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曝光:开局拉十大皇帝入群 第131节

第155章 儿科鼻祖

嬴政:榜上的这位宋慈,文武双全,且在医学方面有独特建树,牛啊!

刘彻:确实牛!

李世民:不难看出,榜上的法医,应该指的是令史,仵作之类的人吧。

苏辰:聪明!是的!

赵匡胤:没想到我大宋竟出现了这等奇才!

赵祯:确实可敬!

朱棣:可惜,宋慈生活在南宋中晚期,宋理宗时期。宋朝的半壁江山不会太久了!

赵匡胤:……

赵祯:……

柴荣:干的漂亮!

康熙:哈哈哈哈

雍正:扎心了!

曹操:np

“那按照朝代往前盘点的话,下一位名医,应该是北宋时期的吧?”

朱棣:曹操可以啊,年代顺序都记得如此清楚?

曹操:嘿嘿,曹某通过金榜和聊天群,已经基本获悉了华夏朝代的更替顺序!

“要不要我给你们梳理一下?看我说的到底对不对?”

刘秀:曹操稳住,待会儿出丑就丢脸了。

杨坚:哈哈

曹操:绝对不会!

苏辰:行啊,说吧!

曹操:首先曹某之前的春秋战国和秦汉,这个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接下来,应该是曹丕建立了魏国,司马家篡魏,建立西晋!”

“西晋后面是东晋,东晋同时期的北方地区是十六国,后面步入了南北朝时期。”

“再后面,杨坚代北周天下,建立隋。李渊代隋天下,建立唐。唐末大乱,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

“赵匡胤代后周,建立北宋,北宋和同时期的辽,西夏对峙。后面接着就是南宋,南宋和同时期的金,蒙古对峙。”

“宋灭亡后,就是元朝,明朝,清朝!大概就是这样一个顺序!”

“从金榜和聊天群的信息,不难梳理出来。”

康熙:666

乾隆:心思缜密,曹操果然心细啊。

曹操:……

苏辰:可以,整体上是对的!有些细节有待补充。

嬴政:被曹操这样一梳理,顿时感觉群里又要乱套了。

“@曹操,你不梳理还好,你这样一梳理,群里的几个死对头不得掐起来?”

曹操:没事,嘿嘿,你们掐,我看戏!

嬴政:……

刘秀:曹贼真坏!

柴荣:来来来,开掐!

“@赵匡胤,@赵祯,我允许你们两个姓赵的一起上,我1v2不带后退的!”

赵匡胤:……

赵祯:我不和莽夫逞口舌之争!

柴荣:呵呵!

朱元璋:行了,你们都别掐了,既然咱们所处平行位面,各自都有各自的新前途和新命运,何必浪费口舌呢?

朱棣:说的好!

苏辰:说的对,各位皇帝好好把握,珍惜机会,及时改革弊政,努力开创新局面吧!

杨坚:有道理!

朱元璋:同意!

刘彻:+1

苏辰:继续公布榜单吧!

“等名医榜公布结束,我会搞点好玩有趣的榜单!”

“你们绝对意想不到的榜单排名!”

曹操:可以,非常期待!

李隆基:+1

……

苏辰继续公布!

[华夏十二位名医榜]

[第七位]

[朝代:北宋]

[姓名:钱乙。字仲阳]

[北宋名医]

[儿科鼻祖,儿科之圣]

第156章 药王爷,本姓孙

[钱乙,生于公元1032年,北宋东平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少年时便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知识和经验,无师自通,没有拜过任何名师,自学成才]

[钱乙主要行医儿科,他曾治好了皇亲国戚的小儿之病,顿时名声大噪,被授至太医院任职,积累了大量的医学经验,名震一时]

[他对儿科进行了将近四十年的深入研究,掌握了许多儿科疾病症状和用方,摸清了许多儿科疾病的规律,著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医学典籍,后来由他的门生将他的理论整理,编纂成《小儿药证直诀》,此书是钱乙儿科理论的精华体现,也是华夏最早的儿科经典书籍]

[钱乙用方独特,具有极强的创造性,比如,他在前人的处方上做了修改,将崔氏八味丸的方子,去掉了桂枝和附子,只剩下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和泽泻,这六种中药材。并且取名为“地黄丸”,后世称之为“六味地黄丸”]

[公元1113年辞世,享年82岁]

[上榜理由:钱乙一生专注于儿科研究,主张博爱,阐释了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不愧为儿科鼻祖]

……

儿科鼻祖钱乙的信息盘点完毕!各大位面也是议论不止!

