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位面!
“若无王公,就没有朕的江山!”
看到王导登榜,司马睿感慨道。
毕竟,东晋天下的奠基功劳,有王导一份。
可以说,王导为东晋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殿中的王导,望着金榜,自然是面露欣喜。
在场的同僚们,都是纷纷道喜。
王导的威望和地位,一时无两!
……
金榜继续更新:
[王导,出生于名门琅琊王氏,年少时便博览群书,见识超群,受到许多人的赞赏,后,受东海王司马越辟召,任其参军]
[王导与琅琊王司马睿关系素来密切,王导的能力突出,经常帮助司马睿出谋划策,后来,大量中原人士南渡,王导劝司马睿乘机收揽贤人君子,扩大力量以图大事,司马睿听从意见,招募了许多能人志士,极大了扩大了队伍]
[在王导的一番联动下,司马睿取得了南方士族的支持,王导辅佐司马睿,劝谏他礼贤下士,励精图治,积累了强大的基业基础,公元318年,司马睿即皇帝位,建立东晋,受百官朝贺时,司马睿再三请王导同坐御床受贺,王导再三辞让不敢当,王导的地位,无人可比]
[王导辅佐之下,东晋朝廷一片欣欣向荣,司马睿称赞王导为“吾之萧何”]
[王导辅佐晋元帝,晋明帝,晋成帝三朝,兢兢业业,为东晋立下汗马功劳,堪称第一功勋]
[公元339年,王导病逝,享年64岁,晋成帝举哀于朝堂,以极高礼仪下葬之]
[东晋名相,柱国之臣]
……
王导信息曝光完毕!
朝堂里的司马睿和王导,君臣两人,心有灵犀,对视一眼。
这个结局,还不错。
最起码没有引起尴尬。
……
聊天群!
刘秀:又一个姓王的
曹操:王导很明显不如王猛啊。
杨坚:能上榜的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朱棣:王导,可以说是地位高到巅峰的文臣代表人物了!
赵匡胤:的确
嬴政:有多高?
朱棣:王与马,共天下。说的就是王导,以及他身后的王家家族。
刘邦:这话是何意?
朱棣:王导拥戴司马睿开创东晋基业,位高权重,所以,王家和司马家,共坐天下,共治天下。
“王导主内,其从兄王敦主外,两人一内一外,总掌朝政!”
“可以说是非常牛了!”
武则天:士大夫的辉煌时刻,也正是此时。
杨坚:士族牛上天了都。
“都是被刘秀养肥的。”
刘秀:……
朱棣:说白了,东晋就是门阀政治!
“但是话说回来,东晋离开了士族,它也就无法建立。”
“在当时的环境来看,五胡乱华,永嘉南渡,北地一片混乱,南方急需要团结起来。这时候,司马睿非常需要南方的士族大家支撑来建立政权,而士族们也需要凝聚一心抵抗外敌侵犯,两者各取所需,东晋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
李世民:有道理
“事实证明,他们凝聚起来,还是很有力量的。”
“淝水之战,就是例子!”
康熙:淝水之战,前秦输了,那是因为苻坚后期太飘,再加上王猛去世。
李隆基:呵呵,承认谢玄强就这么难吗?
康熙:我没说他不强啊
李隆基:……说到谢玄,不得不说到另一个东晋名臣,谢安。
“东晋时期,王家的地位可谓一时登顶,无可撼动,也就后来的谢家,可以勉强追上王家的荣光,但还是达不到巅峰时期的王家那种地位!”
曹操:谢安?前面好像提到过这个人!
杨坚:曹贼记性不错,未若柳絮因风起那个典故里,就有丞相谢安。
曹操:我说怎么耳熟。
刘秀:牛皮
杨坚:王导和谢安前后交替,辅佐东晋,都是当时赫赫有名之臣,但论对东晋的贡献,恐怕王导这个开国功勋要略胜一筹!
赵匡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士族再牛,还不是逐渐没落了!”
朱棣:哈哈
“榜上的这位王导,还是位书法家呢。”
刘询:前面不是说有个书圣叫王羲之么。
“王家人书法都这么强?”
曹操:家族基因强大
李世民:确实
“王右军yyds”
苏辰:关于王导,还有个著名的典故呢。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嬴政:哦?
刘邦:有趣,快快讲来。
苏辰:当时,王导的从兄王敦不满朝廷,起兵造反,王家一族受到牵连,王导吓坏了,连忙拖家带口跪在宫门,向皇帝请罪,有天,王导正好碰到好友周伯仁入宫,王导连忙向他恳求,让周伯仁在陛下面前替自己一家人求求情,但是周伯仁没有理睬王导,径直入宫而去。王导因此对周伯仁心生怨恨。
“后来,王敦进入建康城,向王导征求意见,关于周伯仁,到底是给他高官做,还是直接杀掉呢?王导默然不语,默许了王敦的做法,结果,王敦便一刀杀了周伯仁,一直到后来王敦之乱被平定后,王导这才发现了当初周伯仁向皇帝献上的奏章,原来,周伯仁当初确实为了王导一家向皇帝求了情!”
“王导痛哭流涕,大叹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刘邦:……周伯仁是良友啊!
刘询:确实
刘秀:可惜
杨坚:周,周伯仁,也算是东晋一代忠臣,清正廉洁。
嬴政:好故事!
“继续!”
刘邦:下一位登榜者是谁?
杨坚:时间向前倒退,下一个名相,大概率是大汉的!
刘邦:哦?
刘彻:期待
刘秀:那么,会是谁呢?
曹操:是曹某!
刘秀:??????
曹操:开个玩笑!
李世民:前面苏先生已经说过,曹操是主公,君主。故而登不得名相榜。
刘秀:那会是谁?
第136章 王佐之才的名臣
苏辰:接下来的一位名相,比较特殊。
“此人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事!”
“而他的主公,虽有丞相之名,却行君王之事!”
“相信应该有人能够猜出来吧?”
杨坚:哈哈,从这些话来看,这个答案简直太明显了!
李治:确实,很容易就猜出来是谁了。
刘邦:???你们后面的皇帝当然看着明显,可我是一脸懵逼啊。
刘彻:+1
刘询:+1
刘秀:+1,就跟打哑谜似的。
曹操:哈哈,我也猜出来了。
“苏先生说的这个谜面,指的不正是曹某以及荀令君吗?”
苏辰:嗯,对!完全正确!
李隆基:荀,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事。而曹操,虽有丞相之名,却行的是君主之事。
“哈哈哈哈,这说的很合理!”
刘邦:那么,这荀到底是何人?有何履历呢?
嬴政:废话少说,看榜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