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写歌,你把文坛盖子掀了? 第424节

“好绵长!好好听!”

“这是月琴!”

“我认识那个,是柳琴!”

“这个笙真好听呀!”

“高音笙,我酥了!”

“感觉二胡的音色太悲凉了。”

有人在看着半空中不断出现的乐器跟乐师。

但大多数人,则是在关注皮影戏。

尽管没有语言,但随着一段段的文字注解,很多人也大致看懂了这个故事。

这一段,是草桥结拜。

讲述的是一位叫祝英台的女子女扮男装,前往某地求学。

途中,她邂逅了一个叫梁山伯的书生。

“卧槽!这二胡谁拉的啊,太有感情了!”

“我知道他,是陈继敏大师!”

“我不太明白,这梁山伯跟祝英台才认识,为什么要拉得这么悲怆?”

“如泣如诉,我想哭了,好像已经看到这二人的悲剧了。”

“感觉这刚开始的演奏太悲了,我觉得不管故事结局如何,这一段的情绪应该是缓和的。”

此刻,别说吃瓜群众,就是不少懂音乐的,也纷纷开始发表各自的想法。

坦白讲,这部分的主题确实该体现优美、活泼且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毕竟这一段表述的,就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后,于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也为二人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递进加深,直到相互倾慕做铺垫。

乍听之下,确实会显得唐突,且有那么点词不达意。

虽说感官上确实偏离了一开始既定的主题,但林睿却不这么想。

甚至在林睿认为,这个状态下的陈继敏老先生,才是二胡界当之无愧的天花板!

因为,陈继敏老先生在数次翻看梁祝的故事后,拉出了那个平行世界才能理解的咏叹调!

对此,林睿只能说,二胡这玩意的共情能力实在太强大了!

这既是陈继敏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也是平行时空世人对梁祝的咏叹!

接下来,是同窗三载。

随着悠扬的竹笛声响起,旋律也变得明快活泼起来。

通过皮影戏,以及上面的旁白文字,众人都知道,这是梁山伯跟祝英台无忧无虑的同窗三载,音乐气氛的愉悦背后,也将年轻人嬉笑玩闹表达得淋漓尽致。

“跟小提琴比起来,二胡的高音确实有点困难。”

“对,二胡把位越向下越窄,音准也越难,但也要看人吧?在陈老先生手里,这能算个事?!”

“小提琴的音色确实要比二胡纯净,但是陈老师拉出来的情感极其强烈,我是觉得他发扬了二胡在揉弦上的优势,完全克服了节奏上的困难。”

“反正我就觉得用小提琴演奏的话,这段会更富有感染力。”

“对,小提琴比二胡音域广多了!”

“你懂个锤子!乐器又不能只比音域,像一些古典名曲,你用小提琴拉出来可就不是那个味了。”

“同意楼上的说法,真要比音域广,钢琴不比小提琴更广?那是不是所有音乐都用钢琴就得了?”

也不知道国内这些网友是怎么想的。

一群海外友人还没发表想法,他们反倒自己人吵起来了。

争论的话题,也让人哭笑不得。

坦白讲,在林睿看来,无论是什么乐器,只要演奏的音乐能打动人就行。

他不仅升级了终极小提琴技能,也尝试过小提琴版的演奏。

但他必须承认,经他改编后的版本,因为有陈继敏老先生的加入,使得这个版本下的二胡,完全碾压小提琴版本!

无它。

感染力的升华!

所以直播间这些人,拿着二胡跟小提琴在那抬杠,完全就没必要!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被带节奏。

毕竟九成的吃瓜群众,是不懂什么二胡跟小提琴差异性的。

他们只喜欢看着皮影戏,以及感受着耳边不断传来的轻快旋律。

“这一段太甜了。”

“哈哈,他们不好好读书,成绩要下降了。”

“无论什么时候,学堂的时光永远是最欢乐最无忧无虑的。”

“刚刚还觉得二胡拉得太伤感,现在一听,哈哈,也是欢乐的一逼。”

“我竟然听出了过年的感觉,不对,现在就是过年呀!”

“吹笛子的小哥好欢快呀,来,继续给姐姐笑一个。”

正当吃瓜群众们一个个喜笑颜开之际。

皮影戏出现了祝英台归家而去的一幕。

本该快乐的时光,也跟着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文字标注也变成了

十八相送。

在纠缠绵绵的旋律中,同时夹杂着断断续续的音调,透过皮影戏,观众们看到的是女扮男装的祝英台,面对梁山伯的欲言又止。

长亭下,因为陈继敏二胡拉动的纠结绵长,观众们能清晰的感受到,此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难舍难分。

那种矛盾害羞的心态,还有一步三回头的不断促足!

弹幕,出现了一个个催泪字眼。

“之前说二胡拉得太悲伤了,现在忽然觉得,这段更伤。”

“这段太有味道了,想哭。”

“虽然我不是什么音乐家,也不太懂音乐,但我就觉得好听,直击心灵。”

“这个团队的合作太棒了,尤其是陈继敏老师,仿佛给曲子注入了灵魂。”

“我很好奇是谁在指挥,这才是最牛逼的,可惜没有全息影像出现。”

“有没有一种可能,指挥是浮神?毕竟这首曲子,可是他弄的,试问还有谁比他更懂这曲子?”

“兄弟,你这个想法很大胆,我很喜欢!”

直播间的观众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夸赞。

不仅是国内,也包括海外直播间。

对。

海外友人们不一定看得懂神洲的文字,可皮影戏总归是能看懂的。

更何况,这些神洲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仿佛就是共通的语言,仅透过旋律,他们就看明白了皮影戏想要表达的故事剧情。

更是借着皮影戏,读懂了这个爱情故事!

天啊!

太唯美了!

也太煽情了!

当然,那些所谓懂音乐,也懂乐器的大神们,依旧还在乐此不疲的辩论。

其实很多知名音乐人也时不时看看弹幕,坦白讲,他们一时半会的,还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乐器这玩意,甭管二胡还是小提琴,又或者其他什么的,总之演奏乐器,其实是在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可眼下这些人都在干嘛?

秀存在感?

民乐本就注重意境,而不是单纯的比拼音色!

忽然,旋律的风格开始急转直下!

与此同时,皮影戏上的文字标注,变成了英台抗婚!

抗婚?!

啥情况?!

观众们疑惑的同时,也在一波又一波的锣鼓声中,感受到了主旋律变得急切,变得阴森,透着恐怖!

“卧槽!这低音唢呐!竟然吹出了号的感觉!”

“三十六簧中音排笙!”

“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完全民族乐器的团队演奏,我太感动了!”

“这民族打击乐一上来,味道更浓了!”

“要看着皮影戏,才能真正感受到这段音乐带来的压迫感,面对一群长辈们狂风暴雨般的指责跟威逼,祝英台是一边哭着一边反抗!”

“确实,配合着皮影戏,不仅很有感染力,更是听得直冒冷汗。”

吃瓜群众们纷纷炸开锅了。

他们看到了祝英台回到家中,就被父母强行许配给了马文才!

老一辈人瞬间就沉下脸,这便是典型的封建势力,放在一百年前,人人喊打!

很多感性的女性吃瓜群众纷纷发弹幕,她们知道祝英台已经爱上了梁山伯。

所以,她们想通过弹幕,给正处于舆论旋涡中的祝英台打气!

既然不愿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就要奋力抗争!

首节上一节424/42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