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香江上 第65节

第一百七十章

麦理浩最终还是选择了开工程设备租赁公司这种投入最少,当然收益也最少的方式。并由白伍德来全程安排,找了一位经理人跑到香江负责打理,而股东则挂上了乔安娜和麦理浩的侄子的名字。

对此,孙强只能是鄙视这位候任港督真是一个穷鬼!然后转身安排杰克父子建筑公司去跟对方签设备租赁合同。有了这份合同,这家公司回头就可以拿着去银行贷款,从而把这桩无本买卖做起来。

在这种金融模式下,这家公司实际上全靠着杰克父子公司在银行的信用来贷款买设备然后雁过拔毛。等到姬达再以某种形式站一下台,那就还可以从其它建筑公司那里捞钱。

同样玩法的还有包船王。

当初他也是哄着岛国某家大公司跟他签了一份船只租赁合同,然后跑到汇丰找到当时还是业务部门经理的桑达士,一手托两家的就弄出了买船的钱,后面就越滚越大。。。

所以,桑达士跟包船王二十年的关系,那不是一般的铁。自然也不会像对待孙强一样,刚当董事就要先安排一顿杀威棒。而是很贴心的在今年扩股之后,才让包船王加入董事会。

今年汇丰又一次扩股,总股本增加到了4亿6千万,孙强照例喜迎自己的持股比例再次被稀释20%。

“包先生,欢迎加入汇丰董事会!”孙强举起酒杯,对着凑过来的包船王说到。

“孙老弟!”包船王长得一副老实人模样,笑起来特别真诚:“咱们俩之间就不要弄这套了。。。我过来是找个地方喘喘气的。”

今天轮到包船王做萌新,在欢迎酒会上跑遍全场了。汇丰董事会二十一位董事,除去他自己跟孙强,还有十九位需要包船王一一招呼,确实很容易把脸都笑僵了。

“呵呵!我可是很有诚意的欢迎!我准备再加订四十艘油轮,后年七月前交付。”孙强轻笑着。李家坡的存储基地已经完成了第二期,又到了拖汇丰往里面搭钱的时候。

包船王愣了一下:“孙老弟的石油生意做得这么大了?!”

上一批还有几艘没交付,这次还要再加四十艘,这算起来运力就有三百万吨,就算从中东跑岛国,一年起码也能跑个六七趟,业务规模就得有二千多万吨,换算成“桶”的话,就是一亿五千万桶左右。

孙强很矜持的回答:“我在李家坡的存储基地,到后年年中就能有一亿桶的储量。”

“这可是3亿米元的大生意啊!”包船王粗略算了算,满是羡慕:“我回去就安排给船厂下加急订单。老弟放心,如果实在赶不及,那我船队里还有几十条旧船,也可以临时给你过渡一下。”

包船王到明年所拥有的船队规模就会达到惊人的300艘,其中油轮和散装货轮在这里面又占大头,临时调剂出来倒是没什么问题。但孙强的主要目的是让他多花汇丰的钱啊!而且,那些旧船本来就在孙强的计划之中,甚至董船王和会德丰的那些油轮,也都被孙强惦记上了。

陆上存储基地1亿两千万桶,再加上大几百万吨的油轮当做移动存储,怎么也凑够2、3亿桶,到时候只要三四个月就是几十亿米元的净利润。。。

“还是尽量用新船吧,油耗低点才能把运费压下来。”孙强苦笑着解释:“我做原油贸易是新手,全靠跟老哥合作运费比别家低,才能走量,否则真是不赚钱!”

这倒是实话,即便有从壳牌征募过来的小弟马尔科原有的业务关系,想达到如此之大的业务规模也确实很有挑战性。

但孙强最大的经营法宝就是挑战下限啊!抓精细管理,提升效益他是干不来,但只赚吆喝不赚钱,甚至是亏钱赚吆喝的事那就很拿手了。先弄出一个全行业亏损再说!

