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像人家这房子,一进来就觉得舒服,各式各样的家具看起来那么地高档漂亮,她甚至都有点不知道脚该往哪里放了。
“坐吧,我去给你拿点喝的,你喜欢喝茶还是饮料?”高加林指了指沙发问道。
“我我不渴。”陈虹战战兢兢坐在沙发上,差点给摔了,她家的沙发可没有这么软,弹性这么好。
“就果汁吧!”高加林取了一瓶印着英文字母的果汁,还有一块光明奶砖递过来,“今天有点热,你先吃块奶砖降降温,我去找唱片。”
陈虹看着上面的英文字母,愣是没敢打开,好在不一会儿,客厅里就响起了悠扬的音乐声,她的心跳才慢慢缓和下来。
“这是一首圆舞曲,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l’,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维也纳一带的农民很喜欢在这种曲调下跳舞,后来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这种身体轻松自然、风度飘逸洒脱的圆舞曲一时间成了欧洲人自得其乐的方式。”
高加林坐在陈虹旁边的沙发上,用轻柔的语气为她讲解,声音高低恰到好处,既不影响陈虹欣赏音乐,又能让她听清楚,“这首圆舞曲有着较为漫长的序曲,并且包含幽深典雅、甜美幽静以及进行曲式的两种特质。”
随着唱片的转动,高加林同步进行解说,“序曲的推进让音乐的气氛在圆舞曲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达到高潮,给了圆舞曲呼之欲出的极好铺垫,使得整首圆舞曲严谨统一,瑰丽耀眼、雀跃的旋律,带着些许异国情调的妖娆,忧郁的变奏流露着佳人,相思焦灼.”
“.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看到了爱情遇见的甜美,别离相思,浓浓的忧愁,以及重逢时浓烈幸福美好这些变幻多端的情绪就这样清晰地传递到每个人心里。”
一曲播放结束,陈虹忍不住打开果汁润了润嗓子,这才说道,“我现在终于明白周晓白的情绪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美好的音乐,英俊潇洒的男青年用诗人一般的语言进行解说,有几个青春少女能抵御得了这种诱惑啊,别说周晓白,就连她自己刚刚都沉迷了进去。
高加林起身暂时停止了播放,然后说道,“不知道你们的老师有没有给讲过,在西方表演主要分为三大流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体验派要求‘演员应该在舞台上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去进入人物,然后表现出人物的情感’,你现在学习的就是体验派的表演技巧。”
“有讲过一点儿,老师说的时候我还有些迷糊,您现在给我放了音乐,让我感受到了周晓白的心理变化,我总算是明白了。”陈虹抬头和高加林的目光稍一接触,小心脏又扑通扑通乱跳起来。
“你刚刚的眼神、表情都很到位,明天对戏的时候,你再回想下这种情绪,应该就能演得很好了。”高加林勉励道。
陈虹抱着果汁瓶又喝了一口,高加林看出她有些紧张,也没直接劝她放松,因为这样往往会让对方更加紧张,而是开了个玩笑,“听这首曲子,原本应该给你倒红酒的,不过你还小,就先喝果汁吧。”
“我都上大学了,哪儿小了。”陈虹下意识反驳,不知道为啥,她对这个小字很是反感。
“试镜的时候我可是看过你的资料,你到年底才满十八吧?可不是还小么?”高加林又逗了一句。
“您也没见比我大多少吧?”陈虹不服气地道,说完就有点后悔,坏了,高老师该不会生气吧?
