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 第242节

  都快出了机械厂的门了,后面才传来脚步声,“等等。”

  林雨桐回头,是韩春霞。

  “听说你们有孩子了。我孙子孙女呢?带回来了吗?”韩春霞问两人。

  知道的挺详细。

  四爷不说话,林雨桐就不好不说话。她反问道:“连您都知道了?”

  “怎么能不知道呢?”韩春霞焦急的道,“刘建军回来探亲,才跟我说的。说是生在地震那晚,生了三个……”她说到孩子,显得很高兴。刘建军就是火车上那位,分到了林场。林雨桐生了三个的事,都当稀奇事传的挺远。

  韩春霞转头看四爷,“要不这么办,咱们厂,开始允许子女接班了。印臻顶我的班,我退休回去给你们看孩子。你们也能回城了。这个小林,不也是北京的吗?你父母在哪个单位啊?看接你爸或者你妈的班行不行。你们三个孩子,这当爹妈得体谅难处。你回去好好做做你父母的工作。这个申请啊,得抓紧,有时候它不好批,拖一两年也有的。”

  四爷看着韩春霞就有些复杂。这是因为云师傅走了,所以,想叫自己回来了。

  他拿了二十块钱塞给她,“拿着。以后我按月给你送来。孩子我父亲看着呢。我们的关系也马上调回来了……”

  韩春霞的脸一下就掉下去了,“你知道不知道……”她四下看了看,然后才低声道,“他是反……革命啊!你看着如今的局势好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就又开始算旧账了?你不光是自己陷进去,你还把我孙子孙女陷进去……”

  四爷不想听了,转身拉着林雨桐就走。

  在路上,四爷才道:“以后奉养给的充足点。孩子的事,千万别让她插手,她脑子,不清楚。这样的人不能教孩子。我知道你心软,但有些事情,不能妥协。”

  林雨桐点点头,“知道。”容易脑子热的人,比较容易被别人左右。所以,确实不能心软。再说了,等那几个继子结了婚,孩子恐怕还得她带。

  家事上的是是非非,有时候真是说不清楚。

  到了林家,已经是中午了。一家人刚吃了饭,林雨桐和四爷就到了。

  林妈拉着林雨桐,“你身子怎么样?不养两三年都不行。”

  娘家人先问自己好不好,婆家人都是先看了孩子,才想起孩子妈的。

  人心,就差那么一点点。

  “没事,这不好好的吗?”林雨桐跟四爷坐下。林大嫂就去给两人做饭了。

  “孩子呢?”林爸爸问四爷。

  “天冷,就没带过来。我爸跟我姐看着呢。”四爷看了一圈,又给林雨桐使了个眼色。

  这家里的气氛好似不对。

  “咋的了?”林雨桐问道。

  林大嫂看了林妈一眼,“小妹又不是外人,说说又怎样?”

  林爸就道:“我跟你妈的意思,这不是厂里允许子女接班吗?想着,你在东北也不是个事,老幺在废品收购站,也不是个事。不如我们老两口子退了,叫你们姐弟接班。结果,老幺不愿意,就要在废品收购站待着。那不是多出一个名额了。你妈就说你大姐两口子如今添了个闺女,也难。她的工资低,也辛苦,不如叫你大姐顶了她的班。别看在后勤,可轻松呀。就算把孩子带到食堂,也不影响工作。也算是能顾家了。可你二姐不乐意。她跟咱们厂实习的一个小伙子处对象。那小伙子家里是农村的,但是人家是大学生,工农兵大学生。出来就是干部。她想进了厂子,要是结婚,一个是子弟兼职工,一个是实习大学生,厂里怎么也得给个四十平的房子。她觉得,家里弄一套房子,比叫你大姐接班来的划算。这不,手心手背都是肉……你妈气的,这两天吃不下睡不着。”

  这糟心的。

  一个是养孩子照顾家,一个是婚姻大事。

  偏着谁,向着谁都是错的。

  林雨桐就笑道:“我的户口,粮油关系,年后就调回来了。我不用接班了。刚好大姐二姐一人一个。”

  林妈这才松了一口气,“我就怕给了这个不给那个,叫她们怨恨我一辈子。”

  正说话,林二姐就掀帘子进来,“谁怨恨您了?就跟你们说那不合算,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我们有了屋子,我们搬出去住。您把给我和小妹的两间屋子,租出去,收的钱都给大姐补贴家用。一个月十好几块钱呢。孩子的事,就更好解决了,你跟我爸都不上班了,不看孩子干嘛啊?我怎么说,你们怎么都不明白呢?”

