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 第343节

  可三郎不打算坐来时坐的车,雇了一辆带车厢的马车。

  林济世和朱氏的脸都黑了。不带车厢棚子,就是敞开的。男女坐在一辆车上,这也没事。可这如今,就只有那么一点空间,叫自家侄女跟两个大伯子挤在一起,哪怕女婿跟着,也不行。太不讲究了。

  不是说着殷三郎是读书人吗?礼呢?书都读到狗肚子去了。

  自家本来是有马车的,就因为考虑到不能挤在一起,才没说叫马车送的话。结果呢?

  朱氏就道:“我们有不少东西要带去家里,分开走吧。”说着,就见栓柱已经去叫人驾车了。

  三郎和二郎这才上了雇好的马车,先走了。

  二郎上了车就道:“这林家也真是的,既然有马车,昨天晚上为什么不叫他们家的马车送咱们一程。”

  三郎就白了二郎一眼,“我都说要出门办事,人家自然得避嫌了。这不怨人家。这才是讲究些的人家的做法。”

  二郎这才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林济世和朱氏也没什么东西要带,都是县城里的果子蜜饯点心,给老人带回去当零嘴的。又不占地方。

  不用跟别人挤着,真是太好了。

  两人在马车里靠着,还睡了一觉。有给林家带的东西,自然先去了林家。赶车的伙计,马车,都先在林家修整一夜,第二天才能回县城去。

  陪着林老太太说了几句话,金氏就催着两人回去。“你家里也都等着呢。有功夫再来就是了。”

  殷家的院子里,一片喜气盈盈。

  “我就说,我们三郎有出息。你们瞧瞧,这白花花的二十两银子,可不都是三郎挣来的。”老太太乐呵呵的,对着众人道:“你们总说我偏着三郎,我能不偏着吗?你们谁给我挣过这么些银子来。还有这么些东西……”

  给老太太的银簪子,给殷幼娘的银镯子。给梅氏还有她的一对双生女儿,一人一身衣服料子。给了钱氏和何氏一人一个银戒指,给了林雨桐和小何氏还有不在家的宋氏一人一对银耳坠。都是又细又薄的东西,不值什么钱,但就是挺会哄人的。

  又给了三房的殷桃,殷杏,还有大房梅氏给殷家生的女儿殷娥,一人一朵头上簪的头花。

  却独独没有给范氏。

  “你这混小子,怎么没有给你媳妇的?”老太太笑道。

  三郎看了范氏一眼,“给媳妇的最好,不能给您老人家看见。怕您跟小媳妇吃醋。”

  老太太就哈哈大笑,范氏脸上这才带了笑意。

  林雨桐和四爷吃了饭,就跟着殷老二和钱氏回了屋子。

  四爷将十两银子给钱氏,“您收着。”

  钱氏摇头,将银子给了林雨桐。林雨桐不接,“我们那屋,不安全。还是您收着吧。”

  林雨桐那天回门回来就发现了,屋里有人进去过。这次,她就买了一把锁,屋子的门还是要锁的。

  殷老二点点头,“孩子给,你就拿着。攒在哪不是攒啊。”说着,就小声问四爷,“你们哥三个,私下里分了不少?”

  四爷也不细说,“都是一样的。见着了,就得分一份。至于他怎么弄银子的,我也不问,知道的多了,事就多了。”

  殷老二这才诧异的看四爷,“你小子可算是开窍了。”

  连着两天的晴天,地里能下去人了。

  高粱,玉米,花生都能收了。

  殷老二一边收拾农具,一边对老爷子道:“咱们也没多少地,人也够。叫四郎跟他媳妇去收嫁妆田里的庄稼吧。趁着天气好,得抓紧呢。”

  老太太从堂屋里转出来,“先把家里的地收完了,就那五亩地,一家子这么多人,半晌功夫就收回来了。拉回来一起晒,省事。”

  殷老二撇撇嘴,就知道老太太想把那五亩的粮食收到家里面。

  可是凭什么?人家那是媳妇的嫁妆,只能供四郎媳妇用的。家里想占,没门。

  他呵呵一笑,“什么时候三郎媳妇把陪嫁的家私都交出来了。什么时候那田里产的,就归咱们家用。”

  老太太手里拿着鞋底子,顺手就朝殷老二扔了过来,“你个瘪犊子……你个不孝子……”

  殷老二呵呵一笑,一边咬牙磨刀,一边轻声道:“您老尽管骂吧?当初是谁把我自己赚回来的十八两银子,给她大儿子置办了一身人模狗样的行头,就为了拜上一个名师。你们不给我娶媳妇,我自己赚钱娶媳妇。结果,我跑了一趟镖,卖命的钱给你大儿子做了一身好衣服。用半袋子陈粮,给我换了个哑巴媳妇回来。你尽管骂,骂的世人都知道你大儿子是个什么德行,你就消停了……”

