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让你监国,竟成了千古一帝 第92节

  “这不就是换汤不换药,玄龄,这样的奏折,你看过没有,你是百官之首,你觉得辅机这种办法,能够整治好蜀地的官场乱象?”

  一连串的反问,甚至是毫不客气的训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直接都听懵了。

  长孙无忌实在是没想到,自己绞尽脑汁,想了一天一夜的办法,这都是他执掌吏部以来,几乎所有的经验所得,当中不少条陈,在长孙无忌看来,都是极好的。

  可是没想到,李世民只看一眼,就把他的条陈,贬得几乎一文不值!

  房玄龄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在他看来,吏部的事情,长孙无忌做主就好,他只是把控住大方向。

  他确实是看过长孙无忌的奏折,虽然不尽如人意,但人家才是吏部尚书,而且也不至于那么差,房玄龄在没搞懂李世民,究竟为什么训斥长孙无忌之前,他是不打算开口的。

  李世民跟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在一起久了,只一个眼神,就知道眼前两位臣子心里在想什么,于是直接下台阶,把长孙无忌的奏折,拍在房玄龄手里,然后提问道。

  “玄龄,这份奏折,你真的看过吗?你觉得这种东西,能够直接拿来用?”

  房玄龄被李世民直接点名,心头有些紧张,但犹豫再三,还是拱手点头道:“陛下,臣觉得齐国公所奏,还是很不错的。”

  “毕竟蜀地官场的问题,不光只是蜀地一处,而是全国官场的通病,所以齐国公的解决之法,在臣看来,也是当下急切需要解决的……”

  “切!”听到房玄龄还在死撑,李世民直接嗤之以鼻,长孙无忌在一旁听了个真切,整个人顿然就不好了。

  他苦苦熬了一个通宵加一整个白天,好容易写出来的东西,就算不值得夸赞,也不至于被贬低成这样吧?

  但人家是皇帝,长孙无忌很清楚,以李世民的性格,不可能无的放矢,于是强压心头不快,冲李世民拱手道:“敢问陛下,可是已经有良策,还请陛下赐教!”

  见长孙无忌开始将自己的军,李世民微微一笑,随手就从龙案上,将自己刚写的策论,丢给长孙无忌,“这是朕刚刚写出来的,你们好好看看吧。”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连忙接住李世民丢过来的策论,定睛一看,果真是刚写的东西,因为有些位置上的墨迹都未曾干彻底。

  两位国公仔细往下看,只是看了一半,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已然大惊失色。

  都当到当朝一品大员的位置,他们自然看得出来,皇帝的这篇策论,那真叫一个好!

  就是长孙无忌也不得不服气,难怪刚刚李世民敢对他兜头盖脸一通训斥,原来是他已经想到比自己好无数倍的办法。

  “丞相,吏部尚书,都看差不多了吧,你们以为如何呢?”李世民笑眯眯问道。

  此刻李世民已经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脸上,看到无数的震惊,自然要显摆一下了。

  果然,房玄龄直接冲李世民一鞠到底,“陛下的官场考核办法,实在是对我大唐吏制的一道良策,在臣看来,一旦实施,至少能够从三个方面,改变我大唐吏制。”

  “哦?”李世民微微一挑眉,他自己都没想到有哪三个方面,没想到房玄龄居然只看一眼,就看出来了。

  房玄龄接着说道:“其一,就是覆盖面广,把大唐所有官员,都能够纳入到这个考核范围当中,不会遗漏掉任何一个官员。”

  “其二,就是官员品级和考核标准明确,客观,监督办法健全,便与实施!”

  “其三就是制度严密,既有专门负责考校的衙门,又有明确的考校时限,既有考校官员,又有监督官员,彼此相互制约,互相监督,最大程度杜绝了徇私舞弊……”

  房玄龄果真不愧是大唐第一丞相,如此快速归纳整合的能力,就是李世民也自叹弗如。

  “丞相所言,甚是有理!”李世民点了点头,“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吗?”

  “有的!”房玄龄接着沉声道,“考核标准中的四善和二十七最,应该有个先后顺序,在考核官员等级的时候,首先强调的是品德……”

  房玄龄洋洋洒洒又说了一大通,把一旁的长孙无忌听得一愣一愣的。

  他基本上才看懂李世民写的什么东西,整个人还处于震惊当中,却没想到房玄龄已然把这篇策论分析得如此透彻,不禁颇为汗颜。

  “没想到陛下已经想到如此好的办法,难怪臣刚刚的奏折,陛下会看不上眼。”

  “陛下的策论中,凸出了官员考核工作中的多元性,而且考核评定办法,让人眼前一亮,实在是让臣汗颜!”

  听了长孙无忌自污,李世民真的是乐得合不拢嘴,能够让两位国公同时对自己如此夸赞,这可不是常有的事情!

