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再见了,下次再来找你喝酒。”达维说道。
“哈哈,随时欢迎。”苏育大笑道。
两分钟后。
看着两人的车队在警车的带领下离开。
苏育站了好一会儿。
老友重逢。
不过几日又要走了。
他还真有点舍不得,他还想多‘炫耀’一会儿呢,算了,下次再请他们来吧,估计新安市正式成立的时候,零会邀请两人来。
。。。
两人的车速并不快。
经过检查站的时候。
他们再次羡慕地看了一眼。
“达维,等会儿我们怎么说,需要争取些什么?”盘丛问道。
达维深吸一口气。
看着外面宽阔的高速公路和密集的车流,说道:“刚才苏育说到诚意,我们不能要求太多,只要和苏育以前的待遇一样就好。”
“有道理。”
下午三点。
他们来到了内必都。
路上就和零通报了一声。
零同意了今天随时见他们,于是,在抵达内必都之后,他们直奔零那里,这个事情他还没有和手下们说,不过,现在谁还敢反对呢。
两人坐到零面前。
“有什么事?”零十指交叉,放到桌子上。
相视一眼。
由达维开口道。
“前两天,苏育区长带我们参观了一下缅亚经济特区,我们深感震撼,也想拥有和缅亚经济特区一样的待遇,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扶持。”
“这不符合规矩。”零淡淡的说道。
达维继续道:“这次来,我们是想求您一件事。”
“说。”零说道。
“我们想让两个邦也并入缅亚经济特区,两邦的人跟着我们穷了这么久,我们也没本事一定说给他们一个未来,只有您才能。”
“所以,我们恳求您,帮帮他们。”这段冠冕堂皇的话,达维可是想了一路,打着帮忙的旗号,至少给自已一个台阶下。
这样一来。
零就算拒绝了。
他们也不尴尬。
顺便。
也是给零一个同意的理由。
听了达维的话,零面不改色,这件事其实早就已经被指挥室知晓,对于两人的觉悟,唐青还真的有点诧异,这可省了他不少事情。
一旦这样做。
缅亚经济特区的总面积将会超过二十五万平方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
超过了缅痶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如此巨大的面积,地下所蕴含的矿藏,足以让亚元的发行上限提高个几千亿,也许还不止呢。
达维和盘丛紧张地看着零。
“你们认可缅亚经济特区的模式吗?”零没有直接回答。
达维连忙点头,“认可,当然认可,事实证明,这样的所有权和发展模式前所未有,但却十分高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对对,我们相信您。”盘丛附和道。
零微微点头。
“你们有什么条件?”
“我们想和苏育副首一样,见证和参与两地的经济崛起。”达维心下松了口气,看来,零还是动心了,还好,不会被零赶出去。
零忽然一笑。
“不错,没有狮子大开口,提一些过分条件,这表明你们是真的在为治下百姓着想,今后,请继续保持这份心,为百姓们服务。”
听到这话。
两人大喜。
看来。
这步棋走对了,零答应了。
“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达维郑重地说道。
零说:“嗯,不过事关重大,牵扯很广,还需要各位副首的讨论,明天早上九点,我会召开会议,就这件事进行商讨,你们明天也来出席吧。”
“是。”
说是商讨。
但是两人知道,这件事已经是铁板上钉钉。
。。。
次日。
上午。
九点整。
副首以上齐聚会议室。
就连苏育都来了,看着盘丛和达维,其他人都有点无语,你们两个也太能折腾了吧,这才几天,就突然搞出这么大事情。
苏育则是兴奋。
这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此时。
他们已经知道了这次会议的议题。
除了苏育。
都觉得两人是疯了。
或者就是零用了什么手段。
不过。
既然能上会。
就代表着零有这个意愿,零要做的事情,现在还有谁能反对?他们来这里,无非就是来当个举手党,质疑?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何况。
这样也不错。
反而缅亚银行集团若是接过两个邦的建设,那他们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这样一来,在别的部门和国家项目上,就能有更多拨款。
等于说。
在这件事上。
他们其实拥有共同的利益。
于是。
在一片赞赏声中。
会议全票通过了这个决议。
最快更新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这才是自己人的待遇(求订阅!)
当然。
会议虽然通过。
但想要成为事实,还需要走流程,不过这种几乎毫无悬念的事情,已经可以算是最终决议。除了流程,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不可能即刻生效。
。。。
会后。
达维和盘丛来到了零的办公室。
除了两人。
还有苏育。
因为通过的决议中,今后两个邦隶会属于缅亚经济特区管辖,苏育是区长,达维和盘丛还提任了副区长,两人主要负责各自的区域。
从此。
缅亚经济特区分为了三部分。
新安地区。
单邦地区。
克邦地区。
三个地区组成了新的缅亚经济特区,使用原特区的制度和基本法律,由缅亚银行集团负责今后的规划和建设,缅亚经济特区政府负责日常管理。
看着坐直了的三人。
零开口道。
“这件事情今晚的新闻就会播出,但是正是划入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缅亚银行集团会派遣专业人员对两个邦的资产进行彻底清算。”
“即日起,暂时冻结两个邦的所有土地、矿产资源交易,原有建设项目继续,但是正在审批的项目暂停,等待资产清算结束。”
“这次资产清算包括土地、人口、环境资源、城市建筑、公共设施等一切有形资产的确权、登记。以适应缅亚经济特区的制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