靠着包船王的船只长租模式,降低了不少运费。再让南海石油公司在贸易上基本保持平进平出。顿时把整个东亚原油市场到岸交付价格CIF生生压低了一大截,对客户们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

如今李家坡本地的那几家炼化企业,全都已经放弃了自己采购和运输。直接跟南海石油的油库接上管道,很简单的查水表付钱,价格便宜量又足。而岛国那边不但很多中小炼化厂开始转向从南海石油进货,就连四大炼化企业在坚持自购自运的同时,也开始尝试从这边补充一些货源。

至于东南小岛,现今的炼化工业还没发展起来,每天十来万桶的规模只能算是一个零头。刘在明正在兴建小规模的油库并熟悉行业情况,回头等孙强腾出手来,就要用亏本大法把那一位“经营之神”掐死在摇篮里。

过些年南沙那边石油开采出来,不往东南小岛输入一部分肯定说不过去,但要输入也肯定不能便宜了别人啊!安排刘在明移居过去,主要就是奔着垄断炼化等下游产业去的。

日后,岛内第一大企业,员工十几万,将坚定的站在罗安平身后。孙强准备让前共党党员跟他那些徒子徒孙们明白一下什么叫做“咱们工人有力量!”。

唯一问题在于货源,但随着今年狗大户拿到阿美公司25%的股份,他那两位王子内线也能更大的说上话。等再过两年,阿美的股份就会100%的完全落入狗大户手中,相应份额应该还是能有保障的。

第一百七十一章

香江群星的培训教室里。

东方菇凉在按照指令,很拘束生硬的摆了几个姿势做了些动作后,就停下来可怜巴巴的看着张仲雯。而她父亲则紧张的跟秦剑站在门边,也是一副期待的神情。

“条件还算不错,但要两个月就培训出来怕是很困难!”张仲雯略微思考了一下,转头对秦剑说到。

秦剑点点头:“先按两个月计划吧,过完暑假她还要回去上学。我尽量把她的戏份往后排,不行就再在那边再找人给她多练练。”

“多谢秦导演!多谢张小姐!”林父听出了意思,赶紧搭话:“拜托两位费心好好管教!请放心,我家孩子能吃苦!”

东方菇凉听了这话,愈发可怜得像要哭出来了一样。

她刚刚上完高二,因为天生具有阅读障碍,也就是常说的“每个字都认识,偏偏连在一起就搞不懂”,所以学习成绩那就不用指望了。

恰好被赴东南小岛拍《鸦片战争》的秦剑“偶遇”,说动她父母让她参演这部被尼古拉院长亲自批准的电影。由于没有任何演艺经验,这个暑假就被剥夺了休息的权利,而是被打发到香江群星来参加特别培训。

顺便的,厚道的秦导演很替她父母着想,拍着胸脯为她解决了一下日后生计问题,跟香江群星签了一份长期合约。等她高中毕业,就可以来香江正式就业了。

但这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不仅暑假没了,要经历一番刻苦训练。然后还得背井离乡讨生活。。。

李明建一行在工联会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接待。

在特意举办的仪式上,李明建作为嘉宾,见证了新成立的香江教职工会和医护工会以团体会员加入工联会。

作为的倡议发起人,李明建即便最终并未在这两个工会任职,两家工会也天然的把李明建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和政治指导员。两个团体加入工联会便是他一力主导的结果。

原时空里教师专业人员协会、护士协会以及几个医生协会,基本上就是认贼作父集中营。只看名字就看得出来:全是“协会”。

北边那位诗人曾经说过:知识分子,从经济上属于无产阶级,但思想上却是资产阶级。

这论断真是再正确不过了!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的毛病,总觉得自己苦读十几年书掌握专业技能,有体面的收入和受人尊敬的职业,怎么能跟那些满身油污的工人和种田的泥腿子们站在一起呢?!

特别是教师还可以办补习班,医生可以弄私人诊所,诸如此类这些随时能转为小资产阶级的路径,更加让这些知识分子立场不坚定。

孙强这次非要弄成“工会”,就是要改改这些“专业人士”的臭毛病。回头再弄几次涨薪水运动,不管有理没理闹上几次逼得资本家们出手镇压,就能让这些人明白自己到底该站什么立场了。

再过几年,孙强还准备热心教育一把,投资办上七八所大学,玩一玩“大学扩招”来造福香江市民。只要有钱,就人人都有大学上。等到硕士多如狗,博士满地走,这些知识分子们才会真正老实。像后世内地那些金融民工,IT码农,医药代表什么的表现就很好嘛!

