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在香江上 第47节

但那时的黄浦,并不是现在黄浦船坞,而是只剩下港口的黄浦。因为黄浦的船坞业务已经在七二年的时候,跟太古船坞合并了。可以说,已经被吃掉了最肥美的那一块。否则价格绝不可能只有那么一点。

在眼下这个时间点,黄浦船坞还没有成为那些地产商们的目标,连和记洋行也没有开发这块地方的计划。原因很简单,港英政府对工业用地转为开发住宅,要征收大笔的地价补差款。楼市行情越好,补差款就要缴纳的越多。

现在那些后世的地产富豪们,还处在忙着收购旧楼改建的原始积累阶段。以黄浦船坞的体量,香江有实力打它主意,并敢于补地价赌一把楼市行情的人一个都没有。

没人打主意,而且经营业绩很一般,这家公司的股票因此长期维持横盘,甚至被股民称为“僵尸股”。

这样一个并不被看好的公司,而且祁德尊过两年就肯放手,那现在由汇丰出面拿下,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祁德尊当年收购和记的时候,就是靠汇丰的贷款才得以成功,并且这些年一直欠着汇丰大笔的债务。

孙强现在并不想对几家洋行开展强行并购,那样会刺激到某些人的神经。能说动汇丰出手促成协议收购,付出点代价也不算什么。

明知道七三年会大崩盘的孙强,肯定也不会现在去开发,但为了狙击太古,却必须要提前拿下来。

太古应该说是四大洋行里最难对付的。不是说实力如何,而是它的经营非常稳健,基本上就不参加金融投机,也没有出过什么大的纰漏。即便孙强狡猾如同狐狸,也对这只乌龟无从下嘴。只能是从各方面进行限制。

抢掉黄浦是限制太古的地产板块,回头孙强还要处理掉国泰航空。剩下的,就可以随便他们了。

平心而论,太古从在内地搞太古轮船起,基本还可以算是本分行商,而且从事香江难得的有点技术含量的工业。因此,大体上孙强倒是不介意留着施怀雅家族继续在香江厮混。

但恶心人的地方在于,这家公司培养扶持出来一位邓女士,卖身卖出了香江历史最高价。不仅混了个女男爵而跻身英伦上议院,还把港岛弄成了自己的封地!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孙强也决不能忍。

港岛、东西九龙、再加上新界,明明是能凑出一个子爵领的啊!

第一百三十章

“约翰!”沈弼随意的打了个招呼,自己坐了下来:“你现在到这边的时间越来越多了。”

孙强愁眉不展的摊手:“又有什么办法呢?我现在已经被汇丰绑架了。。。”

公用事业直接被汇丰硬按在了汇丰总部大厦里,联合证券也在成为全资子公司后搬了过来,这导致孙强不时的就要往港岛这边跑。

“我倒觉得是汇丰被你绑架了。”沈弼哈哈笑着:“比如说,我手上这份红磡隧道的政府批复。”

孙强这才注意到沈弼手上还拿着份文本:“郭伯伟终于肯让步了?”

由公用事业公司接手红磡隧道后续建设的事情,桑达士亲自跑了好几趟。戴麟趾和罗乐民都同意了方案,但在财政司郭伯伟手上却卡住了。这位香江经济“不干预政策”的始创者,极力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补贴,硬生生的搁置了这件事几个月。

这不是耽误大家发财吗?断人财路,是要承担后果的。要不是这个家伙明年就要退休,孙强连找几个人把他做掉的心思都有了。

说起来还是麦理浩比较好,产业经济上的事情一概不管,任由企业家们自己想办法发财,集中精力积极花光政府所有的钱,这才叫“积极不干预”。这个郭伯伟,只弄出了个半拉子理论,看来还是需要孙强出手来帮他发展完善一下。

已经提前领会了麦理浩执政理念精髓的孙强,准备明年麦理浩一就任,就奉上一套完善的理论,让这位港督花起钱来更加的理直气壮,更加的放开手脚。

“政府年度决算刚刚出来,去年财政盈余了5个多亿。戴麟趾和罗乐民都觉得,支付点补贴完全不会给政府带来什么财政压力。这才硬逼着那个守财奴通过了方案。”沈弼呵呵乐着。

“5个亿?!不少啊。。。这要是都拿来做补贴,起码能撬动100多亿的项目。”孙强倒没想到如今的港英政府居然还挺能存钱,现今的港英政府收入大头还是所得税,去年政府总收入也就24、5亿的样子。

这些年楼市还不够热,那些财政司的官员们,还没有被汹涌而至的土地出让金冲昏头脑。

沈弼点头:“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政府再省省开支,我们完全有可能做上两百个亿的项目。”