好在高加林并未生气,“确实,我也只比你大了两岁而已,所以你也不用一口一个您的,喊我的名字或者叫你就行。”
陈虹不由得暗暗窃喜,整个人也放松了不少,这时候高加林取下施特劳斯,换上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将唱片针调到合适的位置上,音乐声再次响起。
高加林也开始了自己的解说,“船歌在最初时是指意大利水城威尼斯船夫的歌曲,其特征是音调悠长、优美、抒情。”
“而《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四季》组歌的一部分,《四季》组歌一共十二首,正好对应十二个月,《船歌》是第六首,和《一月壁炉旁》、《十月秋之歌》一样都是纯粹的抒情小曲,你要是有兴趣,待会儿还可以一起听听其他几首。”高加林留了个勾子。
讲完音乐背景,高加林又开始解说曲中的意境,他没有复读小说里钟跃民的解说词,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描绘了一遍,听得陈虹愈发崇拜了,认为高加林确实很懂得鉴赏音乐,有着高雅的情趣修养。
“您你懂得真多。”一曲结束,陈虹眼里的仰慕已经化不开了。
她原本习惯性地说您,刚出口又想起了高加林的提醒,便改了过来,这种称呼上的变化让她觉得俩人的关系似乎又近了一些。
“为了写小说,搜集了不少资料,所以知道的东西稍微多了一点儿,实际上只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我对音乐的理解可没有这么深刻。”高加林诚实地说道。
“我可不觉得,你说的比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好多了。”陈虹对他的印象反而更好了,其他小年轻在她面前,只懂三分却恨不得装成十分,高老师懂这么多,还如此谦虚,可比他们强多了。
高加林明显感觉到,陈虹对他的态度和刚才在上影厂时候已经大不一样了,所以说都开挂了谁还追妹子啊,这不比追的效果好?
第116章 向郭靖学习
不同年代,对于男女交往有不同的称呼,如今说文雅点叫谈朋友,直接点就是搞对象。
谈,汉语一级字,读作谈(tán),本义指说,谈论。
引申开来,可以理解为对话,谈天,谈心.这么一看,谈朋友的意思就很明白了,通过对话谈天,了解对方的品行,然后决定要不要建立正式恋爱关系。
到了九十年代,广东那边开始流行一个新的词汇拍拖。
珠江口航运发达,通常大船载货并拖一艘小船,主航道大拖小;近岸时,大船吃水深,难以靠岸,此时小船便卸货上岸,来回相依。
后以此形象比喻男女恋爱时的互相关心和难舍难分,这时候在男女交往上,双方的地位依旧是平等的。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谈和拍拖却变成了追,这个字一出来,味道就不一样了。
什么叫追?你在前面跑,我跟在后面想要赶上你。
什么是追求?努力的求索,用在男女关系上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俘获异性的真心,而通常情况下,都是男性追求女性。
如此一来,似乎就把男性放到比较低的位置上了,女性也变得愈发矜持起来,没确定关系之前要看你的表现、看你的诚意,确定关系后要时常送礼物维系关系,结婚了还要房子、要彩礼。
可是凭什么啊?凭什么我要追你?你愿意跑就跑呗,我干嘛死皮赖脸缠着,这世上难道就你一个妹子?离了你人类就得毁灭?
好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只觉得男女相处就是这样,直到多年以后,一位姓童的老师才揭示了真相:女人不是靠追的,而是靠吸引。
这一点从动物界也可以看出,公孔雀不会追母孔雀,亮出漂亮的尾羽,母孔雀就蹭上来了;公猴子也不会追母猴子,当上猴王,全山的猴子都是你的。
所以只要你有了能吸引妹子的点,就一定不会缺妹子,如果没有,要么这个吸引点不是真的,要么你没待对地方,没找到属于你的鱼塘。
高加林身上的吸引点很多,才华、财富、年龄、名气.就连颜值和身材也不错,这样的条件要是还得去追妹子,那就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贱!
以前他不搭理那些主动向她示好的妹子是因为看不上,如今对陈虹有了那么点兴趣,就像孔雀开屏一样稍微展示了下自己的吸引点,这妹子果然就陷进来了。
所以千万别信什么慢热的话,人家就是没看上你罢了,与其继续纠缠,还不如赶紧换下一个目标,尝试的多了,总能遇到喜欢你的。
“叮咚~~”门铃声打破了俩人间越来越暧昧的氛围。
陈虹又紧张起来,“你家里人回来了?”
“不是,这儿平时基本就我一个人,应该是送餐的来了。”高加林过去打开门。
陈虹好奇地跟过去,只见一名侍应生扶着自行车站在门口,“高老师,您点的菜好了,还是跟以前一样?”
