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因为永王府中的爆炸,而引发的风声鹤唳也已经逐渐消散。
杨致远也就心一横,趁着夜色潜伏到了永王府内。
他心思缜密,加上自己对王府内环境的熟悉,以及经过七日的蹲守,
加上其实力不断的进步。
杨致远现在已经是积蓄满了一百多颗窍穴内的气血,以及到了八劫真人的境界。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机会,终于一击得手,杀死了庆王妃。
当时王府内大震,杨致远便是强行受了阳神真君两击之后,窜逃了出去。
靠着仙武同修的优势所在,以及其体质的强大。
杨致远没有多久,伤势就好的差不多了。
正当他准备远走高飞之际,却是听闻了“武元卫”的组建。
其似乎是为扫灭大陆上最后残留的那些禅宗势力所创立。
武元卫如今正在四处招兵买马,但凡有着武道三境的修为就可以加入其中。
杨致远亦是果决,直接投奔到了武元卫内。
在加入到了武元卫中,杨致远也不必担心受怕,
毕竟天元皇朝的那些高手再强,也查不到,更不敢查武元卫中兵士。
追随着佛国的大军,杨致远依旧未有忘记自己的初衷。
他要找到永王,问清楚当年发生的事情!
抱着这样的决心,杨致远不断在军队中立功。
靠着军功的兑换,杨致远的进步亦是斐然。
在打灭了最后的一支禅宗势力之后,杨致远已经是半步阳神真君,以及顶尖武圣的水准。
就算是在武元卫内,也算是一名好手了。
作为武元卫千夫长的他,紧接着又选择加入到了武兵卫内,开始了对降临派的讨伐。
禅武八年,他的武道天赋被上司发觉,
此刻的杨致远,不过十八岁的年纪,但已经是天人境界的武道修为。
加上其仙武同修,以及对武道的强大悟性,
于是乎,他从军中被升迁到了皇城新建的撰武阁。
杨致远只感觉这几年来,如同做梦一般。
将这些记忆收回之后,杨致远正放心来,准备研究眼前的武道秘本。
谢缺亦是将窥探其记忆的念头收了回去,放到了另一人身上。
在将其一生经历都过了一遍之后,谢缺再度将之收回。
气运之子,不止一位!
但杨致远的性格、天赋却是最令他满意的一位。
其心性也是能成大事的那种!
另几位气运之子,要么是生性残忍,或是未修武道,或是其他……
凡种种理由,都被谢缺否定。
如今能够入他的眼的,也只有杨致远一位了。
谢缺心思一转,他想要在这位气运之子身上做些实验。
他想看看,这受天道钟爱之人,最终究竟能够到达何等地步!
第493章 第一劫
撰武阁内。
杨致远缓缓放下手中的道法经典,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沉静与庄严。
他长时间地沉浸在此法所蕴含的道理之中,精神压力亦是极大。
此刻结束之后,杨致远顿时感到轻松。
他走到装有透明琉璃的窗前,目光穿透那层柔和而繁荣的光影,凝视着窗外的盛世景象。
皇城的繁华在夜晚依旧不减辉煌,人群川流不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安宁与满足。
这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景象,更是这个时代的剪影。
“你看到了吗……爷爷……”
杨致远低声呢喃,仿佛是在与另一个世界的灵魂对话。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对于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
“现在的世界,犹如您曾经梦想的那样,人人都能吃饱,都能穿暖,都有着自己的份内之事。”
杨致远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他的内心既感到满足又充满了遗憾。
满足是因为他知道,佛国正如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世界那般,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遗憾的是,抚养自己成长的砍柴老人,已经不在了。
他呢喃着,看着皇城内熙熙攘攘来往的人群。
“所有人都有着踏上修行之路的机会,世界……似乎正朝着更美好而行进……”
他心中所期待的世界,便是如今佛国的这般样貌。
杨致远想着,
若是爷爷到现在还活着的话,应该会很高兴的。
