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买房的钱攒够了
《萌芽》对电台改编广播剧并无意见,因为这部书已经在《萌芽》上连载过了,就算电台播也不会影响销售,而且这反而是好事,肯定会有很多没买过《萌芽》的人,因为听到电台的广播去买书。
牛新亮被派去电台和那边的负责人唐波涛聊改编稿酬,电台的人不愿意多给,说眼下各个电台改编作品都是象征性的给点稿费就行了,没有多给的道理。
哪知道牛新亮却是有备而来,“您这话就不对了,国家恢复稿酬制度时候是这么说的:对付出脑力劳动,写成文字,在国家出版和广播电视部门,发表发布的文字作品给予一定报酬,鼓励其继续努力写作。”
“所以稿酬这种事,不只是我们杂志社、出版社要给作者,你们广播电台想用作者的稿子,自然也得给稿酬;而且你们征集广播稿,不是一直在给作者稿酬么?”
唐波涛顿时卡住了,因为牛新亮说的确实是事实,广播电台每天有这么多节目要播,光靠他们自己是写不出这么多稿子的,只能向社会征集。
而作者给他们供稿也能获得稿酬,一般来讲,一篇几百字的稿件就能拿到二十块左右的稿酬,每个月电台支付的稿酬加起来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不一样!我们收集的稿件都是作者重新创作的,现在高加林已经从你们那儿拿过一次稿酬了,他的脑力劳动已经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怎么能再向我们索取高额稿酬呢?”唐波涛勉力辩解。
“就算高加林已经从我们这儿领过稿酬了,可要是其他报刊杂志想转载他的文章,依旧需要支付稿酬,当然,学校使用的教材除外;可你们电台又不是教材,想使用文章当然需要支付报酬!”
“还有电视台、电影厂,要改编某个作者的作品,也要支付改编费,总不能到你们电台这,就成例外了吧?”
吃人的嘴短,牛新亮这段时间可没少蹭高加林的饭,那么多美食填进肚子,这战斗力可是杠杠滴,一连串的引经据典,把唐波涛怼的说不出话来。
唐波涛打算放弃这个项目,可转念一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么受年轻人欢迎,要是能改编成广播剧,收听率绝对低不了,于是他又有点舍不得了。
那就只能慢慢谈,“就算你说的有道理,可按照千字二十算这也太高了吧?”
“那就按照影视剧改编剧本的费用算!现在长故事片原创剧本每部1500-4000元,根据其他文艺形式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按照上述标准的20%-30%付给原作者,剩下的给改编者,广播剧剧本改编起来比影视剧简单,加林就能改,你给他四千块算了!”
这是当下的行情标准,张艺谋拍《红高粱》就给了莫言800块改编费,央视拍《平凡的世界》,由于经费紧张,只给了路遥680块。
唐波涛气笑了,“这部书一共才二十万字出头,照你这么说我还不如按千字二十算好了!”
“那也行啊!”牛新亮老神在在。
“四千块那是大编剧、大作者才有的待遇,加林毕竟是新人,就按一千五算吧!”唐波涛退了一步。
“不行,少说也得三千五!”
“两千!”
“三千二!”
俩人你来我往吵了半天,最后在两千五的价格上达成一致,这也多亏上海是大城市,电台经费充裕,要不然唐波涛才舍不得给这么多钱。
高加林请牛新亮吃了顿饭,回去就开始改广播剧剧本,正如牛新亮所说,广播剧剧本写起来确实比影视剧简单,大部分内容原文照抄,只需要在前面加上旁白和角色名就可以了;这样录制广播剧的播音员拿到剧本就知道自己该读哪一段。
花了半个月时间把剧本改好交了上去,又是两千五百块到手。
这还没完呢,等高加林去了巨鹿路675号,牛新亮又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出书的事儿定了,首印数定为十万册!”
