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身出户,奖励一间小门面 第379节

让村里那些准备用手里的棍棒给它们狠狠一击的人们郁闷不已。

小任总手里刚刚拿到一个钢管,正准备带着村子里几个你年轻人绕道藏獒的前面,堵住他们离开的道路呢。

还没有来得及把路口堵上,就被它们跑了出去。

想把手里的砖头砸出去,又怕砸到了自己家的狗狗,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到嘴的鸭子又飞了。

现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家狗的身上。

那么多家狗还能留得住两只城市的宠物狗吗!

不过,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个响亮的巴掌。

因为在他们眼里,看似是狗狗们在打架,实则是那么多狗狗在保护着它们离开。

直到它们认为脱离了危险的范围,众狗狗才不再追逐,而是原地坐在地上,目送着藏獒它们离开。

之后,众多土狗就地解散。

气的小任总直骂娘。

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村子里的土狗这是怎么了。

平时看到陌生人来到自己的村子,它们一个个的叫的比谁都凶。

看到陌生的狗狗来到自己的村子,肯定是被村子的里的狗追着咬的。

曾经就有几只流浪狗流落到人楼村,跟村里的土狗发生了战斗,最后,二死一伤,完虐流浪狗。

而土狗也只是轻微伤势,最严重的一个,也不过是一个条土狗的腿被咬断了。

现在这是怎么了!

竟然只是把它们赶跑了,一个都没有留下来。

小任总有点想不通。

既然外来的敌人已经走了,他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必要了。

于是就围观的村民也就散了。

而陈凡他们本来是在村口等的,后来也没有等,直接就回到了塌陷区。

毕竟,藏獒他们也知道路,又不是多远,它们跟在后面自己就能回来。

坐在车里,陈凡仔细的回想着跟胖女人聊天的细节。

她说羊是她娘家哥卖给她的,又说离得非常的近,虽然没有说具体是哪个村子,但是她说了一个“陈”字!

难不成她说的娘家哥,就是陈家村的,自己村子的。

那么说,她也是自己村子的人了。

自己怎么就不认识呢!

如果她真的是陈家村的,那么自己就有办法问出她是谁来。

于是就拿出了手机,给自己老妈打了一个电话。

村子里的事情,自己不经常在家,不了解,但是,自己的父母肯定知道的。

毕竟,根据胖女人的年龄,应该是我妈来到陈家庄之后才出嫁的。

农村人不像城市里那样,同在一个小区住那么多年,楼上楼下还都不认识呢!

家里办事,更是没有什么邻居上来凑热闹的。

但是,农村不一样,就算是没有什么亲戚关系,只要是一个村子的人,不管是谁家办红白喜事,基本上整个村子的人都会上礼。

这个习惯在无形之中就拉近了村子里所有人的感情。

所以,农村人,一个村子的人都是比较亲的,关系也都是比较好的。

发小二字从何而来,想必也是跟这个有关系。

在城市里,什么是发小,都没有什么朋友,除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就没有别的关系网了。

但是,农村,除了同学这个关系,还有发小这个关系。

可以说,有时发小比同学还要更加的亲密。

就好比刚才人楼村出的这个事情,这样的事情要是出现在小区,估计看人多的人居多,能有两个上前劝架的就不错了,更别说是上前帮忙了。

正是因为农村人的这层关系,所以,陈凡才认为,自己父母肯定知道陈家村十几年前,有没有人嫁到人楼村。

之所谓不问老爸,呵呵,男人都懂的。

家长里短,还是妇女知道的多一点。

于是就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此时,陈母正跟小北在书房里读书呢!

呵呵,陈母可是一个老教师了。

虽然是农村的教师,但是教了一辈子的书,可谓是经验丰富啊!

对于教小北读书,那还不是得心应手啊!

不过,她也知道,欲速则不达。

现在的教学方法跟他们以前有所不同。

小北现在又是幼儿园,所以,她也不能给他布置太多的学习任务。

不然,会适得其反的。

小孩子,一旦让他对学习产生了厌烦的情绪,那么对他以后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

此时,陈母就是在教小北背唐诗三百首。

按照她的计划,一天背一首。

在小北上小学之前,把三百首唐诗全部会背。

这样,小北以后的语文成绩肯定就差不了。

这是陈母的计划。

今天教小北的是一首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小北学习的非常快。

不仅能很快就能记住诗词,而且还能理解诗的意思。

一首诗,小北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已经完全的记住了。

并且还会融会贯通。

这让陈母欣喜不已。

似乎在小北的身上又看到了儿子的身影。

陈凡小时候,就是神通的代名词。

不过,不管他学习多好,村子里的人都认为,是因为陈凡有一个会教书的老妈。

他学习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为人们都这么说,所以,最后就连当母亲的陈母也是这么认为的了。

母亲老师的称呼掩盖了陈凡的才华。

此时,从小北的身上,才让她想起来陈凡的聪慧。

陈凡在上小学之间,不仅背会了唐诗三百首,而且,三字经也背会了大半。

现在看小北学习的速度,似乎一点都不次于当时的陈凡啊!

真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她正高兴的时候,就接到了儿子的电话。

“咋了儿子?”

“啊?嫁到人楼村的?”

“你让我想想。”

陈母也是十几年没有在村里住了,被陈凡这么一问,顿时就难住了。

十几年前,好像没有听说有人嫁到人楼村啊。

陈母仔细的回想了一下,然后就大声喊了一下,“老陈,老陈!”

坐在实木茶台的陈泰正在品茶呢,听到老婆喊自己,一杯茶没有倒完,就朝着屋里跑去。

“咋了,老婆子?”

“小凡问我,咱们村从咱们搬到市里之前,有没有人嫁到人楼村的?”

“呵呵,我还以为是啥问题呢,原来是要问这个啊!别说是咱们走之前,就算是咱们走之后,也没有人嫁到人楼村。”

“咱们村三大姓,陈,李,蔡。”

“陈李跟人楼村的人是世仇,一直都没有通婚,姓蔡的是五十年前搬来的,也不会跟人楼村通婚。 ”

“为什么?”

“呵呵,为什么,就因为他们姓人(任),人(任)吃菜(菜)啊!”

陈母似懂非懂的对着电话说道,“儿子,你都听到了?”

因为电话没有挂断,陈凡当然是能听到。

“好的,妈妈,就先这样吧!”

“对了你儿媳妇已经回去,估计一会该到家了。”

“拜...”

听着话筒里传来滴滴的声音,陈凡只能无奈的一笑。

这个挂电话的速度,是改不掉啦!

两个字,只说了一个,老妈就挂掉了电话。

也不知道多说那一分钟,能扣多少钱!

现在已经不是80年代了好吧,打电话也不用看时间再挂电话了。

唉!

这个节约的毛病是改不掉啦!

陈凡苦笑了一下,又陷入了沉思,开始仔细的回忆刚才跟那个胖女人的对话。

难不成真的是自己判断失误了。

问题是,姓陈的,又离人楼村近的,除了自己这个村,哪里还有啊!

首节上一节379/55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