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当神豪的 第232节

“猜测。猜测。”吴阶打个哈哈,没有再说。他和宋炎的私交非常好。他其实隐约能感受到宋炎对井高的敌意。这就像两个优秀的青年在竞争。今天这事如果真是井高因势利导设的局,那这人就太恐怖。惹不得!

那么,这种有手段、有能力的人物,令他会真的不看好银河集团和凤凰基金的交锋。他二舅固然是才智一流,但现在身体不行啊,每天的工作时间有限。一旦井高搞出多个战场,哪里兼顾得过来?

京城,某酒吧。

王大少喝着酒,看着消息,咧嘴一笑,心道:“宋炎这个大傻逼!竟然相信井高这种人不会追求被冒犯的事。人家那是没到应景的时候。你以为你天下就你一个聪明人,别人都是傻逼啊?”站起来吼道:“再给老子来二十瓶黑桃A。都燥起来!喔喔…”

身边的朋友,美女们顿时都嗨起来,蹦起迪斯科。

------------

第三百八十四章 醐醍灌顶

周五上午八点许,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校园里略显冷清,几声鸟鸣更显寂静。寒假即将开始啊。

昨晚是纷纷扰扰的一夜,但对井高来说,只是稀松平常。从本质上来说,宋炎和他的地位早就不对等。即便是宋炎的父亲宋衡在他面前,单纯的从资产上来说,都还差点份量。

当然,能够“解决”掉一个躲藏在阴影里随时准备偷袭他的小银币,这是令人心情很愉快的。

井高第二天再一次来到复旦大学。这一次并非是找王汉君,而是拜访经济学院的魏教授。

魏教授的研究生洛中军已经毕业,进入到夏商纺织工作。主要是为夏商纺织提供发展战略上的研究。

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人民币的升值,低端产业自主的向东南亚一带转移,中国的纺织产业将要何去何从,这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

“小井,坐。”魏教授笑呵呵的将井高让到办公室的椅子中。一名容貌普通的女研究生到来两杯茶。

闲聊两句,魏教授说起他最新的研究成果,“我前段时间去京城开学术会议。和人大的翟教授聊了两句,颇受启发。他是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他有一个观点,中国要有序的控制产业转移。”

井高直接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和笔,认真的聆听。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之前就读于二本大学,没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各个行业里的那种顶尖水平的教授。这段时间他接触的多了就有感悟。

这种顶级的教授,跟你说话,可能往往一句话,一个很小的逻辑结构,就是他多年研究成果、思想的提炼。当时听觉得很有道理,但事后不复习,指不定那天就忘了。

而去读这些教授们的专业著作,那啃起来多费力气?哪有面对面交流时的简洁、轻松、明了?

写书,一般都是要写清楚一个知识体系的!我是如何去研究这个课题的,一二三四…!这样的。平地起高楼。这就是教授和民科的区别!民科和逼乎,直接巴拉巴拉的讲几个论据,说几个名词,就得出一个结论。

你的研究方法呢?你是用什么经济学理论,或者什么数学方法,或者基于什么社会学的规律,从数据去推导出你的结论的?这个逻辑性的东西错了,得出的结论怎么可能有道理?

当然,很多逼乎“高手”连数据都懒得给你展示。就是一张嘴,一个键盘。

再者,你的论据考证过吗?不是拿着某年某月的报纸或者造谣出来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吧?

某逼乎客曰:不要迷信教授。我们要独立思考,要理性、中立、客观的去看待问题。哦,对不起,我的地名、人名写错了。我更正一下,我们继续讨论…

魏教授心里很满意。废话,一个过千亿身家的老板过来拜访,如同学生一样认真听讲,这任何一个站过三尺讲台的老师都会觉得满意。徐徐说道:“

翟教授的核心观点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的一些低端产业势必会外流。比如:摩托制造业,做衣服,做袜子,做鞋子的服装厂。而这些制造业并不会因为西北部,内地的劳动力比较便宜,就向这些地区流动。因为,整个中国是一个流通的市场。当地的年轻人并不愿意在当地去工厂的流水线中挣辛苦钱。

而这些低端制造业的转移,可以参考美国当年的制造业转移。其转移的地点并非乱来的,首选的是其有驻军或者能控制、影响的地区。比如,日苯。二战以后,亚洲的经济腾飞,不管我们的感情是否接受,在最初的时候,日苯才是龙头。

四小龙是那些?韩国、新加坡、港岛、弯弯。再就是四小虎。我们大陆地区是整个全球化产业链的最低端部分。但是,我们还是凭借着我们的努力,在三十年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引擎。现在轮到我们去思考低端制造业往哪里流的问题。”

井高听的若有所思。他大致明白魏教授给他将这个观点的原因。

纺织产业的下游就是低端制造业,是属于需要被转移出去的。那么,夏商纺织所经营的那些利润不高的业务,是不是要转移出去?往哪里转?

而且,他近来因为申请凤凰支付在蓉城开展业务,决定在蓉城投资建设一座酷派手机的生产工厂。按照他的想法,是要大干一场的。这岂不是和翟教授讲的观点相违背?

