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香江赘婿 第172节

利用警廉冲突剪除许家在警队的关系网,削弱许家的实力,这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不代表双方就一笔勾销了。

两个国家之间开战了,战争结束后,还要讲究个战败赔款呢,主动动手撩拨了别人,想让对方点到即止,一点儿便宜都不占,那人家干嘛不先动手?

何必等挨打了才还手?

反正事后也是半斤八两,谁都不亏嘛。

许家先是暗中买通康利的员工,在法庭上刺杀证人,以此抹黑世人眼中顾家和江凡的形象;随后又挑拨田家与梁家的人,让他们觊觎顾家在医药行业的生意;

虽然至今不清楚许家为什么要这么做,可做了就是做了,指望江凡仅仅以清洗中环警署作为对等报复,而不谋求更多的赔偿,这显然不可能。

所以,今天得知阿虎在舞厅被许兆铭打了之后,江凡便立刻萌生了敲山震虎的念头。

简而言之,他在通过许兆铭告诉许家:

要么你们想办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足够价码的赔偿,要么我自己来取。至于要不要因此与他和顾家全面开战,那就要许家自己掂量掂量了。

我江凡能翻手之间把整个中环警署都送进ICAC的监狱,未尝没有把握一口气掀翻许家,只看我愿不愿意而已。

张家和康利公司的前车之鉴不远,许氏好自为之。

……

得到了江凡一句夸赞后,小八嘿嘿笑了笑,没再继续说话,车厢内慢慢安静了下来。

一路回到宝石山的半山别墅,车子驶入车库后江凡才下车,已经是深夜近一点了,四周都静悄悄的,下车时关上车门的声音都显得有些刺耳。

“凡哥,许家会认怂吗?”小八忽然问道。

“你觉得呢?”江凡嘴角翘了翘,反问道。

第286章 绝配

江凡没有回答小八的疑问,他觉得自己身边的人应该学会更多的思考,从全局方向去看待每一个问题。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江凡吃完早餐,照例准备先去公司,然后下午去地铁项目的工地视察,晚上的安排还没确定。临出门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淤血痕迹的阿虎从门外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包裹。

“表哥,黑森仔托人送来的,说是你要的东西。”江凡正站在穿衣镜面前整理领带,闻言顺口说道:“拆开看看是什么。”

“是一些文档资料,内容很杂,好像是跟许家那边有关的。”

阿虎用水果刀划开包裹后,从里面翻出了一沓纸张,上面有用机器打印的,也有用手写的,内容乱七八糟,手写的字不少看起来都跟狗爬的一样,勉强才能认出。

这年头,没有专业的私家侦探,想要调查获取某个目标的情报资料,通常就会如此,很多东西都得靠人口述手写。

至于什么窃.听器、录像带之类的,如果混社团的马仔也能用上这种东西,你起码得跳跃到三十年以后。

心知是黑森仔把许家的一些调查材料送来了,江凡点了点头,说道:“正好,放桌子上吧,我等下拿着路上看。”

从家里出发到公司,大概有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江凡利用这个空档,粗略的扫了一遍黑森仔送过来的资料。最核心的还是有关许家人员结构的资料。

许家目前当家做主的是许万亭,也就是许氏集团的董事长,香城纺织业大亨许万亭。

许家明面上的生意基本都是许万亭在负责。

在外人看来,许万亭基本等于是一个人扛起了整个许家的大旗,许家其他人都可以算得上是在他的羽翼下生存。

许氏一族与许万亭同辈、年龄差不多的倒是有好几个,但嫡系只有许万亭和他的胞弟许亨利。

旁系支脉的族人,在许家都没什么话语权,甚至连许家的公司股份都没有,大多都只能在许氏公司里担任一个技术含量不高、又没有多少实权的中底层管理职务,或者干脆就是后勤部门的闲职。

许万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许兆恒算是继承了他的衣钵,基本每天都在公司里帮助许万亭,很少与其他豪门大少一起厮混。

