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诸天 第75节

  “那不会,只要我们有,只要你们带了钱过来,就肯定会卖。”许灵均斩钉截铁地说道。

  张增祥立刻敲死,“好,都是爷们儿,一口唾沫一个钉,说出来的话可没有收回的道理!那我年后就过来找你!大家伙也帮我做个见证啊!”

  “对对对,到时候咱们一起过来。”李兴发等人也赶紧跟上。

  董主任倒是不怎么担心,就算现在已经包产了,他也是许灵均的直属领导,买些饲料、种苗回去肯定不成问题,就是得提前给许灵均说一声,让他把给场部的留下,别让其他几个生产队给抢光了。

  事情刚谈妥,郭谝子就过来喊人了,郭大娘已经做好了菜,热好了酒,就等着他们去吃了。

  到了饭桌上,张增祥还有些不太放心,酒刚倒上就端起来找到了许灵均,“来,老许,这杯酒我得敬你,明年我们一队能不能吃上肉可就全指望你了!”

  哎,就冲你这喝酒的顺序,这辈子怕是也只能当个生产队长了,董主任还没开口呢,你就先说话了,而且第一个敬的还不是董主任,真是让人不知道说啥才好了。

  不过冲他这样子,估计也没想着进步,就算董主任生气也没啥大不了的。

  他可以不在乎,许灵均却不能如此鲁莽,他也端着酒杯站了起来,“我这个生产队长才当了不到一年,按道理说该是我先敬你们才是,董主任,张队长、李队长欢迎来我们五队做客。”

  许灵均可是酒精考验的战士,酒场上的套路见得多了,随随便便拿出来几套就把大家哄得晕晕乎乎,到后来都不用他说话,一抬杯子大家就自动喝了起来。

  吃饱喝足还看到了明年生活变好的希望,大家对这次五队之行都非常满意,临走前又一一和许灵均握手,“老许,等开了年,我就带着钱过来。”

  “我一定提前准备好。”看到他们还记得这事儿,许灵均算是放心了,证明还没有喝醉,能安安全全回家去。

  把他们送走,回到家里,秀芝已经煮好了醒酒汤,没喝几口,郭谝子、董宽、海生等人就过来了,他们都有些不理解,“咱们自己干好好的,为啥要交给他们。卖给他们呢?他们要是学会了,拿到了饲料、种苗,将来咱们的东西会不会就不好卖了?”

  许灵均放下汤碗,耐心地给他们解释,“这事儿吧,应该这么看,首先就算我们不教他们就学不会么?我看未必,这人呐,只要瞅见赚钱的机会,就会想方设法琢磨,稍微一想就能知道该去哪儿学,别的地方不说,县农校的老师肯定有懂养猪、养鸡、养鹌鹑、种牛肝菌的,他们也能学会。”

  “这确实是,农学的李老师那是真厉害。”海生在农校待过,很清楚那些老师的本事。

  “所以咱们不教,咱们只能落个埋怨,也挡不住他们,还不如直接教,起码能落个人情不是?”

  众人听到这话纷纷点头,“也是,还是老许想得周全。”

  “其次,饲料、种苗是什么价你们也清楚,稍微一算就能发现,卖饲料、种苗其实比卖活猪、鹌鹑蛋挣得更多,他们愿意养对咱们其实是好事,他们养的越多咱们就赚的越多。”许灵均又给他们算了一笔账。

  其实绝大多数领域,都是上游比中游更赚钱、利润率更高,养殖业更是如此,那些育种公司、饲料公司赚的钱可比养殖场多多了。

  现在张增祥、李兴发他们主动请求自己挤占上游,许灵均怎么可能不答应?实际上他在场部如实汇报成绩,为的就是这个。

  不然养猪场里出栏的猪数目能隐瞒,其他数据自然也能隐瞒,一上来就把他们震住,不就是想让他们也跟着养猪、养鸡、养鹌鹑么?

