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452节

  而按照DRGs的分组,做一套机器人手术,医院就要负担两三万的费用亏损。”

  许秋面露沉思之色。

  这对于绝大部分医生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DRGs的初衷其实是非常好的,它希望让每个医院都能赚到钱,医生的收入提高,医保扭亏为盈,群众也能花更少的钱看好病。

  但,强行推广,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

  许秋只是个医生,他想不到答案。

  “这事儿我会想个办法,大家按照以前的节奏来工作即可,急诊科这边不会因为DRGs扣各位一分钱。”许秋保证道。

  他不希望手底下的医生看到病人的第一时间,是思考对方的病情能不能在规定的费用之内治好,是担心某个更适合的治疗措施会让他克扣奖金。

  让医生单纯地执行医生该做的事情,这是许秋对急诊科,对临医众人的要求。

  ……

  休息日。

  许秋再次造访傅清。

  这次有两个目的。

  第一,是肝安宁的具体封禁政策。

  肇事司机那边已经证据确凿,接下来就等挑个合适的时机,抛出白云省全面封杀肝安宁的政策了。

  第二,DRGs。

  不过,这是医保局下发的通知,许秋本领再强,想要撼动也不太可能,只能和傅清商议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

  古色古香的书房里,傅清推了一份文件过来。

  “省里草拟的禁售通知,就差我盖个章了,你看如何?”

  许秋接过,先看了眼标题。

  《白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肝安宁”不符合规定的通告》

  内容非常犀利。

  直指肝安宁的副作用,并且在全省范围内,禁用、禁售、禁止生产与储存肝安宁,全方位封死了这款药在白云省的生存空间。

  “没什么问题。”许秋放下文件。

  省里面的专家拟定的文件,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纰漏。

  “不能再拖了。”傅清道。

  许秋点点头:“傅书记,接下来我打算去各省拜访肝胆专家组成员。”

  “拜访他们?为什么?”

  许秋也紧跟着拿出了一份文件。

  傅清看了一眼,瞳孔微缩。

  这是一份鉴定书。

  准确点来讲,是鉴定肝安宁存在质量问题,以及隐瞒了严重后遗症的披露书。

  他立刻明白许秋要做什么:“你是打算征求专家组的签字?”

  三分之二的专家签字,就足以让这份鉴定书具有法律效益。

  当初肝安宁能通过大夏药监局的审核,正是因为有三分之二的专家签字作保,确认了肝安宁的安全性和疗效等。

  药监局那边,都是行政人员,一线医生不会太多。

  他们只认专家的签名,至于临床医生提供的数据等等,他们不会承认,也没法承认。

  傅清脸色严肃了几分:“你确定要这么做?”

  光是想想,就知道难度有多高。

  名单上面有三分之二是当初为肝安宁作保的,现在想让他们签下一份完全相反的鉴定书,怎么可能做得到!

  而剩下能争取的三分之一,也只有如陈院士、高沛安极少数几个人,愿意为许秋签字。

  其余人,很有可能忌惮辉宁的报复。

  他们当年没有为肝安宁担保,是出于最基本的良心。

  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和许秋站在同一阵线,去对抗庞然大物般的辉宁集团!

  傅清沉声道:“你打算怎么做?”

第534章 外行指导内行

  许秋道:“之前我答应过沈华院士,跟着脑协会专家组前往各地医院做学术讲座……”

  傅清神色微变,问道:“你要出省?”

  白云省内,他还能对许秋加强安保,让辉宁的人不敢动歪心思。

  但去了省外,危险程度直线上升。

  许秋面色不改道:“大夏还是法治社会,辉宁虽大,却不是无法无天。”

  傅清点点头:“这样的话,这份文件暂时还不能发布,否则辉宁立刻就能猜到你出省的意图,很有可能提前和这些专家通气。”

  但思索片刻他又露出了担忧的表情:“暂缓也不行,这个关头你离开白云省,辉宁很有可能威胁你的安全,以政策和媒体之手,把辉宁的阴谋架在明面上,他们也就不敢动你!”

  似乎是做出了某个决定,他最终拍案敲定,道:“就这么办吧,这两天省内会发布封禁通告,至少这样你的安全有保障。”

  傅清不能让许秋出事。

  他的身上,牵扯到太多国家级重点手术,而且还肩负着南部第一医院竞争、第二家大夏脑外科中心的评定,以及白云省医疗水平崛起的希望。

  许秋没有多说什么。

  提前发布封禁政策对他影响不大,本身辉宁就对许秋高度关注,只要他离开了白云省,再结合交通轨迹一查,就会发现许秋除了进行脑外科学术讲座外还拜访了哪些人,自然就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傅书记,DRGs分组的事情,你听说了吗?”许秋又提到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

  傅清脸色微沉,点头道:“知道,这几年省里都进行过十几次会议讨论了……我也没什么办法。”

  DRGs,其实是典型的外行指导内行的政策产物。

  大夏医保虽然覆盖广,但却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无法精细化地审查每一个参保病人的病例,更不可能一条条、一笔笔地去核对治疗措施、诊疗方案等。

  这就导致基层大范围地骗保现象。

  同时,各地对医保基金的滥用,也加剧了国家卫健委医保费用的资金短缺,这些年医保越来越紧张,再加上新疗法、新器械不断涌出,屡次拔高医疗费用,导致医保基金越发捉襟见肘。

