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世界:我是穿越者!震撼全球 第129节

想要在不描绘出大量特征的情况下表现出特征。

想要不描绘光线的情况下表达出光线。

想要在不脱离平面的情况下让牛活过来。

“又失败了,公牛在失去颜色特征后,本来非常好的眼睛,变得无神起来。”

“第十副公牛应运而生!”

“毕加索再次去掉了牛头,只留下眼睛色块的线条和中间的眼睛。”

“去掉了牛腿形态只留下线条,去掉牛背、牛腹、牛肩形态,只剩下线条。”

“用一条线段代替连接躯干和头的肩膀、牛头、牛耳。”

梅雷尔森大失所望:“失败了啊,好可惜,这条路走不通。”

林轩:“接下来我不说了,大家看第十一附图吧。”

第十一附图出现了。

牛背、腹部、肩部的线条隔离全部消失。

牛眼睛色块线条消失,脖子线条消失。

一条线圈出了牛的整体形态,四条线是牛腿,一条线是牛尾巴。

身躯的两条线直接连接在了牛眼睛上,一条u线是牛角。

这就是牛去掉了光线、颜色后,保留牛的特征形成的简笔画。

依旧看得出是牛,但是它并没有活过来。

从快要活过来,一直到死掉。

明明要活过来的。

但是死掉了。

证明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但是,毕加索已经穷尽所能,做了一切尝试。

在公牛身上增加光线效果,增加印象派效果,增加空间效果,增加多面描述立体效果。

然后一点一点刨除实验中证明的不需要的部分,留下了应该留下的重点。

但是,最后失败了。

这本身就不可能成功,就像一辆桑塔纳,有人感叹:车不错,就是牌子太low了。

然后去掉了桑塔纳车标,换成了奔驰。

本质上并不会让它变成奔驰。

林轩微笑:“这是一幅图至少描述了四个绘画流派的方向。”

“真实派,光线派,立体派,抽象派。”

“但是无论是哪一个流派,都不能走向让画中物活过来的艺术终点。”

“石雕能做到让人物动物活过来,国画从另一方面做到了。”

“但是油画如果以现在的派系发展,是走不到尽头的。”

“所以,删减不是在某些方面完全删除然后再添加新内容就能达成的效果。”

“而应该是整体上的减弱增强。”

“所以,我用了五副画,向大家表达了地星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那就是从写实到写意。”

“从写意,到意向。”

“这是一个已经验证过的过程。”

梅雷尔森呆呆不语:“所以……如果我想要在光线派的画法上再进一步,只能去学习国画的绘画风格,去删减光线派本身最强的东西……”

“没错!是这样的,我已经走到极限后,没人比我更懂光线派。”

“既然我都走不出下一步,那说明这条路已经探索到了尽头,下一步不在这条分支上。”

梅雷尔森激动:“那第六幅,第六幅是不是油画的未来!!”

“我想要看油画的未来!!”

“地星上的艺术家们做到了对不对!!”

林轩笑而不语。

做到个德尔塔。

地星上的那些西画画家,在资本的压制之下,压根就不知道油画的发展历史是世界绘画艺术的交融史。

指望他们在洒颜料的过程中突然顿悟飞升?

不像国内,国内大众早八百年就接受过完整的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熏陶,但凡有资本敢于搞出泼墨洒水大师的噱头,就会被往死里喷。

林轩微笑:“第六附图,印象派也就是光线派的色彩运用于意象派的一种交融尝试。”

“不过不是油画,而是国画。”

“龙国画?龙国画也行!!”梅雷尔森激动:“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只要有出路,颜料又算得了什么?!”