当然,本着干一行烂一行的指导思想,什么素质教育,快乐教育那都是肯定也要顺便从小学开始搞起的。这样大家才有空闲时间有动力交钱参加各种课外班,推进一下教育产业化多好。

孙强这是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儿女们开始打算了。等自己的儿女们该上学的时候,内地也差不多正好改开。到时候送去接受十来年残酷的应试教育,能闯过独木桥的,就可以回来统治香江这些被养废掉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加完工联会的仪式,特意陪着一起来的梁宇生跟李明建同路回天天文学报社。

“明建!你这次真是做了一件很正确的事。”梁宇生兴致很高:“香江分社的梁书记想邀请你过去坐一坐。”

李明建想了想,微微摇头:“还是算了!我不太方便去见他。”

“有什么不方便?你不会还想着跟港英政府合作吧?!”梁宇生奇怪的问到,在他看来如今李明建可以算是跟港英政府决裂了。

“教育普及委员会还在领着教育司发的扶持资金呢!”李明建笑了笑:“而且没有教育司的支持,很多事情就没法做。”

梁宇生不是教育普及委员会的成员,对此很是惊讶:“港英政府竟然没有停掉扶持资金?”

“港英政府又不是姬达一个人说了算!教育普及会影响足够大,不到完全撕破脸,鬼佬们肯定还是想维持合作进行拉拢。”李明建呵呵笑着:“我现在的想法就是既斗争又合作。所以,跟香江分社还是保持一点距离比较好。”

“陈兄,我倒是另外有个想法。”眼看梁宇生点头表示理解,李明建又提起另外一件事:“我已经跟岑老板谈得差不多了,准备收购华侨日报并改造成专业教育报刊。你觉得是不是可以从香江分社那边找几个人过来帮忙打理?”

第一百七十二章

七月中旬,华米两国政府同时发布了简短的公告,基辛格成功访华,双方就一系列问题交换了意见。而最重要的核心内容则是,宣告了尼克松明年即将访华。

这两年无疑就是内地的外交大年,随着这次访问被公布,米国对华新政策这只久悬的靴子终于落地。当大哥的既然下定了决心,那么西方阵营的小弟们自然唯马首是瞻,随之而来的便是内地政府的一波建交潮。

而对于东南小岛来说则自然就是一波断交潮了。眼看就要被米国爸爸抛弃,凯申公父子如丧考妣不用多说,岛内一片愁云惨雾,人心惶惶之下,众多社会上层人物纷纷开始着手移民事宜,准备跳下前朝果党这艘破船。

米国大使馆的签证官员们,猛然得到了一个捞钱的大好机会,收受金钱贿赂都收不过来,最后干脆就根据那些夫人小姐们的姿色和床上功夫来决定怎么发签证。

“上午好!”卡斯帕彬彬有礼的向开门的女士问好:“我是卡斯帕,跟菲尔班克斯先生预约了今天的会面。”

中年女秘书点头确认:“你们好!主任正在办公室里等你们,请跟我来。”

卡斯帕扭头,示意身后的罗安平跟上,两人便紧跟上几步迈进了哈佛东亚研究所主任费正清的办公室。

罗安平最终是借着一个南加州大学的访问学者的名头仓惶逃离了东南小岛。北美分舵卡斯帕就在洛杉矶搞电影投资,这个名额实际上是他花钱替罗安平买来的,根本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研究计划。所以罗安平这段时间其实没正经工作要做,在南加州大学里完全属于小透明,全部心思就是搞学术公关。

而北美分舵所属的“硅晶风投”投资成立的“加州科学仪器公司”,也在他的技术指导下成功研发出来了PCR仪。微波炉大小的设备很方便携带。罗安平就带着这东西,跟上门卖家用电器的推销员一般,满米国找各种门路拜访生物学界的著名学者们,逮到机会就鼓吹一番自己的PCR成果。半年下来不仅英语流利了,脸皮也厚了不少。

首节上一节65/1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