小儿子许兆忠则是地地道道的花花公子,谈不上混吃等死,也差不多是纵.情酒色,醉生梦死了。

让江凡比较意外的,是这份资料关于许亨利的介绍。

这位在许氏集团里几乎没有什么实权的人物,竟然掌握着许家暗地里几乎所有见不得光的生意。不论是蓄养社团打手还是经营一些走私、人蛇生意,他都有参与。

而且这个许亨利私底下与外国人的来往也同样密切。

按照和安乐那边探听到的情况,许亨利同英国人、美国人还有日本人都有着一些‘生意’往来。

他利用许家的财力,从市场上批发新鲜的果蔬菜类,然后与驻扎在香城的英军士兵交易,换取这些鬼佬士兵们手中的特供香烟、啤酒以及单兵干粮、高能量糖果之类的。

与日本人交易的就更多了,那个岛国如今正是经济腾飞最迅速的时候,市场巨大,什么都缺。只要许亨利手中有的,日本人需要,他都会交易。

至于他同美国人那边的生意,就比较特别了。

双方交易的是‘人’。

别误会,不是人贩子,而是一种很特殊的人才交易。

众所周知,二战以后,美丽国在全世界搜刮尖端人才,依靠这些被掠夺来的高端人才,不仅在冷战时期抵挡住了红色毛熊的科技对抗,还在冷战之后彻底完成了对全球的科技领先。

这一项人才掠夺计划,是持续不间断的。

香城作为80年代以前大陆通往世界的唯一通道,美丽国在这个地方的‘投资’自然不少。再加上大陆那动荡的十年,华人里许多尖端知识分子都想要往外跑,香城自然就成为了最好的跳板。

于是,为了‘方便’这些精英们前往美丽国,许亨利的作用就出来了。

他负责在中间做联系人,不仅不收钱,只要确认对方是有本领的,不是废物,那么他甚至愿意倒贴各种食宿车船费。

只要把人送到美丽国,属于他的好处自然就少不了。当然,想通过他牵线搭桥前往美丽国的华人,如果是没什么利用价值的,那就很悲惨了。

不仅去不了美丽国,反而会被搜刮一番后卖到东南亚或者南非。

按理来说,许氏这两兄弟,一黑一白,算是50-90年代的香城最典型豪门配置了,多少也谈不上特别。

可关键就是,根据江凡之前的了解,这个许亨利平日里多有游走于华人商团之间,借着许家的名头,与香城各界的华人顶尖人士都有来往。

香城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头,因为他时不时跳出来说一句华人一家亲,华人要为华人的利益奔走努力,不能当一辈子四等人。

如今再看看这份资料,江凡真的有一种‘人心隔肚皮’的即视感。

按照黑森仔递过来的这些消息,基本断定在背后耍小动作算计他和顾家的主谋,就是这个许亨利。乍一看,似乎对方真的不缺对江凡动手的动机

因为江凡成立赈济公会,替鬼佬在香城宣扬名声。

这个口中喊着要处处为华人利益着想的家伙,自然得想办法教训教训江凡。

可是呢?

许亨利自己做的那些事算什么?

到底只是为了维持表面人设,才故意对江凡和顾家算计的?还是另有原因?

这件事情必须要打个问号了。

“呵呵,许亨利,亨利……这名字似乎有点耳熟啊。”江凡脑海中翻阅着前世的记忆,一阵思索后,便回想起来了。

21世纪有关香城混乱的某个汉奸,似乎也是叫某亨利吧?

“许亨利,许兆铭,遮住姓氏,也是一家人呐。”

江凡啧啧弹了弹手中的纸张,这父子两说不定改个姓更好,一个姓李,一个姓汪,绝配。

第287章 吃苦耐劳

抵达公司后,江凡就把手中的材料都锁进了保险柜。

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太过敏.感,在没决定好怎么对许家动手之前,这些内容不能有一丁点流传出去。

许亨利的所作所为,对于华人而言,无疑是一个毒瘤。

可是,现在江凡还没有把握能把他连根拔起。

在了解到这家伙与鬼佬,尤其是美国佬的关系那么亲密之后,江凡不觉得能够随便解决这个人了。这家伙明显是美国佬那帮情报人员手下的一条好狗。

走正常途径,或者光明正大的对付许家,用那些所谓走私、贩卖人口的证据去扳倒他,一旦美国佬插手,就会全部泡汤。

走非正常途径,恐怕也避不开CIA的情报监控。

江凡比较庆幸的是,他是利用和安乐的渠道在调查许家,没有使用私家侦探那一套,虽然效率低、材料的可利用程度也低,但起码不会被许亨利身边可能存在的CIA情报人员发现。

想要动一动这个许亨利,就必须谋划一个万全的方法,保证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一劳永逸的解决。