第317章 那个年月(46)五更

  林二姐看见林雨桐,可算找到组织了,“我跟你说,这事这么办,划算啊。大姐从纺织厂,到药厂后勤,工资从二十七块六毛钱,变成了三十五块二毛钱。不到八块钱。可我这一搬出去,光是那一个小屋,租出去一个月也有八九块钱。大姐钱没少赚,我还多了一套房子。这哪里不划算了?你肯定也不回来住,是不是?也看不上那八块十块的。你那屋子租出去,也补贴大姐。这么一算,这钱还少吗?”

  “就咱们那屋子,比有些单身宿舍可好多了。再加上,那么多的年轻两口子还各自跟自家父母住,两口子想……都没个地方。这屋子独门,别说八块钱九块钱,就是十块钱,都有人租。好歹两口子在一块,才是过日子。是不是这个道理。”

  “爸妈非说这是什么来路不正?怎么来路不正了?这不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吗?占便宜不干,非得死较劲,有什么意思啊?”

  林雨桐看着说的口沫横飞的二姐,不得不说,她的算计才是对的。

  但大多数人都是不赞成这样的做法的。他们更看重铁饭碗。

  端着铁饭碗,一辈子不愁。甚至子女都能安置。就像现在一样,子女接班,还是铁饭碗。一辈子平平安安,本本分分。多好。

  林雨桐笑道:“不争这个了,你接爸的班,大姐去接妈的班。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多好。”

  “看着有钱能赚却不赚,这不是心疼吗?”林二姐说着就看了林爸一眼,“您再想想。”

  林妈直接拒绝,“不想!”

  林爸叹气道:“你大哥那边,看能不能升一个车间主任呢?影响不好。”

  这倒也是。

  林二姐也就不说话了。轻重她分得清。“那就留着呗。反正孩子越来越多,大哥家一个,大姐家一个,小妹一下就三个。孩子们聚一块,也不能没个住的地方。那就算了。”

  林妈这才拍她,“这还像是一句正经话。”

  林大嫂端了两碗鸡蛋臊子面来,一碟子酱菜,一碟子泡菜,“快吃。”又看了林二姐一眼才道,“咱们家的精明全跑到你二姐和咱们家老幺身上去了。”

  林雨桐就笑,“精明点好,精明的人不吃亏。咱爸咱妈就亏在一辈子老实本分上。”

  正说着,林雨亭就进来了,“刚才我三姐和姐夫进院子的时候,我就在收购站那看见了。”

  说着就跟四爷和林雨桐问好,然后盯着林雨桐的肚子看,“咋能放下三个孩子的?”

  众人这才问起怀孕和生产的细节。

  “……全连的人,围在一起遮风挡雨。也算是有惊无险。”四爷说的轻描淡写。

  可一家人还是挺的揪心。

  “孩子真的都好?可别瞒着。”林妈就急忙道。

  林雨桐点点头,“都不算小。生下来就没生过病。还不好?”

  那这就真是不错。

  林妈就又说,“孩子没事,那就是当妈的有事。只有那么点营养,全叫孩子吸收了。你瞧瞧你这脸黄的。”

  “不奶孩子了就好了。”林雨桐安抚了几句。

  两人吃了饭,看雪更大了,就起身告辞,“也不等大哥和大姐回来了。反正也在京城,我常回来。我们住的那边,外面还有人守着,不是很方便上门。等过段时间,我们带孩子回来。”

  “行!孩子要吃奶,就不留你们了。”林妈开始催林雨桐。

  林嫂子就收拾了鸡蛋,还塞了肉票,“你吃好了,孩子就有奶吃,就饿不着。”

  都是心意,林雨桐没法推辞,只得拿了。想着大不了过几天再叫四爷来一趟,还回来。

  刚才那兜里,也就是放了几斤糖,几斤水果。下雪路滑,不好拿。

  林雨亭一路将两人往外送。林雨桐就问,“你真不打算接班啊?”