井高疑惑的道:“魏教授,这我有点不大明白。制造业是不会因为人力便宜往内地、西南方向去转移。那当地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不去工厂干活,去哪里呢?”

魏教授微微一笑,喝口茶,道:“要理解这个观点,要理解两点前提。第一,所谓低端制造业,其附加值是低的。就是利润低。第二,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人民币将会越来越强势,升值是一个大趋势。这能理解吗?”

井高点点头。这两点他能理解。

制造业利润低,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能吸纳大量就业的代工厂领域,他看过内部的文件,富士康的利润率在5%左右。当然,有些高端制造业很赚钱。

人民币的大趋势是升值,这个他是认同的。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完全取决于你相不相信“中国崩溃论”。你要不信,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正在复兴,那肯定是升值。

魏教授再道:“理解这两个点,就比较好理解翟教授的观点。你要调换一个角度,从资本、运营、利润的角度去看。

从你刚才的认知角度来看,西南和内地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低端制造也可以向这些地方转移,内在的逻辑,就是人力这个要素便宜。但是,你考虑过运输成本没有?

为什么国内的制造业首先会出现在沿海地区?当时叫做来料加工贸易。为什么?因为海运价格便宜。如果工厂设在偏离沿海的地区,原材料的运输成本,时间成本,这就足以将节省下来的那点人力要素价格利润给抹平。

第二点,内地、西南的劳动力价格再便宜,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你认为会比孟加拉国,越南等国的人力资本更便宜吗?不会的。所以,目前的现象就是沿海的低端制造业会往东南亚流,而不是向内地流。当地的一些年轻人找不到好工作。”

井高听懂了。结合他自身的情况。第一,夏商纺织集团下属的一些利润较低的领域需要准备转移出去。关键是,夏商纺织本身经营的都是些利润不高的业务。

换言之,夏商纺织的产业升级要加快啊。不然,夏商纺织会没有竞争力的,会死掉。别提什么发展成为千亿级的纺织龙头企业。

第二,酷派手机在蓉城的制造工厂要控制规模,尽量以满足西南区域的产品需求为主。如果他看中蓉城、山城的科技资源,那最好是搞研发基地。而非制造业基地。如果要在蓉城搞制造业,一定要搞利润高的领域。

醐醍灌顶啊!今天拜访魏教授颇有收获。

魏教授微微一笑,看看表,道:“时间还早,我带你去国关学院沈教授那里认个门。走吧。”

------------

第三百八十五章 长难句

见面地点是在国关学院大楼的办公室里。沈教授看起来很年轻,圆脸,带着眼镜,中等身量,有些发福。看着约莫三十岁许,但实则四十一岁。而且已经是内蒙古海参大佬。

魏教授和他握手,笑着介绍道:“沈老师,这是我的一个学生。井高。他关于网络治理上的一些问题想要向你请教一下。”

魏教授这个“学生”的称呼让井高心中很感动。但克制着心里的情绪波动,和沈教授握手,“沈老师,你好。我看过你四月份关于美国大选的预判。非常的精彩。里面的论断:懂王的出现,就是美国体制自我修正的产物,一针见血。”

沈教授谦逊的笑道:“这只是我的一点观察。当时西拉里的呼声很高,我想着就分析下懂王。预测对了,侥幸。预测错了,我才疏学浅还需要继续修炼。”

坐下来,寒暄片刻,魏教授便先告辞离开。他事务繁忙。

井高知道这种级别的学者的时间都很宝贵,开门见山的请教道:“沈老师,我旗下的企业不久前收购了新浪,顺势控股微薄。但是,对于目前混乱纷杂的网络环境,我对于一个社交平台应当如何定位感到迷惑。”

沈教授扶了下眼镜,言辞明快的道:“迷惑什么?”

井高道:“我对于微薄当前的一些运营策略很不满。上面公知、反贼满地走。已经有评论说那是‘粪坑’,要卸载。从我个人的角度而言,很看不惯某些言论。

但我收购微薄之后暂时没有干涉其日常的运营。因为微薄当前的用户活跃数,以及其在美股上的表现,都在呈上涨的趋势。现在的市值都超过推特。

但是,我认为微薄是和大势相逆的。如果不改方向,将来注定要没落。我想要改过来。因而想听听沈老师的意见。”

至2017年1月,微薄的兴衰报告,早就摆在井高的案头。2007年推特在美国的成功令国内的企业家们看到新的互联网风口,纷纷创业。

这一年抢占先机的是美团创始人王兴创办的“饭否”。用户数率先突破百万级。然后饭否被关。新浪微薄接替,吃下饭否的用户。在网易微薄,腾讯微薄,搜狐微薄中脱颖而出。

互联网领域就是这样的。只要你自己不犯大的错误,“先发”就是非常大的优势。

但是微薄随后出现问题。在上市之后,反而用户增长数下降。原因是第一,微信的出现,带走了大量活跃的用户。第二,内部应用无法吸引用户。

2014年的下半年,微薄开始反思,并作出改变。那就是下沉。在内容、用户、结构三个方面发力。很多人会发现,很多电影的信息发布都是首选微薄。

目前,微薄正处在焕发第二春的阶段。其股价正在蹭蹭上涨。逼近上市后的最高点。

正所谓盛世危言,井高没有从互联网技术革新,用户习惯改变等角度去看待,他思考的是一个本质上的问题。

社交媒体,本质上还是媒体。纸媒时代,怎么做到销量最大?

