叶不凡认为这是正常现象,理所应当成功。
他开始有精力更有金钱去做一些他迫切要做的事了。
..................................................
重新有了资金支持,叶不凡决定要提前招揽人才,布局高科技产业,为日后的研发华夏自己的芯片早做准备。
叶不凡之所以要提前进入这个行业,也是受前世里的影响。
漂亮国对我们进行了毫无道理的干预,要求所有采用漂亮国技术和设备生产芯片的企业,都不能把芯片出售给我们的企业。
这个要求对国家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为华公司,受到重创。
这个事件让人们非常生气,大家无法理解,条件非常艰苦的时候,老一辈人能研制出两弹一星,可条件比以前好了,小小的芯片咋就造不出来了呢?
重活一世的叶不凡知道,其实国家曾在芯片的制造上紧随漂亮国之后的,完全有与西方国家齐头并进的机会。
芯片的制造最核心的就是光刻机,提到光刻机自然想到何兰国。
因为郁金香而闻名世界的何兰,却能生产世界上最顶级的光刻机。
何兰的ASML在光刻机市场上占据了80%的份额,其制造的EUV光刻机售价高达1亿美元一台,而且还不一定可以拿到货。
甚至连漂亮国,东瀛都也达不到何兰在高端光刻机上的技术水平。
海晚战争让世人认识到了“芯片战胜钢铁”的重要性,作为关键的芯片制造装备,光刻机的自主可控关系到国家电子信息安全,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作为国内研发半导体设备的主要研究所,装备子集团45所于1989年启动了BG-102型分步投影光刻机项目。
90年代末,经原信息产业部鉴定,BG-102型分步投影光刻机性能达国外90年代初期水平。
此时华夏与国外最先进的光刻机差距不到10年。
而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国内企业不再自主研发。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国内在光刻机等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领域的研发陷入停滞不前。
等到后来想要再投入资金进行研发的时候才发现,与国外的差距已经扩大到20年开外。
为了不让前世的悲剧重演,叶不凡觉得自己有义务提前布局,拯救芯片产业。
叶不凡知道,现在自己的钱还远远不够啊!
第314章 倪南南
芯片是非常烧钱的,但同样,做好了以后,芯片产业也是非常赚钱的,毕竟华夏每年的芯片进口花费都是天文数字。
叶不凡如果能够做到芯片自己制造,为华夏尽到了责任,满足了华夏人的愿望,还可以赚无数的金钱。
但是想要发展芯片产业,光靠一腔热血是不行的,叶不凡是重生者也没用,他前世也不是芯片方面的人才。
他的重生者身份只能用来提前布局芯片产业,所以找专业人才成为首先要做的事。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要找专业的人才来办。
叶不凡最先想到的是1995年就被解除连响公司总工和董事职务的倪南南。
因为这是一位对研发国产芯片有强烈追求的人,和叶不凡的理念相同,所以叶不凡首先想到了他。
另外,连响公司内沸沸扬扬的“柳倪之争”,最后以倪南南的失败而被扫地出门。
在前世,叶不凡也是了解倪南南的,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1939年8月,倪南南出生在之江省宁波,50年代初在魔都复兴中学求学。
1956年9月,进入南京工学院无线电系学习,就是后来的东南大学。
1961年7月,以5年全5分的成绩毕业,进入华夏科学院从事计算技术研究。
1983年5月,放弃加国给出的高薪,自掏腰包购买研制汉字微机样机的关键器材带回华夏。
1984年初,组织课题组研发出了汉字处理的第二项产品,即“LX-80联想式汉字图形微型机系统”。
8月计算所业务处与中航鹏城工贸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倪南南课题组进行了将LX-80移植到PC,成为连响式汉卡的开发工作,信通公司也对此提供了支持。
11月华夏科学院计算所决定创办全民所有制的“华夏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简称“计算所公司”。
这就是连响集团的前身,后来到1989年11月,正式更名连响集团公司。
倪南南应邀于1984年12月出任公司总工程师,将连响式汉卡的全部技术都带入了公司。
主持开发了连响系列微机,确立了公司的主营业务。
可以说,倪南南是连响的最大功臣,没有他就不会有连响后来的发展。
但是一切都在1994年发生了改变,连响两大核心人物柳志志和倪南南产生了严重分歧。
总工程师倪南南主张走技术路线,选择芯片为主攻方向。
而总裁柳志志主张发挥华夏制造的成本优势,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打造。
早在1991年,一场计算机产业的“黑色风暴”席卷欧美,数以百计的电脑厂商不是倒闭就是亏损。
就连业界“泰山北斗”IBM也不能幸免,以裁减4万人为代价,才勉强维持住不到1%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华夏大门打开,国内外电脑生产企业开始短兵相接。
面对着国际巨头的长驱直入,尽管93年连响销售额首次排名国内企业第一。
但却是10年来第一次没有完成自有电脑销售指标。
就这样,一场风暴即将在连响集团公司爆发。
原本倪南南的加入,起到很好的作用,改变了公司的航向。
连响公司也终于有了自己的“技术名片”。
出于尊敬和公司形象的考虑,柳志志随即发起了一场“造神运动”。
虽然后期柳志志发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和损伤,但还是勉强维护了“神”的威信。
连响公司的总裁和总工程师,这对亲密无间的“双子星座”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榜样。
时间来到1994年,国际市场上,威阮发起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这让连响汉卡销售大受影响。
倪南南开始奔波于魔都、港城等地,大量招收人才,成立了“连响微电子设计中心”。
这个被称为“华夏芯”的工程,倪南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不过公司常务副总裁却在此时给了倪南南一个软钉子。
听惯了“是”的倪南南自然不会罢手,马上找到柳志志。
出乎意外的,柳志志回答虽然委婉,但竟然也是“不”。
从此,连响的工作会议变成了两人的争吵会。
倪南南以一个技术专家特有的坚持和执拗寄出了一封又一封告状信。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个利国利民的项目就不被支持呢?
而总裁柳志志以一个漂亮的“病床外交”获得了连响内部几乎所有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最后95年6月,连响董事会同意免去倪南南的总工程师职务。
柳志志重新展示了他的权威,以他的获胜而告终。
从此以后,连响基本告别了自主研发,成为了一个披着高科技外衣的电脑组装公司。
叶不凡作为旁观者当然知道,这次内斗,连响公司错失了成为一流芯片企业的机会。
同时也让华夏错失了发展核心cpu和自由操作系统的绝佳机遇。
在通讯交换机业务上,连响比为华公司起步都早,如果倪南南不被扫地出门,那么应特尔可能都要在连响面前自称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