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他从1920就是世界首富 第49节

三人不敢耽搁,马不停蹄的坐车前往广慈医院。

还是同样的病房,同样的走廊。

走廊上同样挤满了人。

只是这一次,他们的脸上不再是焦急的神色,而是带着欣喜的表情。

“罗先生来了!”

“罗先生早。”

“早啊罗先生!”

罗维三人刚一露面,一众文人纷纷露出热切且友善的笑容和他们打招呼。

因为他们很清楚,是罗维将已经被判了死刑的马相伯救了回来!

光是他救了马相伯的这份恩情,就足够让他们尊敬。

“罗先生。”

周迅站在病房门口,冲罗维露出一抹笑容,“马公吩咐过,如果您来了就立刻请您进去。”

“多谢。”

罗维同样回以笑容,点点头走进病房中。

走进病房,一眼便看到病床上露出笑容的老人。

还有围在病床前,激动的握着老人的手的女人。

病房里这些人,无疑都是马相伯的家眷。

“马公。”

周迅轻喊了一声,“这位就是罗维。”

“罗维?”

老爷子眼前一亮,挣扎着半坐了起来。

“马公不必如此。”

罗维急忙阻止道,“你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还需要好生休养。”

“无妨。”

马相伯豁达道,“既然上帝让我从鬼门关前回来,就不会因为我要坐起来就收我走。”

“罗先生。”

马相伯靠着墙半坐下来,感叹道,“还要多谢你的救命之恩啊,不然我这条命多半是保不住了。”

“言重了。”

罗维谦虚道,“马公吉人自有天相,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锦上添花。”

“年轻人不必如此谦虚。”

马相伯摆了摆手,笑道,“年轻人朝气蓬勃,行事就该意气风发。说话不必仔细斟酌,也大可不必处处都看他人脸色,若是有话不妨直言。”

“马公教训的是。”

罗维笑了笑,这位马公倒是有趣。

“见笑了。”

马相伯笑了笑,接着道,“你今日救我一命,我便欠你一条命。若你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直言!”

“马公。”

罗维缓缓道,“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也不隐瞒,我确有一事相求。”

“罗先生!”

周迅神色微变,虽然说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报答是应该的。

但马相伯刚说出那番话,罗维便开口。

颇有种挟恩图报的味道。

所以周迅是第一时间就想要阻止。

“不妨直言。”

马相伯冲周迅摇了摇头,随即看向罗维,缓缓开口道。

“马公。”

罗维郑重道,“我欲在浙省推行全面义务教育,想请马公出山。”.

第五十章 只有两百万英镑,你们不要嫌少

原本还有些担心罗维是在挟恩图报。

然而他这话一出口,众人不由得愣在原地。

“义务教育。”

马相伯轻声念叨了一句,“何解?”

“马公。”

罗维闻言不由解释道,“义务教育是由德意志人提出,要对所有适龄幼年儿童进行教育……”

“我知道义务教育的意思。”

马相伯摇了摇头,轻声道,“我是说,你要推行义务教育是何意?”

“字面上的意思。”

罗维缓缓道,“我出钱,在浙省兴办小学与中学。但在教师方面,我没有办法,所以需要马公出面。”

“费用呢?”

马相伯沉默良久,缓缓道。

“每月五角大洋。”

罗维显然早有考虑,毫不犹豫道。

“不可能!”

马相伯沉声道,“寻常百姓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又怎么可能付得起每月五角大洋的学费?”

周迅同样沉着脸。

他算是民国的高收入人群,因为他本身就在教育部当佥事、在数个大学兼任教师教授,还要自己写文章。

收入加起来相当可观。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一个月顶多只有三五块大洋的收入!

这还得是工人,如果是农民,收入只会更低。

他们一个月都未必有一个大洋的收入,又怎么可能花五角大洋送孩子上学?

罗维设如此高的学费,简直丧心病狂!

“马公您误会了。”

罗维摇了摇头,缓缓道,“我的意思是,每一个来我开办的学堂上学的学生,每月可以领取五角大洋的补贴。”

“嗯?!”

马相伯神色再次发生变化,满脸不敢置信,“你是说,你出钱补贴那些来上学的学生?”

“是的。”

罗维微笑着点点头,“马公以为如何?”

“好。”

马相伯嘴唇微微颤抖,缓缓吐出一句话,“那学费呢?”

“免费。”

罗维认真道。

“真的全部免费?”

周迅忍不住道,“书本费、教师工资、还有兴建学校的资金,这些花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但义务教育本就应该是免费的不是吗?”

罗维笑着反问道。

“理论上应该是这样的。”

周迅无奈道,“但这只有西方列强才能真正做到,现在的华夏还差得远呢。可就算是西方列强,出钱补贴学生上学之事也是闻所未闻。”

周迅看着罗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只能敬佩的看着他。

“现在你就见到了。”

罗维半开玩笑的说了一句,不禁让周迅苦笑了一声。

民国有义务教育吗?

理论上是有的。

但也只是理论。

在此之前,满清颁布过《奏定学堂章程》。

然而也只是颁布,仅此而已,清廷根本就没打算实行。

因为没钱。

而民国建立后,也曾颁布《学校系统令》,即《壬子学制》。

规定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年、中学4年,其中初等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

然而就和清廷的‘义务教育’一样,大都也就停留在口头上。

现在的民国,全国小学加起来顶天十万所。

分部到各个省,一省五千所小学,一个县一百所小学。

听起来似乎不少。

然而事实上呢?

全国适应儿童至少有三千万,但入学的顶破天四百多万!

平均一所学校只有四十多个学生,平均每个年级只有十个学生。

一所学校加起来还没有后世的一个班多!

而就这,义务教育还是要花钱的。

一年大概一块大洋。

越是如此,那些普通百姓就越是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学堂。

首节上一节49/31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