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1920做买卖,我成了大佬 第44节

易天阳一脸苦笑到:“石参政,巡捕房的模样你又不是不知道,要是真的有人到厂子里闹事,到时候巡捕房的人帮哪边还不知道呢!花钱成立工厂,如果不能保证安全,那也太让人担心了。我保证,保安团只在厂区内活动,只对非法进入厂区的人进行驱逐。

易天阳倒是可以威胁说换地方,但是这没有必要他说的,也是正理。

现在到处都是军阀征战,各地土匪横行。

这工厂也是在城区外围,到时候真的有土匪过来打劫一波,巡捕房的人肯定指

望不上。

别是二十年代,就是往后五六十年,八十年代的时候,一些大厂里面,都是有自己的保安团的。

想了想,石再宗答应了:“那行,给你给五十人的名额。”

易天阳叫屈: "五十人,我这可是要建两个大厂,五十人,别说两个大厂区了防守一个厂房都捉襟见肘,最少要一千人石再宗差点一口茶喷出来你也真敢说你是要成为军阀,自建私军吗?

从这里,石再宗又看到了易天阳不要脸的一面。

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石再宗同意易天阳可以建立一支两百人的保安团到此,易天阳也满意了。

“到时候工厂正式建成开始开工,还请石参政能到场剪彩参礼。

易天阳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天黑

家里人全在,连李子仕都在易府呆着。

最近易天阳帮他戒烟,他不能随便出易府,就是怕他控制不住自己,到烟馆去在易天阳回来之前,他刚发作烟瘾,被老黄绑在椅子上。

林清如看到李子仕烟瘾发作时痛不欲生的样子,虽然也是难受。但是也知道易天阳这样,是对李子仕好。

易天阳到家,李子仕刚好烟瘾过去,被解绑,此时刚被松绑这两天他已经渐渐习惯,虽然发作时候痛苦难当,但是解绑之后也能很快适应。

易天阳进来的时候,他们正在聊易天阳的事。

看到那位春小姐跟在易天阳身后进来,家里几人的目光,都带着敬畏。

今天发生在庆祥当铺外的事情,早已经传遍了整个津门。津门赫赫有名的拳师刘波,被易先生的保镖春小姐,瞬间击杀。

而且这春小姐,还是个洋人这样的故事轰动性极强,已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人都在猜测,看小姐是身手,到底是什么样的级别。

看到易天阳两人进来,李清如迎向前,帮易天阳脱去外套

自从暖气设备使用之后,这整个易府的房间里,都是温暖如春,穿着冬衣进来,都会感觉有些热。

“易先生,下午送去的稿件何先生看了,看完之后拍手叫绝,赞不停口。承诺眸上的这一期报刊,就要把您的这篇新作刊上去,而且会加刊,将第一章的内容全部放上去。

李清如如同快活的麻雀,嘴里不停求鲜花!求评价票!求一切!

第55章民国之风

上午的遭遇让她有点不开心下午的反转,就让她感觉特别解气。

易先生的文章被编辑如此推崇,她也非常开心。

"哦,哪还不错。

易天阳淡淡回应,这在他预料之中。

"这还只是不错啊!您知道他们给出的稿费是多少吗?

李清如故意停顿,引得旁边的老钱和周姐他们,也是一脸好奇。

看到周围人的目光,李清如骄傲的说道:"千字一元两角!易先生这一次的稿子有三万五千多字,一共有四十多银元的带酬呢!

说着,林清如从包里拿出一个布包,将布包打开。

里面满满登登的几十个银元,还有几个银角。

老钱他们几人长吸了口凉气。

李清如一直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大家,就是想要看他们惊讶的样子,忍不住笑了易天阳也笑了笑。

如今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稿费一般是千字一元到三元,想周先生那样大师级人物的稿费,可以达到千字五元,甚至六元但那时散文、诗歌、评论、杂文的价码,长篇的稿酬普遍要低些易天阳对稿酬价格并不是很看重他发表文章主要是为了刷声望,稿酬那点钱,他看不在眼里。

所以对于稿酬的事情,他都直接交给李清如,压根都没有过问稿酬的事情,本喃喃道:"易先生好像才几天时间,写的稿子就能赚这么多钱,果然还是读书人厉害她的感慨不奇怪民国就是一个畸形的时代。

涌现了无数学着名流,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十里洋场热闹非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底层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穷人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就拿工资收入来说,累死累活一整天,可能也就赚个几毛-普通黄包车夫,易天阳随便写个几千字的文章,就够黄包车夫忙乎半个月的。

一块大洋价值多大?

此时天津的大米,4-5分钱一斤。

而大学讲师,一个月工资100起步,教授级别的月薪更是好几百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在民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对了易先生,何先生说请您尽快将后面的书稿给他们。他们说看看明天的发现如果可以的话,打算以后每一刊都要加上一整章的《射雕》易天阳点了点头。

这不是什么难事《津门晚报》是周刊,也就是一个星期只要将三万字的稿子交给他们就行对于现在易天阳谢字速度,也就是几小时的事。

李子仕坐在旁边,想起来一件事,开口间易天阳:"易先生,不知道您现在还收不收古玩了,今天又两人找我询问此事,他们是有

东西想要出手。

“收,只要有好东西。

易天阳已经从之前宗长厚的东西里,尝到甜头,此事怎么能放过。

李子仕听了易天阳的话,立即出门去了。

不一会,带回来两个人。

一见到这两个人,易天阳不禁皱了皱眉头,又是两个老烟鬼。

这两人,一老一少。

通过介绍,易天阳也知道了,那个年轻点的,老子是个落败的乡绅,姓戴。年长的那位,却是从北平跑到津门来享受的皇族遗老。

首节上一节44/29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