  “所以,我的想法是,明年咱们养鸡、养猪的规模不用扩大太多,稍微增加一点儿就好,重点放在饲料厂和鹌鹑场上,专门生产饲料、培育鹌鹑种苗卖给他们,这么干的话,我估计等明年年底的时候,咱们生产队各家各户能拿到的分红,少说也得再翻一番。”

  “这么多?”海生的心开始扑通扑通乱跳,前几天许灵均已经给他们算过账,他跟他老婆今年的总收入都超过了一千块,平均到每个月,比县长的工资都高。

  算清楚后他跟媳妇儿一晚上都没睡好觉,明年的收入还要再翻一番,那每个月岂不是能拿二百多,比地区行署专员拿的都多了!这晚上还怎么睡得着?

  “只多不少,不过这事儿大家自己知道就行,暂时别出去显摆,就不说会不会惹来麻烦了,光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过来找你们借钱,你们都能烦死。”许灵均提醒道。

  “哈哈,我老郭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亲戚,不用担心这个。”郭谝子哈哈一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已经记住了。

  “我就知道老许想的比我们周到,明天就照老许说的办,我回去睡觉了。”董宽起身,双手往后一背就准备走人,郭谝子、海生也跟着一起离开了。

  第二天一早,许灵均带着几个人到了养猪场,把私藏的那几头特等猪拉出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滚水烫毛、开膛破肚,全生产队的人都过来搭手帮忙,没花多少功夫就分割成一条条大肥肉。

  许灵均站在椅子上大声喊道,“大家都等急了吧?咱们生产队今年的分红正式开始!”

第220章 越多越好

  肥油油的猪肉、蓝锃锃的钞票、珍珠一般的鹌鹑蛋、咯咯叫的活鸡.就这么摆在众人面前,大家乐呵呵地看着,脸上满是激动。

  许灵均念到谁的名字,谁就去领自己的分红,一摞钞票、几块猪肉、一篮子鹌鹑蛋、一篮子鸡蛋、几只活鸡,还得家里人帮忙才能拿得走。

  这边领完分红,转身就去了旁边的临时年货点,许灵均提前带人开着拖拉机去县里的百货商店,买回来一大堆东西,鞭炮、酒、点心、蔬菜、灯笼.过年该有的东西都有。

  许灵均也没有加价,就是把来回的路费记到账目开支里面,这些就原价卖给他们好了,也算是给队员们的福利吧;这倒是省得他们再跑一趟县城了,刚发出去的分红又收回来大半。

  还买了一堆红纸笔墨,请队里能写毛笔字的来给他们免费写春联,大家伙排起了队,让人家帮忙写好了一幅幅喜庆的对联带回家里。

  这些是所有参加劳动的队员都有的,发完许灵均又接着发绩效分红,这个就显出差距了,有的人多拿了一些,有的人少拿了点,差距倒是不大,却也激发起了大家的斗志,好多人都琢磨着等明年一定要好好表现,争取也多拿一些分红。

  最后是给老年人的慰问金和给孩子们的压岁钱,除了钞票,还有一些吃食、糖果之类,都是他们喜欢的,就连那些还在上学的孩子收到习题本也很开心,这年头想买几本练习题可不容易。

  而且他们的父母也一直在灌输要好好学习的道理,他们大多都听进去了,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他们知道这样的条件有多难得,学校里其他同学想要还没有呢。

  最后许灵均宣布了过年的安排,从现在开始到正月十五,饲料厂暂时停产,大家只需要按照值班表的安排做点简单工作,维持养猪场、鹌鹑场、养鸡场等的正常运营就好,剩下的时间自由支配,愿意在家里休息的在家休息,想走亲戚的就去走亲戚。

  “好!”众人欢呼一声,便吆五喝六地喊上相熟的亲朋一起去家里喝酒,忙活了一整年,现在终于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那还不得赶紧喝点?

