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纵享人生 第1503节

尤其是搭配奶酪饮用,喝着喝着愈发上瘾。

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 100倍的小目标(求月票)

“现在酒庄年产量是多少?”

杨橙的酒量还可以,除了魔法精选那款,剩下的都只喝了一小杯,饶是如此,脸也开始泛着红晕。

“一年6万瓶左右~”加里霍纳如实达到。

杨橙嘴里嘀咕着这个数字,6万瓶看似很多,但比起大酒庄来说,这个数字还不足一个零头。

如果按照均价20美元计算,6万瓶一年的年收入就是120万,还可以吧,勉强能接受。

之前赵燕子在法国买的酒庄年产量不过3万瓶,愣是被她炒成了大酒庄,实际上像那种所谓‘特级’酒庄在波尔多不过是第四级,产出的红酒刚刚入门而已,真正顶级的酒庄绝对不是她能够买得起的,话说回来就算买得起也没人卖。

“现在酒庄有多少人?”杨橙又问,这涉及到成本开支,他必须要关心。

加里霍纳有些为难,不过看到杨橙坚定的眼神,知道这些消息是必须要透露的。

只能道,“刨去行政、服务人员,围绕酿酒的工作人员一共35人~”

杨橙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35人?这么多?

要知道在波尔多,三个人便可以运营一个125公顷的酒庄,可以省却庞大的销售队伍支出,甚至可以将97的葡萄酒价格定在15欧元以下,这才可以将葡萄酒定位‘快消品’。

很多人不理解,象征法国贵族文化的葡萄酒竟然不是以奢侈的方式存在,但这就是波尔多葡萄酒的赚钱哲学。

而且说三个人运营一家酒庄也不是胡编乱造,事实上波尔多的很多酒庄都在用这样的模式运营。

一家年产六万瓶的酒庄,从剪枝、采摘到酿造、储存、装瓶,三个人完全足够运营了。

很多年产60万瓶,超过65公顷的酒庄,除去采摘人员,就只有十几位员工维持日常运营,什么都不耽误,所以杨橙听到艾拉斯酒庄只有6万瓶的产量,却拥有35名员工,这还没算上接待中心的这些行政、服务人员,恐怕加起来快100人了,这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支出,难怪艾拉斯家族撑不住准备引入合作伙伴。

杨橙单手举着酒杯,轻轻的摇晃着,任由深红色的酒体在杯中荡漾,微微抿了一口后,轻声道,“你知不知道,在波尔多,曾经最花人力的采摘环节都能由机器完成了。”

现在都是用机器采摘的葡萄,因为能在短时间内将葡萄采摘好,让葡萄在甜度上保持一致,因此这样采摘的质量比人工采摘的效果还要好,最关键的是省钱。

加里霍纳是业内人士,又怎么会不知道?

苦笑道,“目前波尔多葡萄园80的收割工作都是由机械完成,这能够保证葡萄收割的精确时间,因为葡萄采摘过早会酸涩,采摘过晚会缺乏香气。”

杨橙打了个响指,“没错,我不明白,为什么威拉梅特谷没有与时俱进。”

当然他也知道可能跟规模有关,比如z国的葡萄酒产业属于规模化生产,自产自销。

而波尔多多年的葡萄酒贸易已经形成了一条利益链,葡萄酒生产者对销路并不担心,他们甚至对价格也不是很清楚。

他们只管把葡萄酒酿制好,其他贸易的事情都可以交给经纪人处理。

经纪人制度,是波尔多葡萄酒贸易环节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波尔多,经纪人被非常严格地控制,在波尔多葡萄酒行业协会内,只有84个经纪人,其中10多位负责各大列级名庄。

这些数量“稀少”的经纪人,被认为是波尔多葡萄酒交易的三大角色之一。

经纪人通常对一个区域的酒庄和葡萄酒非常熟悉,他能够很方便地对接到合适的酒商和生产者,让销售变得更轻经济。

这样做的便捷之处,就是避免了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直接碰撞所产生的矛盾,在波尔多,葡萄酒生产者一般会通过经纪人销售葡萄酒,经纪人将葡萄酒售给贸易商后,这批酒又再到进口商或者零售商处,最后才会到达消费者手里。