孙强对此非常赞同:“米国有一种‘小政府’的说法,我觉得应该发动专家媒体好好鼓吹一下,争取让香江政府早日接受这种先进理论。”

“何必让政府办那些不赚钱的机构呢?比如监狱,不如拿出来给我们来经营。我们可以像经营旅馆酒店一样,设置出套间、商务间、订餐服务,和特殊服务等等收费项目。只要努努力,实现盈利并不难。如果警队也交给我们的话就更好了!只需要给警察们下一个考核指标,他们就会把原本限速80的地方改成30,然后24小时守在那里开罚单。就算是法院,我们也可以设立某种罚金提成或跟监狱效益挂钩的激励机制。”

“真是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想法!”沈弼听完后坐不住了,开始兴奋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别忘了医院,所有人都会生病,这可是个大生意。必须限制公立医院的发展,最好就是全卖光!还有。。。嗯,墓地!私营之后肯定能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我们来设计一种二十年墓地按揭怎么样?再规定使用期限只有二十年,还完按揭他们就得再次续费。就算人死了几十年,依然可以不停的为社会经济做贡献!”

沈弼停下脚步,真诚对孙强说到:“约翰!真的!自从认识你之后,我的思路开阔多了!”

孙强露出会心的微笑,心中暗道:那是因为我比你多了几十年的见识。。。

两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惺惺相惜了一阵,孙强转到了另外的话题上:“我会让‘杰克父子建筑事务所’给金融家慈善基金会定期捐款的。你也要跟蒲伟思交代清楚。”

“不会有任何问题!放心吧,约翰!蒲伟思非常的聪明,而且很听话。工程上的事,他会安排的很好。”沈弼点了点头。

纵然有一些曲折,红磡的事情还是尘埃落定。有这个先例在,后面的地铁项目也就剩下点讨价还价的事了。而这些孙强都不用管,他只要关注好自己的利益就足够了,汇丰会搞定其余的所有问题,而且很乐意看到孙强就那么闲着。

相比起孙强弄这点小钱,汇丰才是利益巨大。当然,资金占用也会很大。

第一百三十一章

“包先生!咱们就先按二十艘五万吨油轮签吧,湿租,租期五年,从今年八月份开始算起。以后不够的话再追加。”孙强做生意,一向非常的爽快。

“跟老弟做生意,真是省心!租金方面我回头让公司再仔细核算一下,说不定还能再降一点。”

这种做生意的方式,让包船王都觉得有点不太好意思了。他给出来的价格只是一般优惠价,预留了一些还价余地,结果孙强只是稍微对比了一下市场行情价,就满意的点头了。大家都是背靠汇丰,说起来也是站在同一个战壕里,包船王觉得还是应该让点利交好一下。

孙强才懒得计较那点租金,三年后这点租金可能还不够他一个礼拜赚的:“不用计较价格了,我只希望能尽量全用新船,船况一定得好!”

“老弟放心!”对于这种人傻钱多的优质客户,包船王还有什么好说的,必须服务好:“我手头上的几艘新船到时候全调拨给你,剩下的我会抓紧时间向船厂定,两年内保证有二十艘新油轮供老弟使用。”

估摸着汇丰又要为此垫进去至少三亿美金,孙强满意的不得了,笑的嘴都快合不拢了。

“包先生,其实我还有件事想跟您谈谈。我想跟包先生合伙开一个船坞,负责船只维修保养。”

包船王手下船队庞大,肯定也是心疼天天往外付钱搞维修的:“这是桩好事,但船坞开起来可不容易,光是那么多工程师和熟手工人就不太好找。”

“不瞒您说,我很快就会收购和记的黄浦船坞,但我也不懂这个行当,所以想跟您一起来干。”孙强继续玩着所谓的以人为本的投资理念。

投资产业然后交给内行打理,从此不闻不问,现在已经是香江人人皆知的孙氏做派。

包船王投资做事也一向大胆果断:“老弟有没有具体章程?想怎么个弄法?”

“要做就要做最大最好!黄浦周边现在已经没地扩张了。”孙强忽悠起来根本就不用打草稿:“我的想法是,咱们合资在青衣岛那边弄块大地方,黄浦船坞的机器设备和人手,全都并到这家新公司里搬迁过去,另外再追加投资买新设备做大规模。新公司当然是由您来控股经营。过渡期间,黄浦公司也可以先由您来安排人具体经营。”

这孙强应该是想投资开发地产,所以把船坞业务当成包袱甩给我吧?!