  要知道平日里朝堂议论政事的时候,李世民基本上都插不上嘴,即便是有机会插嘴,也被朝臣们很快以各种理由压制下去,其中尤其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为最!

  可如今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却对自己服气了,这当然让李世民高兴了。

  但是说实在话,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在心中有些怀疑,这篇策论真的是李世民写出来的吗?

  以他们对李世民的了解,这不是李世民的水平,要不然为什么不早拿出来呢?

第211章 你就是怂了!

  说实话,李世民心里此刻其实很虚,毕竟这套策论,是李福想出来的,他只是代笔。

  所以李世民手这篇策论是他的大作,心中一直都没有底,很担心被追问什么,所以干脆快刀斩乱麻。

  “辅机,你是吏部尚书,蜀地吏制就用这篇策论来试行,一旦有效果,便全国推广,整体把控,都由你来主持,玄龄监督。”李世民把重担交给了长孙无忌,让他没空多想。

  长孙无忌自然心花怒放,立刻叩头谢恩,“陛下请放宽心,臣必定竭尽所能,不负陛下重托!”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不问了,心头松了口气,但很快又给提了起来。

  “陛下,您的这篇官员考核策论,可否给臣带回去好好观摩,臣想要……”

  李世民没听到长孙无忌后面说的是什么,眼睛只盯在长孙无忌手上那篇策论上。

  这篇有关大唐官员的考核策论,可是他将李福心中所想的内容,复述转书出来的。

  刚刚回宫撰写的时候,因为记忆犹新,所以李世民还能够将内容完整写下来。

  但是现在过去一段时间后,李世民已经感觉自己开始遗忘一些东西,所以李世民是绝对不可能直接把这份策论,交给长孙无忌带回去的。

  “辅机,此次蜀地的事情,你有责任,朕一直没罚你,不代表这事儿就这么过了。”

  李世民端起架子,朗声道:“今儿个你的办法,让朕很失望,所以两罪并罚,你今儿个就在这里,把朕这篇策论,从头到尾抄一遍。”

  “呃,啊,臣,遵旨!”长孙无忌没话说,只能够留在御书房中抄写,房玄龄则告退。

  等到长孙无忌将整篇策论完整抄写一边之后,瞬间感觉受益良多。

  有时候就是这个样子,抄写比读,绝对更令人感觉到深刻,所以从御书房离开。

  长孙无忌没有回府,而是直接去了吏部衙门,连夜召集吏部上下大小官员,对李世民这篇策论进行全方位讨论,当即拍板,准备将官员考核制度,提上日程。

  并且初步决定,就在今年上旬,先对蜀地官员,进行一次全员考核。

  李世民自己,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对于吏部官员考核的事情,投入相当的关注。

  但是没多久,一件糟心的事情,让李世民的目光,转移到了北地。

  御书房,李世民的龙案上,摆放着一份国书,这是来自西突厥叶护可汗的手书。

  在手书上,叶护可汗要求与大唐联合出兵,一起征服吐谷浑,然后平分吐谷浑的草原。

  “诸公,都看了手书,你们以为,朕该如何回复叶护?”李世民的表情,看不出喜怒。

  房玄龄第一个上前拱手道:“陛下,西突厥与吐谷浑之间,本就是世仇,两国之间向来都是征伐不断。”

  “而吐谷浑与我大唐,一直都是无冤无仇,而且一直以来,可以说是我大唐与吐蕃以及西突厥天然的边防屏障,老臣以为,不应该针对吐谷浑。”

  “西突厥可汗的这份手书,措辞言语无状,根本没把我大唐放在眼中,而且明显是想要试探我大唐的态度,臣以为,应当直接将手书退回,痛斥对方才是。”

  萧等人听了房玄龄的奏对,纷纷点头,表示同意房玄龄的见解。

  文臣这边都统一态度了,李世民朝军方那边看过去,李靖是大唐军神,他自然这种时候,不可能不做出表态。

  “陛下,去年我大唐出兵征讨薛延陀部时,西突厥曾相助过我大唐,此番他们请求与我大唐共同对付吐谷浑,在臣看来,应当适当给予表态,以免遭人诟病。”

  李世民心头微动,就听到英国公李说道:“陛下,臣附议卫国公,西突厥如今是我大唐盟友,于情于理,都应当助阵。”

  “另外陛下不要忘记了,贞观元年吐谷浑乘突厥南下,偷袭我边境,造成我大唐边城损失惨重,此事一直到现在都没给个说法,正好借这个机会,一雪前耻!”

  听到李的话,李世民的眼神中,闪烁起晦暗莫名的光芒,心中记起来当年的事情。

  那是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大军兵压渭水河畔,当时吐谷浑乘机侵犯大唐边城,掳走大唐边城无数财富和人口。

  到后来,李世民解决掉了突厥人,吐谷浑立刻变乖了,但是对当年的事情,却一直都找寻各种理由推诿。

  李世民其实一直都记在心中,但总是被各种事情,牵扯了精力,如今被李提了出来,李世民顿然就有心准备答应西突厥可汗的建议。

  看到李世民表情不对,房玄龄立刻上前,“陛下,当年的恩怨,早已过去,若是此时再以此为借口,岂不是让吐谷浑嗤笑!”