“对,辛苦你了。”高加林道了声谢。
侍应生便取下自行车后面的木箱走到餐桌前,取出各种美食开始布菜,他的手脚非常麻利,不一会儿一桌丰盛的菜肴就布置好了。
“高先生,您请用餐,我就不打扰您了,两个小时后我再过来取。”说完快步出去,还给高加林带上了门。
“来尝尝吧,红房子的西餐,当年伍豪同志都说‘要吃西菜,上海有家红房子’。”高加林拉开椅子,伸手发出邀请。
第一次来,就连吃带喝,这有点不好吧?可是人家菜都点了,我要是不吃是不是更不好?陈虹纠结一番,还是下不了决心拒绝,便走过来落座,“谢谢你啊,等下个周末,要是有时间的话,我请你吃饭,不过我可请不起这么贵的,到时候你别嫌弃。”
“美食好不好吃,和贵并没有直接关系,我知道附近有家小吃店,他们做的生煎包味道很不错,你要是喜欢下次带你去吃,吃完你付钱。”高加林爽快地答应下来。
不要觉得让妹子花钱不好意思,有时候选择接受比拒绝更能拉近关系。
“说好了啊,到时候你可不准给钱。”陈虹果然很开心,要是其它男生让她请吃饭,她肯定不乐意,但高加林却非常高兴。
真要开吃的时候,陈虹又为难了,她不会使刀叉啊,也不知道这些菜该怎么吃;高加林便给她演示了一番,陈虹很快就学会了,似乎女生学这些东西格外快。
“红房子这个名字是梅兰芳梅先生取的,因为整个餐厅的外墙都是红色的,当时上海人来这吃饭就直接说去红房子,久而久之,这家店干脆就改名红房子算了.”
高加林边吃边介绍着红房子的历史,还有各种菜肴的特点,陈虹听得津津有味,“这家餐厅服务真好,还送餐上门。”
“其实是不送的,自从我写了那本《春风得意梅龙镇》,再去餐厅服务的时候,他们的态度都好得很,尤其是附近的几家,我给他们提了一句,有时候在家里写书不想出门吃饭,他们就主动提出送餐上门,红房子到这不远,打个电话他们就送来了。”
这又是写美食小说的一项额外福利,不然就算高加林愿意出外卖费,人家也不一定送。
吃完陈虹就准备去收盘子,“我帮你洗了吧。”
高加林把她拦住了,“不用,待会儿刚才那位就过来收拾,桌子也是他帮忙擦,你要是收拾好了他反而不乐意。”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高加林便没有继续留她,骑着自行车把她送回学校,然后转身离去,拐过第一个街角,高加林回头望过去,只见陈虹还站在校门口看向这边。
今天给她留下的印象应该够深刻了,估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会记得今天这一幕吧?
咦,这一幕似乎有点熟悉?到底是谁做过呢?高加林想了一会儿,突然一拍手,郭靖在张家口第一次遇到黄蓉不也是这么干的吗?
郭靖或许真的老实,这套路却是真好用啊。
第117章 开拍
到了周一,高加林继续老老实实地上课、学习、组织学生会的工作,并没有急着去找陈虹,等到了周末,才像前几周一样,准点到达上影厂。
进去先找史淑君,“史导,这周情况如何?应该快开拍了吧?”
“挺不错的,他们进步挺快,尤其是陈虹,对角色的理解越来越到位了,照这个速度,下周应该就能去你们学校实地拍摄了,等开拍的时候,还得辛苦你帮忙协调啊。”史淑君脸上的倦意明显多了几分,精神却很好。
电影筹备期的工作非常繁忙,累点也在所难免,不过只要一想到马上就能开始拍摄,她也不觉得辛苦,对将来的拍摄也是充满期待。
“听说还是你帮忙说戏的结果?你是原作者,对角色人物的理解比剧组所有人都深,现在是要上课没办法,等开拍了,剧组就在学校里面,你要是有空就多过来看看,多帮他们说说戏。”
高加林满口答应,“行,学校领导对咱们剧组也非常支持,教室和宿舍都已经腾好了,等开拍的时候,我带着学生会的人去维护秩序,保证让你们不受干扰,第二天要用大礼堂、广播站,第一天我就提前安排好。”
“多亏有你,要不然这些琐碎的事情协调起来,能把人累死。”史淑君颇感欣慰,要是去其他学校拍摄,哪有这么便利的条件。
从史淑君的办公室出来,高加林又去找副导演、道具、服装、化妆等剧组成员聊了聊,最后才去了演员们排练的地方。
到门口一看,盖丽丽、高宏亮、许亚军他们都非常认真地在研究剧本、排戏,这可比后世那些小鲜肉、小花敬业多了,他们那能把这多时间花在准备上啊,有这个功夫陪陪金主、开开趴体它不香么?