这么快就决定出书倒是没出乎高加林的预料,因为《萌芽》就有自己的出版社,出版杂志刊登过的优秀作品很方便,就是印数略微让他有些吃惊,“首印就定十万册,你们就不怕卖不出去?”
“不担心,从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万人进入大学读书,这么多年下来少说也有两百万大学生,这些都是你这部书的天然读者!再加上还没考上大学却对大学生活非常好奇的高中生,那就更多了!要是再加上其他读者群体,区区十万册哪够啊!”牛新亮倒是显得信心满满。
“这倒也是,你们都这么有信心,我一个拿钱还操心干什么?”高加林点头道。
“少不了你的稿费,你这本书一共22万6千多字,给你算22万7,千字十八就是4086块,十万册的印数稿酬相当于基础稿酬的37%,就是1511.82,加起来一共5597.82,好家伙,光靠这一本书,你小子就从我们这儿拿了小一万块,要是再加上电台给的剧本费,买大洋房的钱都快攒够了!”
算完账,牛新亮羡慕不已,却没多少嫉妒,因为他知道,这都是高加林应得的。
“嘿嘿,等你们把稿费给我,买洋房的钱就够了!”高加林还是没忍住透了家底,一想到五百多平的大洋房就要成自己的了,谁还忍得住啊!
“你哪儿来的钱,该不会是背着我给其他杂志社供稿吧?”牛新亮感觉自己遭到了背叛。
他猜的没错,剩下的钱自然是《故事会》给的,寒假在家无聊,高加林就写了两个故事,回到学校,利用学习和给《萌芽》写稿的间隙时间,又写了一部。
把这三个故事拿给《故事会》,冯杰马上给他申请了最高档次的稿酬,三个故事换来了大几千块的稿酬,再加上从《萌芽》这儿拿到的,高加林的存款顺利突破两万块,可以找谢超买房了。
拿到稿费,高加林第一时间给谢超打电话,请他帮忙约户主签约,他是一天都不想再等下去了。
第67章 介绍信
“这就卖了?你们作家真挣钱啊!”谢超羡慕不已,一年时间就赚了两万块稿费,这日子也太好了吧。
“运气好,下次该写什么内容我还不知道呢!现在房子是有着落了,收拾房子的钱可就发愁了。”高加林没有继续显摆自己的收入,免得引人嫉妒。
听到这话,谢超心情稍微好了点,马上联系了房主,等他们过来就带高加林办了手续,等所有手续办完,这栋大洋房就成高加林的了。
晚上,让谢超喊上家人,一起去大饭店好好地吃了一顿,临走前还把准备好的礼物塞了过去,他们家大大小小都有,一个都没有漏掉。
这下,谢超的心情就更好了,甚至还主动提出,“以后要是瞅见好房子,我马上通知你!”
“那就谢谢了,到时候我把现在的房子卖了换更好的!”高加林握着他的手说道。
卖肯定是不会卖的,这么说只是为了少点麻烦而已,要不然隔上几个月就挣大几千上万的,谁听了不嫉妒?
至于将来再说将来的话,如今社会上变化非常快,有钱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说不定再过一年半载,谢超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再说,他给自己介绍房子,也能落到好处,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也知道该怎么做。
很快,市广播电台就开始播放《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广播剧,不仅在上海本地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还吸引了大量外地电台前来商讨引进的事儿。
如今广播电台转播其他电台的节目给的钱不多,分到高加林手里的就更少了,可奈何不住转播的广播电台多,零零碎碎加起来,高加林又拿到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有了这些钱,就可以考虑收拾房子了,只是装修这种事儿必须有人盯着才行,而他每天还要上课,周末也得参加各种活动,实在是抽不开身。
好在现在距离暑假已经很近了,到时候回家拉个靠谱的亲戚过来,让他帮忙盯着,顺便还可以培养培养他。
高加林的大学生活还要持续三年,这三年时间只能待在学校,就这么看着一个个发财的机会从眼前漏掉,实在是太可惜了,要是有个人能按照他的想法去操作,那就方便多了。
只是这样的人要好好选,太笨的不合适,交代的事儿他办不好;太聪明的也不行,要是天天还得提防着别人,这钱还不如不赚呢!