苏辰没有停顿,继续公布下一位名医。

[华夏十二位名医榜]

[再次强调:按照朝代倒序盘点,不做排名]

[第六位]

[姓名:孙思邈]

[唐代医药学家]

[药王]

[华夏医学界享有盛名的伟大医药学家]

……

药王孙思邈的名字曝光,掀起相当之高的热议潮。

毕竟,在许多位面上的人看来,这药王爷不仅医术高超,最关键长寿,如同仙人一般!令人惊叹万分!

金榜上信息字眼继续滚动:

[孙思邈,出生于541年,自幼聪明过人,少年时偶然接触到道家书籍,从此沉浸其中,对老庄的思想推崇至极,18岁时便学习了许多古医知识,能治简单疾病,博得一片赞誉,被称为“圣童”,40岁的时候,杨坚闻听其大名,邀请孙思邈做官,孙思邈崇尚道家思想,拒绝做官,于是隐居在终南山里,在当地享有一定的声名]

[他无心问仕,专心致力于研究医学,通读古医学典籍,经常走访民间行医,为百姓治病,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到他60多岁的时候,他将自己的成果记录下来,最终完成了他的代表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此书也是华夏医学界不可不读的医学名著]

[唐太宗继位,召见孙思邈,只见他70多岁的年纪,竟然健步如飞,宛如二十岁的少年一般,朝廷上下一片惊叹,赞叹其为得道仙人!唐太宗本想让孙思邈留在长安做官,孙思邈谢绝,继续回民间为百姓治病]

[到了唐高宗时期,高宗将孙思邈再次召至长安,并且给他高官厚禄,孙思邈又拒绝了,而是推荐了他的徒弟入朝为官,当时的大唐名士们,都非常尊敬孙思邈,此刻的孙思邈,已是120岁的高龄]

[公元682年,孙思邈与世长辞,享年142岁]

(年龄争议:孙思邈的逝世年代有好几种说法,有101岁,120岁,125岁,142岁,165岁四种说法),无论哪一种说法,药王孙思邈,都是一代高寿名医)

[上榜理由:孙思邈一生致力于医学研究,他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特别精通,他有24项成果开创了华夏医药学史上的先河,可谓相当厉害,他编纂的《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影响深远,这两部著作被誉为华夏古代的医学百科全书,不仅誉享九州大地,更是被世界各国推崇至极]

……

孙思邈的信息曝光完毕!

此时,正在终南山隐居的孙思邈,表示震惊,他自己都没有料到,自己竟然活了这么久?

虽然说自己修养有方,颇谙养生之道,但活142岁,这确实有点牛。

同时,他也表示非常压力山大!

随着自己名字的曝光,这个位面上的人,岂不把终南山给挤破了?

果然如孙思邈所料。

这位面上,无论皇帝将相,还是达官贵族,亦或者是黎民百姓,看到金榜信息的瞬间,大家都沸腾了。众人将这孙思邈视作得道神仙,纷纷心生仰慕之意!

这片位面,正处于南北朝乱世的末期。

陈朝皇帝陈叔宝:卧槽,还有这等隐士仙人?来人,给朕将此人带到宫里,朕要向他询问长生之道!

杨坚:我要亲自前往终南山,请孙真人出山!

李渊:裴寂啊,快随我前去抢人!快!再晚就来不及了!

这个位面上的众人,开始变得疯狂!!!

孙思邈,一下子就火遍了整个位面!

首节上一节131/13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