不过江凡也不着急,反正大不了就把东西送到北面去。

他相信大陆那边的相关部门,手段会更多。

自己身后站着的可是一个国家。

在这一点上,江凡信心十足。

别忘了,几个月前发生在越南的西贡铁拳事件还历历在目呢。许亨利这种人,再厉害,终究也逃不过想登上主人直升机却被一拳头砸下来的末路。

再者,他和许家的这次冲突,大概也走不到最极端的局面。

不出意外的话,许家应该是会想办法递来和解的诚意,在中间人的邀请下,双方坐下来喝一杯和头酒了事。

……

上午把集团公司里的事务处理得差不多了之后,用过午饭,江凡便带着公司总务办的韩连成去了施工地。

通过以工代赈计划,华凡集团承包下来的地铁项目,实际上就是原本香城历史上对早期香城地铁系统进行修正的工程项目。

项目被拆分为三个分段同步实施,北段由观塘车站起步开始动工,囊括观塘到石硖尾的路段;中部则是石硖尾到白石滩,中间包含卡门、麻油场等香城核心商业地段与住宅区。

项目南段只有中环、金钟、白石滩这三个车站,但由于中间包含了金钟到白石滩的跨海工程,所以施工难度并不比北段和中段的项目低。

前世历史中,这一条地铁项目,被拆分成了许多个子项目,分别由不同的公司负责,同时进行动工。历时四年才最终完成通车。

而如今华凡集团单独承包下了整条线路的施工,难度算是翻倍增加,但江凡有一个‘金手指’,那就是他可以利用以工代赈计划所带来的劳工红利。

这些难民们在工地上做工,每天只管一日三餐和最低标准的工钱,港英政府为修建这条地铁准备了总共60亿的预算,初期一共11.5亿港币的资金已经全部打入华凡集团的项目专用账户。

这笔钱,原本是港英政府用来成立全资地铁公司的,但为了给以工代赈计划让步,港英政府便把它划拨到了江凡手上。

用于支出地铁建造过程中的人工费、各种材料、工程机械费用等等。

虽然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需要罗列具体的项目以及价位报表,还需要提前申请才能从专项资金里拨付到华凡集团的对公账户上,但有这么大一笔钱在那里准备着,整个工程项目哪里还会有难度?

缺人招人,缺材料就买材料,缺技术人员就高薪从海外聘请。

总之,看在江凡给出的以工代赈计划帮助香城解决了难民问题,为港英政府以及英国本土在国际上赢得了很大的声誉和政绩的份上,在这笔资金的使用上,港英政府给予了极大的自由。

只要理由不是太离谱,申请拨付的资金都能拨付下来。

比如工地上盖起来让工人们住的平板宿舍,不仅和后世大学宿舍那样是宽敞的四人间,还附带了简便的淋浴室,虽然热水需要去工地食堂用大桶拎回来再倒进去,可这小小的洗浴间,却是无数工人们最满意的设计。

华人向来爱干净,如果不是条件不够,谁愿意十天半月不洗澡浑身臭烘烘的?

又比如江凡专门为这些工人申请下来的工装补贴、饮食补贴、定期检查身体等等,都让这些由难民和普通底层民众转变过来的工人拍手叫好。

即便代价是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由8个小时延长到12个小时,并且是不分黑白,昼夜施工两班倒也无所谓。因为他们在工地上的食宿,甚至不比香城有正经工作的市民差多少。

每个月的工钱少是少了点,但好歹没多少需要用钱的地方,只要不遇到大事或者家里有人生病啥的,基本可以除去家人生活费后一分不用,全都存下来。

存不下来也不行,因为工地范围内,江凡实施的是军事化管理,严厉禁止赌钱打牌这种行为。工人们一个月只能离开工地一天,除此之外,即便是每半个月一次的两天假期,也必须待在宿舍里。

如此一来,除了少数天生懒散的人员之外,大部分工人们都心满意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可以说迄今为止是一帆风顺,除开技术上的难题外,基本没遇到别的什么问题。

甚至于,不少在工地周围晃悠的街头混混,都萌生了想进工地的想法。

吃得好,住得好,还有钱拿,唯一就是苦了点,但他.妈在街头混倒是不苦,可是不仅没钱还遭人嫌弃啊。

首节上一节172/32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