想到这里,他的内心也变得越发沉重。
现在的佛国虽然繁荣,但作为撰武阁成员,加上曾经参军的经历,他也是能够接触到许多寻常人都碰触不到的秘密。
像是关于虚空,他就对其知之甚多。
他深深知晓,如今眼前的繁华或许只是昙花一现,只是这世界临死之前的挣扎和爆发。
天地、万物、苍生,最终的结果终将会是埋没于虚空之内。
杨致远深深地叹出一口气,他转身,背对着窗外的繁华,走向了他案头的工作。
修纂武书,他负责的虽然只是整个工程中的一小部分,但他所承担的责任却并不轻松。
他的任务,表面上看似乎只是简单地整理和清晰化这些古老的武学资料。
初看起来,这样的任务并不繁重,仿佛只需翻翻阅阅,删删改改便足以完成。
然而,事实远比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
武道典籍,往往是到了三境便似乎断了前路,看似无路可走。
然而,杨致远深知,前人们的智慧如同无尽宝藏,每一套腿法都有其独特的修行法门。
他需要做的,是深入挖掘这些远古时期便流传下来的道法中的精髓,将那些散落的知识重新汇聚。
杨致远是一个对工作极其认真的修行者,他选择了最为严谨的方式亲自修行每一门武功,只有经过自身的验证,确认其有效性,他才会下笔记录。
这样的做法无疑极为耗费时间和精力,但也确保了所修纂的武书的质量和实用性。
尽管这样的进度并不快,但没有人会对此有所指责。
在撰武阁中,许多学士们也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
因为他们知道,武道知识不仅在于知识的堆叠,更在于实践的积累。
杨致远的工作,虽然缓慢,但却是最为扎实和可靠的。
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注释,都蕴含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这对于整个武学的传承和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杨致远的心中,自他踏入佛国的那一刻起,就始终装载着一些事情。
那些位于外城区的诸多洞天福地,正是他的父亲永王杨寂心潜修之所。
但他也并不打算去找麻烦。
杨致远这些年来,见识到了佛国的一切之后,也逐渐没有了昔日的报仇心思。
杨家的祖墓不算什么。
母亲葬在何处,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些年来,他已然是打算直接断绝了自己和天元皇朝之间的关系,彻底投入佛国。
他也想要看到,未来真正人人如龙的那一天!
尽管他现在的实力已经达到了天人境界,在这庞大的佛国之中,他的武道修为也能够排在前一百之列。
毕竟,武道七境中,天人境界已经是达到了第六境的高度。
杨致远深信,在他所知的这些天人境界的武者之中,大部分的天人强者几乎都是已经修成了尊者几千数万年的老牌强者。
他们的武道修为,要么是肉身力量本来就强大到极致,要么就是以神魂力量反哺肉身。
而唯有寥寥几人,才是真正意义上从零开始,
一步一个脚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修行,走到了今天这个境界。
算上在战争时期所积累的军功,杨致远打算再积攒个几年,
以便去换取“天地尽锋绝仙踪”。
他虽说也想换个求取佛皇亲自为其量身定制武道功法的机会,
但如今已然不是战争时期,再想积攒这般庞大功劳,基本上是没有机会的。
正当杨致远忙碌之时,
忽见撰武阁内光影一闪,两名身穿华贵朝服的官员缓缓步入其中。
撰武阁直属佛皇,地处偏僻,平日里罕有人至。
这两名官员气息深沉,显然都是修炼至六境极致的双修大高手,他们的到来,无疑不同寻常。
两位官员的行动颇为谨慎,他们并没有惊扰到正在编著武书的撰武阁学士们,而是直接将一道金色的圣旨递到了撰武阁主元顺的手中。
元顺作为谢缺的养父,但却是以其出类拔萃的武道天赋而闻名,
短短几年时间,便已跻身天人级别的高手之列。
他对武道的追求几近痴迷,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如今,他因受到佛皇的信任,执掌撰武阁,为的便是在这武神之上的道路上,探索出一片新的天地。
元顺接过圣旨,简单地浏览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