不赚钱也就是晚几年挣大钱,遇到个反噬自己的家伙,那麻烦可就大了。
好在高加林对高家村的年轻人还算比较了解,肯定不会去找高双星这种白眼狼,而且有高明楼、高双星一家的例子在前,他们有歪心思的时候也得掂量掂量。
广播剧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年轻的朋友们》来相会也传遍了大江南北,受到了广大听众尤其是年轻听众的热烈欢迎。
《萌芽》编辑部感觉时机已到,马上启动了实体书的发售事宜,印刷厂火速开机,书印出来后迅速被送往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
他们还在上海,找了一家开在大学附近的书店,办了一场签售会。
签售会那天一大早,新华书店门外就排起了长队。
在后世,排队买书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在八十年代却很常见,因为此时娱乐活动匮乏,阅读是少数可以丰富业余、课余生活的享受,很多经典作品都卖出了数百万册的超高销量。
至于新书就更不用说了,一有受关注的新书面世,读者就会像现在一样排起长队购买,生怕去晚了买不到。
要是有作者举办签售会,来的人更多,作家、诗人是八十年代最受欢迎的明星,能和作家见上一面、拿到他们的签名书,回去能吹嘘好多天;要是把书送给姑娘,说不定一段恋情就这么成了。
高加林一直签到这家新华书店预备的新书卖光,后面还有大量读者眼巴巴地等候,牛新亮只能一边催促出版社尽快把书送过来,一边安抚读者,让他们耐心等候。
签到最后,高加林感觉手都不是自己的了,结束后去吃饭,只能用左手拿着勺子吃馄饨,右手一夹筷子就火辣辣地疼。
好在这些辛苦都是值得的,一起吃饭的新华书店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上海各大书店都出现了排队抢购《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情况,第一批送来的书眼瞅着就要卖光了。
上海是《萌芽》出版社铺货的重点城市,一共十万册新书,给上海就分了三万册,三万册书几天功夫就销售一空,据此判断,其他城市肯定也差不多。
晚上回到学校,宿舍楼道里再次挤得满满当当,全是拿着新书等高加林签名的同学。
高加林害怕楼道里太过拥挤出事儿,便请舍友们帮忙,抬了一张桌子下去,在宿舍楼前的空地上给他们签名,一直签到临近熄灯才结束。
接下来几天,不管上课、吃饭还是回宿舍休息,高加林都能遇到拿着书请他签名的同学,甚至还有大胆的女生当面向他示好,可惜高加林实在是不敢招惹这种狂热粉,只能委婉坚定地拒绝。
这天刚回到宿舍,就听见宿管董大爷催他接电话,拿起电话,那边就传来了牛新亮激动地声音,“加印!加印!”
啥?加印不是完犊子了么?你喊他干啥?
“加林,好消息,你的书彻底火了,全国各地都在催着咱们出版社补货,社里刚刚决定加印,这次准备印二十万册!你赶紧过来拿稿费!”
哦,是这个加印啊,我还以为是搞歌舞团的那个呢。
“好,我现在就过去,对了,我还有点事儿想请社里帮忙,你给总编说说?”
“啥事儿?”
“这不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么?我想利用暑假时间到处走走,看看能不能找到新书的灵感,所以想让社里帮我开个介绍信!你看行不行?”高加林问道。
“这有什么不行的!只要你能拿出好作品,别说介绍信了,你让总编亲自下厨给你做饭都没问题!”
