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1769节

既然王朝都快没了,得选出来一个国王统治,东法兰克王国的这四个公国代表一商量,决定还是让西法兰克人来当这个东法兰克的国王。

可这又招致贵族们的不满,说好了分家还找人家来当国王,这是等着复辟呢?可上层的决定也没法反对。

于是,西法兰克一名叫康拉德的公爵堂而皇之成了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

次年,萨克森公国的统治者——萨克森公爵逝世,新继任的萨克森公爵是前任公爵的儿子“捕鸟人”亨利。

亨利刚即位时,康拉德国王提出要剥夺萨克森公国在图林根这一片土的地主权,这一举动激怒了新上任的亨利公爵,然而他并没有直接跟国王硬碰硬,毕竟直接向国王宣战万一国王联合其它三个公国自己根本没有胜算。

于是他迁怒于国王的顾问美因茨大主教,并把美因茨教会赶出了图林根。

康拉德国王也不傻,知道这个萨克森人有造反的念头,但在别的公国看来亨利并没有直接反对国王,于是国王只能派自己的弟弟前去讨伐,结果埃雷斯堡一战,亨利公爵大获全胜,国王只能亲自率军赶来。

亨利避其锋芒,选择撤退到自己的领地坚守,长期的对峙对于这个新生的国家来说只有坏处,于是国王不得不于亨利签订停战协议,这也使亨利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战胜王权、保住自己领地财产的公爵。

不仅如此,918年康拉德国王在临死前认为“国王的幸运”已经交到萨克森人手里,亨利就这么从公爵变成了国王,这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来自本地区的国王。

事情还没有这么结束,一直默默无闻的施瓦本和巴伐利亚俩地跳了出来,凭什么你们萨克森人能当国王?施瓦本还相对安分,巴伐利亚直接选出了自己的国王,想要从东法兰克王国,也就是德意志地区独立出去。

新上任的亨利国王见到这种情况知道自己再不做点什么这王位也坐不稳,先是拿下来摇摆不定的施瓦本公国。

被孤立的巴伐利亚见状没有退缩,打算开始持久战。

其实亨利当时还陷入另外一场争斗,那就是与西法兰克争夺莱茵河附近的洛林。

双线作战让亨利始料未及,一方面洛林易手于西法兰克,意味着收复无望,另一方面针对巴伐利亚的围城部队不能撤离,不得已只能与巴伐利亚国王和谈,巴伐利亚放弃独立向亨利国王称臣,而亨利国王则保证巴伐利亚的独立自主权,表面上德意志第一次完成了统一,但权力仍未集中于国王。

谁都能看出来巴伐利亚现在是个国中之国,亨利觉得无所谓,他儿子奥托一世就不这么想了——我堂堂国王竟然管不了自己领土里的事务?奈何有之前的合约,自己也拿巴伐利亚没什么办法。

直到937年,曾经的巴伐利亚王逝世,奥托一世国王觉得可以试探一下巴伐利亚地区对统一的态度,提出了小小的要求,即收回巴伐利亚公国内教会的特权。

这位年轻的国王太早实施了自己的计划,导致新公爵直接举起反叛的大旗,可没想到这只是各个公国对于萨克森人当国王所不满的冰山一角。

早先奥托同父异母的兄弟唐克马尔曾要求一个边疆爵位,奥托否决了他的提议,这让唐克马尔怀恨在心,而蠢蠢欲动的法兰克尼亚公爵和洛林公爵勾结西法兰克这只境外势力,推举奥托的另一个兄弟公开叛乱,全国上下乱作一团,王位岌岌可危。

这下好了,奥托算是明白了父亲为啥当年会妥协了,大家听命于王室只是给王室个面子。

939年,在莱茵河畔洛林公爵一度把国王逼到绝境,正在紧要关头,五大公国中一直未发声的施瓦本突入战局,决定站在国王一边,奥托总算是平息了叛乱,保住了父亲开创的王朝。

奥托也从中吸取了教训,在这之后奥托利用了一系列手段来“报复”各个公国,法兰克尼亚甚至永远失去了公爵,整个公国直接被王室接手;

接管洛林的人是奥托的好友;对于功臣施瓦本,奥托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下一任皇帝,迎娶施瓦本公爵的女儿,从而建立亲戚关系;而巴伐利亚则在后来被授予册封给了不久前还在叛乱的另一位投降的公爵。

