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 第1071节

  “以后上学放学,跟严格一起?”林雨桐回来边收拾桌子,边问一遍正打算上前帮忙的闺女。

  “跟以前一样,他过来叫我。”清宁嘴角一直翘着,碰见小伙伴对她来说是个高兴的事。毕竟在县城,这孩子其实是没啥玩伴的。回老家还能跟清平和燕儿她们玩,可在县城,她的同班同学都比她大,人家玩都不爱带一个小屁孩的。

  想想孩子也是不容易,“行了!这儿不用你帮忙了,去忙你的吧。”

  跟清宁不一样,清远的小伙伴可就多了。小孩子聚在一起,在巷子里滚铁环玩,要不就是趴在地上,在地上挖出一个小坑来,把从地方捡的苦楝树的种子,那种绿色的小圆球一样的东西,放在小坑里,然后趴在地上吹,谁能把那没成熟的绿种子吹出小坑,谁就算是赢了。因此这孩子,都是干干净净的出门,回来就跟挖煤的似的,脏兮兮的就没个干净的地方。

  小老太一直就是奉行节约的人。用大铁盆在院子里晒上满满的一铁盆的水,脏猴子一进院子,就自觉得把他自己个扒干净,在盆里洗净了才敢出来。

  出来之后衣服也不好好穿,就一小裤衩,三角的小内内挂着,穿着塑料的猪八戒造型的塑料拖鞋,底子上带着气门,一走路就咯吱响一声的。

  只要这小子在家,就觉得闹的慌。哪哪都是吵的。

  不光是吵,而且啥都费。

  小老太这几天就念叨:“这个月的电费得多少钱啊?”

  费电!

  为啥费电?

  因为俩孩子带着他们的小伙伴在家里吃冰给浪费的。

  林雨桐不想叫孩子吃外面的冰棍。她是做食品卫生的,县城的冰棍厂的卫生情况到底及格不及格,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可现在的条件讲究不起来,就像是人家说的,我倒是想做的干净卫生,谁吃了都放心呢?可咱有这条件吗?

  没有!

  所以还得凑活!

  冰棍厂做最便宜的那种冰棍,五分钱一根的那种,就是用自来水里的水加了糖精冻出来的。给模子里放上这种糖水,再放那种细细的竹签子,只清洗过,但并没有消毒过的竹签子。冻结实了出来一包装就行了。要是有的竹签子没冻到冰棍里面,这种冰棍就便宜一点,一毛钱能买三根。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花钱少吃的多,没竹签子就不用竹签子,直接用手捧着冰棍吃。看的人都牙疼。再说那竹签子,吃了就扔,很多孩子沿着马路能捡一大把子几十根上百根,孩子们用这种竹签子玩游戏。一大把手一松,散落在桌子上或是地上,然后一根一跟的想办法挑起来而不能叫其他任何一根移动,否则就输了。孩子们把这种游戏叫挑竹签子。

  当然了,冰棍场也回收这样的签字,一分钱一百根,依旧有人把这当废品,收起来就能换钱。孩子们是捡的多了以后,能拿着去兑换冰棍。

  你说这样的吃食,敢放心的叫孩子们吃吗?

  怕他们嘴馋,林雨桐就自己做。酸梅粉搭着奶粉白糖,再加上点水果颗粒进去,冻上几个模板就够孩子吃一周的了吧。可谁能想到他们领一屋子的孩子,那点东西就不够分了。

  不够分没关系啊。

  清宁看了一遍她妈妈做,自家觉得是学会了。

  反正就那几样东西,随便加呗。奶粉加的多点就酥软点,奶粉加的少了就硬点,糖多了就甜点,酸梅粉多了就酸点。每次做出来的味道就有差别,但并不影响吃。

  然后就是没了就冻,没了就冻,又是这个年代的冰箱,本来耗电量就大。

  小老太说,整天就听见冰箱嗡嗡嗡的响个不停,那玩意也累,被俩小祖宗给折腾的。

  好在折腾的时间不长,还没等林雨桐抽出时间收拾这俩无法无天的呢,结果这个问题好像有了完美的解决办法了。

  什么办法呢?

  补课去!

  没错!就是补课!

