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熊帮众,万福坊的四十二位制药人都排着队各自取饭,取多取少,看各人的胃口和喜好。
罗青领着耿煊往堂屋里走,经过屋檐下,耿煊特地逐个看了一下,发现木桶中的菜品非常丰盛,硬菜就有好几个。
而在堂屋之内的一张桌子上,菜品还更加丰富多样,明显都是开小灶做的。
可当耿煊发现,这一大桌都是给他一人准备的时候,他愣了一下,便招手对罗青道:
“我取一些就够了,剩下的也别浪费,让大家都尝尝……以后就别这样搞了,大家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是。”
这么一个小插曲之后,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下午。
午饭后不久,王襞就来汇报说,第一批预处理的药材已经全部处理完毕。
之所以现在才完成,还是因为其中两种药材的处理过程非常麻烦,耽误了一些功夫,不然,时间完全还可以往前提一些。
“开炉吧。”
随着耿煊一声令下,早已在屋檐下架好的木炭堆熊熊燃烧起来,肆意张牙舞爪的火舌迅速将铜炉捕获,并完全包裹其中。
估摸着铜炉温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耿煊当即就将一大桶浸泡了许久的、切成细片的药材尽数倾入炉中。
“滋”
随着一声长长的滋滋声,铜炉上瞬间腾起水雾。
而后,耿煊又取了两味处理好的药材加入其中,盖上炉盖便站在一旁静静等待。
等炉盖因炉内沸腾水汽登登乱响了数分钟,这才再次取出炉盖,接二连三将各种药材一盆盆加入其中。
一边加,一边用木棍快速搅拌,还不时用工具将炉内药渣捞出,倾入旁边一个个大木桶之中。
一直到十一味药材全部加完,又用木棍快速搅拌,充分熬制了一阵之后,耿煊提起木棍,将上面已经变得粘稠而略显晶莹的粘液蘸了一点在手中试了试。
然后他对王襞吩咐道:“再给我来半盆熊血拌骨粉。”
很快,王襞就将半盆通过煅烧之后碾成细粉的熊血拌骨粉端到耿煊面前。
耿煊接过扫了一眼,就尽数倒入铜炉之中。
用木棍充分搅拌了一会儿之后,耿煊再次提起木棍,手指蘸了一点颜色变得过深、也过于粘稠的膏状物在手中,又对王襞道:“再来半盆乌青根和玉明参的浸泡液。”
很快,“哗啦”一声响,半盆乌青根和玉明参的浸泡液就被耿煊倾入铜炉之中。
而看到这一幕的、所有来自万福坊的制药人们,一颗心也终于完全落在了地上。
那位在上午主动发言表达意见的男子,嘴唇张了张似乎想说点什么,但一想到上午的遭遇,他就老实的闭上了嘴。
在他看来,这人完全就是在瞎搞。
用这价值巨大的药材,玩一种“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幼稚游戏。
这行为,落在他这个采药人眼中,如何能不心疼?
想他们辛辛苦苦,甚至是拼了命才采来的药材,结果却被人如此不珍惜的胡乱挥霍,即便这药材已经不是自己的,也忍不住心中本能的痛惜啊!
不过,他想起了魏万宗的叮嘱,还是决定不要多事,认真做自己的事情就好。
可就在这时,那个肆意糟践药材的家伙却忽然道:“停火。”
随着火门关闭,原本还在熊熊燃烧的木炭迅速熄灭,停止了燃烧。
“排板。”
一个纵横各有十排拇指大小、半圆形凹陷的木板被王襞双手捧着放在铜炉旁边。
一大勺深褐色,看上去却晶莹剔透的膏状物被耿煊从铜炉内舀出,尽数倾入木板内。
王襞当即将另一面木板翻过来盖了上去,用力下压,少许多余的膏状物从预留孔挤出,重新流进铜炉内。
当王襞再次翻开上面的木板,纵横十排,总共一百颗拇指一般大小的深褐色补血丸便已整齐的陈列在木板内。
热气携着补血丸特有的清香钻入王襞的鼻孔,让他一时间也有些愣神。
“愣着干什么,下一个。”
帮主的声音立刻让王襞清醒过来,他将手中排满补血丸的排板递给另一个人,并从其人手中拿过一个空的排板送到耿煊面前。
耿煊就这样连续将铜炉内的“补血膏”舀出,送入排板内压出一颗颗大小标准、规格统一的补血丸。
直到第六板,第八十七颗补血丸才出现了瑕疵,只有标准补血丸的八成分量,这也是这一炉最后的产出。
“还真的炼制成功了!”
“五百八十七颗,便是除掉一颗残次品,这一炉也有五百八十六颗。
即便放在药行,那也是顶尖制药大师水准的能力了。”
“……这……这完全没道理啊!”
