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世界:我是穿越者!震撼全球 第260节

民谣,从诗歌中脱胎而出的各民族各国家最真挚的情感。

这就是《喀秋莎》。

那一年,毛熊联从被全面压制,死亡了无数士兵后,又征召了无数士兵。

毅然决然,踏上了反攻之路。

那一年,毛熊联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德意志铁血师,拔掉了一个又一个的营地,一路攻入林柏城。

许多年后,米国人说:最先攻入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是米国人。

要知道,奥斯维辛被攻下前四年,后五十年内,没有一个米国人去过这个地方。

为什么攻下前四年米国人去过?

因为建立奥斯维辛的钢铁是米国人卖给德意志的。

米国人是真的会发财。

米国人也是真的不要脸。

此刻,无数喀秋莎和无数喀秋莎牺牲的爱人,齐声告诉米国人:放你吗的屁,不!要!脸!

搞不好许多年后,米国人会说:是我们伟大的米国队长冲进圣彼得,在‘凶残’的毛熊联士兵手中救出了喀秋莎们。

蓝星的毛熊国,和地星毛熊国的困境是一样的。

所以,毛熊国的观众已经忍不住了。

忍不住落泪。

忍不住颤栗。

忍不住将眼睛望向了不知道在何方的平行世界地星。

现场的毛熊国观众收声,林轩才拿起话筒:“让我们有请毛熊国的歌手演唱另外两首毛熊国的民谣。”

“《莫希科郊外的晚上》。”

“《伏尔加河船夫曲》。”

“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树叶也不再沙沙响,

夜色多么好,

令人心神往,

多么幽静的晚上。”

“哎嗒嗒哎嗒,

哎嗒嗒哎嗒,

穿过茂密的白桦林。

踏开世界的不平路!”

毛熊国的民谣,又是另外一种风格。

苏特兰圣歌风格,意呆利美声风格。

毛熊国的民谣,是诗歌。

正对应了那些伟大的毛熊国诗人和作曲家。

毛熊国的民谣,也是乡音。

而同时,毛熊国的民谣,也是军乐。

无论是抒情,还是激烈,还是恋爱,或是劳作,万物皆可军乐。

当两首歌表演结束的时候,毛熊国那边的新闻实时更新。

同时段,毛熊国内,地星版本《喀秋莎》,下载量三千四百万次。

毛熊国一共就一亿三千万人。

音乐的力量,总是那么强大。

曾经,意呆利的游击小组也曾经把《喀秋莎》改成了队歌,指引队伍的战斗。

如今,在蓝星,《喀秋莎》再次成为了毛熊国人心中的热爱。

我之于我爱,异世又怎能变。

我之于我信,异世亦然而已。

现场,无数人为之落泪,为之鼓掌。

弹幕无数人正在缅怀。

他们记住了那个带着欢声笑脸高唱喀秋莎的彼得罗夫。

仅此就够了。

等上台的林轩举起话筒。

“不知不觉,今天的民谣之夜已经过半。”

“仅剩两个板块,龙国民谣与米国乡村乐。”

“让我们先聆听一首由米国音乐家作曲,龙国词人填词的世纪民谣。”

“《送别》。”

送别,由米国作曲家约翰于十八世纪作曲。

由龙国词人李叔同于十九世纪填词。

这位著名的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龙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的全能艺术家。

也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曾经教育出过丰子恺这位漫画缔造者。

不过,他留给龙国最深刻的一课,正是《送别》。

世上无人能不分别,世上无人不听过《送别》。

悠扬的钢琴响起,一群小孩出现在主舞台上。

半遮蔽的体育场上,少见的出现了些许星星。

在燕京这样的大都市,偶然见到星星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不知道这些星星是喀秋莎们,还是龙国的先代音乐精灵们。

0180、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人生何必读红楼,天涯五友送别离(副标题)。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繁华的旧都市。

魔都,1898。

画面中,五位或老或少的长辫男人提着笔,正在写诗。

李叔同挥毫:“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

文采风流合倾慕,闭门著书自足。

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

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

《清平乐赠许幻园》”

许幻园拍大腿:“好诗好诗!”

年纪稍大的张小楼捋着胡须:“叔同果然大才!”

观众并不知道这五个人是什么人。

这五个人在这个时代,不算赫赫有名,却非常具有代表性。

他们就是,天涯五友。

李叔同,许幻园,张小楼,蔡小香,袁希濂。

五个人都是诗文高手,精通绘画、音乐。

其中,蔡小香年纪最大,是魔都有名的医生世家,妇科名医当最小的袁希濂的爷爷绰绰有余。

许幻园年纪次之,是魔都著名的富商家庭子弟,年龄也是袁希濂爸爸辈儿的。

其他三人,年纪相仿。

五个人忘年之交,义结金兰,以文会友。

此间,蔡小香、许幻园低声交谈。

张小楼李叔同袁希濂三人依稀听到两人在说什么新政,什么改革。

袁希濂上前一步:“什么事情得这么私密的说,我们听不得吗?”

蔡小香捋着胡须:“我问你们,如果要救龙国,你们要怎么做?”

“列强环视,龙国在夹缝中难以生存,如何才能救龙国?”

许幻园哈哈一笑:“许某人没有什么本事,只有一些钱财,如果有志之士有需要,许某散尽家财,也要救一救这龙国。”

袁希濂:“我认为,应该学法,学法可以救龙国。”

张小楼点头:“赞同,法制才是现代,但在龙国还必须掌权,二者合一才能救龙国。”

李叔同沉默片刻,开口:“教育才是根本。”

提出问题的蔡小香摆头:“非也非也,学医,强壮国人体魄,才能救龙国。”

天涯五友为如何救龙国各抒己见。

学医,学法,投身教育,掌权,以及提供金钱。

这听起来很靠谱,很热血。

他们实践如何?

天涯五友在这一聚之后,各自分别。

一散天涯。

蔡小香学习西医,行医问诊,过程中,却屡次遇到一个问题。

“中医没有科学依据,西医有科学依据,治不了病……”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蔡小香。

“西学中用。”

“根据西医所讲,要治病,就得用西医手段,其他医学都是巫术,而不是医术。”

首节上一节260/4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