  几乎每家都要喊许灵均去家里喝点,许灵均笑着婉拒了,这要是都答应,他从现在到十五就别指望干别的了,少说也得一天喝三顿。

  还有的赶紧找到郭谝子要借拖拉机,许灵均统一采购的年货可不包括衣服啥的,他们还想去县城给家人买几身新衣裳呢,兜里有了钱,他们已经看不上供销社的衣裳了,必须买好的。

  “行,回来的时候你们把油钱交给队里就行。”郭谝子直接就把钥匙拿了出来,因为不是每家人都会进城,所以还是收钱比较好。

  “好勒,多少钱?我现在就给!”大家兜里有了钱,也不在乎这点,便爽快地答应下来。

  忙完回到家里,许灵均也轻松下来,他也可以休息休息了,教清清认认字,给李秀芝补补课,晚上还得努力下,他准备趁政策还没出来,赶紧再要一个,最好是个女孩儿,这样就儿女双全了。

  第一世的时候他哪敢想,别说要俩孩子了,连结婚都不敢,一想到婚后那些开支就头大,现在到了这个世界,终于不用为钱的问题发愁,那肯定要多生俩。

  但凡有选择,大多数人还是想要孩子的,后世生育率那么低,还不是压力太大了。

  临近春节,队员们纷纷开始走亲戚,有的去外面拜访亲朋,有的在家里招待客人,董宽这天刚出门,就遇到了堂侄董有根提着东西过来给他拜年,连忙迎了回来,一进屋就喊道,“有根来了,赶紧做两个菜,我陪有根喝两盅。”

  有根连忙客气,却拗不过董宽,拉着他到火炉边一边烤火一边聊着彼此的近况,不一会儿菜就做好了,一上桌董有根吓了一跳,满满一碗大肥肉片子,整条的鱼,满满一盘鹌鹑蛋这有点太丰盛了吧?

  他都不知道该怎么下筷子了,这年月登门走亲戚,遇到硬菜可不敢直接吃,就拿这肥肉片子来说吧,搞不好这家人就指着这一碗肥肉过年,你吃了别人吃啥?

  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主人家劝你吃,你客气一番,最后夹一筷子小的稍微尝尝,这样等下一波客人过来,再给下面垫点萝卜也看不出来,一碗肥肉片就能撑过整个春节。

  这些道理董有根都懂,去其他亲戚家吃饭,垫肚子的还得是土豆、萝卜、白菜之类,可董宽这桌上全是硬菜,这可咋办?

  “吃吧,咱们队今年日子红火着呢,这点不算啥!”董宽自然也懂,所以直接就给他夹了一大筷子肥肉片,直接放到了董有根碗里。

  又自己夹了一筷子猛吃起来,这下董有根才相信是真的,也赶紧吃了起来,其实他早就馋了,这年月有几个人你不喜欢吃大肥肉?刚才矜持只是不好意思罢了。

  酒喝了三杯,肥肉还没吃完,董宽又给他夹了一筷子鱼肉,鱼肚子上的好肉全给他了。

  董有根这顿饭吃的非常痛快,等吃完了才开始头疼,他过来吃的这么好,等董宽去了他家,又该拿什么招待?

  没等他想好,董宽又笑呵呵问道,“你明年过年,想不想跟我一样吃上大肥肉,给家里人买上新衣裳?”

  “这谁不想啊!”董有根脱口而出,傻子才不想过好日子?“就是不知道咋挣钱啊!家里就那么点地,就算包产到户也只能填饱肚子,给孩子卖身新衣裳都难。”

  “这事儿简单,十五过了,你再来找我,我带你去队里买几只鹌鹑,你带回去养,等下了蛋再卖给我们,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起码孩子念书的钱肯定够了。”董宽指着鹌鹑蛋说道。

  这也是许灵均叮嘱他们的,让他们利用过年走亲戚的时候,多拉些人来养猪、养鸡、养鹌鹑,愿意养的人越多越好。

  “这能行么?”董有根问道。

第221章 鹌鹑热

  “鹌鹑是啥玩意儿我见都没见过,更别说养了,这东西肯定不便宜吧?我要是养死了那可怎么办?”和大多数穷人一样,董有根首先想到的就是风险问题。

  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越穷的人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差,他们不敢冒任何风险,一旦不幸成真,他们就难以翻身了,就算是养鹌鹑这点小事,一旦失败也得好长时间才能缓过来。

  “你婶也不识字,学了一阵儿就学会了,既然她都行,你肯定也能学会。”董宽起身去里屋拿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出来,展示给董有根看。

  “这是鹌鹑场印的养殖手册,你家老大今年念六年级吧?他肯定看得懂,你让他给你念,你照着做就行了!”