也就是说,从加洛林王朝查理帝国分裂成中东西三部分之后,巴伐利亚的真正统治权从来就没有被东法兰克国王所拥有。

捕鸟人亨利没有收回主权,他的儿子奥拓也只是把主权交给一个非亲非故的投降公爵。

接下来的百来年里,凡上任的国王都不愿意干预几个公国间的关系,有时间安内,还不如攘外容易点。

德意志先是向东打下波西米亚,也就是现在的捷克,而后又直接干预意大利内部纷争,虽然意大利对于德意志半推半就,表面上加入德意志王国,然后等军队撤走后立马叛乱。

于是,以今天德国领土为主,形成了一个叫“神圣罗马帝国”的新国家。

多说一句,这个神圣罗马帝国既不神圣,因为跟天主教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也没在罗马,只是因为该国皇帝加冕需要跑到罗马去一趟,说白了就是德意志帝国的马甲而已。

放任不顾的巴伐利亚渐渐被一个名为韦尔夫的家族控制,一开始韦尔夫三世作为巴伐利亚公爵只是把妹妹嫁到了皇室,之后便确保了韦尔夫家族永远统治巴伐利亚,韦尔夫四世的儿子黑亨利凭着皇家关系把萨克森的部分土地强行规划到巴伐利亚。

黑亨利的儿子还迎娶了时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洛泰尔二世的女儿,甚至仗着自己是前任皇帝的女婿竞选神圣罗马帝国皇位。

包括萨克森地区等大部分领地都被来自巴伐利亚的韦尔夫家族控制,神圣罗马帝国皇室渐渐被这个家族蚕食。

这时,神罗帝国的一位皇帝即位,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红胡子”腓特烈·巴巴罗萨。

“红胡子”的称号来自于他六次出征意大利,意大利人的血把他的胡子染红了,足以彰显他的残忍。

腓特烈的母亲就出身于韦尔夫家族,但他为了当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并巩固地位,决定大力削弱控制着巴伐利亚的韦尔夫家族势力。

腓特烈虽然成功让韦尔夫家族在巴伐利亚的公爵狮子亨利黯然下台,但对韦尔夫家族的权力,则只有抑制,而无法消除。

该家族势力深深植根在巴伐利亚州的各行各业,而且竭力将家族人马安插进入帝国高层。

腓特烈这种类似于我国历史上“削蕃”的操作,也只能让韦尔夫家族不再继续扩张其权力,对该家族老巢巴伐利亚也姑且让其继续统治,只不过不要太闹独立,给皇帝一点面子就好。

到了中世纪末期,教廷对各地在经济上的榨取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16世纪初德国交出去给教廷的财富比15世纪末皇帝所征的税款高二十多倍。

教廷的压榨剥削遭到人们的反抗,来自德国的马丁路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然而他的改革还并不彻底,深受教廷迫害的人们还觉得不够过瘾。

于是广大人民群众投奔另一位在反教廷上主张更激进领袖闵采尔,也正是在闵采尔的带领下德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主要来自三个地方,分别是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施瓦本。

作为古老的公国,巴伐利亚缺席了。

第两千零七十九章 只能是情绪(求订阅)

巴伐利亚缺席了,起义很快被镇压,要是说之前巴伐利亚是不满统治者,与其它公国站在不同的队伍,而现在即使有了共同的敌人,巴伐利亚也与德国其他地方不站在一条战线,这就很值得玩味了!

表面上巴伐利亚是害怕农民起义,背后隐藏的整个德国的裂痕已经显而易见,更何况各位诸侯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信仰,南北德国已经分道扬镳了。

随后的1618年三十年战争,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部德意志邦国站在了天主教一面,与北部新教阵营兵戎相见,宗教之间的冲突已经演变成了各个国家背后的利益争夺,而分成两派的德国,考虑更多的是对自己地区的利益获取。

看版图,整个德意志地区像是沾满芝士的披萨块,本身已经分裂成多块了,就剩下名字和一个空有虚名的“德意志国王”的名号还将各部分粘在一起。

从整个欧洲的区位来看,德意志地区夹在北海、波罗的海和阿尔卑斯山之间,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无论是交通还是基建都无比适合帝国的发展壮大。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位置,本该在历史中脱颖而出,可就是没形成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

1867年德意志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北德意志联邦在普鲁士的带领下建立,威廉一世成为德国皇帝,俾斯麦任首相。

此时中北部完全统一,在南边,有四个小邦国仍然保持着独立,其中就有巴伐利亚。

虽然表面上独立,但巴伐利亚这些小国家,实际上背后是法国在操控,或者说,当时德意志地区南部这四个独立国家其实无非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操控的傀儡zheng权,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独立。

拿破仑三世一生的目标就是重现拿破仑帝国时期的荣光,他积极发动对外战争,本就亲法的这几个德意志邦国自然不能放弃,而俾斯麦则一生致力于为了完成德国的统一大业。

首节上一节1769/1809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