第68章 边防证
去年,京城首先开始了身份证发放试点工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上海、天津、南京等九大城市也相继开展试点,然后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发证组织工作。
具体流程为每个街区在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统一协调领导下,以基层派出所为核心单位,从每个户籍段(现在统一称片区)入手实施。
每个户籍段都被配备5-6名工作人员协助工作,他们都是由政府从辖区企事业单位协调借用的,配合户籍警完成户口核对、登记等一系列工作。
像上海、京城这样人口超过千万的大都市,光靠这点工作人员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发证工作,历史上京城花了五年时间才给全市所有十六岁以上居民发放了身份证,上海的进度也差不多。
所以到现在为止,高加林还没拿到身份证,而且由于历史惯性的缘故,就算他有了身份证,去外地的时候,决定他能不能买火车票、住宿的还是介绍信。
到了《萌芽》编辑部,总编先批了条子让他领稿费,根据阶梯式印数稿费标准,加印的二十万册书高加林能拿到基础稿酬的三成,又是一千二百多块到手。
高加林拿过条子,总编又铺开纸问道,“你暑假打算去哪些地方采风?”
“我准备去特区、广州这些南方城市,看看改革开放的前沿阵线到底是什么样。”高加林答道,他这次出去是为了看看有啥赚钱的机会。
如今有句话叫“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所以第一目标肯定是广东。
听到高加林不是去云南、广西,总编总算是放心了,“去改革前沿看看也好,如今改革文学也是时兴的题材,柯云路的《新星》去年可是引发了很大的轰动,你要是能写出这样的作品,那我这封介绍信也算没白开。”
《新星》讲述了32岁的李向南来到黄河流域的古陵县担任一把手,一上任便展开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却得罪了当地的保守势力,最终被挤出古陵县的故事。
明年还会拍成电视剧,由当下最红的小生周里京扮演李向南。
“我现在阅历还不够,写不出《新星》这样的作品,不过我可以保证,下学期一定能拿出一部让您满意的作品来!”
其实要写也能写,把李达康在金山县修路的故事改改就是一篇好文章,可惜高加林一个大学生,写这样的文章确实有些违和,所以还是过几年再说吧。
“不着急,现在先多搜集素材,等你将来毕业进了单位再写也不迟;我先给你开介绍信,然后让新亮带你去办边防证,去特区光有介绍信可不行!”
《春天的故事》中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歌中提到的这个圈,后来则成为了深圳经济特区与非特区的分界线,即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俗称“二线”。
80年特区建立,为便于管理,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一道全长84.6公里的管理线,沿线路面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北侧设有高达3米的铁丝网。
要想进“关内”,需要出示写明前往特区的《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或《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俗称“边防证”。
而办理一张边防证,需要经过单位政审、派出所核查、公安局办证三个程序,申请手续复杂,要是没有杂志社帮忙,高加林怕是跑断腿都办不下来。
说话间,总编已经把介绍信写好,又取出公章哈了口气盖上去,高加林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兹有我社合作作者高加林同学前往广州、特区等地学习采风,请接洽并予以协助为荷!
此致敬礼!
高加林的目光落到介绍信最后为荷两个字上,这个词日后难得一见,眼下却是公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荷,动词,原意是“扛”、“负担”的意思,如“荷锄”、“荷枪”、“负荷”,该处表示情感,意思是让你受累,为此感谢你。
谢过总编,高加林去财务处领了钱,又在牛新亮的陪同下带着政审文件等资料去派出所办边防证,张长青对高加林暑假期间外出采风很支持,二话没说就给他把文件准备好了,还嘱咐他要是有机会,可以去广州、特区的大学交流交流,这样将来进了全国学联也好开展工作。
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次,期间还要参加期末考试,高加林一时忙得不可开交,好在临回家前,边防证终于下来了。
边防证分左右两页,中间盖着上海市局的骑缝章,左边上首是证件编号,下面是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单位、住址一应俱全,还贴上了本人的一寸照片。
再下边是事由:学习采风;前往地点:特区;经由地点:广州;备注:多次往返有效。
右边上首盖了上海市局的边防管理专用章,下面是有效日期,只给了高加林一个暑假的时间,明年还想再去就得重新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