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213节

  他一个眼神吓退了正要讨说法的学生,之后搭乘最近的航班回国了。

  急诊科这边,知道这是森前田留下的话时,都惊叹不已。

  “森前田可是个倨傲的名医啊,据说当初他去协和做示范手术,把协和的主任都给损了一通,骂他是乡下来的!”

  “啊哈哈哈哈,在咱许医生面前还不是要夹着尾巴!”

  “这就是用实力赢得尊重啊!”

  “话说回来,我许哥要是在小日子国,不得被封个‘颅脑分离仙人’啊?”

  “神他妈颅脑分离仙人,王凡你还有心思起名字,赶紧把十一床的尿管插上,实习生搞不定!”

  王凡骂骂咧咧地退出了群聊。

  当天晚上,一场庆功宴在临海一院的食堂举办。

  许秋对宴席不感冒,要不是王晟德好说歹说,他办都懒得办。

  当许秋选定临海一院食堂的时候,王晟德都有点懵逼了,还没见过这样的人。

  他感慨道:“你这是整肃四风的优秀代表啊。”

  按理说,这场庆功宴应该很寒酸。

  然而,几乎所有还没走的医院代表全来了,一群业内大佬紧张地坐在临海一院的食堂里,生怕许秋一个不顺眼把他们赶走,硬生生让简朴的食堂成了比高档餐厅还要稀罕的地方。

  食堂厨师和阿姨手都在抖。

  这辈子就没看到过这么多电视上的人物……

  王晟德眼瞅着阿姨把几块肉抖了下去,沉声道:“别激动,以后这样的事情可能会越来越多。”

  听到这句话,更多的肉掉了下去。

  ……

  食堂大宴请的焦点自然是许秋。

  除了他,还有一位重磅人物大夏脑外科第一人,沈华院士。

  唐云舒坐在沈华旁边,见这位老太太已经坐不住了,心里也在猜测她要干什么。

  学生?

  许秋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甚至,从颅脑分离手术的层面讲,沈华给许秋当学生还差不多。

  脑外科中心?

  这事儿其实也不那么重要了。

  许秋和临海一院手握着这门足以突破诸多脑外科医学难题关键的技术,就算不是脑外科中心,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医生前来进修、学习。

  再加上,沈华其实已经开始偏向许秋,这事儿基本上板上钉钉。

  那沈华的目的又是什么?

第222章 培养基地建成!临海一院腾飞的起点!

  唐云舒索性不想了,乐呵呵地盯着沈华。

  后者硬是慢悠悠地吃了点饭,等到许秋快吃完的时候,才开口说正事。

  “许秋啊,这两天,上边给我打了好几次电话。”

  沈华的上边,那就是国级了。

  “莓国、小日子国、还有骨科国……西方东方,都有大量国家的脑协会向你发出邀请,你有什么打算?”

  在场的人惊讶中带着振奋。

  过去都是大夏费尽心思请世界各地的专家,许秋还是唯一一个能走出国门的脑外科大师。

  而这也是让沈华顾虑的难题。

  大夏讲究个礼尚往来。

  尽管森前田这些名医是拿着报酬来指导的,但他们的确让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少走了一些弯路。

  如今大夏出了个天才,如果拒绝各国的邀请,肯定会落人口实。

  许秋也考虑到了这一层,他思索片刻,道:“临海一院的进修名额,可以给友好国家分配一些。”

  沈华点了点头。

  这个办法好,给与进修名额,从明面上来看,是比一个医生去他们医院做指导手术更有诚意。

  不过……莓国这些国家冠冕堂皇邀请,实际上是打算把许秋留在海外。

  山不过去,让他们过来,可以完美规避人才流失的风险。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

  沈华解决了一件心事,紧锁的眉头很快就舒展开了。

  ……

  隆隆隆

  尘土飞扬之中,挖土机在临海一院后方的空置地带奔忙不息。

  就连王晟德也低估了这场手术带来的影响力。

  白云省第一书记助理,临海市市长,还有省卫健委、卫生局的领导都来了,戴着红色安全帽,叉着腰视察工作。

  不久后,一个由白云省赠送的招牌挂了起来。

  “临海市第一医院脑外科人才培养基地”

  初看之下,已经有天坛脑外科中心的感觉了。

  甚至,因为临海一院还有来自全球各国的医生进修,从“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角度来看,这里反而比天坛中心还要更有资格。

  当然两者之间的差距依旧大。

  天坛中心耗资十几个亿,光是病区、科室就有十七个,主任医师也多达二十人。

  临海一院这还是匆匆搭建起来的,花了几百万而已,科研设备、医疗仪器等都是凑出来的,脑外科的主任医师也只有三位。

  肯定没法和天坛中心比,但临海一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颅脑分离手术的技术壁垒,以及衍生的无数突破难关的经验积累!