  说完他还替董有根算起了账,“鹌鹑下蛋比母鸡快多了,一天至少一个蛋,饲料、种苗啥的成本加起来,一个蛋差不多要三分钱,卖的话是七分,一天一直鹌鹑就能挣四分钱,一个月就是一块二,你要是养上三十只,那就是三十六块,比厂里工人的工资都高!”

  现在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大概在三十到四十之间,董宽这笔账还真没算错,而这些都是许灵均教他们的,想吸引周围的百姓一起养鹌鹑,那就得帮他们算清这笔账。

  只要能让他们切切实实看到机会,还是有一些人愿意冒险的,只要这些人赚了钱,他们的亲朋好友也会跟上。

  “你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先送你几只你回去养着试试看,养成了再多买几只。”董宽也希望自家侄子能过上好日子,所以打算自己出这笔钱。

  其实许灵均也有先免费给大家发放鹌鹑种苗,先把这门产业扩散开来,等他们习惯了再收钱的想法,可想想他当年扶贫的经历,就赶紧算了。

  不要钱的东西人们往往都不懂得珍惜,谁知道他们把鹌鹑幼雏带回去干什么?搞不好直接就给下锅吃了。

  收钱的话就不会了,真金白银花钱买回来的,谁舍得拿来填肚子?就算是亲戚给的也是一样,或许还会更认真,因为这可不是钱的事儿,还有人情在,你要是没养好,怎么跟亲戚交代?

  董有根翻看着小册子,字他不认识几个,图案还是能看懂的,光看这些图画,他大概就明白了点,“看上去跟养鸡好像没多大区别?”

  “嗯,大道理都是一样的,具体的办法有点区别,你试几次就学会了!鹌鹑场还有培训课,你让你媳妇儿过来,跟着海生媳妇儿学,来个几次就学会了。”现在男人都要干重体力活,养鹌鹑这种事一般都是妇女干。

  “等年后了我来看看。”董有根动心了,买几只鹌鹑幼雏的钱他还是有的,要是准备干的话,肯定不能让董宽帮他出钱。

  这个春节,类似的对话经常发生,等到了年后,大家从春节的欢乐中醒来,开始新一年忙碌的时候,许灵均所在的五队突然变得热闹起来。

  董主任、张增祥、李兴发等人第一时间过来买饲料、买猪仔、买鹌鹑苗,乐呵呵地带回去忙活,幻想着自家过年的时候,也能像许灵均他们这样风光。

  他们前脚刚走,后脚董有根等人就过来了,在许灵均能提供的诸多项目中,他们最有兴趣的还是养鹌鹑,因为种牛肝菌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高、技术要求也高,一般人不敢尝试。

  养鸡、养猪这些又是他们干惯了的,多年的习惯不一定愿意更改。

  而养鹌鹑投入小、见效快、利润高,可以说是最适合他们的项目了,海生媳妇儿带着他们参观了一番,又教了几天,不少人都动了心,只是仍有疑虑。

  董有根大着胆子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要是我们养了鹌鹑,下了蛋送到那儿去卖?”

