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 第744节

  天元山这座被誉为武道圣地,其坐拥的轮回福地自古以来便是无数武者梦寐以求的修炼圣地。

  天元山坐拥轮回福地,这么多年来推演出的武道典籍不知凡几,

  这些典籍不仅涵盖了诸多武道功法,更孕育了各式各样的武道神通,

  这也是为何天元山能够被称之为武道圣地的原因。

  关奇与杨致远之间的这场赌注,无疑是一场关乎天元山与无音寺未来命运的豪赌。

  若谢缺未能如期达成目标,无音寺将不得不付出天佛塔这一无价之宝作为代价;

  而一旦他成功问鼎,不仅将正式确立其佛子的身份,

  更将促使轮回福地重新向整个摩诃界敞开大门,这无疑将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

  会议结束后,谢缺在天河武君的引领下,直接前往了天元山。

  他们见识过谢缺的实力,自然也就没有去为难他。

  谢缺很轻易地便踏入到了藏经阁内。

  他刚一踏入这藏经阁的深处,便看到了一整面环绕的圆墙书架上,

  密密麻麻地摆放着名为“武道真解”的典籍。

  “武道真解”正是当初杨致远所在的撰武阁倾尽心力所著,它们不仅揭示了人体的无尽奥秘,

  还囊括了武学的诸多精髓,堪称是天下武学的总纲,引领着武道发展的方向。

  谢缺目光在这些书籍间流转,心中涌起一股熟悉而又怀念的情感。

  因为这些典籍中的内容他曾修行过,深知其中所蕴含的深奥与博大。

  而值得一提的是,“武道真解”并非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套庞大的内容体系。

  一百多万年前,其字数就已经突破了惊人的三亿大关。

  时至今日,经过无数代武者的不断修订与增改,其规模与深度更是愈发庞大,让人叹为观止。

  杨致远,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窃取了这一成果的“摘桃者”,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本身也具备着非凡的能力与远见。

  他深知武道典籍的更新换代、推陈出新对于武道发展的重要性,

  因此,在天元山中,他专门设立了仿照当初联邦撰武阁的机构,

  汇聚了大量的研究性质人才,致力于推演武道的未来发展。

  面对着眼前这座浩如烟海、令人目不暇接的书山,谢缺深知要抓紧时间了。

  毕竟三年之后,自己就要踏入轮回福地了。

  所以自己必须在这三年之内,明白何为天元。

  因此他必须充分利用这每一分每一秒,将藏经阁中所有有价值的知识都尽可能地消化吸收。

  谢缺轻轻翻开武道真解的第一册,他的目光瞬间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眉头不禁微微一挑。

  与一百多万年前相比,如今的武道真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它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武学理论与招式,而是融入了更多元素。

  开篇之处,便以解剖学的视角,对人体经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详细阐述了气血在经脉中流动原理。

  令谢缺感到惊讶的是,即便是这仅仅数百万字的内容,被称之为“武道入门”并不十分贴切,

  因为它们所涵盖的知识与技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武学的范畴,

  更像是一部集医学、解剖学、武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

  谢缺继续沉浸于武道真解的浩瀚内容之中,愈发深刻地体会到这部被誉为摩诃界第一武书的非凡之处。

  它不仅是杨致远与天河武君两位天元武君智慧的结晶,更是将气血之道研究至极致的巅峰之作。

  在谢缺的眼中,这部真解仿佛是一座宝库,不断挖掘出他以往未曾触及的武学奥秘。

  许多谢缺曾经未曾设想过的气血运用之道,如今都在武道真解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他由衷地感叹,杨致远确实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其中,关于气血转化成为元气,滋养神魂的论述,更是让谢缺眼前一亮。

  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武学与修士修炼之间的界限,使得武者在同境界之内,相较于修士而言,拥有了更为全面与强大的能力。

  这种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无疑为武学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随着谢缺继续深入阅读,他也逐渐理解了杨致远为何会有些许不愿公开这部真解的原因。

  其中的某些内容,确实显得过于残忍与极端。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残忍的手段背后,却隐藏着难以估量的实用价值。。

  这种矛盾与冲突,让谢缺对杨致远的为人与这部作品有了更为复杂而深刻的认识。他明白,真正的武学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充满了挑战与考验,需要武者拥有坚定的信念与无畏的勇气,才能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由于不同于联邦时期的律法,天元山对武道的研究在这一百万年间变得前所未有的狂野与自由。

  以往那些仅能在死囚犯身上进行的活体试验,在天元山这里却如同家常便饭,无所顾忌。

  他们不仅拥有广泛的试验素材,包括各类境界的修士,甚至是大妖,这些多样化的试验对象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探索空间。

