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无定河捞尸提取词条 第553节

  这一代聚气丹,比起太一道尊自己印象中的聚气丹,效果几乎是要强上三倍。

  令人称奇的是,这样的升级换代,并没有导致价格的飙升,相反,价格却只如往昔的一半。

  这其中的原因,首先是各宗族在竞争中,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其次,由于竞争激烈,各宗族不得不不断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使得消费者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更优质的商品。

  地方政权也是一分为三,并且有着专业的监察机构,以及三年一次的考核。

  使得佛国虽说地域极大,但也能将手伸到千万里之遥的边疆地区。

  并且使得极为偏远的地区人民,也能享有和皇城子民几乎相同的待遇。

  毕竟到了真君之后,就能够随意穿梭虚空了。

  运输一些物资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没有什么成本。

  在禅武十年的春节过后。

  皇城再度扩大,除却谢缺所居住的中心区域之外,其余位置扩分为了三个大区,以及外城区。

  佛宫北面靠海,

  城东为天武区,佛国的诸多办事处、以及文武高等学府尽数在此,算得上是佛国的政治与学术中心。

  城西为万佛区,其中屹立着一位供佛国子民跪拜的轮王神像,以及很多大小庙宇,以及道观。

  佛国虽然禁止拜神,但也并不拒绝信仰。

  城南则是整个佛国的金融和商业中心所在了。

  再往外所扩建的外城区,便是无数拔地而起的名山大川,其中洞府诸多,不少宗族洞天福地隐匿其中。

  此处地价昂贵无比,按照佛国新发行的货币“元”来计算。

  一元便是相当于一两恒沙米,或是一粒海灵丹的价格。

  城内三大区域,不开放交易,尽数归于国有,只是租赁。

  而外城区则是能够自由买卖的,其地价几乎是一个天文数字,每亩地价格几乎到达了十万元以上。

  内城三区的租赁价格同样也是不便宜,一个简单的二层楼丹药铺子,每年的租金也需要百万元。

  也正是因为如此,导致如今能够汇聚在皇城的,也几乎都是精英。

  任何能够来换成学习生活之人,要不是背景深厚,要么就是实力惊人,

  最后就是文武两道天赋异禀者。

  甚至于赵元还感觉到,似乎是已经有某些嗅觉灵敏之人,开始对外城区进行囤地了。

  在未来,汇聚在皇城的人口也是会越来越多。

  那些洞天福地的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这些囤地之人,无异于是想要待价而沽。

  于是乎,便是再有几座大岛拔地而起,使得外城区的地价暴跌了一大截。

  使得那些囤地之人欲哭无泪。

  军事方面,在完成了对降临派的战争之后。

  赵元亦是开始进行起了一轮对武元卫的裁军。

  那些退伍下来的兵士们,也尽数都被分派到地方,加入到所谓“警局”,进行地方上的治安管理。

  原来这些事情都是当地武馆进行兼任的。

  但效果一直以来都不是很好,常有恶性伤人或是杀人夺宝的消息传出。

  如今有了专业负责治安管理的机构,也就使得地方上的治安好了许多。

  太一道尊越是在佛国待的久,越是觉得谢缺想要做的事情不一般。

  分析着佛国局势,一句话显映入其脑中。

  天下人人如龙。

  这就是当今他对佛国的印象。

  他深吸入一口气,若非是虚空的威胁就在眼前。

  任凭佛国这般发展下去。

  只怕是再过百年千年,那些从虚空深处寻来的势力,只怕是都要被吓得屁滚尿流。

  ……

  禅武十二年,风平浪静。

  天武区,撰武阁。

  这栋建筑占地极广,几乎是纵横三十里,高千丈。

  其中各层,均是存放了各家宗派的镇门典籍。

  谢缺的一具化身常年盘坐其中,只是一个神念,便能够将其中关于修纂典籍的信息纳入脑海。

  这门记载了全天下正法神通菁华的大典还在不断的修缮完善。

  谢缺将之命名为“天武大典”。

  其如今内容不过才一半,就需要分作一千零八十一册,覆盖内容包括了各类拳脚、兵器,境界可直指武神。

  不过让谢缺真正引起注意的,是另一件事情。

  自五阳山一行之后,谢缺便对所谓的气运之子上了心。

  现在看来,这位气运之子似乎真的出世了。

  并且就藏于自己的佛国之内,撰武阁中。

第491章 气运之子(上)