包船王左思右想了半天,觉得这桩生意就跟有人给他送钱一样啊!稍微花点心思在上面,有自家船队的业务打底,超越太古船坞,拿下香江第一应该很轻松。

经过孙强将近四个月时间的摧残,到三月份的时候,香江的报业已然是另外一幅局面。

周石的老东家,商报,成了转型最容易也最成功的。他们本来就以商业信息见长,主要读者群体是对价格并不敏感的商业人士。而今干脆就舍弃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转而开始更多的刊登一些商业综述类的文章。依靠对经济走势的分析和预测,成为那些公司经理们的首选报纸。销量反而比原先略有上升,稳定在了八万份左右。

李明建接手后的天天日报,则完全成为了一份通俗文学读物,成为工薪阶层休闲消遣的最佳选择,尤其受到大中学生们的欢迎,也算是转型的很成功。但完全失去了舆论上的影响力。

成报依然坚持着做综合新闻报纸,但只能依靠特色马经等几个深入人心的栏目,勉强维持在五万份上下。从根本上说,已经成为一个特色副版为主,新闻只是点缀的报纸。

星岛降价到五毫的同时,大部分版面全变成了广告。在尝试全商业化方面居然走在了孙强的前面。

左派的那几份,都裁减版面以节省成本,并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一份变成了两张八版的纯新闻报;另外一份则更多侧重时评;两份都降价到了五毫,依然每天发行。剩下那份则改成了文学周刊,内容却是严肃文学。好吧,孙强承认,这种把一份报纸拆成两份来卖,然后双倍计算销量的做法,真的是很机智。

“香江报业的繁荣,凝聚着二十年来诸多报业同仁的心血。五毫报的出现,却让报业上演了一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悲剧。每念于此,吾心甚恸!”

转型成时事评论周刊,并以周销量五万份的成绩站稳了脚跟的查博导,开始了自己的反击。率先第一个使用“五毫报”这个称呼来指代华联日报。

然后这个称呼就被广泛传播和接受,甚至有人开始使用“孙五毫”和“周五毫”来表示对孙强和周石的鄙夷。

孙强对此毫不在意,作为一名原时空里的自干五,哪会在乎这个?!

这些文人们也就只敢做到这样了。到目前为止,孙强还是给他们留了活路的。真得罪狠了,谁知道孙强会不会又办一份时评什么的然后免费送?

对于这些报业人来说,孙强如今就是一条盘踞在舞会大厅吊灯上的巨蟒,半眯着眼睛假寐。下面的人在努力扭动着舞步的同时,又不得不自我收敛,只敢“蹭蹭”而已,这便是所谓寒蝉效应。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从入股TVB到现在,孙强只参加过一次董事会会议。其余的时候都是请假,然后委托利董事长全权代表对各项决议投赞成票。

利孝合对此非常满意,认为尼古拉给他推荐的这个股东真的是个非常不错的合作伙伴。比起野心勃勃总是试图插手节目制作的邵老板,强的不是一点半点。

而这次董事会,孙强依然想请假,利孝合却非要请他出席不可,说是:这次是要讨论TVB上市的问题,孙强作为证券业的专家,大家都希望能听听他的想法。

“上市最主要的是看公司盈利能力!TVB现在每年就这么二三百万的利润,股票价格肯定不高,圈不回来多少钱的。”孙强很是客观的评价了一番。

“话是说的没错。。。”利孝合缓缓发声:“但我们需要募集到钱来投入节目制作,否则就会被丽的压制的无法翻身。”

到去年年底,丽的有限电视的用户,突破了十万大关。给TVB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压力。如今最优质的广告客户,都是优先去找丽的,实在谈不拢才会来找TVB,而且价格也压得很低。

大家都很清楚,丽的之所以成绩这么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自制节目上花了大钱。而TVB在这方面,反而一直没理顺关系,导致空有邵氏和孙强的影视资源,却互相牵制着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

原时空里,利孝合和祁德尊最终迫于经营压力,向邵氏让了步,使得邵老板能够挤走祁德尊委派的总经理贝诺以及执行经理黄锡召,掌控了节目制作。在这个时空,孙强搅合了进来,显然给了他们其它的选择余地。

这次会议,不过是打着上市问题的幌子,把孙强拉过来解决节目制作问题。

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邵老板,孙强决定继续装傻:“要是准备大投资制作节目,我们股东就按持股比例追加投资吧。”

在座诸人听完,都在心里暗骂了一句:不差钱的狗大户!

投钱搞制作,实际上是有很大风险的。谁知道制作出来的节目能不能受欢迎?要是弄出一两部收视率不行的剧集,拉不到足够的广告,TVB这点利润就要全给赔进去了。跟丽的电视有用户按月缴费托底可不一样,TVB可是全靠广告。

首节上一节47/1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