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没有在现实中见过。
但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场景中见过。
正是江城赝品案中的那些赝品生产场景中出现的监工!
秦立眼中精光一闪:“这次所谓的重器,不会又是他搞出来的吧?”
第六十八章 重器之汝瓷
“小秦,怎么了?”
金教授发现秦立停下了,顺着秦立的目光望去,问:“认识?”
秦立自然不能说出实情,毕竟他的能力太过诡异,摇了摇头,“不认识,就是看人家那么闲,好似一点都不紧张重器花落谁家,与咱这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由心生感慨,给公家做事太过局限,管的也太严了。”
“给公家干活吗,就是这样,习惯了就好。不过要是在公家打出名头,对你小子的日后发展绝对有大帮助。”
金教授呵呵一笑,心里很感同身受秦立的想法,毕竟他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等一切习惯了就不会感觉到不自在了。
“走吧,别让领导在里面等久了。免得事儿给办了,却落不得好,那就得不偿失了。”
金教授拉了秦立一把,秦立从善如流,跟着走了进去。
博耀拍卖行在四楼。
展览的重器就在四楼的拍卖场里,可以清晰的看到拍卖场前台上耸立着十几个置物架,上面均放着一个方形的玻璃罩子。
秦立看了一眼,猜测那些所谓的重器恐怕就在这些玻璃罩子里。
只不过,此时的玻璃罩子都被红色的绸布盖着,看不到重器的真容。
像江城博物馆一样,其他地方博物馆也来了人,还有一些闻风而来的各地富商,但来的最多的还是京城的玩家以及有钱的豪门。
可以清晰看到,京城这边是以一个年老的长者为主,不论是那些玩主儿还是那些有钱的豪门基本都围在这老者四周,谈笑风生。
这老者看起来七十来岁,身上穿着新式唐装,长相颇丑,看起来甚至有点凶,但却自有一番大家风度,给人一种知识渊博的感觉,看起来不是那么平易近人,但却给人一种信服感。
秦立看了老者一眼,觉得此人面熟,确定不是在脑海画面里出现过,便问一旁的金教授,“金老,那个老爷子谁啊?看起来挺面熟的。”
金教授顺着他手指方向看了一眼,笑道:“当然面熟了,他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专业玩瓷的主儿,并且拥有自己的瓷器馆,面向公众开放……”
不等他说完,秦立就知道此人是谁了。
唐半都!
一个古玩界的风云人物,对瓷器极为痴迷,发家于八十年代末,趁着古瓷收藏低迷时期收敛了不少好货,等收藏热起来之后,借助古瓷赚了不少钱,身价十几个亿还是有的。
金教授笑着说道:“陈老叟学的就是他。现在大肆收购不同的古瓷,就是为了江城能有一座属于他的古瓷博物馆。”
秦立恍然,难怪古玩交流会上那么多精品瓷器陈老看没看中,偏偏自己卖给他的那几个价值一般的古瓷却要了,原来只是想收购不同类型的古瓷,方便日后展览,以向公众展示古瓷器的发展史。
“陈老是有情怀的人啊。”秦立不禁赞叹。
金教授也赞叹,“可不。要不然陈老叟也不会在古玩界吃的开,在公家这边也吃得开。就因为他并非以盈利为主,且志向很大,让公家的这些研究人员对他高看了一眼。”
秦立心想,等自己有钱了也可以这么折腾一下。
要是在江城也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别的不说,这面子上绝对顶上天!
只是,心里越发疑惑起来。
看在场的这些宾客,现在就已经有几十号人了,但依然有人陆续前来,可见这次博耀拍卖行的宣传力度很大。
如果这次的重器真是那个中年男子搞出来的,那这次的拍卖会还搞得人尽皆知,他是真不担心被人看出是赝品来吗?
或者说,他们的技术又进化了,笃定其他人看不出假来?
心里带着这种疑惑,一直等到上午九点半。
终于,博耀的拍卖人走上了前台。
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头发背梳,身着燕尾服,一副西方绅士打扮。
只是当秦立看到他之后,不禁为之一愣,此人正是在门前看到的那个和精瘦男子聊天的男人。
“原来他是拍卖行的拍卖员啊,难怪不担心重器花落谁家……”
秦立心生恍然,但同时戒备起来,这个拍卖行不会跟那个造假的精瘦男子暗中合作了吧?
正想着,却听拍卖员未语先笑,透过话筒,将声音传递到了在场的每一位宾客耳中。
正在聊天的宾客们,纷纷朝前台望去。
拍卖员笑道:“欢迎诸位莅临博耀拍卖行。我相信,在座所有人都心里有些疑惑,到底是什么样宝贝,被博耀如此重视,甚至不惜以重器之名来宣扬它……”
“我只能说,但凡此时此刻来到博耀的诸位,博耀绝对会让你们不负此行,只会感激自己的重视和到来!”
“废话不多讲,接下来,就是见证历史一幕的时刻!”
“我相信,这绝对是博耀拍卖行成立以来最为荣耀的一刻!”
“我相信,这也是在座所有人这辈子最为荣耀的一刻!”
“礼仪小姐,揭开第一件正品!”