“高老师。”
“高老师您来了。”
见他进来,演员们连忙起身打招呼。
“不用管我,我就过来看看,你们继续排练吧!”别说,这么多年轻漂亮的姑娘站在面前确实养眼,高加林自动无视了许亚军等人。
许亚军等人重新开始排练,陈虹有点想过来,可还没等她抬脚,盖丽丽就先过来了,“高老师,上回您给陈虹说完戏,她一下就提升了不少,我现在也有点地方吃不准,您给我讲讲呗。”
“哪里吃不准了?”高加林没有拒绝,说戏这是正经事儿,他也想电影能拍的好一些。
“咱们去那边说吧,免得打扰别人。”盖丽丽拉着高加林走到角落。
过去的时候,高加林眼角的余光瞟见陈虹的眉头蹙了起来,他顿时乐了,有危机感就好啊,有了危机感才会想办法主动争取。
“您说田晓霞身上有股子男孩子的洒脱,这种洒脱究竟该如何体现?”盖丽丽问道。
“洒脱是说田晓霞性格不扭捏,做事有自己的主见,所以你说台词的时候要干脆、自信一些。”高加林看了看盖丽丽的衣服,又提了一个小建议,“等拍冬天场景的时候,你可以把外套披在肩膀上,两只手不要伸到袖子里。”
“田晓霞小时候在西北农村长大,村里很多男人都是这样批外套的,田晓霞稍微大一点儿就跟着父母进了城,这个习惯却是保留了下来,她母亲说她这样就跟假小子一样,田晓霞却始终不改。”
“你要是也这么做,通过这个小小的细节,就能简单直接地把田晓霞的性格表现出来。”
“您等会儿,我试试。”盖丽丽风风火火地跑出去,借了件外套,披在肩膀上照着镜子看了看,感觉自己的气质果然有了很大变化,“确实挺好,高老师,您太厉害了,这下我知道该怎么演了!”
“其实这些细节书上都有写,你们不要只看剧本,多翻翻原著,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就有答案了。”
“我天天都在翻,就是没注意到这点细节,回去我再好好看。”盖丽丽就这样披着外套回去了。
然后许亚军又过来,请教问题,剧本里钟跃民多次提起《在路上》这本书,他却没看过。
高加林便给牛新亮打了个电话,请他帮忙送本《在路上》过来,这书可不太好找,牛新亮过来的时候身上灰突突的,估计是刚翻了社里的书库。
有他俩的例子在前,其他演员也纷纷过来找高加林说戏,唯独陈虹没有动静,一直到大家都准备回去的时候,她才走过来,“高老师,我有好几个地方都不太懂。”
这下便又有了留下的理由,等盖丽丽等人一走,俩人便骑上自行车,按照上周的约定去吃了生煎包,陈虹付钱的时候很开心,感觉自己总算是为高老师付出了一点儿。
吃完时间还早,俩人便又去了泰安路,喝着冰镇果汁,听着留声机里的音乐,还有高加林的解读,陈虹现在是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六点半,高加林便带着陈虹出去了,如今的大学可不像后来那样,她要是回去晚了可是会传出闲话的。
不着急,只要关系近了,总能想到办法,迟早有一天要把她带到楼上去。
周二,史淑君带着剧组主要成员来到浦江学院,在校领导和高加林的陪同下查看了准备情况,大部分地方都比较满意,一些小问题当场就调整了。
“谢谢浦江学院对剧组的支持,等将来拍摄结束,做后期的时候,我一定会把加上特别鸣谢浦江学院的字幕。”
领导很是开心,学校费心费力帮着准备,图的不就是这个么,“应该的应该的,那什么时候能开始拍?”
“明天就可以,一早先把校门口布置好,拍孙少平、田晓霞、祁同伟他们入学报道的戏。”
“好,你们几点过来,我跟加林提前带人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