  天武区,撰武阁。

  杨致远只感觉自己这六年多来的经历只是如梦一般,从地狱一下就转到了天堂。

  他的出生背景相当特殊,来自于天元皇朝的宗室皇族。

  他的父亲“永王”杨寂心虽说在争嫡中失败,

  但却因其实力强大,仍在皇朝军中担任要职,手握实权。

  然而,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并不高贵,只是一个普通的庶子。

  他的母亲身份更是低微,似乎仅仅是京城中的一名青楼伶人。

  这样的出身,使得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变得十分微妙和尴尬。

  由于他的母亲早早离世,他从小就缺乏亲人的关爱和庇护。

  起初,永王可能出于愧疚,对他的待遇还算不错,甚至经常将他带在身边,陪他一起在王府中顽耍。

  这也就导致了杨致远一直以来,都对自己的这位父亲报以极大尊重和感激之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永王对他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并在也开始逐渐疏远了他。

  杨致远还记得,自己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五岁的时候。

  那一日,父亲只是远远瞧过自己一眼,便冷漠无情地调转了头。

  而他母亲卑微的身份,使得王府中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

  即使他有着“少爷”的头衔,但在王府的下人面前,他仍然遭受了各种欺凌和冷遇。

  这样的经历,无疑让他从小就懂得了世态炎凉,也让他更加明白了权力的可贵和家族的冷漠。

  克扣月奉、伙食,这些也只是轻的。

  甚至于王府内的管家还受王妃暗中命令,断绝了杨致远的修行之路。

  让他根本接触不到任何的道法,就连给他检测根骨的机会也都没有。

  尽管幼年时期就失去了母亲,加上父亲的漠不关心,使他不得不忍受府内众人轻视的目光,

  但杨致远并没有就此沉沦,其性格反而因此变得更加坚毅刚强。

  他是由府邸中的一位砍柴的老人抚养长大的。

  这位砍柴老人有着不平凡的过去,他曾是天元皇朝敌国内的一名重臣,但那个小国已经被天元皇朝所覆灭。

  老人的修为被永王剥夺,并且将他留在府邸中沦为一名低贱的下人,任由他人侮辱。

  在这样的环境下,砍柴老人感觉和杨致远有些同病相怜,便是主动承担了照顾他的任务。

  由于砍柴老人清楚地知道府邸中对他们的监视和限制,他没有向杨致远传授修行的方法。

  相反,他只是简单地教会了杨致远识字,以及阅读众多的道藏经典。

  这些道藏经典虽然已经流传了无数年,其中虽然并不包含直接的修行之法,但在府邸内却没有人对这些经典太过在意。

  杨致远的目标,也就逐渐地改变成了立志想要通过读书科举得一功名,

  来为自己的亡母争来正名,并入杨家祖墓之内。

  对于天元皇朝,谢缺对其所知信息并不算多。

  只知道其乃是一拥有着三位尊者的势力,依附于轮转道。

  虽说其算不得顶尖,但也是整个大陆上一等一的势力了。

  而杨致远之父,永王杨寂心便是一位悟得了入微的霸主级尊者。

  其在禅武三年之时,便是主动划归到了佛国治下。

  并且如今,天元皇朝的统治者,被称为“开元皇尊”的杨泰,同样选择了进入佛国“深造”。

  他在外城区购买开辟了自己的洞府,正在朝着更深一层的修为冲击而去。

  杨致远的父亲,永王杨寂心,也跟随杨泰而去。

  几乎整个天元皇朝但凡有些财力的强者,都是将目光投向了佛国。

  这样的现象并不局限于天元皇朝,

  事实上,有无数势力都纷纷效仿,

  他们将资源和势力投入到佛国中,因为那里的灵气之浓郁,足以让人无法抗拒。

  即便是尊者级别的强者,也能在佛国的环境中极大提升自己的修行速度。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此,天元皇朝内部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空虚。

  但这并非孤例,整个修行界的趋势都是如此,大家纷纷涌向佛国,寻求更快的修行进步。

首节上一节553/9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