礼仪小姐显然早就走过了流程,伴随着他的声音响起,大大方方的走到第一置物架前,轻轻揭开了上面的红盖头,顿时拍卖员身后的大屏幕亮起,出现了多抹青色。
原来置物架上设有多个小型摄像机,就在礼仪小姐将红盖头揭开的那一刻,第一时间便将置物架上的正器尊容,以不同角度投影到了后方的屏幕上。
却见屏幕上显示的赫然是一个青瓷小碗,呈莲花状,釉色青中泛蓝,蓝中泛青,造化古朴,端庄秀丽,釉面莹润洁雅,不妖艳、不争色,展现了一片清净世界。
透过多个角度的投影,众人还可以清晰看到,小碗各个部位都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如同蜘蛛网般的纹路,就如同一片片鱼鳞……
而就在这时候,拍卖员满脸兴奋的向众人宣告:“诸位,今天我要给大家展示的重器,就是汝瓷!家财万贯也不抵汝瓷一片的汝瓷!”
话音未落,下方已经是一片哗然!
“这不可能!”
所有人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还有人大惊失色,一副’看到已经死去多年的亲人却突然复活在眼前’的样子,大声喊道:“这绝对不可能!”
第六十九章 汝窑之真假(上)
汝瓷,为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
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窑口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很清楚,这只是广义上的汝瓷。
狭义的汝瓷,为汝官瓷,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但能用重器形容的汝官瓷,只有一个窑口生产,那便是清凉寺!
清凉寺出产的汝瓷,因玛瑙入釉,且是粉红玛瑙,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其胎质细润,多数像点燃过的香灰色。透过釉底处微微带些粉色,不同于同时期的其它青瓷,风格独特,呈现一种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
其瓷随光变幻,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清凉寺窑口是北宋官府在汝州设置的窑场,其烧制的瓷器被称之为汝窑,出现时期在越窑衰败之后,产品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北宋时汝瓷器表常刻“奉华”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荣记。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奈何汝窑存世时间很短,大概只有二十多年,随着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汝窑被毁,技艺失传。
虽然元、明、清乃至如今,历代民间窑场仍然不断烧制,但因种种原因,均未成功。
原华夏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得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
现今存世的古代汝官瓷,一般认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燕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可想而知,如今博耀说要拍卖的是汝窑瓷器,众人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骗人的吧!”
“谁不知道汝窑世间罕见,极为难得。你现在告诉我要拍卖的是汝窑,呵呵……搞笑的很呢!”
“汝窑瓷器,全世界就那么几十件……你博耀怕不是把我们当傻子吧,想将汝瓷当汝窑?”
“博耀在华夏也是有大有名气的拍卖行了,想不到如今竟然能做出如此荒诞之事,是不打算存活了吗?”
“我们大家伙大老远的赶来博耀,就是为了让你博耀行骗吗?”
众人群情激奋,纷纷指责博耀。
博耀拍卖员却微微一笑,道:“我就知道诸位不相信,实不相瞒,刚开始拿到这批汝窑的时候,我也不相信,跟大家伙的反应一模一样,但经过数十位鉴定师研究,外加如今最严谨的科学仪器检测后,我博耀就知道,这次我博耀碰逮到一举扬名、一飞冲天的机会了……”
“俗话说的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纵然我说的天花乱坠,不如诸位一睹真品真面目,自己去检验真假……”
说到这,他招了招手,将礼仪小姐召来,吩咐礼仪小姐揭开十号置物架之后的所有红盖头。
待礼仪小姐揭开后,众人这才发现,后面的这些置物架上放置的并非是汝窑瓷器,而是残片、茶水、放大镜、显微镜、检测仪等物……
这时,就听博耀拍卖员道:“诸位,所有已知的鉴定手段我博耀都为大家准备好了,请吧,看看我博耀为大家准备的汝窑,到底是真,还是假!”
场下的众人无不动容!
“竟然连显微镜都准备好了……博耀真能确定这汝窑为真?”
“好大的胆量!竟然任由我们用各种手段鉴定,看来博耀的信心很足啊!”
“如果这些汝窑为真……他们是从哪得来的?不是说传世汝窑,只有那几十件吗?”
几乎所有懂古瓷的人都带着无比的疑惑,纷纷上前查看。
就连那些不懂但对汝窑感兴趣的富商们,这一刻也纷纷上前观望。
无他,这可是汝窑!百年难遇的汝窑!
如果是真的,就是花费再大的代价,也值得拍下来!
鉴别汝瓷,大致可分四个方面:釉况、工艺、纹饰,微观。
秦立通读过瓷器史,大致了解这些,但从来没遇到过真品,因此只看个大概,除非他动用金手指,是真是假,一探便知。
不过,别说是他,就是在古瓷界研究颇深的金教授都挤不进去,几个放置残片的周围全被人挤满了。
就听有人大喊:“先看釉色,釉色怎么样?”
然后就听里面人传出声音:“釉色青翠晶莹,沉稳凝敛、幽雅恬静,蓝中微闪绿色,光变化,深浅循替。确定符合真品釉色。”
又有人问:“釉质呢?”
里面有人回道:“釉质清澈深穆、纯净滋润、视之若玉,但似透非透,近于乳浊,含蓄清丽,确实有几分参禅悟道的感觉。与正品描述一致。”
随之有人问:“釉面怎么样?”
里面有人回:“釉面匀净匀润、素爽洁净,抚之如婴儿肌肤,细腻柔和,似有体温之感,没有丝毫的冷硬感。这一点也和正品相符。”
又有人问:“釉水呢?”
里面有人回:“此残片以天青为主,釉水厚薄适中,呈半乳浊状,表面多泛玉质感光,没有玻璃感,与正品相符。”
有人问:“支钉痕迹呢?”
里面有人回:“支钉痕迹小且稍扁,是凸出来的,钉痕为白色,与故宫藏品支钉描述一致……”
这些人的问答,正是汝窑特点,也是通过眼力能观赏到真假的一切痕迹点。
“竟然都与真品相符,看来仿制程度很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