  如今学校的工资一拖就是半年大半年,老师那真是过的拮据。

  这一放暑假,这个老师那个老师都开始开起了补课班。补课费不贵,二十天才收十块钱。而且这些老师都不太好意思上门,都是找家境一般,孩子又比较活泼外向,跟同学都能打成一片的那种孩子,叫这些孩子去同学家,一个一个的挨着通知去。

  还有些老师,比如美术老师,音乐老师,也开一些课程。有个年纪大的美术老师,就开了个书法课。别看这课的明目,也要紧的很。在县城,你说叫家长花钱叫孩子去学画画去,那大部分人的认识就是,那不就是玩吗?画画能有啥出息。但你说要是开的书法班,这就不一样了!朴素的观念里,认为字是人的门面,这个门面还是要装点好的。

  林雨桐没有犹豫,直接给自家清远报了一个书法班。书法班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学生来源也杂。不像是这些个班级老师办的班,都只收自家班里的孩子。

  清宁是把补课费都交了,但基本是都不去的。交钱是给老师面子,老师叫同学叫了,不去不好看,去了又耽搁时间。只能是交钱之后,咱还是该干嘛干嘛。

  少了清远以及他的那一伙子,家里日常只剩下清宁和严格,就两人,他们想闹腾也闹腾不太起来。

  这叫林雨桐和四爷一下子就觉得轻松了起来。

  以前那是老家省城县城的跑,累的跟三孙子似的。可如今没了金大婶了,四爷和林雨桐那是除非必要,完全可以不回去的状态。老二和英子偶尔会上县城来,反正离的也不远,见面也容易。在县城跟在省城还不一样,在省城的话,老家的人觉得省城陌生,不得不找个熟人壮胆。但是在县城,那找的人就少的多了。除非必要,一般是没人上门的。

  今年两人算是正式毕业了。六月份的时候论文答辩完成,七月初过去领了毕业证,这就算是一茬事了了。回来有了学历得上组织部门说明情况,估计很快,两人的工作调整就该下来了。

  暑期过半,好消息终于传来了,法院那边的消息,老三被减刑两年。

  这是第一次减刑。

  有一就有二,这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消息下来之后,四爷没声张,只他跟林雨桐知道。很快的,老三就知道了。出了一口心中的闷气之后,就给何小婉和老二都去了信。他从来不给老四写信,就怕这地址给老四带去不好的影响。

  何小婉和老二是接到老三的信之后,才知道的消息。

  现实老二和英子带着清平清安来了,再是何小婉大包小包的来了,“家里蒸的南瓜包子,你们有冰箱,放着能吃好些日子。”

  清宁最怕吃的就是南瓜包子,看着这一大包就眼晕。但还是接下了,“我放冰箱冻着吧。吃的时候解冻就行。”

  除了南瓜包子再就是大南瓜,“可面可甜了,熬粥最好不过。”

  小老太就高兴了,“还是家里种的好吃,在外面买了几回,都是水南瓜。”

  “你们缺什么叫人捎话回去就行了。”何小婉码起袖子就干活,“家里啥菜都有,地头种的,以后我叫顺路的车给捎上,捎一回够你们吃一星期的。”

  她是又扫院子又拖地,把厨房里里外外的都打扫了一遍,油烟这些不好擦的,她都清洗的干干净净。

  等人走了,清宁就偷偷的问林雨桐:“我三伯娘看着咋这么生分呢?”

  这就是有金大婶没金大婶的区别了。

  有那个人在,当妈的出面,四爷就是咋帮老三,那在当妈的眼里,都是应当应分的,而何小婉都不需要出面。可没那个人在了,到底是不一样了。亲弟弟对哥哥可以不挑理,但这弟弟也是有老婆孩子的,人家就远了一步。家里这样的话那样的话听着,有时候能帮十分的只出八分力,咋吃亏的都不知道。

  客客气气的,把心里的感激都放在行动上,又能吃多少亏。

  不过是看在别人眼里,觉得是低声下气了一些。

  林雨桐跟孩子说这里面的道道,“……说到底,不过是亲疏远近这四个字……”

  就更清宁似的,去老二家呆着横着竖着都行,但叫她去她大伯家或是五叔家,只怕横着竖着都是不舒服的。亲近的人不需要客气,需要客气的,一定是因为某种原因,并不亲近。

  清宁若有所思,“就像是小瑶到林家就跟到自家一样,我跟我姐到林家就跟做客一样。”

  是这个道理。

  小瑶是林玉玲的女儿,每年过年回林家,小瑶看起来就是自由自在的,翻箱倒柜,上上下下,家里没有她不熟悉的地方。可清平和清宁就是乖乖的坐着,人家问她们回头,不问就不说话,厕所在哪里都要问人。在那边吃了饭回来还得加一顿,不熟悉的地方没吃饱。说起来都是一样的外孙,到林家也都是嫡亲嫡亲的。不过是不亲近,来往的疏远的缘故,所以自然就客气了起来。

  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有时候来往的礼节归礼节,礼节做的周到与否,跟人与人之间是否亲近有时候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说到这里就行了,再深孩子也理解不了。

  林雨桐说起其他的,“开学要买新衣服吗?要不然去省城一趟,买了衣服再回来?还有什么需要的,这次也都买了。”

  真不缺新衣服。

  清宁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衣服不要了,给我买一双好的运动鞋吧。”