  “是啊,陛下,不能说,西突厥让我大唐做什么,咱们就做什么,再说也是师出无名啊!”

  文官们纷纷谏言,他们的目的无非就是一个,不想打仗,但是武将就不干了。

  李靖直接冷哼一声,杀气侧漏,“你们说什么呢,什么叫做师出无名,当年的血海深仇,都不算是理由吗?不是你们的父母妻儿,所以就不心疼是吧!”

  “卫国公,你这话就不对了,要以大局为重……”文官们寸步不让,用各种理由和武将们扯皮,武将和文臣之间本就谁都看谁不顺眼,眼看着就要爆发更大规模争论。

  “够了,都给朕闭嘴!”李世民一脸阴沉,“此事暂且搁置,明日廷议再说,退下吧!”

  “遵旨!”一听李世民要放到廷议上说,群臣这才作罢,但是出了御书房后,双方新一轮的吵闹,立刻爆发了。

  “房玄龄,当年之耻你也是亲历者之一,如今日子过得安逸了,听到打仗就反对,你还有没有点大唐官员的血性?”李靖首先对房玄龄开炮。

  房玄龄翻了个白眼,“英国公,两国邦交,可不是儿戏,打仗不是说打就打的,陛下都说要经过廷议,你何必如此呢!”

  “房玄龄,你就是怂了,找什么借口!”李直接爆了粗口,“大唐的一点血性,就是被你们这种人给败没了的!”

第212章 到底大唐是谁做主?

  听到外面,文武官员们吵吵嚷嚷的动静,李世民一脸的无奈,却也只能够拂袖离开。

  大唐如今建国十多年,虽然各方面都有天朝上国的姿态,可实际上却并没有表面上看着那么美好,正如李世民刚刚听到的那般,如今的大唐,尚武精神不如贞观初年足了。

  李世民怅然长叹,他当然知道,文官都不喜欢打仗,眼珠子都盯在户部账面上。

  因为文官是大唐的管家人,户部没钱,他们当然没底气,没底气怎么可能喜欢打仗?

  但武将说的也没错,一个国家的实力,就是靠一刀一枪搏杀出来的,从没有说哪个国家的实力,是靠嘴皮子说出来的,没有绝对的军事力量,一切都是枉然。

  “陛下,听说太子那边,从江南新到了一批茶,您要不去尝尝?”李君羡跟了李世民这么久,一看李世民的样子,就知道他心里不痛快,于是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提议。

  李世民顿然心头一跳,今天这个议题,倒是能够问问太子,听听他心声怎么说。

  毕竟无论是房玄龄还是李靖这两方,说的都有道理,李世民也是犹豫不决,看看太子是否有什么高见,说不定能够有收获。

  这么想着,李世民立刻大手一挥,“摆驾,去东宫看看!”

  东宫内,李福刚泡好一壶好茶,李世民就到了,当李世民走进李福的书房时,整个书房内都是浓浓的茶香。

  不过李世民却无心品茶,而是拿着茶杯,不住把玩着,似是无意点着李福,“太子,听说你最近很长时间没去天策府了,这可不是个好习惯。”

  “天策府和鸿胪寺,如今可都是你主事,你得多去走走,这样才能够熟悉政务。”

  李世民一开口,李福就一脸头疼的表情,赶紧喝一口新茶压压惊,“嘶,好茶,父皇,您刚说什么?”

  李福故作没听见的样子,然后他喝茶时惬意的表情,让李世民顿然无语。

  也实在是手上的茶确实香,李世民忍不住问了句:“这什么茶,怎么朕都没喝过?”

  李福没搭理李世民,自顾自自斟自饮,李世民忍不住跟着喝了一口,顿然沁人心脾的茶香,充斥着李世民的味蕾和身心,就让他不由自主连声赞叹。

  “嗯,这味道,痛快,比喝酒还痛快,太子,你还真是懂得享受!”

  说这话的时候,李世民真的是满脸的无奈,作为一国之主,他却没有李福一半懂得享受,有时候他甚至想跟李福换一换,自己当太上皇得了。

  但是不行啊,身在其位,必谋其事,李福其实也不是真的没搭理李世民,他的真心话,其实都在内心里,这些李世民都知道。

  【尼玛,李二这老东西就不能每次来,不跟劳资提公事的吗?好好喝茶不香吗?】

  【特么每次来就是一堆的麻烦事,烦都烦死了,真不知道当这样的皇帝有什么乐趣!】

  【算了算了,跟他生什么气,再说也不关我事,让他自己头疼去!】

  听到李福的心声,李世民真的是又恼火又哭笑不得。

首节上一节92/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