  “每个人的粮食是定量的。在哪能有多少区别。他们都觉得我这不是正经事,挣得也少。但他们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林雨亭小声道,“报纸收上来和交上去,分量上,都是有点差别的。潮湿程度不一样的。再加上,有些零头大家都不算,比如二斤三两,这三两怎么算钱?可到了我这里,就积少成多了。光是这些,一个月就能多八九块钱。这还不算那些旧货里的宝贝。你知道我上个月,用几个坏收音机,凑出了两个好收音机。光是这个,上个月我就挣了八十。我干嘛去车间,叫人家对我吆五喝六的。刚进去,才是学徒工,一个月,也就二十来块钱,慢慢的等工龄上来了,一级级涨工资。我的天呐,我觉得这样挺好的。这话也就三姐和三姐夫听了,不觉得离经叛道。二姐爱钱,但也讲体面。觉得收废品,上不得台面。”

  看出来了,从林二姐挑了个大学生谈对象,就能看出来。

  林雨亭转头又道:“其实,我觉得二姐的想法是对的。屋子空着也是空着。不过,爸一直看中大哥这个当车间主任的机会,谁想闹幺蛾子都不行。”

  四爷就把自家买的小院的位置告诉了他,:“……以后,有事就去那里找。我不一定每次都在,但隔三差五的我都会过去。你跟邻居留个口信,我们也能知道。”

  “自家的房子?”林雨亭问道。

  四爷点点头,“手续齐全,是自家的,怎么了?”

  林雨亭低声道:“想存点东西。我那地方不够了。”

  四爷点头,看了林雨桐一眼,“钥匙给他一把。”也不问存什么。

  林雨桐把云师傅还回来的钥匙给他,“自己去放。避着点人。”

  林雨亭欢天喜地的接了。

  跟林雨亭分开,林雨桐就道,“那院子如今咱们也不能存东西了,怎么办?”

  四爷一笑,“怎么不能存?先回去再说。”

  两人回到小院,进了房间。就见四爷将床上的木板掀开,里面跟个小柜子似得。

  里面只放着十几本笔记。

  这跟个暗格一样的东西,上次绝对没有。“云师傅?”

  四爷没动几本笔记,“大概是这十年,他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害怕这局面是暂时的,所以,不敢轻信任何人。”

  林雨桐恍然,“那份信,有记号?”

  四爷点点头,“行了!这里足够大,能放多少放多少。”

  林雨桐将东西安置好。将屋子恢复原样,“没事!林雨亭那孩子心眼是活泛,但还算规矩,不会碰别人的东西。”

  两人准备回去,手里拿着林家给的东西。

  林家给的鸡蛋不多,林雨桐就给布袋子里面填满。也算个补贴家用的借口。

  又拿了熏鸡熏兔,还有两只狍子。都打着东北知青回来探亲捎回来的幌子。

  直到下午,天快黑了,才晃悠到家。

第318章 那个年月(47)一更

  这么大的孩子最是没良心的,爹妈就算不在家一整天,人家三个有吃有喝的,也不闹腾。所以老爷子特别高兴,“你们吃了晚饭再回来也没事。晚上要是照顾不过来,都放在我屋里。人上了年纪,觉就少了。能带的过来。”

  竟是十分期盼将孩子放在正屋。

  这绝对不行!本来爷爷奶奶就更容易溺爱孩子,这种手把手带出来的孩子就更是了。怎么看都会觉得是好的。

  四爷就笑道:“您这身体养好以后,等孩子断奶了,就放到您这给看着。”心道,等孩子断奶了,您也就出山了,忙不过来了。刚好。

  印长天本来还想说,老子身体好着呢。但孩子没断奶,还真是不成。

  冬天里,给孩子洗了尿布,都是晾在暖气片上的。就算洗的再怎么干净,味道总还是有一些的。

  这屋里要是来了客人,可真是有些不雅了。

  林雨桐就这么说。结果印长天还没说话,印昆就道:“谁家要是有这么三个大宝贝疙瘩,怎么稀罕都不为过。孩子的尿味怎么了?驱百病。”

  这就没办法了。

  这十年,人不光是对物质有了强烈的需求,对缺失的那部分情感也需要及时的填补。

  就如同如今的印长天,他迫不及待把子女安排回来,哪怕就是每天的供给有限,但也不想叫孩子离开眼前。

  就如同印薇和印昆,在失去了亲人联系的很多年之后,突然发现,家人没有忘却他,他在这世上不是孤单的。还是有依靠的。那种情感上的缺失,瞬间就被填满。

  就如同林家的人,叫林雨桐接班毫无争议。在他们看来,对下乡的子女是有亏欠的。

  过了两天,雪停了。屋顶上,院子里一层的积雪。几个男人都在清理院子,突如其来的,门就被敲响了。

  进来的是一个穿着一身蓝,带着红领章的中年人。很和善。

  一看制服就知道,这是派出所的。

  就是来通知一声,户口办好了。户口本也送来了。叫家里人赶紧去办了粮油关系。

首节上一节242/193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