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压缩了生产商的利润,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即使在葡萄酒圣地波尔多,拥有酒庄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暴利,对于酒庄投资来说,3~8之间的年投资回报属正常,许多酒庄盈利非常少,甚至有些酒庄只是为了达到收支平衡,这些酒庄不是以战略出口为盈利目的,而更倾向作为投资者所选的一种享受生活的方式。

所以如果想要赚钱,酒庄必须尽可能的节约开支,比如用机器代替人工。

但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美国这边的很多酒庄甚至在赔钱,没办法,他们必须直接跟采购商贸易商对接,尽可能的想要将利润最大化,往往一座酒庄既要负责生产又要负责销售和运输,无形之中增加了人力开支。

想想吧,一家酒庄有老板、有管理人员、还有基层员工,销售团队也得是自己,再养一只运输团队,成本能不高吗?

果不其然,加里霍纳的解释和杨橙所想如出一辙。

杨橙只好道,“事先声明,一旦收购成功,对于员工数量方面,我们一定会做出改变,当然,我们会尽可能的想出一个既不裁员又降低成本的方案。”

加里霍纳对此不抱希望,天下哪有两全其美的事儿?

可杨橙接下来的话,却让他认清了一件事,果然自己只适合酿酒不适合管理。

杨橙的方案很简单,在收购之后,他会着手准备招募集团管理层,由管理层负责组建各个部门,比如销售、运输、宣传等等,而现如今酒庄的人手,都可以抽调上去,当然,能力不够的,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被自动淘汰,这就怨不得别人了,谁让你能力不够呢。

再者,酿酒的员工也会被抽调到更需要人手的酒庄去。

以杨橙的规划,酒业集团肯定不会只有艾拉斯这一家酒庄,6万瓶的年产量怎么能够称得上集团?

至少得翻10倍才可以,100倍也仅仅是个小目标!

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种植园主(求订阅)

杨橙此时在加里霍纳的带领下,参观艾拉斯酒庄的酒窖,自不用说,整个人如同沐浴在酒缸里,张嘴闭嘴都是飘香的葡萄酒味道。

背着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其实我们要发挥好黑皮诺这个品种的优势,法国那边已经不再种植黑皮诺了,在全球几大黑皮诺产区,威拉梅特谷无疑是最优质的,我们必须要学会把优势扩大。”

波尔多那边有严格的葡萄酒分级制度,以及对原产地的大力保护,说白了就是根据产区设定规范标准、质量细则,所有葡萄酒企业遵守这些规定,不过这是需要通过时间和经验才能认知风土和产品,不是一蹴而就的。

波尔多产区保护原产地的法令至今已经执行了近百年,当初是为了防范欺诈和贬价危机而制定的一项国家法令,这种保护建立之后,让波尔多地区的葡萄酒名声大噪,价格上升,此后,很多产区都效仿,比如勃艮第产区、香槟产区、干邑产区等等,但波尔多名气一直是最大的。

其它国家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美国已经算是能跟得上脚步了,但也仅仅是入门,像z国,划定一个产区后,如何界定产区酒仍处于非常粗放的阶段,并没有任何法律细则规定,但波尔多对产区的规定却非常细致,比如说,规定了葡萄树最小种植密度是每公顷4000株,葡萄树之间的行间距不得超过25米,平均最大产量也控制在1万公斤。

如果制作成红葡萄酒的话,还设定了最高产量为68百升/每公顷,波尔多以这样细致的规定来规范整个产区品质。

外人看来有些可笑,葡萄酒整齐得像军队列阵一样,连行间距都有严格的规定,但这就是人家能够产出优质葡萄酒的原因,不服不行。

加里霍纳也承认这一点,“威拉梅特谷最近在效仿波尔多产区,打造我们自己的产区协会,一点点的像集团化发展,大家都认为一起卖酒比各自销售要好,关键是省心省力,不过合作就涉及到利益分配,这一块目前还未达成一致。”

他的言辞中充满了对这件事的不满,也是,他是个纯粹的酿酒师,不想被世俗利益所干扰,很多成名已久的艺术家也这样,认为自己的作品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那是一种玷污。

但现实是,如果没人买你的作品,就算你自认为全宇宙第一也没用,想要别人认可,金钱永远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标准。

关于这一点,杨橙没有跟他多争论,他只需要完成好自己的酿酒工作就够了,怎么卖不是他需要操心的事情。

参观完酒窖,杨橙等人出来,准备到葡萄园去逛一逛。

首节上一节1503/1809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