  老太太喉咙就像是被掐住了一样,一下子出不了声。老二这些年,但凡一个不如意,就将这陈年旧事拿出来提一提。可偏偏这事,是她理亏。

  老大的前程要紧,她当时只是挪用了这银子。想着回头补上。可老二这瘪犊子,愣是找到了那位大儒,在人家门口哭诉委屈。闹的那位先生连见也没见老大一面。还有那身衣裳,也被老二半夜起来,扔进了灶膛里,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她这才气急了,给他娶了个哑巴媳妇。

  从此,母子俩算是杠上了。

  老爷子在一边抽旱烟,“叫四郎两口子去收吧。咱们家人手够。得空了,给他丈人帮帮忙。这婚事上,咱们家理亏。”

  殷老二这才停下嘴里的碎碎念,得意的看了一眼老太太。

  厢房里,范氏小心的看了一眼靠在床头的三郎一眼,小声道:“这家里这么吵吵嚷嚷的,也不是个事。这门风,也是顶顶要紧的。”

  三郎心不在家里,听了范氏的话,好半天才道:“老太太爱嚷嚷,你说怎么办?搬到城里?”

  “城里?”范氏摇摇头,“城里的话,一座小院都得几百两银子。要是镇上,倒还罢了。”

  三郎扭头,“镇上宅子多少银子?”

  “一百两就能有个小二进的院子呢。”范氏就凑到三郎跟前,“你那天给我三十两叫我收着,咱们再想办法凑一凑,买个院子,搬出去吧。这样吵嚷,相公也没法读书。”

  她心里有她的计较,与其这男人不停的盯着小何氏和梅氏,不如远远的避开这两人。整天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早晚要出事。

  三郎右手拿着书,打着左手的手心,“只有三十两银子,你就想办一百两才能办成的事。你倒是说说,你有什么主意?”

  范氏低头就笑:“看相公说的,如今没分家,房子买了,那也是给一大家子买。咱们只是暂时住过去而已。咱们私下里添三十两,再加上相公之前给祖母的二十两,这就是五十两。家里只要再添一半,就能买一套房子,何乐而不为呢?”

  三郎这才转头看范氏,这媳妇还真是个黑心的。“你是想叫家里卖了粮食,给咱们买房子?”

  “怎么是给咱们买房子?那房子还是家里的产业。”范氏瞪眼。

  三郎心里呵呵,你爹就是县尉,房契地契这些文书,别人要私下里更改,那是难上加难。你要更改,那却是一句话的事。甚至只要给书吏递上一句话,这事就算成了。反正房子还姓殷,只是落在了大房罢了。

  他心里警惕,觉得这媳妇心眼真多。另一方面,也觉得这样对自己更为便利。别的不说,就只家里的饭菜,自己就先受不了。就算给自己再多的优待,那也没好到哪里去。

  “家里的粮食都卖了,也不值多少钱。”三郎摇头,“最不值钱的,就是粮食了。能有个二三十两银子,就顶天了。”

  范氏就抿嘴笑,突然转移话题道:“说起来,小姑的年纪也不小了。可有合适的人家?”

  三郎眼睛眯了眯,“那倒没有。怎么,你有合适的人家要说合?”

  范氏就捂嘴笑:“我刚嫁进来,就怕贸然给长辈说亲,不合适。不过人家倒是好人家。知州大人,这个门第不算低吧?”

  三郎瞳孔猛地一缩,这娘们太毒啊。冯知州家的次子,听说是快不行了,正要找人冲喜呢……

  就为了买个院子,就动了这么多心眼,不惜将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往绝路上带。三郎的心都止不住哆嗦。此刻,他终于知道什么叫最毒妇人心了。

第456章 寒门贵子(10)一更

  三郎呵呵的笑了两声,没有往深了说。只敷衍的道:“行了,别异想天开了。”他朝外面看了一眼,不敢想象跟这个女人搬出去自己会过什么日子,就道,“一大家子住在一处挺好的。这么多人供养了我,我不能昧良心。这样的事,是私德有亏。以后叫人翻出来,哪里还有前程可言?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要是不习惯,过两天给奶还有你,买了小丫头使唤。”

  他看着外面热闹的庭院,觉得只有在这么多人眼皮底下,自己才是安全的。要跟这个女人住到外面,以她这样的心性,还有她那个得罪不起的爹。自己这一辈子,才算真是掉到井里了。

  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就是个混账,但是混账也是有底线的。在夜店里,见到十几岁未成年的姑娘,他会多给点小费叫她回家,但坚决不碰这样的小姑娘。人家骂他假慈悲好,人傻钱多也罢。他都坚守这样的底线。

  他也确实是好色。但却从未对女人用强。自己看上了,先得用软功夫跟她泡,也就是所谓的追求。有看上自己的钱的,那大家玩玩,玩腻了,钱货两讫。谁也别说占便宜吃亏这样的话。

