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给自己做手术,这很合理吧 第169节

  这种伤势看着吓人,但一两周就能痊愈,痊愈后也几乎不会留下瘢痕,仅仅有轻微的色素沉着。

  反倒是小水疱,或者是完全没有痛觉,才真正可怕。

  小水疱看似轻微,实际上已经损伤超过真皮层,恢复后会留下疤痕。

  至于完全没有痛觉那是最严重的三度烧伤,神经、血管全部损坏,没有自主恢复的能力,只能做植皮。

  “做个简单的处理吧。”许秋说道。

  浅二度烧伤,处理方式很简单。

  “一比一千苯扎溴铵。”

  实习生陈巧立刻配置好药液,然后对创面进行清洗。

  接着,许秋拿出个消毒空针,扎入水疱内,抽干净了内部的液体。

  “包扎过后,注意不要碰水,我给你开点烧伤药,你回去 涂着……”许秋下达着医嘱。

  送走偷鹅贼后,过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又来了一个双手缠着纱布的病人。

  隔着口罩,许秋都闻到了那双手散发着的浓郁的炖大鹅香味。

  许秋眉头一皱,道:“怎么晚来了半个小时?”

  “咦,医生你真是神了!”

  病人表情痛苦,但眼睛一下子就发亮了,吃惊不已。

  他坐下后,摊着两只有些红白相间的手,吸着口水道:“医生啊,半个小时前有个混蛋偷我家门口炖着的鹅,结果那傻子直接抱着烧得发红的铁锅就想跑,笑死我了,哈哈哈哈哈!”

  许秋:“那你怎么受伤的。”

  “我想把铁锅搬回去……”

  许秋沉默。

  卧龙凤雏啊。

  身旁,陈巧捂着嘴巴,把这辈子碰到过的伤心事都想了一遍,最后嘴巴克制不住地撅着,跟可达鸭似的。

  许秋这边倒是很淡定。

  这位双手散发炖大鹅香气的人,双手都是小水疱,痛觉比较迟钝,伤口已经没有红肿,反倒是水肿很明显。

  比之前那个人严重,这是深二度烧伤。

  处理方法大同小异。

  只是,浅二度烧伤不需要祛除水疱皮,抽完液体就可以了。

  而眼下这位则必须清除水疱皮。

  而且,

  从他手上的气味来看,这位病人不只是抓了铁锅,可能还被打翻的炖大鹅汁撒了满手。

  因此还需要额外的异物清除、清创等。

  此外,对伤口的包装,和之前那个浅二度烧伤也有不小的区别。

  内层用的是油质纱布,添加了适量的抗生素。

  外层则用吸水敷料覆盖,反复缠绕,最终包扎出一个大约五厘米的白色纱布包。

第172章 检查全阴性,让人束手无策的病例

  内层用的是油质纱布,添加了适量的抗生素。

  外层则用吸水敷料覆盖,反复缠绕,最终包扎出一个大约五厘米的白色纱布包。

  送走病人后,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香味。

  八角、干辣椒、花椒、冰糖、啤酒、葱姜……

  几乎是下意识的,许秋脑子里就冒出来一大堆配料成分。

  许秋沉默。

  这大师级的气味分辨经验,竟然还能有这种额外用途?

  再加上自己那庖丁解牛般的手术技艺……

  简直是为大厨而生啊!

  ……

  几天的时间匆匆过去。

  许秋照常签到、完成日常任务。

  再次获得了不少奖励。

  签到奖励:

  大师级淋巴结触诊手法!

  大师级肝脾肿大病因诊断经验!

  大师级……

  日常奖励也完成了不少。

  这几天四级手术做得少,相对应的困难手术也没有病人,因此,许秋只能做简单、一般任务保底。

  也拿到了三瓶初级体力药剂,两瓶初级精力药剂。

  还额外获得了“缝合+10”的提升。

  这一天,结束早查房后,许秋回到门诊,开始上午的坐诊。

  来的病人三教九流都有,上到大学教授,下到名字都写不出的文盲。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对于疾病的恐惧,比疾病本身更加深刻。

  换句话说,不论是普通的上呼吸感染,还是可能由肿瘤、急重症引起的呼吸道表现等,他们都会来三甲。

  这也是如今大夏医疗的现状。

  社区医院、村镇医院没有病人。

  而三甲医院,则接受了大量小发烧感冒的轻症病人,从早忙碌到第二天早,占用了大量本可以分流到下级医院的医疗资源,造成了不少毫无意义的浪费。

  在送走十几个病人后,上午十点左右,诊室的门再次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少妇,她身旁跟着个脸色发白、病恹恹的女孩。

  “医生,你快帮我看看,我女儿这是怎么了!”少妇焦急万分。

  这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叫骆乔。

  身上可见不少的红色皮疹,时不时咳嗽几下,脸色很差。

  而且她穿着两件衣服,还裹着身子畏寒。

  第一眼的印象,是感染。

  许秋让骆乔坐下,问询起情况。

  骆乔母亲急不可耐地道:“医生,我女儿反反复复发烧一个多月了,这一个月里,我们辗转了很多医院,基本都是打针输液,当时下去了,过几个小时又开始发烧了!”

  “之前有做过检查吗?”

  “有的,你快看看!”

  许秋接过检查单子,有血常规、肝肾功等等。

  检验结果显示:小女孩的血红蛋白只有93,属于轻度贫血。

  此外,C反应蛋白达到了19,轻度升高。

  其他的项目没有什么明确意义,白细胞、铁蛋白、LDH和免疫功能等等均在正常范围内。

  看到这里,许秋基本上已经排除了感染。

  果然,他看到骆母紧接着递过来的病历。

  病人在当地医院曾经接受过抗感染治疗,用了三天的静脉头孢曲松,后又改成美罗培南+利奈唑胺,中途几次降温,但持续时间不长,体温又立刻回升了,疗效甚微。

  病程记录:差不多每四到八小时就会升一次体温,每天能发作三四次,最高时体温曾经达到40.6摄氏度。

  这已经是非常危险的温度。

  “我先给你做个检查。”许秋说道。

  小女孩很配合,睁着大眼睛,目不转睛地望着许秋。

  很快结束体格检查。

  许秋触诊发现,病人的颈部淋巴结有明显肿大。

  结合大师级淋巴结触诊经验来看,这个淋巴结大概有20*10mm左右。

  此外,许秋也从体表触摸到了病人的肝脾。

  正常人的肝脾是摸不到的,能触诊发现,都意味着肝脾肿大。

  许秋的脑子里冒出引起肿大的无数个病因。

  感染性疾病,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

  还有郁血性如肝硬化、慢性心衰等;增生性肝脾大如白血病、溶血病;以及恶性肿瘤、肝脾囊肿、皮肌炎等等。

  许秋再次询问病史,并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信息。

  “除了发烧、咳嗽,身上还有什么不舒服吗?”许秋再三询问。

  小女孩茫然地摇了摇头。

  她的精神有点萎靡,早就被一个月来连续不断的高烧摧残得神志不清了。

  许秋放弃了问诊,转而在病人身上按了起来。

  “脚踝疼不疼?”

  “膝盖疼不疼?”

  “这里呢,肚子。”

  “腕关节……”

  就在这时,检查床上的小女孩突然痛苦地闭上了眼睛,叫道:“疼,好疼!”

  许秋放开手,心里有种不妙的预感。

  连日的发烧,让医生、病人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忽略了其他症状。

  当下的体格检查结果,显然预示着病人有骨骼损害!

  “先办理入院,去做个血液和骨髓培养。”

  “另外,再加一个腹部MRI。”

首节上一节169/74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