  这时候的运动鞋就那么几种,针对孩子穿的童鞋的运动鞋就更少了。而且有些穿着还臭脚。真不如家里做的布鞋舒服。

  林雨桐就跟清宁这么说:“穿布鞋,舒服还透气。”

  清宁就愕然的看她妈:在村里的时候,人家都穿布鞋您叫我穿运动鞋,球鞋。等大家都穿运动鞋球鞋了,您叫我穿布鞋。我咋就老跟别人不一样呢。

  不过她向来很好在穿着的事上费脑子,老妈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开学的前两天,史可来了,说是从省城回来,顺便给孩子捎带了衣服,给清宁捎带了背带裙,“这料子厚实,入了秋还能穿几天。”

  能说啥呢?高兴的收了。

  清宁还表示,严格在学校有她罩着。

  等人走了,小老太就嫌弃,“这是啥料子啊?穿着能舒服才见怪了。”

  是一种粗纤维的料子。上身是白的短袖,下身是鲜红的背带裙,上面是白色的口子。还搭着一双白色的长袜子,到小腿位置,带着蕾丝边。

  林雨桐很少这么打扮自家闺女,因此这孩子这么穿着,瞧着还有些奇怪。

  结果就试了一下,脖子上胳肢窝就磨的发红了。还是料子不怎么舒服。

  衣服不穿,但人家的人情得领,“严格刚转学来,又是因为想跟你玩从省城转来的,对人家照顾点……”

  “知道!”转学转办转出经验的清宁,一点都不觉得这是啥大问题。

  清远就在一边说:“我们老师都说叫我们这些小男子汉照顾点女同学,你干啥总叫我姐照顾那小胖子……”

  还叫人家小胖子,你就瘦了?

  跟人家比比,你俩到底谁是胖子?

  被这小子这么一打岔,刚才说到哪里全都给忘了。又开始叮嘱他:“在幼儿园,吃七分饱就行了,别总是吃的撑了……”他一天三顿都在幼儿园吃,吃成这德行,肯定是吃饭没怎么控制量。吃多的时候比吃少的时候要多的多。

  开学的日子是个周末,一大早清宁就去了,打扫卫生,自家去报名领书,一点都不要人操心。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自己去报名的。

  四爷不在,林雨桐只能去送清远。

  结果报名回来,清宁跟林雨桐扔下一个大炸弹:“妈,你知道我今儿再学校见到谁了?”

  谁啊?

  林雨桐正在把洗衣机里洗好的衣服往新买的甩干机里放,只询问的看了一眼自家闺女。

  清宁凑过来,“我今儿见我大伯娘了。”

  嗯?

  “她去你们学校干啥?”林雨桐问了一句,又紧跟着问,“你上去打招呼了?”

  “嗯!”清宁嘿嘿一笑,“我大伯娘如今在学校的食堂做饭。今儿我过去吃饭还是大伯娘打饭给我的,给我捞了一大勺红烧肉和排骨。还说晚上得空了过来,这两天光忙着安顿了,就没顾上过来。”

  林雨桐手一顿,“去食堂做饭了?”

  这事真不知道!

  等晚上的时候,老大两口子带着清丰来了。

  四爷也刚进家门还不知道这事呢,这会子见一家三口还有些惊讶。

  “……怎么不见清收。”林雨桐见只带了一个孩子,就问了一句。

  “送我妈那了。”李仙儿哈哈一笑,“一个月给十块钱,我妈帮着看着呢。”

  哦!

  看来是打算常干了。

  跟这两口子说话,基本是不用怎么套话,人家就把肚子里那点东西赶紧倒出来了。

  “是雪梨帮着安排的。”李仙儿满脸都是笑,“这姑娘就是有本事。”

  林雨桐的第一反应就是:雪梨是谁?

  然后翻遍了记忆,才从金家出了五服的一支里,找到了叫雪梨的姑娘。按辈分算,这雪梨应该是金家兄弟的本家妹妹。年纪吧,要算起来,如今也就二十二三岁的年纪吧,“这姑娘大学毕业了?”

  彻底想起来了。

  早几年的时候,确实有过这么一码事。有个姑娘是考上市里面的师专了。学费没多少,主要是个生活费。当时她家拿不出钱来。是她爸妈带着她,一家亲戚一家亲戚的拜访,钱是一家一家的给凑起来的,“这姑娘如今是毕业了?怎么?分配回咱们县了?也在实验小学?”

  那倒是没有。

  李仙儿一副有秘密要说的架势身子前倾,但说话的嗓门并没有小,“你们在县城,估摸是不知道。这雪梨本事可不得了呢。如今留在市里了。”

  留在市里还能再县上给你们找临时工干,又是刚毕业的女学生,那这本事是不得了。

  “是谈的对象条件好吧?”只有这一种解释。

首节上一节1071/1932下一节尾节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