  要是对方拒绝自己的追求,那么他还是有骨气的,也先算是欣赏这种不爱钱的女人,绝对不会再去骚扰。更干不出坏人名声的事。

  至于下药害人,设圈套害人,但凡跟这种坏到黑心没人性沾边的,他长了二十多年了,也从来没有干过。当然了,常在那些藏污纳垢的地方,打交道的又都不是什么正人。肯定是见过听过的。但自己若是真知道了谁是这样的人,第一反应就是敬而远之,然后不动声色的慢慢疏远。

  而今天,这宋氏,叫他有了一种想要逃离的冲动。

  自家老爸说过,找老婆不一定要好看。所以,他没有因为对方的长相生出过逃离的心思。自家老妈就长得一般。可两人还不是生了自己。老爸在外面不干净,但也还是会按时回家。老爸外面那些女人他也见识过,也有那种女人想把父子两人通吃的。他也着过道。但那种的坏跟这样的毒辣还是不一样的。

  他看着外面,老爷子正在将篓子挨个的整修,老太太搬个板凳在一边纳鞋底。隔着院子,可以望见自家那便宜爹正在窗下读书。

  他的心神放松了一瞬。在这里,他至少是安全的。

  但松了一口气的一瞬间,他又升起了一股子不甘。

  凭什么?凭什么人家到了古代,不是为皇为帝,就是出将入相。哪个美人见了不折腰。

  怎么偏偏自己,就拿一个女人没办法呢?

  不就是一个县尉爹吗?

  若没有了这个爹,还不是想休就休了。

  他的心里升起一股子戾气。

  而范氏站在三郎的身后,刚好看到从厨房里出来洗菜的小何氏。不由看向三郎的眼神有点冷。原来他不想离开这个院子,是因为这个贱人。

  她的拳头慢慢的握紧,你不想出去住,我还真就偏偏要出去住。

  三郎扭头,范氏马上扬起笑脸。夫妻两个相视一笑,谁也不知道对方心里打的什么主意。

  林雨桐的嫁妆田里,种的全都是玉米。林家没用林雨桐和四爷去收,已经雇了短工,给林雨桐将玉米棒子给运到村里的大场上了。

  这场院就在村头,边上就是里正家的宅院。家家户户,在这场院上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晾晒庄稼的地方。

  殷老二直接从殷家划了一小块给林雨桐,棒子就倒在这里。

  四爷去田里招呼,林雨桐就在场院上,用剥下来的玉米皮编了两个能坐人的草垫子。然后坐上去继续给玉米扒皮。

  紧挨的是殷家的玉米,老太太带着女人,也急着给玉米剥皮呢。

  不过老太太见了林雨桐爱答不理的,林雨桐也只埋头干活,井水不犯河水。

  殷家如今只剩下六十亩地,却有二十口人。一人平均只有三亩地。交了赋税,剩下的口粮也就勉强能填饱肚子。要是供养读书人,那还真有点困难。

  尤其是今年娶了三个媳妇,花光了家里积蓄。如今家里剩下的,大概也就是早前给殷幼娘准备的嫁妆和三郎之前拿回来的二十两银子。

  其实有着二十两银子的日常花销,不用买粮食瓜菜的前提下,一大家子过两三年的日子是够的。油盐酱醋,人情往来,花不了几个钱。再说了,家里也不是年年都要添衣置袜的。大部分人家可能还不如殷家呢。

  可老太太心高啊,供不出个秀才肯定是不服气的。老爷子呢,估计心里也有不甘吧。花了那么大的代价,怎么能半途而废呢。要真是这样,这些年的辛苦不是白费了。

  不过好在,如今三郎成了县尉的女婿,有老丈人和媳妇帮衬,家里也轻松不少。

  老太太想起范氏,脸上的神色才松了松。林家虽然不错,但到底不能跟官家比。这么想着,不由的朝林雨桐不屑的瞥了一眼。

  有病吧!

  林雨桐没搭理她。别说是瞪一眼,就是老太太这会子指着鼻子骂她,她都得受着。

  这大庭广众的,不孝的罪名,她担不起。

  正说着,就听见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这不是三郎家的媳妇么?”

  林雨桐抬头,就见范氏摇摇晃晃的走了过来。

  她生的不白,偏偏要敷上白粉。在房间里,光鲜暗淡,还显不出别扭来,可这走到太阳底下,就实在是太显眼了。

  小何氏又‘噗嗤’的笑了一声,嘴里嘟囔了一句,“丑人多作怪。”这样的长相,就算是嫁的男人再好,她笼络不住男人的心,有什么用啊。

  范氏到了近前,仿若没听见小何氏的嘲笑一般。

  只坐在老太太身边的树根上,随手拿了一根棒子帮忙。

  “你回去吧,这里用不上你。”老太太心里满意,嘴上却客气道。

  “没事,我来搭把手。”范氏拿着一根棒子跟绣花似得,翘着兰花指一点一点的剥。

  小何氏瞟了一眼,“小心那棒子里钻出个虫儿……”

  范氏一下子就失手扔了棒子,“二嫂你何苦吓我。”说着,就嗔了一眼。

  小何氏撇嘴道:“咱们这庄稼活,可不归你这少奶奶做。”

首节上一节343/193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