  两周后。

  像模像样的培养基地拔地而起。

  以许秋为核心,首批建立四个教学方向。

  颅脑分离手术中心,由许秋负责。

  另外三个,分别是脊髓脊柱病区、烟雾病诊断与治疗、颅脑肿瘤病区,由脑外科蔺主任在内的三位主任负责。

  当然,这三个方向同样是许秋的强项,三位主任统辖的同时,他也会参与指导。

  一枚枚橄榄枝,也同时抛向这所从未出现在任何脑外科专科榜单上的市级三甲医院。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捐助一台7.0T磁共振成像、术中磁共振辅助手术设备;

  大夏颅内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与临海一院形成同盟,建立紧密医联体,将针对巨大脑膜瘤、颅咽管瘤、鞍区生殖细胞肿瘤、视路胶质瘤等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共享,相关技术共享;

  大夏脑协会发文,制定临海一院为规范化培训基地……

  一夜之间,这个小城就热闹了起来。

  1月15日。

  临海一院公众号发布通知,宣布培训基地正式建成!

  “在医学领域,神经外科向来被誉为外科学的皇冠,而颅脑分离术是皇冠上那颗璀璨的明珠……

  颅脑连体畸形的发生率极低,不足百万分之一。

  这台手术的应用范围并不算大,但,它背后反映的医疗技术、手法革新,却是推动脑外科手术向更精、更难、更复杂发展的关键!

  目前,许秋医生是病区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团队有博导两人、硕导一人,主任医师三人,副主任医师四人,主治医师……

  颅脑分离手术是我病区传统优势:世界首创完全融合颅脑分离手术……

  奋斗不息,进步不止,我院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临海一院脑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秉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许秋的带领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为患者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这次就没什么热度了,颅脑分离手术再如何划时代,也与普通人无关。

  不过,这不影响临海一院这座培训基地的含金量,许多排行榜,在脑外科专科这个领域,也对临海一院进行了重新评估。

  1月20号,临海一院脑外科培训基地挂牌剪彩。

  省市级领导均到场。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是许秋的老熟人。

  皮瓣移植权威专家孟英安教授。

  骨骼重建特级专家、国家假体重建研究中心所长林协。

  肝胆外科之父、世界闻名陈氏胰肠吻合术创始人陈院士……

  当这些人也从天都、魔都等地赶到时,正围着许秋的省领导、市长等人全愣住了。

  他们本来以为许秋只是个小医生。

  结果,对方的人脉比他们还要吓人……

  肝胆之父来了,骨骼重建大佬来了,个顶个都是院士级别的人物啊!

  剪彩仪式后,培训基地也正式启动了。

  首批将接受一共181人前来进修、学习,其中给国外的名额为十九人。

  忙完这几天,许秋总算得到了片刻的休闲,回到了急诊科。

  他的新办公室在王平对面,37平,比大主任王平的还要宽阔许多。

  别说几个办公桌了,在里边加张床,再建个浴室,都不会太拥挤。

  “许哥,这些是这几天的危重病人病历……”

  “这个是临床病例讨论,还有几个出院病人需要签名的。”

  “明天还有个会议,科主任和副主任都要参加,王主任让我喊上你。”

  王凡和几个能干的护士把许秋工位上的东西全搬到了这边来。

  做完事儿后,他叉着腰,骄傲地巡视着办公室,感慨道:“还好那天阑尾炎手术我晕倒了,不然,咱们院要错过许哥你这个隐藏大佬了!”

  说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不愧是我啊!”

第223章 我想我男朋友有点参与感

  刘素素歇了一会儿,才撇撇嘴道:“算你干了一件好事,今天我不催你去给病人插尿管了。”

  王凡心情大好:“谢谢刘姐!”

  刘素素不置可否,来到许秋面前,帮着擦干净桌子,叮嘱道:“许医生,你以后可得多休息。”

首节上一节213/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