  海生媳妇儿马上给出答案,“县里的土产公司就收,你们要是愿意跑县城,就能七分钱一个卖出去!要是不想跑,送到我们这儿也行,反正我们每个月都要去几趟县里,就是这路费你们得帮忙摊点,到时候一个鹌鹑蛋算你们六分五,我们也不图挣钱,只要不贴钱就行。”

  实际上他们还是有的赚的,鹌鹑蛋或许赚不了多少,卖饲料和种苗的利润可不低,七分钱的鹌鹑蛋孵出来养几天就能卖到一块多,比直接卖蛋赚的多多了。

  “我们自己把鹌鹑蛋孵出来行不行?”又有人问。

  “只要你们技术好,当然可以,不过还是来我们这买的好;一来你们孵出来的小鹌鹑不一定好,我们这卖的都是精心挑选的,好养活、下蛋也快!二来你们让鹌鹑孵蛋,这不是耽误下蛋的功夫么?”海生媳妇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话术,一下就说服了不少人。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听她的话,肯定会有人试着自己孵蛋,等他们尝试过,就知道鹌鹑场的种苗好了。

  讲到最后,海生媳妇儿又放出大杀器,“现在身上不方便也不要紧,我们这边不光收钱,你们拿玉米、蚕蛹、鸡骨头来换都行。”

  这些都是饲料的主要成分,饲料厂原本就要从外面买,要是这些村民肯送来,还省得他们去外面买了。

  “真的?”董有根立马动心了,让他花钱他或许会犹豫,而玉米家里就有,蚕蛹、鸡骨头也好找,这不就等于是白给么?那还犹豫什么?

  他赶紧询问了兑换比例,马上就做出决定,“我先来五.不,十只,你给我留着,我这就回家拿粮食!”

  轰的一声,众人一拥而散,纷纷跑回家里拿东西来换,生怕来晚就没了。

  此后几天,几乎每天都有一大堆人过来找海生媳妇儿,用玉米、蚕蛹、鸡骨头等东西来换小鹌鹑,再带回家去悉心照顾。

  小鹌鹑长得很快,只过了一个月,第一批鹌鹑就开始下蛋了,董有根连忙带着鹌鹑过来换钱,没有任何波折就顺顺利利拿到了钱。

  这下,原来还在观望的人也坐不住了,纷纷过来换鹌鹑、买饲料,迅速掀起了一场鹌鹑热。

  外公过世,这几天保底,存稿完了估计还得请假

第222章 未雨绸缪

  几个月后,每周固定的例会上,海生媳妇儿汇报着鹌鹑场最近的变化,“现在咱们养殖场自己产的鹌鹑蛋,大部分都拿来孵化卖鹌鹑苗了,给土产公司的鹌鹑蛋几乎全是从周围老百姓手里收的。”

  “前一阵儿还好,卖出去的鹌鹑苗、饲料还有收上来的鹌鹑蛋基本能对得上,最近情况有点不太好,把鹌鹑蛋送到我们这儿的人少了,我打听了下,现在有些人也在收鹌鹑蛋,他们一个给六分七,不少人就看上了这两厘钱的便宜,卖给他们了。”

  许灵均微微点头,“不错,能及时发现问题,还能找到问题的原因,凤兰同志这段时间进步很快么!海生平时也没少教你吧?”

  沛县、淮西能出那么多开国元勋,就真是这地方风水好能诞生人才么?人才都是从一件件事里锻炼出来的,海生媳妇儿现在进步这么快,许灵均很是欣慰,他希望这样的人能再多一些。

  “哈哈哈哈!”房间里响起一阵儿哄笑声,大家都瞅着海生,海生的脸上却满是骄傲,他自己是饲料厂厂长,媳妇儿又成了鹌鹑场场长,等年底分红的时候,钱绝对不会少拿。

  “大家都要向海生、凤兰这两口子学习,今后咱们队肯定会越来越好,场面也会越铺越大,光知道干活可应付不来,所以必须得好好学习啊。”许灵均说话的时候,特意看着后面的那几个年轻人。

  董宽、郭谝子他们的年龄摆在这儿,再想进步就难了,好在生产队后继有人,这几个都是没考上大学回队里的,他们有一定文化基础、思维也没形成定式,只要肯学,许灵均就会给他们机会。

  海生媳妇儿脸稍微红了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受表扬,让她有些不好意思。

首节上一节75/10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