一众万福坊的制药人面面相觑,感觉过往积累的一切有关药理药性的知识全部变成了臭狗屎。
从耿煊开始熬制补血丸开始,他们就好奇中带着看笑话的心思放缓了手中活计,想看他如何收场。
在目睹了他“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儿戏操作之后,他们更是完全将耿煊的作为视作“任性的胡闹”。
可现在,面对这明明非常不合理,却又铁一样的事实,他们只有沉默。
他们很想说,这是假的,一定有某个环节不对。
可是,只要闻闻那早已扩散到整个院中的、补血丸特有的香气,就知道,这补血丸不仅很真,而且质量还很好!
做成此事的耿煊,却并没有什么得意的情绪。
虽然,他制作补血丸的技艺还在大成境界,距离大师还要差点,可他的“药石术”却已经是真正的大师水准。
即便熬制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他也可以用“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方式将其调整回来。
除了会造成一些药性浪费之外,不会有任何不妥。
而且,即便是发生的那两次“失误”,原因也不在他本人。
耿煊暂时按下这第一次实际熬制中得来的经验教训,对一众以复杂眼神看着他的万福坊制药人道:
“大家再接再励,咱们争取赶在天黑之前再出一炉。”
虽然,他这一次并没有将所有处理好的药材全部用完,也足以再开一炉。
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耿煊有信心一炉炼制更多。
既如此,他当然不会将太多时间浪费在不断的开炉熬药上。
能够压缩到一次的行为,他就不可能拆散成多次。
待众人继续忙活起来,耿煊对王襞和丁勇二人示意了一下,来到旁边一个水缸前。
这水缸前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木盆、木桶和木勺。
耿煊的目光在这些器具上来回仔细看了一阵,才将一个小木桶提在手中,对二人道:
“咱们现在约定一下,用这桶装水,装满的情况下,就是标准的一升。”
一边说着,耿煊就直接用小木桶舀了满满一桶水,将其倒入旁边一个木盆中。
“半升,就是这满桶水的一半,两升,就是用这桶装满满两桶的量。
三升四升,以此类推。
这方法够简单吧?”
王襞二人点头,要是帮主说到这个程度他们都还理解不了,那就是他们脑子有问题。
“以后,所有的液体,你们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给我取药。”
一番实际操作,耿煊才意识到,最大的障碍,居然出在度量标准的模糊。
从臧子高那里得来的一大箱与制药辨药相关的典籍笔记,其中详细记录了很多药物、丹丸的制取过程。
但在所有药物的配方上,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用量都说“份”。
比如他现在熬制的这种补血丸,三叶草两份,熊血拌骨粉一份半,乌青根与玉明参的浸泡液各一份……
诸如此类。
耿煊当时就迷惑了,这“份”到底应该怎么解读?
重量?
体积?
亦或者就是药行内部的约定俗成?
每一种药材的“一份”,都是不同的?
这对清楚其内涵的药行内部人士来说,解读起来自然没有任何难度。
可对于外行人来说,这问题就大了。
在没有大师境“药石术”兜底的情况下,一种药材的用量错误就会让所有工作都前功尽弃。
多失败几次,不说经济损失,单是这接连不断的失败,也足够浇灭所有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耿煊甚至猜测,这很可能就是药行故意人为制造的一个障碍。
他无意去深究这到底是人心的阴暗,还是对度量标准的不重视,既然看到了问题,他当然就要着手解决。
王襞、丁勇二人也都明白了这样做的妙处。
王襞举一反三,立刻问:“那些干燥药材呢?”
耿煊道:
“液体用升做标准,固体就用公斤做标准……一公斤是多少?还是这桶,装满一桶水,这水的重量,就是一公斤。”
这世上已经有石、斤、两、钱这样的重量单位,只是还没有公斤,耿煊也不知道自己随口说的这个公斤与斤之间准确的比例。
他也不管,先规定了再说。
说着,他将木桶放到王襞手里,就在他已准备转身回屋时,忽然又道:
“这标准定下,就不要再改。以后,凡是涉及‘升’和‘公斤’的,全都以此为标准,千万别给我搞乱了。”
说罢,耿煊便返回了屋中。
而一见帮主离开,前一刻还恭恭敬敬的丁勇忽然悄悄伸出了手,摸到了王襞手中的小木桶上,想要将其取走。
“啪!”
反应过来的王襞立刻一掌将其拍开。
而后,在丁勇即将挥手再次来夺时,王襞抱着小木桶快速后退,嘴里一边低声喝道:“姓丁的,你抢我木桶干什么?”
“什么你的?这就是帮主给你用用,什么时候就变成你的了?
你这人做事毛手毛脚,一不小心就要给弄坏,得由我来保管!”
“到底谁毛手毛脚了……别乱来啊,这东西可经不起折腾,到时候弄坏了你找帮主解释去!”
“……”最后,丁勇只能悻悻然作罢。
这出小插曲,只是他俩都隐隐觉得这东西很重要,但现在的他俩,依然远远无法理解其价值。
就连耿煊本人,也对这个随手拣选的小木桶于此世的意义有所低估。