  医保基金慌了,卫健委也在想办法,无非就是两招,开源和节流。

  “想要补充亏空的医保,除非提高医保的价格……但这一点显然不可能行得通,老百姓不会同意的。”傅清直截了当地道。

  许秋颔首,表示理解。

  傅清用食指轻轻地叩击着实木桌面,缓缓道:“那么,能做的只有节流。

  “这些年来,卫健委其实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几年前的临床路径,以及单病种付费,都是为精准报销、缩减医保支出所做的努力。

  “但有一个算一个,全部失败了。这些制度有一个巨大的缺陷地区与地区、医院与医院之间,差异实在是太大了,卫健委不可能根据每个医院的标准差、变异率来制定不同规格的付费策略。

  “万般无奈之下,DRGs才应运而生。说起来,这已经是当下医保亏空的最优解,它不需要考虑医疗水平,考虑病人的差异,而是从管理学,从整个国家的庞大病人数据下进行分组,比起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已经优秀太多。”

  许秋沉默。

  大夏实施DRGs,其实也是摸着莓国过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莓国,其老年和残障健康保险基金也曾经一度走到破产的边缘,此前十七年里,莓国医疗费用年均增速高达百分之十七,总规模从六十年代的三十四亿美元,飙升至八十年代初的三百七十亿美元,翻了十倍还有余。

  次年,莓国的Medicare医院不堪健康保险基金吃紧、资金压力如山的压力,推出了DRGs-PPS系统,正是DRGs的前身。

  简要来说,就是预先规定费用,等病人出院后,再上报给美国医保中心,中心按照规定的费用拨款下来不管最终治疗花了多少钱,医保中心给的钱不会改变。

  在DRGs-PPS系统,医院唯有节省成本才能盈利,而Medicare医院借此一扫医保吃紧的沉疴,靠降低住院患者的治疗成本扭亏为盈,不仅控费效果立竿见影,医院的收入也提升了一大截。

  正因此,DRGs-PPS系统在次年就被莓国过会立法,成为全美老年医疗保险的基础支付制度,随后逐步发展为更完善的DRGs,几年后陆续被欧洲、澳洲以及部分亚洲国家引进。

  大夏此前的医保是“按项目收费”。

  这个制度几乎完全为患者服务,只要是就医过程中的检查、治疗、住院、手术等等,都可以报销,所有医疗手段累积总和是多少,医保就按照报销比例给多少。

  但很快就出现了弊端,在“按项目收费”的推波助澜下,检查越来越多,用药处方也更加复杂,医院的利润则跟着水涨船高。

  那段时间每家医院都疯狂收病人,即便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高血压,一系列合理却没有必要的检查下来,也能通过他从医保那边薅下几百,甚至上千元。

  各种大手术就更诱人了,每个病人都是行走的万元大钞……

  推行“按项目收费”当年的医保基金差点崩溃。

  后来紧急调整,才稍微止住“大检查大处方”的现象。

  如今的DRGs,其实是患者、医院、医保局三方的共同诉求,病人希望少做点检查少开点药减少自费金额,医院斤斤计较地用着少得可怜的医保费用,生怕超出以后医院自负支出;医保则担心自己亏空破产……

  这种情况下,能解决过度医疗,激发医院控制成本,进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的DRGs就极其诱人了。

  它的关键本来是鼓励医疗机构调整诊疗结构,降低非人力成本,如器械、药物,提高人力报酬。

  然而,它的成功,需要倚赖两个基础: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能力,以及极其详细的资金花费数据。

  傅清无力地叹了口气,露出了为难的神色。

第535章 最坏结局:医院破产崩溃

  高质量的诊疗能力,是控制医疗成本的关键。

  比如许秋,他治疗疾病,亦或是开展手术,都能避免无必要的检查,而且基本上是一步到位,很少需要反复医疗,因此许秋手底下病人的数据一定是极其好看的。

  如果全国的医疗费用平均值是五千元,许秋的病人平均下来可能不到一千。

  而另外一个要求:详细的资金花费数据。

  这是DRGs制定分组医疗费用的关键,各病种如何分组,怎么定价,都必须在大数据下进行。

  但大夏在这一点上做得依旧不如人意。

  直到去年,电子病历的渗透率也不足百分之五十,国内的医疗数据库下,连半数的统计资料都无法获取,再加上已经纳入管理的病历同样存在诊疗数据不准确、病历编码不规范等问题,临床成本几乎不可能得到准确测算……

  诊疗能力不行,成本也估算不准,强行推广DRGs,只会是一本烂账。

  之前的按项目收费,受苦的是病人和医保局。

  现在倒霉蛋变成了病人和医院。

  “我也明白,强制推行DRGs会加剧医院和医保局相关方的利益冲突,但这是大势所趋,我无能为力。”傅清叹息。

  顿了顿,他又说道:“而且,和你想象的可能不太一样,顶尖医院也不一定能赚到钱!

  “静海市人民医院是白云省的DRGs试点医院,上半年他们的脑外科亏损了两千多万,一个科室两千多万……”

  许秋脸色一肃。

  静海市人民医院是他脑外科学术讲座的第一站,这所医院的脑外科在省内排名第一,在南部也是赫赫有名。

  作为王牌科室,竟然亏钱了?!

  傅清解释道:“静海市人民医院的脑外科大主任太轴了,坚持要用最合理的治疗手段,不肯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低价、原始的器材、药物等。

首节上一节452/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