当梅雷尔森说出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时候,林轩已经成功了。

西方特别喜欢用xx是不分国界的忽悠,咱们只有魔法才能打败魔法。

“第六附画,来自于龙国古代一位天才少年,他的一生只留下过一副正式画作。”

“与他同时代的《清明上河图》画成之际,作为当时大艺术家并且还是当时的皇帝的宋徽宗只是看了一眼,夸奖了一句还不错。”

“而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却被宋徽宗视如珍宝,永久性珍藏。”

【不是吧?《清明上河图》至少是世界白描前三的长卷作品,那位皇帝就是夸奖了一句话,而《千里江山图》却被视如珍宝?】

【我就想知道,《千里江山图》到底有多叼。】

0117、千里江山给绘画盖了帽了

屏幕上出现了一排字,这字,精彩至极。

字笔锋极瘦,却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

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张培恩忍不住感叹了:“好字啊,不输蓝星历史上的楷圣程前堂。”

书画书画,书画一家,张培恩自己也是书法高手。

自然能看得出好坏。

瘦金体太特殊了,很容易查找到行迹,所以很容易看出强烈的风格,加上整体性的漂亮,结合起来当然是一种顶级书法。

画面在切换,出现了一幅画。

画是绢画,上面有花鸟亭台。

林轩:“字是瘦金体,画是院体。”

“这两种东西都是由龙国古代一位皇帝发明的。”

“他就是龙国历史上书画方面的最强帝王,宋徽宗。”

“虽然当皇帝方面他可以说是历史皇帝中倒数级别的,但是画画写字方面,他是历史艺术家中正数级别的。”

“宋徽宗以皇权推动绘画艺术在宋朝的推广,绘画艺术迎来了一个高峰期。”

天下才子多得是,前朝每一千文人中有一个画家,今朝一千文人中有二百画家。

这种大幅度的提升,带来的是整个时代的绘画艺术的跃迁。

张培恩冷静下来,点了点头:“当皇帝首要是要当好皇帝,而不是画画,别说画画,就算是做人也不及做皇帝重要。”

做皇帝后,各方面的要求就产生了变化了。

皇帝里面出大画家,不算什么好事儿。

当然了,开国的另算。

艺术家当皇帝,容易亡国。

林轩点头:“宋徽宗提高了宫廷画师的社会地位,并且亲自教授有天赋的青年才俊绘画写字。”

“《清明上河图》的画家,只能算他半个弟子。”

“而《千里江山图》的画家,却是正儿八经的宫廷画师。”

“那一年,王希孟,十七岁。”

【又是一个牛逼轰轰的天才,十七岁,搞出旷世之作,后来肯定了不得。】

“王希孟要画江山,宋徽宗允他画江山。”

“王希孟要世上最好的画绢,宋徽宗赐他最好的画绢。”

“王希孟要世上最好的笔墨,宋徽宗与他最好的笔墨。”

“王希孟要世上未曾出现的颜料,宋徽宗举国力而应允。”

“王希孟还了宋徽宗它。”

随着林轩的介绍,《千里江山图》卷在长屏幕上展开。

这也是今天要专门搞出这长屏幕的原因。

千里江山,跃然纸上。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

《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

虽然历千年之久,《千里江山图》伤很多颜料已经脱落,但画法依旧清晰可见,矿物质石色的富丽的效果非常凸出。

山石之画法,是先用浓、淡线条勾出轮廓,再以柔润而长短不一的线条加皴(画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而画),峰顶皴法似荷叶皴,线条不刚不硬,之后再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渲染多在前后两石中的后面一石,之后再罩染赭色,石头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罩染,山石下部保留赭石色。

卷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映入眼帘。

跟随之后便是丘陵连绵,崇山峻岭,大自然的造化被一支笔妙笔复刻。

前景山峦村落起落,隔江群山秀美,青绿山水朝着两侧延伸,竽山峦遥相呼应。

夸奖大桥将这一处精致和下一组景物相连接。

山里隐约有白衣大隐士,似在吟诗摇头又像是在思索天地奥秘。

再往前又是一座桥,桥上凉亭却给江山带来了人气。

远方烟波浩渺,层峦叠嶂,如同仙山洞府,在云中浮沉。

悬崖峭壁,九曲羊肠小道,巍峨瀑布,涛涛大江。

首节上一节129/4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