  元气,便是源自一只修行武道的狗妖身上的启示。

  为了将这一发现广泛推广,并让元气在武者们身上普遍,

  天元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不惜耗费了十多万人类武者的性命,

  通过无数次的试验与失败,才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一行为,虽然在外人看来残忍无情,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推动了武道的发展,让武道界迈出了一大步。

  当初也正是因为天元山在人体试验上的过激行为,使得无音寺与天元山之间产生了难以弥补的裂隙。

  两大势力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从那一刻起便悄然滋生。

  尽管天元山因其在人体试验上的激进做法而备受争议,但渴望加入其中的武者数量却并未因此减少,反而愈发狂热。

  对于这一现象,谢缺深感理解。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伟力归于个体,强者为尊,弱者只能苟延残喘。

  因此对于那些渴望力量、渴望在乱世中立足的武者而言,

  加入天元山这样的武道圣地,无疑是一个充满诱惑的选择。

  即便需要承担成为试验品的风险,即便可能面临生死未卜的命运,

  也依然有无数人愿意为之付出一切。

  在继续翻阅武道真解的过程中,谢缺发现了许多外界未曾流传的珍贵内容。

  “以兽血雕刻铭文,增强气血威力……”

  “移植大妖心脏,扩充人体气血可容纳总量……”

  “夺舍武道天才后天资是否会下降的问题……”

  “武圣换血计划……”

  “窍穴数量拓展的可行性研究……”

  “天元三花推动计划……”

  ……

  谢缺可以感觉得到,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天元山在武道研究上的深厚底蕴,也展现了他们对于力量追求的极致与疯狂。

  几乎是不惜代价,就算是练残废自己也在所不惜。

  “啧啧,可真是疯狂。”看着这些,谢缺也不禁感慨杨致远之疯狂。

  凝视着眼前这一行行惊心动魄的文字,谢缺的心中不禁泛起了层层波澜。

  他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的壁垒,亲眼目睹天元山为了获取这些珍贵的武道知识,究竟付出了何等沉重的代价。

  那些文字背后,隐藏着无数武者的血与泪。

  回想起自己当初建立撰武阁的初衷,不过是以前世大学时期的学术氛围为蓝本,试图在摩诃界这片土地上播撒武学的种子。

  而杨致远不仅保留了撰武阁的学术性质,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无数次的创新与尝试。

  他留下的那些实验记录,虽然大多以失败告终,

  但正是这些失败,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珍贵的素材与经验。

  当然天元山也并非没有收获。在那些失败的阴影中,也孕育出了部分成功的项目。

  在这个人命如草芥的世界里,任何能够推动武道进步的成果,都是值得欣喜与珍视的。

  此刻谢缺也不得不承认,杨致远在这一方面的确比自己更加心狠手辣,也更加适合去推动武道的发展。

  他的果断与决绝,为武道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让天元山在摩诃界无愧于武道圣地之名。

  看完了这一切之后,谢缺的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认知。

  与天元山如今的武道相比,自己所修行的那些东西确实显得简陋与粗糙。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位武者都在不断地追求着更高的境界与更强的实力。

  如果随便从当今时代挑选一位同境界的武者回到百万年前,他们无疑都能成为同境界无敌的武道奇才。

第638章 北俱巫民

  对于天元山的这些关于武道之项目,谢缺怀揣着浓厚的兴趣。

  他热衷于探索武道,这些东西自然是令他无法自拔。

  他索性放下了内容庞多的《武道真解》,转而投身于对各类武道前沿研究成果的探究。

  当他开始浏览这些实验数据时,不禁被那庞大的项目数目和惊人的样本量所震撼。

  这些数据如星辰般繁多,几乎是望不到边界。

  在翻阅天元山最新成果的过程中,谢缺的目光被一项名为“气血容纳度测评”的计划所吸引。

  这项计划的历史之悠久,始于七十万年前,至今仍在进行中。

  在这项计划中,谢缺看到了对捕捉而来的不同人种、精怪妖邪以及虚空生命进行武道修行测试。

  这些生物在被限制住之后,会经历一种近乎苛刻的填鸭式修行,以期在短时间内达到武道三境的修为。

  而测试的目标,则是测量他们体内所能容纳的气血总值,以此来探究各类种族的气血容纳度。

  毕竟气血容纳度的重要性是显而可见的,越是有天赋的武者,气血容纳度也就越高。

  越契合武道修行的种族,气血容纳度越高。

  这项计划无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它涉及了生物、武学和道法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

首节上一节744/9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