沈教授思维很敏捷,提问道:“你提到的大势。什么大势?”

井高坦然的道:“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当前这个时代的大势就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复兴。

而微薄上的一些账号持续的输出负能量,把普通的公众当做傻瓜。时间一长,其必然是会被用户所抛弃的。

当然,新自由主义肆掠全球,随着我们打开国门而进来,当前的中国社会是非常多元化的。认知、利益都多元化。很难在一件事情上有共识。

表现出来的表象,就是在社交媒体上的争论。而微薄恰恰是可以提供这样争论的公共平台。微信、抖音暂时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微薄现在很火。

但是,微薄不改,其市场份额绝对会慢慢的滑落,无法去对标推特、脸书。”

沈教授认真的听着,偶尔点点头,很显然这位井总并非草包,有点自己的东西。其关注的领域不是商业,而是偏政治经济学领域。沉吟片刻,说道:“

我大致明白你的问题。我在微薄上也是有账号的。经常和人对线。商业运作、模式这不是我的研究方向,我就不去评论。关于网络空间治理这一块,我可以提三点。

第一点,社交平台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中立”,立场必然会有所偏颇。至于你想往那边偏,或者说微薄当前偏到哪里去了,这是可以做出选择的。你的想法是对的。

而从我个人的角度,给出的建议,理所当然的是:社交平台的管理,或者说治理,它应当是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充当中国崛起的助燃剂,有利于凝聚某种社会共识,以此为目的推进运营,必然能走出、或者说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商业化的道路。

第二点,网络空间的治理还是要有法可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平台应当是配合政府的治理,而不是自行其事,以企业所有人的喜好、价值观来来筛选信息,摆弄用户,反而成为危害网络空间治理的力量。

第三点,你提到Twitter、facebook,其实很简单,你需要的答案就在这两家企业身上。达者为师嘛。当然,用户的信息安全,你要注意,不要乱用或者泄露。

去年2106年的英国脱欧实践,有媒体爆料,是一家叫做‘剑桥分析’的数据公司,通过分析用户的习惯、偏好,有针对性的投放广告。从而促成这次脱欧。

国内目前相关的法律还不够完善。并非禁止收集用户数据。甚至可以说在互联网世界里半公开的。但我仍然需要提醒你。”

长难句啊!

井高发现沈教授的用语习惯。特别偏好长句子,理解起来需要聚精会神。收起自己的笔记本,起身告辞:“沈老师,谢谢你的解答、意见。不知道我能否再还有类似的问题时,再过来请教。哦,这是我的名片。”

“行啊。”沈教授喝口水,和井高加了微信,互换名片,说道:“今年乌镇互联网大会邀请我作为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助理。你当时也在吧?”

井高道:“在的。”他当时正和阿里斗。在互联网大会期间,还和马芸聊了一次,彻底撕破脸。

从沈教授的办公室里出来,时间是上午11点许,井高在楼梯口等电梯时,翻着笔记本,心里大致有数。

关于微薄,在管理上,学推特和facebook就可以。微薄在他的旗下,屁股是肯定不能坐歪的。而在社交治理上,要多和上级主管部门沟通。

而总的原则,刚才沈教授已经讲的非常清楚。这种智库级的教授,讲的话,基本就是大方向,照着就是。

这时,井高的手机铃声响起来,是王汉君打来的,声音清澈悦耳,“井哥,你还在我们学校吧?兮兮说她想和张漓一样,进凤凰基金实习。”

井高略感诧异。

------------

第三百八十六章 目标

井高在国关学院大楼前的草地前等着王汉君和古兮兮过来。冬日的上午寒风萧瑟,感觉可能要下雪了。

井高拿着笔记本,边看边将他刚才的思考给身旁的董有为说,让他对接下面,安排执行。

董有为时年三十二岁,带着眼镜,脸有点窄,白白净净的模样,有点像“美国往事”里面的那个大反派麦克斯。他照葫芦画瓢,同样是拿着一个笔记本,记录着井高的吩咐。

看着董有为把窄小的笔记本揣回西装内侧的口袋里,井高笑道:“董有为,你可别把这个习惯往下面传啊。不然,回头我们凤凰财团开会,我一说话,底下的高管们人人都掏出个小本子来。那是把我搞成最强八零后,成了笑话。”

地表最强八零后是谁?当然是三胖。

董有为忙道:“不会。井总,我怕有遗漏,记下来,我一条条的去办。”最近蒋梓在忙着优步公司的事。他跟在井总身边当秘书,上传下达。他和蒋梓是不同的。蒋梓要是有疑惑,估计可以直接找井总问。他能吗?

井高理解的拍拍董有为的肩膀,“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哦,让老韩考察下b站,准备投资。我希望能占30%左右的股份。”

首节上一节232/54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