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点不对劲 第330节

  再仔细想想,无论是什么科学题,都要算。

  这一刻。

  张逢开始重视这个事情了。

  或者,一开始就要特别的去注意,也应该去注意。

  因为不管是自己的记忆风暴,又或者是触类旁通,再或者修炼灵念,亦或者是武学与脉络,更或者是平常的术法推演。

  不都是算力。

  张逢想到这里,倒是有些觉得好笑。

  自己一个练武的,倒是被一个学科技的提醒了一句‘提提算力,可以更好修炼。不管是你自身提,还是现实世界提,对你都是大帮助’。

  对啊,自己单想着全球统一,算力很大。

  但为什么不从关键点上提,比如再次提升算力小楼的‘品质’。

  至于怎么提。

  张逢看向了陈天才,“我有一个算力模型……”

  张逢说到这,忽然一顿。

  自己倒是没学过关于算力小楼的构造原理。

  自己平常看到它,只是觉得‘我操,好牛逼!好贵!好叼!快!让技术部和工程部的人多弄几个!’

  ‘干……’

  张逢有点沉默。

  而陈天才看到张逢沉默,则是以为张逢在想优化药方成本的事。

  于是。

  向来喜欢解题的他,向着同样‘天才’的张逢说道:

  “张老师,我可以这样称呼你吗?”

  “嗯。”张逢被唤回神,“陈老师。”

  “是这样。”陈天才不在意称呼,反而直接道:

  “关于你灵石优化的问题,我其实是解不开的。

  但只要你协助我,将我所构想的‘机械平台’建设起来,那么依靠‘方块盒子’的算力,演算会比目前无限制提升。

  因为在我的设限里,一个方块盒子的算力,是十台超导量子计算机。”

  ‘十台超导……’张逢大约摸了一下。

  关于量子计算,张逢面前就有一台。

  并且在等待药物的途中,张逢也操作了一下,看了一下基本参数。

  如果不考虑能源消耗与器材损耗的前提下,解锁全功率。

  那么它的算力相当于百分之一的算力小楼,但造价只有算力小楼的两千分之一。

  并且功能比算力小楼更全面,拆卸更方便,也更加省电,以及不占面积,对环境污染度也大大减小。

  其中的更全面,就占据了绝大的优势。

  因为算力小楼只能单纯的演算一种演化架构。

  之后每换一个课题,就要参数大修改,很费时间。

  但算力小楼是大夏‘特产’。

  借用的原理,是那个想赚钱的民间小团队。

  这真的算是自己大夏的独有科技突破。

  况且真要拿到超导科技,也可以对小楼进行进一步的演算升级。

  张逢预估,应该会提到15~16倍左右的算力。

  毕竟小楼内本身就有Z1的超导体演算材料。

  只不过没有陈天才这边的厉害。

  且造价上,也是天差地别。

  因为小楼内最值钱的东西,就是超导演算材料,占据总价格的15%,约合一百八十亿。

  如果能替换掉,那么小楼的造价就可以压缩到一千亿左右。

  这个是必然能升级的。

  到时候‘专业专功’的量子算力小楼,是要优于量子计算机。

  至于大污染和大造价,以及Z1能源大幅度配比上,这个是没办法避免。

  想要大算力,总是要相对付出一些。

  张逢知道这些,也知道换过超导的小楼,定然要优于量子计算。

  之前,张逢想要的是更多更多的算力升级。

  但此刻。

  听到陈天才说起什么‘算力盒子’,听上去好像挺特别的。

  如果有能借鉴的地方,倒是可以拿回去交给电力部,实现小楼的进一步再优化。

  只是他这个‘太空机械平台’,听上去好像有点离谱。

  还有65年,能实现吗?

  ……

  半天后,当材料被全部运来,还有提取与合成。

  张逢在所有人的瞩目中,做出了一颗美轮美奂的灵石。

  也正是灵石出现。

  再加上张逢给出了Z1的数据,并手搓出来了一个。

  这一日。

  张逢被超级破格提拔,成为了本朝内的科研荣誉院长。

  地位和陈天才相当。

  并且之所以和陈天才相当,也是张逢实力太强了。

  不然,是要比陈天才差的。

  因为张逢给出的Z1,是现实世界内的成品,里面不蕴含目前的超导体。

  并且张逢也不知道怎么嫁接,关于电力学与超导材料学的基础理论不太够。

  所以就没有用,以免充电充爆炸了。

  现实的Z1,在陈天才的理论里,其实属于‘半成品Z1’

  但当天到了陈天才手里,当晚就有了Z1超导的嫁接优化方案。

  剩下的就是演算,找到完美替换点,然后实践与制造。

  可也在这晚。

  夏城的绝密实验室内。

  陈天才却充满惊叹,向着张逢道:“张老师,你不仅反推出来了幻想中的灵石元素,甚至还掌握了Z1的核心材料技术。

  尤其是Z1材料,简直是天马行空般的组合方程式。

  要不是你和我一样岁数,档案室里也有你的身份报告。

  我都以为你活了好几百年,学了好几百年。”

  陈天才说到这里,难得自嘲道:“所有人都叫我天才,但在今天,我觉得你才是真正的天才。

  我以后能叫你‘张天才’吗?”

  “不了。”张逢面上平静,心里倒是有点不好意思,“还是喊我张老师吧,我叫你陈老师。”

  张逢说到这,还又正色望着他道:

  “你现在看着像是一个活人,但我用灵力的测法去看你。

  你的‘神’,如今只有正常人的九分之七。

  这是神与元气大损的症状,我也能猜到,你目前能保持精力充沛,全是靠一种药物维持。”

  “张老师还会看病?”陈天才越发对张逢感到好奇,想知道一个人如何在二十多年内学会这么多知识?

  “算是都会一点吧。”张逢不说这个,只叮嘱道:“让我说,你该休息就休息。”

  ……

  往后几月。

  张逢哪里都没有去,而是开始学习超导的理论原理。

  并且,张逢还有个大计划。

  想要以这个世界为‘蓝本’,演算现实未来几十年的文明道路。

  在这样的演算下,现实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文明跃进的周期可以尽可能的缩短。

  比如像是超导,陈天才算是用了十年的时间,才实现了平民化的生产价格。

  而自己要是直接抄最后的成品,那么只需要学会最终流水生产线的各类原理,以及将原材料弄明白后,就可以直接实现全球电线之类的材料工厂转型升级,完美复制这里的平民化。

  仔细想想。

  这是一个浩大的学习工程。

  要是没有学习类强化,还真不知道怎么学。

  因为这里面包含了材料学、工程学、以及数理化各项。

  相当于科班式的重学一遍了。

  对此,张逢觉得还是先硬抄吧。

  不然,真要学,又要去理解,并吃透。

  这时间真不够。

  但要是硬背,自己能记下来。

  深层次理解的事,可以边走边看边学。

  毕竟往后还有陈天才的盒子算力,灵石优化,以及什么机械星球,还有各种超导上的各领域突破。

  真要全学透,六十多年,不可能。

首节上一节330/40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