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他从1920就是世界首富 第66节

王亚樵郑重道,“不用再说了,我跟您干!”

“很好。”

罗维满意的点点头,要的就是这股冲劲。

PS:真的一滴也没有了啊!给个首订行不行?.

第五十九章 起步即起飞

虽然从德意志雇佣来的军官还要大半个月才能抵达淞沪。

但罗维却不管这些,先把人招齐再说。

大不了也就是多发一个月的军饷,就算招一万五千人也才不到八万大洋。

这么点钱,罗维根本不在乎。

而在罗维的指示下,王亚樵也是在当天便在安徽会馆门口出具了一份告示

而恰好,这一天是工人们发工资的日子。

所以有很多工人都拿着刚发的三块大洋的工钱来会馆,想碰碰运气看自己能不能换到两块大洋。

“上面写的什么?有没有识字的给我念念!”

“让我康康!”

“我说老王,你不识字你挤那么前干什么!”

告示刚一贴出,立刻就有许多工人围了上来。

虽然大部分人斗大字不识一个,但他们还是本能的涌上来

无他。

上一次出具告示,就是罗维用两块大洋换他们手上的一块大洋。

如今再次贴出告示,他们也期待着还有这种好事发生。

王亚樵也知道大部分工人都不识字,所以亲自站在告示前给他们讲解。

“各位!”

王亚樵登高一呼,大声道,“这份告示,是罗先生让我们贴的!”

“罗先生?是罗先生发的?!”

“罗先生是好人啊!我上次才从罗先生换了两块大洋!”

“告示上写的什么?快让我看看,晚了就指望不上了。”

“不要急!”

王亚樵眼见群情激动,当即大声道,“罗先生是要在你们当中招人,而且要招整整一万五千人!而且,这“七五三”一万五千人的待遇与斧头帮等同,每个月五块大洋!”

“嘶,一个月五块大洋?我一个月才三块大洋!”

“一万五千人,那岂不是说被选上的几率很大?”

“我我我,选我!”

“王先生!”

台下忽然有一人大声道,“罗先生想让我们干什么?”

“当兵。”

王亚樵瞥了那人一眼,当即开口道。

“当兵?”

闻言,下方众人不禁有些犹豫。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这句俗语虽然不知道是从哪传出来的,但却已经被很多人记在心里。

陡然听到罗维是想让他们去当兵,都有些抗拒。

毕竟当工人虽然工钱少,但至少不会出人命。

可要是去当兵,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打死,毕竟子弹可不长眼啊!

“怕个球!”

忽然有人怒骂一声,“一个月五块大洋,死了还有抚恤金,你们怕就别干!老子干了,王先生,我要报名!”

“我、还有我!也算我一个!”

“我也报名!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有钱赚谁不要啊!”

工人们的情绪再次被调动起来。

是啊,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

可给的钱却是实打实的!

这次如果错过机会,天知道还有没有下次?

“一个一个来,排好队!”

王亚樵当即大声吩咐道,“不是你们报名了就能选上,不要抢!那些插队的要是被我发现了,连报名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

王亚樵那边的招兵进程相当顺利。

而另一边,在整个淞沪教育界的联合协助之下。

轻而易举便招收到了上万名教师

毕竟罗维给的报酬实在是相当丰厚,而且还有马相伯这些在名望极高的人作保,他们完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而这些教师,此刻也都在接受培训,学习罗维‘发明’的拼音法。

同时,黄楚南也从卢永祥那里谋到了一个‘浙省教育厅厅长’的职位。

开始在浙省各地的县、镇、村进行调研,统计各个村庄的位置。

并且向那里的村民公布他们的新政。

“乡亲们!”

浙省下辖的一处籍籍无名的小乡村内,黄楚南看着被召集起来有些不安的百姓,当即大声宣布道,“不要害怕,我是政府派来的!”

“我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政府要在各村各县全面开展义务教育!”

“啥子义务教育哦,浪费时间。”

“就是,一年还要好几个大洋的学费,我们哪负担得起啊。”

“散了散了,不用看了,是政府来骗钱的。”

“我们村不欢迎你们!赶紧滚蛋!”

一听到义务教育这几个词,村民们脸色都变了,纷纷不耐烦的想要赶人。

对于他们而言,与其花一年几块大洋让自己的孩子去认几个字然后过几年再回来种田。

还不如直接省略中间步骤,直接让自己的孩子帮家里种田。

“乡亲们,你们听我说完!”

黄楚南面色如常,显然这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当即大声道,“这一次,是有一位大善人出资两千万大洋资助浙省的教育事业。”

“各家各户只要有适龄儿童入学,不但学费全免,每月还能补贴一角大洋!”

“并且,如果各家各户有识字的孩子,也可以送去我们的职业中学。”

“同样,职业中学也是学费全免!而且可以帮忙介绍工作!”

此言一出,现场顿时一片哗然。

他们不知道什么大善人,也不知道什么义务教育。

但他们听懂了一句话

有人出两千万大洋,资助他们上学的孩子每月补贴一角大洋!

“每月一角大洋?这不是白送钱吗?”

“真的假的?还有这种好事?”

“管他真的假的!先把孩子送过去,没拿到钱不去了便是!”

“对对,在哪报名?我家三个孩子都要去!”

“我家孩子念过私塾,能不能去上那什么职业中学?”

一听到学费全面还有钱拿,百姓们顿时兴奋起来。

一开始一个个还嫌弃的不行,可这会儿却是一个个争着抢着要把孩子塞过去。

而黄楚南看到这一幕,也是不禁露出一抹笑容。

罗维说的是每个入学的孩子资助五角大洋,但黄楚南给改成了一角。

这可不是他想要贪污另外的四角。

而是他跟其他人商量之后,跟罗维协商的结果

如果每个人给五角大洋,开销是在太大。

浙省至少有两千万人口,其中的适龄儿童至少有三五十万。

如果每人每月给五角大洋,一年就是六块大洋。

也就是说每年要在这上面至少花费三百万大洋!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过触目惊心。

罗维虽然给了两百万英镑的经费。

而其中至少有一半要用来在各地开办学校。

日常开销就更不用提,光是那上万名教师,每月就要发至少十万大洋的工资,一年下来就是一百万大洋。

而除此之外,其他各类开支也不在少数。

如果再给每个孩子一年六块大洋补贴,经费更是直接爆炸。

一年三百万大洋,第一年只占总经费的百分之十五。

但第二年就直接攀升至百分之三十,这简直都可以和军费相提并论。

罗维有善心愿意出钱补贴义务教育,这当然是好事。

可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

他们也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罗维花一些没必要的冤枉钱。

所以才会提议,将每月五角大洋改成每月一角大洋。

这样一来,每年的补贴就成三百万大洋下降到六十万大洋。

首节上一节66/3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